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天畅店铺主页二维码
联合天畅 微信认证
为了每一本书的抵达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28.00
运费: ¥ 0.00-10.00
库存: 198 件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图0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图1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图2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图3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图4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图5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图6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图7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缩略图0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缩略图1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缩略图2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缩略图3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缩略图4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缩略图5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缩略图6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商品缩略图7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不缺好的故事,缺的是好的解读。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凡四训》,拨开了生命重建的重重迷雾。

该书扣人心弦,回味无穷,同时也很有现实意义,希望能够给生活中的“躺平”者、“空心”者、“内卷”者、抑郁者、焦虑者、压力巨大者、人生迷茫者……有所帮助。

中科院心理学教授祝卓宏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不缺好的故事,缺的是好的解读。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凡四训》,拨开了生命重建的重重迷雾——

孔先生给袁学海算命,本质上是一种负面心理暗示,一种洗脑和精神控制。

袁学海信命、认命,最后躺平,“澹然无求矣”,其实是陷入了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

他心如死灰,“终日静坐,不阅文字”,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恰恰是抑郁症的表现。

在栖霞山中,云谷禅师与袁学海那场惊心动魄的对话,活脱脱就是无与伦比的心理治疗,仅仅通过一次,就让他获得了治愈。

之后,袁学海改名袁了凡,活出了精彩纷呈的人生。

可以说,袁学海之前的人生困境,皆是心理困境,他命运的转变始于心理治愈。

该书扣人心弦,回味无穷,同时也很有现实意义,希望能够给生活中的“躺平”者、“空心”者、“内卷”者、抑郁者、焦虑者、压力巨大者、人生迷茫者……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涂道坤  198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长期致力于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先后引进《少有人走的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书能让你戒烟》《FBI教你读心术》,以及《DBT情绪调节手册》等心理学书籍。



