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庐图书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湛庐图书旗舰店 微信认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湛庐┃雄性衰落:化解男性衰落危机,重振一代雄风 菲利普??津巴多

45.44 - 69.90
运费: ¥ 0.00-25.00
库存: 1964 件
湛庐┃雄性衰落:化解男性衰落危机,重振一代雄风  菲利普??津巴多 商品图0
湛庐┃雄性衰落:化解男性衰落危机,重振一代雄风  菲利普??津巴多 商品图1
湛庐┃雄性衰落:化解男性衰落危机,重振一代雄风  菲利普??津巴多 商品缩略图0 湛庐┃雄性衰落:化解男性衰落危机,重振一代雄风  菲利普??津巴多 商品缩略图1

商品详情


[基本信息]

心理学/教育

 《雄性衰落》(Man (Dis)connected

作者:[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美] 尼基塔·库隆布(Nikita D. Coulombe)

译者:徐卓

定价: 69.90元 

开本:16K

出版时间:20164月         

责编:王若菡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图书品牌:湛庐文化

页码:312                    

字数:270千字

ISBN:  978-7-5502-7412-9

CIP: Ⅰ. ①雄… Ⅱ. ①津… ②库… ③徐… Ⅲ. ①男性-心理学-通俗读物 Ⅳ. ①B844.6-49

 

[内容简介]

心理学家津巴多和库隆布在书中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雄性正在衰落,男孩面临危机。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学业成绩下降、社交技能匮乏、药物滥用、沉迷游戏和色情片等现象在男孩身上屡见不鲜。

作者分析了这一当代困境背后的原因,为政府、媒体、学校、家长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本书提出的问题值得公众关注和讨论,视角独特,引人深思,给人当头一棒,让大家直面将要面临的危机。

 

[编辑推荐]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大师、《心理学与生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作者、“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菲利普·津巴多振聋发聩之作。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联袂推荐。

源自震撼人心的TED演讲,揭露高科技时代下,一代男性的群体性孤独。

两万人参与调查,八年潜心研究,深入探索当下男性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

化解男性衰落危机,重振一代雄风!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菲利普·津巴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曾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现为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荣誉退休教授。

在进行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之后,津巴多决定寻找利用心理学帮助人们的途径,研究涉及害羞、时间观念、日常生活中的英雄、男性问题等领域。

他出版了《心理学与生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等广受欢迎的心理学教材,并参与制作了《探索心理学》系列节目,被称为“当代心理学的形象和声音”。

由于他数十年来在心理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美国心理协会为他颁发了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

 

尼基塔·库隆布

美国作家,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拥有心理学和艺术两个学士学位。她与津巴多共事多年,合作过英雄想象项目,并共同创作了TED电子书《男性的衰落》。本书中的大量访谈内容都是由她收集整理的。

 

[译者简介]

徐卓,资深企业咨询顾问,心理学家,认知治疗师,沙盘治疗师。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整合心理学,开发、讲授企业管理和心理学课程。已出版译作有《品格优势与美德》等。



[各方赞誉]

津巴多教授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大师,他让心理学有趣味,有深度,有情怀。他不仅让无数人认识并爱上了心理学这门科学,更引导社会将目光聚焦于普通人切身面临的问题,从斯坦福监狱实验到《雄性衰落》所探讨的男性困境,津巴多教授总是能敏锐而慈悲地洞察人性的弱点,力求用心理学的力量改造社会,探寻让人类走向更幸福生活的道路。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

 

当今男孩面临的危机不仅出现在美国,也出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随着科技的进步,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社会各方面都敲响了警钟,全面拯救我们的男孩们已成为当务之急。可贵的是,《雄性衰落》不仅指出了这一亟待重视的问题,更深入探寻了症结产生的原因,还提出了全方位的解决办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男孩教育必读作品。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津巴多将会永远改变你对人类行为方式的看法。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纽约客》特约撰稿人,《引爆点》作者

 

引人入胜,高屋建瓴,并且一针见血。

玛丽·沃诺克

英国哲学家、上议院议员

 

震撼人心!

