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位中西古今哲人彩色画像
立体展现中国哲学史
◎ 冯友兰在晚年曾经亲笔书写一副对联用以自勉,联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他说“上联说的是我的学术活动方面,下联说的是我所希望达到的精神境界。”“旧邦”、“新命”之语,出于《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冯友兰曾多次引用这句话,并且反复解释:所谓“旧邦”指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统,“新命”指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他认为,“阐旧邦以辅新命”就是要“把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有永久价值的东西,阐发出来,以作为中国哲学发展的养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要接上中国古典哲学,作为来源之一,才会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总结一生,他还拟一联:“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这里所说的“三史”,显然是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而“贞元六书”指他抗日战争期间“贞元之际”所著的六本书。“三史”和“六书”从内容上看,可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它们是冯友兰实践“阐旧邦以辅新命”的主要论著。
◎ 赤诚的爱国心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是冯先生写书的一贯动力。早在他写《中国哲学史》和“贞元六书”时就是这样了。他在两卷本的《中国哲学史》的“自序”中说:“此第二篇稿最后校对时,故都正在危急之中。身处其境,乃真知古人铜驼荆棘之之悲也。”在《新原人》的“自序”中,他引用了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后说:“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也。况我国家民族,值贞元之会,当绝续之交,通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明内圣外王之道者,岂可不尽所欲言,以为我国家致太平,我亿兆安身立命之用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学焉。”对于他的哲学主张,人们尽可见仁见智,但读了他这些掷地有声的文字,不能不为之动容。
内容简介: 冯友兰早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是他于1928年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期间所写。该书没有采取“信古”或“疑古”的态度,而是以“释古”的态度来写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两个大段落。冯著《中国哲学史》不仅在当时得到了陈寅恪、金岳霖这两位审阅人的高度评价,而且至今仍然备受赞扬。例如,张世英说,“《中国哲学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史论结合、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哲学史著作。……把史论结合得那么紧密,把中国哲学史讲得那么有条理、那么清晰,而且贯穿着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到现在还无人能及”。 |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不仅是哲学史上“最先具备哲学史家资格的学者”,而且对很多西方人而言,冯友兰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就是冯友兰。他的哲学外旧内新,是对华夏先贤思想的再阐释。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杜威称赞他是“真正的学者材料”。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三松堂自序》等。 薛晓源,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中央编译局期刊出版管理中心主任,中央编译局学术委员会委员、副巡视员。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编委,《中国书画》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出版3部学术专著,在中央级报刊发表文章50多篇,接受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专访。主编出版学术艺术图书500多种。专著《飞动之美——中国文化对“动势美”的理解与阐释》2014年入选国家“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先后为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弗兰西斯科·高锐先生创作肖像,受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外交部的表彰。新作有《哲人神彩》等。 |
媒体/名人评论: ★今欲求一中国古代哲学史,能矫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其材料取用,具史学之通识,实近年吾国思想史之有数著作! ——陈寅恪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如果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有西方学术,外国人因为有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这大概不会是夸张。 ——李慎之 ★《中国哲学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史论结合、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哲学史著作。……把史论结合得那么紧密,把中国哲学史讲得那么有条理、那么清晰,而且贯穿着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到现在还无人能及。 ——张世英自 序一 / x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