【目录】

第一训 立命之学

第一章 一个很“丧”很怪的南方人002

墙上一道枯槁的影子002

一切要从那次算命说起005

算命与自证预言效应009

认命,可怕的习得性无助013

乌鸦嘴:不好的心理暗示017

最后一片叶子:好的心理暗示020

你现在拥有的,是你过去暗示的023

第二章 治愈的山谷027

那种被理解的感受,哪怕只有一次也好027

袁学海被困在了洞中030

禅师,黑暗中的点灯人033

一间禅房,两人静坐035

好的静坐,心似不粘锅038

袁学海的枯坐,从“伤”到“熵”041

有一种接纳,叫呼吸同频047

第三章 一场惊心动魄的对话,一次生命的重建052

与对的人聊一次,治愈一生052

“无礼沟通”的力量059

曹德旺与换肾女:富有富的道理,病有病的原因062

觉醒时分,重建生命格局065

命运的飞镖,为什么有人躲不掉068

禅师与算命先生的隔空较量071

功过格:自我觉察的棋盘,生命的底盘074

画符:不动念,即正念078

念咒:内心的拐杖082

第二训 改过之法

第四章 为什么改名可以改运088

从一片落叶到一只鹰088

“了凡”的治愈意义090

改名字与打麻将换风094

换一个词,换一种心境096

掰起指头数心,清洗焦煳的人生098

不脱内裤的良知:自我疗愈的起点102

心存敬畏:戳破自大的泡沫105

勇者的抉择:在“小死”中“大生”107

第五章 所有荒诞行为的背后,都有一条心理暗流109

牛人能看见原因背后的原因109

吹牛:追求纸糊的优越感112

尿床:在床单上刷存在感116

所谓心理疾病,不过是人心苦涩的表述119

洁癖,一种怪异的逃跑121

选择性反应:我才是那个决定我自己是谁的人125

心不受束缚,人生就不会设限127

第三训 积善之方

第六章 行善 — — 走出心理内卷132

来了,拐点终于来了132

貔貅心理:人心的超级便秘135

盘古的隐喻:劈开闭合的认知139

心理内卷与古墓派142

生命的博弈,永远站在善的一边147

第七章 行善的关键:真诚15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心理学依据152

想得到美好的东西,自己先要变得美好156

“罂粟人”:现代版的“勾践”158

有一种奇迹,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62

呼吸证明你活着,共情证明你没白活166

第四训 谦德之效

第八章 谦卑:冲破自恋的囚笼170

风箱效应与中空的力量170

突破自恋,是人生转折的关键174

三界通吃的法则—— 谈谈谦卦177

吉凶定律:谁违背谁倒霉,谁遵循谁受益181

尾 声 一切心理治愈,都是为了活出良知185

附 录 《了凡四训》195




【精彩书摘】

推荐序

2016年,因翻译玛莎·莱恩汉的《DBT情绪调节手册》第一次与涂道坤先生见面。在那次谈话中,他就对我提及,他是读《了凡四训》缓解了自己的焦虑症。2010年,我在研究接纳承诺疗法(ACT)与佛学思想之间的关系时读过《了凡四训》,当时就觉得书中逆天改命的故事,是我国儒释道文化语境下认知行为治疗的经典案例。遗憾的是,我一直学习研究西方心理学治疗方法,未能在这方面做深入研究,国内也罕见对《了凡四训》进行心理学的解读,因此,我鼓励道坤先生将自己的心得写出来。

前段时间,当我收到道坤先生发来的书稿时,惊叹不已,一夜读完,甚是感慨。没想到因为六年前我随口说的几句话,他竟真的不辞辛苦,将其变成了一本佳作。他邀请我写一篇序文,我自当慨然承诺。

《了凡四训》是一部家训,分为四训: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但里面却藏着一个生动、精彩、深刻、成功的心理治疗案例。少年袁学海遇见一位姓孔的算命先生。孔先生给他算命,说他某年某月能考上秀才,某年某月能当县令,可惜只能活到53岁,一生还没有儿子。由于后来很多事情都得到了应验,袁学海便深信人的命天注定,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于是变得沮丧、绝望,陷入了心理学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澹然无求矣”,如同患上了现代人的“空心病”“抑郁症”。

道坤先生在解读时,基于原著想象袁学海枯坐时的情形——“只见黑暗的屋子里一灯如豆,宛如皮影戏一般在墙上映照出一个人影——袁学海枯坐在室内,一动不动,像一尊木雕泥塑”。寥寥几笔,活脱脱刻画出了袁学海又丧又怪的形象,而墙上那道枯槁的影子分明是袁学海心理僵化的形象化表现。

接纳承诺疗法认为,心理僵化是导致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由六方面组成,而袁学海“丧”的生命状态几乎完美地诠释了心理僵化的这六个特征。

他终日静坐,不阅文字,不正是经验性回避吗?

他将算命先生的话当成事实,深信不疑,不正是认知融合吗?

他执着于算命先生算出来的那个自己,忽视自身鲜活的存在,不正是固守概念化的自我吗?

他“澹然无求矣”,感受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不正是价值不清吗?

他眼里除了命数,看不见周围还有另外的风景,生命还有其他的可能,不正是脱离当下吗?

尤其突出的是,他从喜欢发怒到枯坐,从冲动到不动,不正是无效行动吗?

如果说枯坐是袁学海心理僵化的标准姿势,那么他在栖霞山中遇见云谷禅师,与他对坐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未曾说过一句话,以及之后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对话,则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心理治疗。在这个过程中,云谷禅师说了一句非常厉害的话——“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这句话与其说是贬损,不如说是当头棒喝,是激将法,是心理学上的无礼沟通,瞬间撼动了袁学海的僵化心理,同时给了他另一条崭新的希望之路——治愈内心,改变命运。

从此袁学海改名袁了凡,“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逐渐摆脱“丧”的生命状态,扭转了颓废的人生。

我认为,云谷禅师对袁学海的治疗,本质上是打破心理僵化,获得心理灵活性。

云谷禅师的当头棒喝,让袁学海的认知与孔先生算定的“命数”脱钩,不正是接纳承诺疗法中的认知解离,打破概念化自我吗?

袁了凡每天谨慎小心,觉得自己与从前不一样了,不正是觉察当下吗?

他遇到别人诋毁他憎恨他,也能坦然接受,不以为意,不正是接纳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评判吗?

他通过云谷禅师传授给他的功过格,以内心的价值标准衡量每日之行事,不正是“自我觉察”“接触当下”的正念,以及“澄清价值”“承诺行动”吗?