《观察家报》


[目录]

中文版序小伙子是该迷途知返,重归现实了

前言写给读者的话

 

导论漫不经心,魂不守舍

PART 1 症状

01 校园里的阴盛阳衰:学业不佳

02 不劳而获的“绝品”男人:过分依赖

03 “纯爷们儿”是种病:高强度社交综合征

04 虚拟世界逞英雄:游戏成瘾

05 像肉虫子一样过活:肥胖

06 把爱情交给色情网站:性欲滥用

07 随时飘飘欲仙:药物成瘾

PART 2 原因

08 父亲的缺失

09 失败的学校教育

10 日益糟糕的环境

11 奇幻科技助力兴奋成瘾

12 应得感和现实的冲突

13 女性的崛起?

14 父系社会的神话

15 经济衰退,生活成本增加

PART 3 解决

16 政府能做些什么

17 学校能做些什么

18 父母能做些什么

19 男人能做些什么

20 女人能做些什么

21 媒体能做些什么

结论科技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相连

 

附录1 关于男青年的8个问题——TED调查问卷结果

附录2 高强度社交综合征量表

译者后记


[中文版序]

小伙子是该迷途知返,重归现实了

估计我在中国的知名度来自于我早年间对于社会情境的力量让善良的人们做出恶行的研究——也就是1971年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实验在我早先的著作《路西法效应》(The Lucifer Effect)中有详尽的描述。然而时至今日,我研究关注的两个新方向已经大不相同了。

激发我新探索的第一个问题是:到底是什么因素能够让司空见惯的平凡人变成“日常生活里的英雄”(everyday heroes)——也就是那些为了更美好的世界贡献一己之力的心存善念的普通人?大家可以从我们的网站上面发现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回答(www.heroicimagination.org)。

我和我的研究伙伴、作家尼基塔·库隆布关注和投入的第二个方向则截然不同:我们试图搞明白为什么今天全世界各地的年轻男性在学业成绩、社交和性方面都江河日下。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促成了大家手里的这本书《雄性衰落》和它的中文版的面世。

除了向大家展示试图解释这个新的社会现象的产生原因或者预测其后果的诸多研究之外,我们也提出了一些自认为能帮助新一代年轻男性走出这种灾难的解决办法。的确,对于任何有心了解的人来说,都能听到我们在这本书中的大声疾呼:如果不给予更多关爱以及更有建设性的指导,男孩们和小伙子们真的有可能自毁长城,前途渺茫。

在美国,我们密切关注的现象是男孩们和小伙子们痴迷于虚拟现实,终日在互联网平台上流连忘返。他们的生活就是夜以继日地打游戏,在虚拟世界里叱咤风云,对其他一切都漠不关心。同时他们还对网上的免费色情片痴迷不已。当他们对这些新科技的成果上瘾之时,就会觉得生活中其他任何事情都淡而无味、没有价值、无关紧要,比如学业成绩、体育运动、工作、跟自己的朋友闲逛、跟女孩约会,甚至谈恋爱都提不起兴致。对于虚拟现实的过度依赖给他们在学校和工作中的表现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伤害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甚至损害了他们的性能力。

中国年轻一代男性的技术成瘾现象比他们的美国同龄人可能更为严重。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 “小皇帝”们肩负着家族重任。生活在这样高强度竞争的环境里,逃避到虚拟世界中获得片刻喘息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就更加诱人,尤其是今天的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栩栩如生,跟现实难分轩轾。全球的电子游戏和色情产业是个上千亿美元的市场,这个市场将会在未来为年轻一代提供越来越多姿多彩和花样翻新的产品。

中国的父母们面对这种情形想出来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监狱式的训练营里,坚壁清野,把他们跟技术产品隔离开来,迫使他们重新安排生活要务的优先顺序——学习,学习,还是学习!但我们觉得这只是权宜之计,对于很多年轻男性而言,虚拟现实已经变得比自己的真实生活更有甜头。我们需要竭力干预:要让他们重新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报偿。

