商品详情
书名: 宇宙探索
定价: 45
ISBN: 9787229141783
作者: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8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再忙,也要仰望星空,
写给每位地球人的通识读物!
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我们需要食物,我们充满杀戮。
人类与其他动物不一样——我们不仅能依靠天然食物,我们还能生产食物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族群需要;我们不用尖牙或利爪杀戮,我们能生产武器屠灭其他生命。我们杀戮的理由绝不仅是求生。
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记录了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前世今生。尼尔揭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即根植于人类基因中的探索精神。为了满足对自然的好奇,人类能理性或感性地探索我们的世界和宇宙。
从*一名仰望星空的原始人开始,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就从未停歇。正如刘慈欣在《朝闻道》中描述,“当*一名伟大的望星人出现后,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飞速前行;智慧生命*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探知宇宙终*奥秘的机会。”所以,人类不断地探究宇宙,不计艰险;伟大的望星人坚持着探索,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刘慈欣在《三体》中提到:“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得有人仰望星空。”他们是我们族群里的勇士,代表着全人类负重前行,航向星辰大海。
本书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开始,阐明了人类社会的探索活动与政治息息相关。通过回顾人类(主要是美国人)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经受的挫折、获得的回报,尼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宏大的画卷。尼尔叙述了世界各国在探索宇宙这项科学实践中的现状,并指出了当下存在的问题。尼尔描绘了自己的愿景,展望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未来。
《宇宙探索》是尼尔•德格拉斯•泰森继《起源》、《死亡黑洞》、《冥王星档案》等畅销书之后,又一部科普力作,并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阅读本书,我们能步入宇航员及天体物理学家的视野,站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前沿,思考人类、社会、科学与宇宙的关系这样的哲学命题。
《宇宙探索》记述了有史以来人类对太空展开的探索史,分析了激励人类走向太空、走向宇宙的历史本源——宗教皇权、经济回报、战争态势。事实上,作者认为,我们应客观认识,人类仅是宇宙生物链中的参与者而非主宰,我们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亦无本质差异。激励我们坚持探索精神的本源应是纯洁的,我们应该为了科学、为了自我进化而探索。创新、探索,是人类进化的本源。
同时,作者提出,地球绝非宇宙中*一的生命载体。地外生命或地外生命形式确定存在;我们的宇宙并非*一,多元宇宙确定存在。我们唯有坚持探索,促使科学进步,方能驱动人类进化。
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通过《宇宙探索》记录了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前世今生。尼尔揭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即根植于人类基因中的探索精神。为了满足对自然的好奇,人类能理性或感性地探索我们的世界和宇宙。
本书以地缘政治的角度,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探索活动与政治通常相关。通过回顾人类(主要是美国人)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经受的挫折、获得的回报,尼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宏大的画卷。尼尔叙述了世界各国在探索宇宙这项科学实践中的现状,并指出了当下存在的问题。尼尔描绘了自己的愿景,展望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未来。
作者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希望科学不分国别不分阶级;希望全社会重视对科技活动的支持,促进科技的新革命。
编者按
序言
一部分为什么
1虚空之魅
2系外红尘
3外星生命
4邪恶外星人
5杀手小行星
6向星星启航
7为什么探索
8疑惑的剖析
9生日快乐,NASA
10太空的未来50年
11我们为何需要太空项目