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不缺好的故事,缺的是好的解读。道坤先生在解读《了凡四训》时,沿着袁了凡的个人成长路线,用叙事的风格和心理学的解读逐步铺展开来,使得全书扣人心弦,回味无穷。我想,我一定会将此书连同《了凡四训》推荐给学习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咨询师。

道坤先生的解读不仅用到了接纳承诺疗法,还用到了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意义疗法。书中处处珠玑,智慧闪耀,读来令人拍案。衷心希望此书能够帮助更多心理咨询师了解《了凡四训》的心理咨询价值,能推荐给来访的“躺平”者、“空心”者、“内卷”者、抑郁者、焦虑者、压力巨大者、人生迷茫者……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滋养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祝卓宏

2022年7月于北京迎春园

自序

20多岁时,我第一次翻开《了凡四训》,立马被书中的故事吸引。那个算命先生太厉害了,竟能把袁学海的命算得丝毫不差。而更厉害的是栖霞山中的那位老禅师,他让袁学海与他一起静坐,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未曾说过一句话。之后,一番交谈,醍醐灌顶,轻轻松松就改掉了袁学海的命数。

首次读《了凡四训》,感觉故事很离奇,甚至有点魔幻,但对于那些逆天改命的原理与方法却懵懵懂懂,没怎么读懂。

快满30岁时,再读,似乎明白了一些。从小到大,我一直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发怒。由于这些性格上的缺陷,不仅在单位吃了不少亏,让胆囊还长了息肉。一位老中医对我说,这个病是气性太大造成的,你得改。因此我又重读《了凡四训》。袁学海也曾是一个脾气火暴的人,后来却变得冷静、沉稳,我想看看他是如何改变的。

40多岁时,不知怎么回事,我突然害怕起坐飞机来。

飞机平飞时感觉稍好一些,遇到气流,一颠簸,便担心飞机会掉下去。于是心跳加速,脸色苍白,双手紧紧抓住座椅扶手。那种巨大的恐惧和无助令我备受煎熬。

为了治愈飞行恐惧症,我开始狂读心理学书籍。

当我具备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后,再回头读《了凡四训》,我被震惊了,发现《了凡四训》不仅是一个算命改命的故事,也不仅是一部家训,更是一个成功的心理治愈案例。里面有算命先生与禅师的较量,有洗脑与反洗脑、精神控制与反精神控制的角逐,更有一个灵魂的自我救赎。

于是我明白了,算命先生的话之所以灵验,不是他多么有本事,而是袁学海接受了他的心理暗示,被他精神控制。在精神控制下,袁学海逐渐变得悲观、颓丧、绝望,以至于患上了抑郁症,终日不读书、不学习,什么也不盼,什么也不干,差不多是一个废人。

同时,我也明白了,云谷禅师在栖霞山中与袁学海的对话,其实就是今天的心理咨询。所不同的是,云谷禅师通过一次聊天,不但让袁学海摆脱精神控制,还教会了他自我疗愈的方法。之后,袁学海改名袁了凡,重新构建生命格局,得以改变命运。可以说,袁学海之前面临的所有困境,皆是心理困境,而他命运的转变始于心理治愈。

第三次读《了凡四训》,不仅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云谷禅师与袁学海的谈话更是大开大合、惊心动魄,所具有的治愈力量,震古烁今,对于当下的我,以及我们,具有非凡的意义。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算命先生的预言,是袁学海的枷锁,而对很多人来说,原生家庭则是枷锁。在这些家庭中,父母插手孩子的方方面面,将关心变成焦心,把爱变成精神控制。孩子在压抑中长大成人,自我价值感极低,很容易被各种心理问题所困扰。

在一次团体心理治疗中,我遇到一位优雅的女士,不幸患有躁郁症。她说,自己这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摊上这样的父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不满意,会指出你的不是并纠正你。他们口口声声说“都是为你好”,但那种动辄得咎、不被认可的感受,既让你紧张、害怕、抓狂,又让你羞愧、内疚,自卑到了尘埃里。

人渴望肯定,讨厌否定;渴望自主,讨厌束缚。精神压制如同天花板吊顶,封死向上空间,迫使你向下沉沦。

这样的压制,不知道会制造出多少自卑的孩子、焦虑的丈夫、抑郁的妻子。也不知道在向下坠落的时候,有多少人战栗、挣扎、呼唤,希望有人能拉他们一把。

电影《无问西东》里,年轻漂亮的女子王敏佳被人羞辱、殴打、毁容,精神惨遭荼毒。那段时间,她一闭上眼睛,就感觉自己往下掉,一直往下掉,下面特别黑,犹如无底深渊。

同学陈鹏对她说:“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着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