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里,同这种男性的衰落相辅相成的是女性的崛起。年轻一代女性的表现前所未有地杰出。她们在学业上、职业生涯中,甚至是国际体育竞赛里都让男性自愧不如。在中国,女性面临着与男性不一样的挑战。一个令人奇怪的事情就是,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同时,多数亚洲国家还是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老男孩俱乐部”(old boy’s clubs),这对女性在商业领域登峰造极造成了一些障碍,即便她们比自己的男性同僚业绩更佳。

我们希望这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在中国也会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希望引起学者和研究者们的关注,并带动更多的政治家、父母、年轻的男性和女性自己,一起面对这个新情况,让年轻男性从虚拟世界中迷途知返,重归现实世界。


[前言]

写给读者的话

我们生活在旧金山的湾区,这本书的写作也是在这里开始的。湾区高科技云集,孕育和催化了太多席卷全球的浪潮。然而,本书的创作却没有从这些浪潮中获得哪怕一丁点儿的激励;与之相反,它如同涓涓细流一般开始,却逐渐变成了洪水猛兽。在我们俩的其中之一开始在报纸上寻章摘句搜索关于男孩子们不堪入目的学业成绩,并且注意到自己班上研究生男生的比例渐渐减少的时候,另一个人则发现男同事们在聚会的时候不再愿意跟人们交谈互动,反而全都蜷缩在电脑或者游戏机周围。我们开始心生疑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小伙子连驾照都懒得去考,也不急着从父母屋檐下搬出来独立生活?或者为什么他们更喜欢看着黄片儿自慰而不是和真正的女人发生性关系?我们决定刨根问底看个究竟。

与此同时,我(津巴多)受到了TED的邀请作一个5分钟的演说,可以自由选择话题。于是我就想要谈谈我们观察到的这个现象。2011年,在我那篇短小精悍但是煽风点火的TED演说里,我郑重声明自己参加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对这个即将来临的灾难开始有所意识,甚至是警觉地付诸行动。在这个演说得到了积极响应之后,作为我的助理,早就对这个现象了然于心的库隆布也加入进来,我们与TED合作出版了一本电子书,用的就是我演说的同名主题《男性的衰落》(The Demise of Guys)。之所以用“衰落”这个煽风点火的词,要的就是给这个话题挑起一番争论和对话,并且鼓励别人也开始对这些挑战的不同维度进行深入研究。

本书是对于那本电子书的更加深入细致的阐述,对关于男性青少年所面临的复杂问题与挑战的重要讨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究。与此同时,本书也有了结构上的调整,通过分成“症状”“原因”“解决”三个部分,让读者们更容易顺着这个思路浏览和阅读。

我们感到从多个角度对这个话题进行阐述至关重要。本书交织了几个不同的视角:年轻女性库隆布是个被高科技产品包围的80后新生代;而另一位作者,也就是我自己,津巴多,是人生经历丰富的高龄男性;书中还包含了很多男女青年人的观念,这让这本书成为一种难得的合作结晶。为了挑战自身的偏见,我们开发了一个线上调查问卷,里面有一系列涉及该主题的不同方面的问题。我们将这个调查问卷放在了TED演讲的网页上,里面有类似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应该如何改变学校的环境才能让年轻人更加投入?”或者,“我们如何才能用更为安全和亲社会的方式赋权给我们的年轻一代男性?”

让我们喜出望外的是,在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有超过两万人填写了本书提及的这个调查问卷。大约四分之三(76%)的调查参与者是男性;其中一半以上的年龄在18~34岁之间。不仅如此,所有年龄段和不同背景的男性和女性参与者都分享了他们对这个话题的感受和想法,以及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除此之外,有好几千名回应者感到了更大的动力,他们还附上了自己的注释,有的是三言两语,有的写了整整一页。我们同时也进行了一个覆盖英国67所学校在校高中生的小规模附加研究,来更好地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在本书中我们把这个研究称为“学生研究”,以便和前述的更大规模的网上调查相区分)。在深入阅读了所有结果之后,我们继而对一部分回应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个人访谈,他们的观点和经验我们也会在本书的后续内容里跟大家分享。在本书的附录1里,大家可以看到关于这个调查问卷的集锦。在书后的注释中还可以找到更多附加的统计信息。