12通向发现的道路
第二部分如何做
13起飞
14以弹道的方式运行
15太空竞赛
16 2001年——现实对决幻想
17发射正确的东西
18探测中的设备
19以钟爱哈勃之名
20 40周年庆快乐,阿波罗11号
21何以触及苍穹
22航天飞机的后一班岗
23深空中的推进力
24平衡作用
25生日快乐,《星际迷航》
26如何证实你被外星人劫持过
27美国太空旅行的未来
第三部分为什么不
28太空旅行的麻烦事
29向着星空彼岸努力
30美国与新兴的太空力量
31太空热情的错觉
32偶然的梦
33以数字之名
34挑战者号之颂,1986
35宇宙飞船表现糟糕
36 NASA对美国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结语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致谢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宇宙探索》由美国科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撰写。泰森,出生于纽约城,天体物理学家。哈佛大学物理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曾出版畅销科普作品《死亡黑洞》、《冥王星档案》……
泰森是13所大学院校联名荣誉博士学位获得者,获得过NASA杰出公共服务奖章(该机构向非政府雇员公民颁发之*高荣誉)。在向公众宣传宇宙认知上,他的贡献得到了国际天文联合会的高度认可并将13123号小行星官方命名为“泰森”。
编辑按
回溯20世纪90年代中期,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开始为《自然史》杂志撰写他那备受追捧的“宇宙”专栏。当时,从财务到发行,《自然史》皆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管理。同时,海登天文馆也归这一博物馆管理。2002年夏,泰森成为了海登天文馆的主任,而自然历史博物馆预算的紧缩以及人们观点的转变使《自然史》渐渐步入私有化。同一时期,我升任为《自然史》的高级编辑,即泰森的编辑。直至今天,这一关系依然存在,尽管我们俩均已更换了工作。
难以想象,一名卸任的艺术史学家兼馆长会成为泰森的理想编辑。但这是事实。他关注交流,关注科学素养的培养。我们能共同创作出大众能理解的且具科学意义的文章,这是我们大的共鸣。
从苏联将一个袖珍的、会发声的球放到地球轨道上那一刻算起,业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而距离美国把它的首名宇航员送到月球漫步也有将近半个世纪了。现在,富翁可以花上两三百万美元的价格,预订一次私人太空之旅。美国航空航天公司正在测试适合的交通工具,以实现国际空间站与地球之间的乘客和货物运输。此外,人类发射了数量众多的人造卫星,占据了近地轨道的几乎全部空间。今天,人们已开始谈论小行星开采及太空军备的相关事宜。
在本世纪开局的10年,美国蓝带委员会已开始计划远大的太空旅行。然而,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的预算难以与目标匹配。因此,它仅实现了人类在近地轨道上的活动,更远的航行则只能由机器人来完成。2011年初,NASA警告国会,就目前发射系统的设计以及政府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作推算,未来5年内美国将无法回到太空。
同时,其他国家前进的步伐却并未停滞。中国在2003年将首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印度计划在2015年完成类似的计划。欧盟在2004年发射了首枚月球探测器;日本在2007年、印度在2008年,各自发射了自己的月球探测器;俄国提出了2012年重返太空的计划。2010年10月,在第61个国庆节上,中国完成了第2枚月球探测器的发射。这次发射的主要任务是勘测着陆地点,以服务于2013年的第3枚月球探测器的着陆。巴西、以色列、伊朗、韩国、乌克兰、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也都有完善且活跃的太空机构。全球大约有50个国家能操控卫星。南非刚建立了一个国家太空署,接下来还会有一个泛阿拉伯太空局。多国合作开始变得时髦起来。全世界的科学家(包括美国科学家)都认为,太空是全球共有领地——适合全体人类共有的区域。他们期望快速展开探索,无论遇到何种危机、缺陷或是挫折。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思考并记录了上面提到的有问题,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在本书中,我们收录了他在15年间针对宇宙探索进行的重要论述,按我们的意见将其有机地组织成了三大部分:“为什么”、“如何做”、“为什么不”。为什么人类惊叹于我们的宇宙且不断探索?在宇宙中,我们是如何成功地让自己的足迹触及到目前已履及的位置,将来又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狂热科学者的大胆梦想中,是什么障碍阻止了他们去满足自己的愿望?太空政治的分析为本书揭开序幕;关于太空的意义的深度思索则进一步完善了本书篇章。
总之,如果没有宇航员的存在,就如同没有了原子,我们将被冰尘、电磁辐射、孤寂与危机所构成的太空笼罩。现在,泰森走到了前台,他将带我们穿越那些可在瞬间让我们万劫不复的重重劫难。洗耳恭听吧,去太空生活已排上了我们的日程。
——阿维丝•朗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