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能给自己托底的人。心理治愈,是给人托底。但治愈你并托起你生命大底的并不一定是心理咨询师,他们也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的朋友、你的闺密,还可能是一本书、几句话。当袁学海掉进命数的深渊,感到孤独、无助和绝望时,是云谷禅师的一席话,托起了他,让他的人生开始反转。而我在人生低谷时,是《了凡四训》托着我,才没有向下坠落。

如今,我决定写一本书,将自己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以一种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以《了凡四训》为基础,虚构了一些场景、细节,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感悟。

在该书即将完稿之时,回想起童年时的急躁、任性,年轻时的怨念、“躺平”,中年时的焦虑、恐惧,以及认知转变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万千。

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命运从来就不是从外面走进来的,而是从内心走出去的,倘若心不受束缚,人生就不会设限。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出心底的勇气、正义和良知,活出活色生香的自己。


正文


第一章  一个很“丧”很怪的南方人


墙上一道枯槁的影子

雨后的北京城,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空气中带着一丝甜味。穿过安定门内一条幽深的小巷,在两排古槐树的掩映下,坐北朝南,一座气势恢宏的大门映入眼帘,这便是著名的“集贤门”。

迈过这道门,就跨进了天下读书人仰慕的国子监。

国子监聚集了大明王朝最优秀的人才,能够来此深造,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而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则意味着前程似锦—— 要么留京,在国家机关担任要职;要么到地方做官,主宰一方。拥有如此美好的未来,怎么能不让人激动、兴奋和自豪?

然而,在这些自我饱满、明亮,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个体中,却有一个很“丧”的南方人,他就像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一张脸似白板,没有血色、没有表情、麻木不仁;眼神空洞、呆滞,精神萎靡;身体仿佛被抽掉了脊梁骨,干瘪瘪、软塌塌、无所依,幽灵般游荡在校园内。

这个人叫袁学海,浙江嘉善人。

袁学海不仅很“丧”,而且还很怪。他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怕别人进他的房间,触碰他的东西,尤其怕别人坐在他的床上。每次自己不小心摸到稍微带点灰尘的东西后都要洗手,否则便万分难受。一天,脏兮兮的古槐树垂下一条青虫,俗称“吊死鬼”,不幸被他的手碰到,他大惊失色,痉挛般冲回房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清水将手洗了又洗。面对袁学海怪异的反应,同学们莫名其妙,面面相觑。

这件事过去几天后,一个晚上,当人们再次谈论起那天发生的“吊死鬼事件”时,一位同乡说,人的性格是会变的,过去袁学海并不是这样。在老家嘉善时,他很有活力,只不过那活力有点令人讨厌。那时他特别喜欢说话,尤其喜欢自我吹嘘。每次与同学聊天时,总是抢风头,别人连句话都插不上,而且性情浮躁,动不动就生气、发怒。

当大家议论得正起劲时,突然,一位同学大叫一声:

“不好,你们最近看见他了吗?”这时大家才发现袁学海失踪了,很多天没有看见他的踪影。莫非他一时想不开干出什么傻事?但愿他在自己房间里!众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急急忙忙赶到袁学海的住处。只见黑暗的屋子里一灯如豆,宛如皮影戏一般在墙上映照出一个人影——袁学海枯坐在室内,一动不动,像一尊木雕泥塑。

“他好像在打坐,看上去很平静。”一位同学低声说道。

“不,你瞧,他双腿蜷曲,两只眼睛似睁似闭,胧胧然,了无生机,这是我见过的最自闭、最颓丧、最绝望的人了。”有同学说。

“是呀,一个人要绝望到什么程度,才会像这样宅在家中,切断与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真是‘哀莫大于心死’。”

另一个同学回应道。

袁学海活成了墙上一道枯槁的影子,同情之余,人们心头不由得生起一团疑云:袁学海经历了什么,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却失去了活力?他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心理危机,才会如此封闭,心如死灰?


联合天畅店铺主页二维码
联合天畅 微信公众号认证
为了每一本书的抵达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tianchangbook
联合天畅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