本书的初衷,是为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同时也希望给男性以及爱他们的人们以更多激励,希望他们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为自己的生活乃至周边的世界带来更多积极的社会变革。


[精彩样章]

电子游戏的来龙去脉

其实玩电子游戏好处多多——游戏乐趣无穷,而且提供了很多的社交纽带、问题解决、策略分析甚至是身体锻炼的机会。网络游戏也让很多人有机会成为电脑和通信专家,这种技能在未来就业市场的价值不可限量。还有很多的网络游戏让人们有机会能够接触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也有机会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但是这些好处也需要适可而止,很大一部分人实际上并没有从中获益。

如同早先所说,我们最为担心的是那些花太多时间在游戏上面并且形成了社交隔离的人们。在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中,82%的玩家说自己有时候会独自打游戏,但是有24%的玩家说自己完全是单兵作战。每五个玩成人级(M级别)或者限制级(AO级别)游戏的玩家中有四个是男性,与此同时,12岁的小孩会跟他17岁或者更大的哥哥玩一模一样的游戏。

打游戏的坏处,尤其是大量玩那些高度刺激游戏的坏处,是会让玩家们觉得其他人或者整个世界都无聊透顶,不值一哂。同在游戏室跟其他人一起玩游戏的人相比,那些独自享受的人对于时事新闻或者政治更不感兴趣,也不理会慈善捐款或者参与任何公民事务。意料之中,跟不太玩游戏的孩子相比,青少年游戏族的阅读时间少了30%,写作业的时间少了34%。2010年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个研究发现,当6~9岁的孩子们得到一个游戏系统之后,他们的读写成绩就会下降,老师们也会更多地报告他们的学习出了问题。本质上,过多游戏跟学业成绩下降以及对暴力行为变得麻木不仁都有直接联系,并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学习和社交的方式,因为游戏时间和进行其他活动的时间难以平衡。

在本章前面曾经提到过的色情片上瘾者迪姆曾经告诉我们,如果在他23岁的时候,把他花在打游戏上面的所有时间平摊的话,相当于他从出生之日开始每天打游戏4个小时。如果这个估计是靠谱的,那就是说他花了33000个小时打游戏(几乎是获得7个学士学位所需要的时间)!

 

父系社会的神话

社会到底能否接受男性在工作和家庭之间选择更平衡的生活方式呢?理解我们为何要引发这样一个“令人如坐针毡”的讨论很重要。沃伦·法雷尔在他的《男权的神话》中提到,女性有了孩子之后可以考虑三个选项:

全职工作

全职在家

上述两者的混合:兼职工作

与此同时,如果是男性,可以考虑下面这三个选择:

全职工作

全职工作

全职工作

他说,普遍而言,男性学会了用远离亲人之爱的方式来爱他们的家庭,而女性是通过与爱同在的方式来爱她们的家人。女性会去谈论她们是否应该“向前一步”或者“抽身而退”,可是男人从来就没有抽身而退这个选项。这给予了男性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但是却切断了他们获取和给予爱的机会。在《父子重聚》(Father and Child Reunion)一书中法雷尔写道:

女性提供了一个情绪子宫,跟爱非常相似;男性提供了一个经济子宫,这让他们跟自己的目的南辕北辙——为了爱和支撑自己的家庭,反而远离家庭。男性通过与自己的家庭分离而爱他们,女性通过与自己的家庭相聚而爱他们。自始至终,女性角色有着爱的优势和情感的优势。

 

让学校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准备自己的未来

令人感到非常匪夷所思的是,我们会去教给孩子们如何驾驶汽车,让他们成为安全和负责任的驾驶员,但是我们却不会教给他们任何关于性的有用的东西,就连对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有致命影响的内容都没有。相比之下,就连那些推行禁欲教育的社区都做得更有效果一些,他们会跟年轻人讨论没有保护的性行为的危险和责任,同时跟家长在家里言传身教的价值观相结合。

学校需要雇用有证书的健康讲师,客观和不加评判地讲解下列内容:

关于私人界限、更安全的性行为、同侪压力和亲密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沟通。

如何知道自己对进入性活跃期胸有成竹了。

节制欲望,防止怀孕,以及如何采取多种避孕手段。

防范性虐待和伴侣虐待。

结婚之前需要跟结婚对象讨论的问题。

如何发现乳腺癌、卵巢癌和睾丸癌。

生育和衰老。

怀孕和繁衍后代。

各种性行为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色情短信和网络性行为的法律和隐私问题。

两个性别是如何度过各自的青春发育期的。

深入的解剖学和生物学。

亲密关系的健康益处和积极方面。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的相关问题。

针对媒体、电视节目和网络色情片中被严重扭曲的浪漫和亲密关系表现的批判性讨论。

把基本的生活技能跟亲密关系和性相关联。

我们所访谈的学生们建议了上述大多数的话题。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性教育应该每年都有,而且要从年龄较小的群组开始一直延续覆盖到年纪较大的群组。他们最经常的感觉是,恰恰在他们开始达到性活跃的年纪,有很多问题要问的时候,性教育却力不从心了。对他们来说最关键的时期就是14~15岁。他们觉得如果性教育不是那么刻板生硬,而且在更小的群组中授课,会让他们更容易认真严肃地对待和开放地讨论这个话题。有的人认为应该把两性分开进行性教育,另一些人持不同意见。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是,先男女混合授课,然后再由受过训练的健康讲师带领两个性别分别进行匿名的问答讨论。

给更小年纪的儿童讲授尊重他人界限和共情的课程,可以用作对这种深入浅出的性教育课程的先导。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大学(Middlesex University)的心理学教授米兰达 · 霍瓦特(Miranda Horvath)认为,如果年轻人能够在接触网络色情片之前首先学习下述课程,将会受益匪浅:

如果我们在孩子们五六岁大的时候就教给他们平等和尊重,当他们十几岁开始接触色情片的时候,就会发现色情片里缺乏尊重和情感,就会有更好的能力处理自己眼前的东西。

无所事事的旁观者永远不会进入历史教科书。如果尽早预防,很多严重的灾难实际上可以避免。我们的观点是,这些解决办法都非常值得投入和实施,因为这些都会对现在的一代人和同他们类似的未来几代人造成积极而且深远的影响。我们鼓励个人和机构努力把这些变成现实。


[译者后记]

最初拿到这本书,稍微看了几个章节,立刻就让我想起了传媒和社会文化大家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的经典之作《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在那本书里,作者发人深省地跟社会的“进化潮流”唱了反调,认为电视和图像媒介的兴起实际上减弱了人们审慎思维和理性决策的能力,在媒介与观众的共谋之下把整个社会环境变成了“卡通漫画”。作者继而出版了《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更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当今社会情绪和冲动导向的“儿童化思维方式”,认为当今的情形实际上并非童年概念的消逝,而是整个社会的成人再度走向幼稚。他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娱乐和图形导向的情绪冲动式思考方式取代了印刷时代的审慎和沉思。而这一切发生在31年前的1985年。那个时候让作者如临大敌的“新兴”媒介工具是电视和以照片为主体的纸媒。

在我案头还放着另外一本同样发人深省的书,名字叫《网络至死》(Payback),作者是弗兰克·施尔玛赫,扉页的宣传词写的是:“娱乐尚未至死,网络至死的危机已然闪现——在《娱乐至死》之后,最震撼人心的媒介经典”。这本书严肃地讨论了网络时代对于当今社会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身体心灵对这种“新兴网络环境”的适应和“进化”——数字达尔文主义:我们的大脑正在飞速地适应着这个前所未有而且完全出乎人类预料的世界。前途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甚至有种想法,应该把这三本书放在一起,用句流行的话来包装:“No Zuo No Die(不作不死)三部曲”。这三部曲递进式地让我们聚焦当下,观察思考近几十年来突飞猛进的媒体和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式的生存环境,对人类的现在和将来会有怎样的影响。英雄所见未必略同,大家可能会众说纷纭,可能会莫衷一是,但是我们不得不看,不得不想,也不得不做些什么。

津巴多教授的这本书,虽不能说让我不寒而栗,但也有些忧心忡忡。这本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更为深入具体地描述了出生在这个环境下的新生代(80后)所面临的迥然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很大一部分“适应不良”的问题。尤其让人关注的是,津巴多教授这本书里采用的数据均来自美国权威机构的最新数据,描述的是当今经济实力位居全球翘楚、现代化到了极点、被很多国家奉为楷模的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让人看了有种“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现状已经让人担忧,岂料美国的情况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感觉。两位作者的亲身体验、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兴一利必生一弊,那么网络和高科技带来的便捷所造成的潜在成本是什么?各种“虚拟现实”和“移动互联”,所见即所得、所讲即所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会不会产生我们始料未及并且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譬如,学生们自以为自己是“多任务”的高手,能够假借技术之便利“生产时间”,高效率而不错过任何东西。神经反应测试却显示出他们的协调性和记忆力因为在任务之间频繁地切换而下降,同时完成任务的质量、人际关系的质量、自我感觉的质量、过程体验的质量等等,太多的“质量”都显著下降。继而是焦虑和压力水平的上升,以及意义感和成就体验的下降。似乎质量-数量的守恒定律并未被突破,技术的存在只是作了一种延迟和转移;似乎“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只是,我们出来混,难道希望年轻一代和他们的未来世代来还吗?又譬如,现在的互联网色情产业高度发达,各种诱惑唾手可得,而且禁止儿童和青少年过早接触网络色情内容看来连理论上的可能性都不太具备——他们生于网络长于虚拟现实,恐怕比自己的父母对技术更加熟极而流。随之而来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他们的大脑在接触真实的人际和性亲密之前已经被互联网上的色情内容“重新编程”了。想象一下看过3D版本《大闹天宫》的孩子们,去动物园的猴山看见真猴子之后会有多么失望。这些恐怕也是全新的挑战。现代心理学和医学的手段能不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尚且不得而知。这本书,让我们面对现实。

两位作者把本书分成了“症状”“原因”“解决”三部分,可谓用心良苦。不仅仅是“客观描述”,也不仅仅是“扼腕叹息”,而是希望我们有所触动之后做点什么。老先生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以他八十三岁的高龄,不在家中颐养天年,而是四处奔波推广他的教育和心理学理念。书中言及的很多应该做的事情,老先生都在自己的教育项目中面向全球积极推动着。记得译者当年第一次跟老先生合作的时候,满以为声名卓著的学界前辈肯定是威严端庄,偶尔说出只言片语掷地有声,剩下的时间里不苟言笑静坐一旁。哪知道只要有一点点闲暇时间,不论是课间还是餐桌旁, 老先生都不吝赐教谆谆告诫, 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新的想法、探索、尝试倾囊相授,给我的感觉是生怕自己说得不够多,不够清楚,不够热切,让我们不能完全接收到这些信息和感受,并且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惠及更多的人。耄耋之年的老先生显然是抱着一颗拳拳之心,期盼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能够跟他一起做点什么,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每每想到这些,心中都有莫名的感动。薪火相传,希望我们不让老先生失望,也从其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系的张婍副教授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所提供的帮助。我们的合作对话为本书的理解增添了不少深度和广度,并且更让我觉得本书对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成长,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益的视角。也感谢湛庐文化的合作伙伴们辛勤劳动迅速响应,因为大家的勤奋,本书才得以荣幸地和作者津巴多老先生一起亮相北京。

 

2016年春节于北京


[同类图书]

《群体性孤独》

《爱的博弈》

《男孩的人生目标大不同》

《拯救男孩》

《心理学与生活》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读者人群]

青年男性、家长、心理学学生、心理学爱好者、大众

湛庐图书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湛庐图书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湛庐┃雄性衰落:化解男性衰落危机,重振一代雄风 菲利普??津巴多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lukehui1230
湛庐阅读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