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定价:89.0
ISBN:9787115649881
作者:[美]斯坦顿·E. 萨梅诺(Stanton E. Samenow)
版次:第1版
出版时间:2024-10
内容提要:
罪犯是天生的,还是由家庭或社会造成的?当他们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时,心里到底 在想什么?或者说,罪犯的心理本来*与常人不同,在伤害他人时不仅毫无内疚之心,甚*还会获得某种特殊的快感?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么他们有变成好人的可能吗? 在本书中,犯罪心理学家斯坦顿·E. 萨梅诺博士基于对数百个案例的深入研究,提出 了一种独特的观点。他认为,环境不一定会导致犯罪,一个人是否会成长为暴力罪犯更多取决于认知因素。罪犯的思维模式异于常人,因此,理解罪犯的认知模式比了解犯罪原因更重要。这一观点颠覆了把犯罪归结于外部环境或精神疾病的传统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预防犯罪并改造罪犯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作为里根总统的犯罪顾问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鉴定*,萨梅诺博士强调,犯罪人格虽然异常顽固、难以辨别和矫治,但心理健康*依然可以通过帮助罪犯改变其思维模式 来对他们进行矫治。毕竟,罪犯能否痛改前非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作者简介:
斯坦顿·E. 萨梅诺(Stanton E. Samenow),博士,临床心理学家,在犯罪行为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并作为研究人员、临床医生、顾问和*证人工作了50年之久。在美国,他被任命为三个总统特别工作组的成员,分别负责有关执法、受害者权利和*美国的工作。他曾参加《60分钟》(60 Minutes)、《奥普拉·温弗瑞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和《*秀》(Today Show)等电视节目,也是《为时未晚》(Before It’s Too Late)、《直言罪犯》(Straight Talk About Criminals)等书的作者。
目录:
第 1章 “天生坏种”还是环境所迫 / 1
几十年来,为了找出犯罪的成因,学界先后提出了多种理论。然而,一些观点过于片面地将犯罪的成因完全归咎于环境或精神疾病,使罪犯找到理由为自己开脱。罪犯是生来*坏,还是贫穷、不良的原生家庭等环境的受害者,其中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待被探索。
第 2章 关于“犯罪”的几个问题 / 13
何为“犯罪”?是否真有“犯罪人格”这种东西?“罪犯”一词是否涵盖了所有类型的犯罪者?人们犯罪是否出于邪恶的意图?只要刺激条件足够,任何人*有可能犯罪吗?那些虽然伤害了他人,但未被逮捕的人是“罪犯”吗?
第3章 罪犯的思维模式 / 21
罪犯的思维模式异于常人。他们有自己的逻辑和“智慧”。对他们来说,欺骗、剥削、恐吓是人生常态,不是环境逼迫他们犯罪,而是他们选择成为罪犯。本章列举了罪犯的 12 种常见思维错误,这些思维错误如果达到*程度,*会让他们做出对他人产生严重伤害的行为。
第4章 两名杀人犯:不同的背景,相同的思维错误 / 37
本章讲述了两个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的犯罪人生:拉里是一名中学辍学生,在一个少数族裔社区由单身母*抚养长大;而特雷弗是一名大学生,在一个富裕的郊区由双*抚养长大。二人*终*因犯谋杀罪而上了头条新闻。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殊途同归”呢?
第5章 犯罪前、中、后的心理过程 / 55
对罪犯来说,犯罪的每个阶段——思考、计划、招募同伙、接近目标、实施犯罪、逃跑,以及之后发生的所有事情——*会让他们产生兴奋感,无论他们遇到什么阻碍。这样一来,减少犯罪便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第6章 父母不会把孩子变成罪犯 / 69
长期以来,父母一直被指责为促成孩子犯罪的原因之一。如果你的孩子持续说谎、打架、破坏公物,*会告诉你,是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然而,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本章的观点将颠覆你的认知,并让那些认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孩子的父母从自疚的苦海中解脱出来。
第7章 犯罪的父* / 91
有些父母是罪犯,他们既爱孩子,又伤害孩子。与上一章不同,在本章,你会看到一名罪犯如何在既想做一位好父*的同时,又破坏孩子的童年。但是,即便遭受精神上的如此折磨,孩子依然没有变成一名罪犯,而是一直坚强且善良地生活着。
第8章 同伴压力不是犯罪的借口 / 99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同伴压力是个体从事犯罪活动的一个强大的风险因素。然而,问题不在于同伴压力是否存在,而在于一个人选择谁作为同伴。是时候让那些将错误归咎于同伴的未成年罪犯正视自己的问题了!
第9章 学校:罪犯眼中的竞技场和庇护所 / 113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然而,受教育并不是罪犯关心的事情,他们也不会为了在将来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而努力学习。他们之所以去学校,是因为学校有利可图。对他们来说,学校*是他们实施犯罪的竞技场和庇护所。
第 10章 工作与罪犯 / 129
罪犯把工作的人看作“奴隶”和“傻瓜”,他们无法对一份工作保持太久的热情,会通过各种说辞不停地更换工作,甚*长期保持失业状态。对他们来说,犯罪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在本章,你将看到罪犯为了金钱、内部消息、性而游走于工作和犯罪之间的故事。
第 11章 性:征服与自我感 / 143
对罪犯来说,性是一种获取控制权的象征,发生性行为不是单纯地出于生理需要,而是满足自己征服他人的快感,因此对象、时间、地点*不重要。本章涵盖了偷窥狂、暴露狂、强奸犯、恋童者等性犯罪者的犯罪经历,以及成年人如何利用电子设备与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
第 12章 迁怒于人 / 169
“我的内心总是有一团怒火,但我不知道这怨愤来自何处。”这是所有罪犯的共同心声。当他人无法满足罪犯的期待时,他们的怒气便会一触即发。即使在他人眼里不起眼的小事,也会被他们视为威胁,任何人*有可能成为他们发火的目标。
第 13章 罪责为*,毒品次之 / 187
本章要讨论的是那些频繁使用毒品或物质滥用的罪犯。这些罪犯非常狡猾,他们会将自己的恶行归咎于酒精、*等致幻类物质,并控诉是毒品将他们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然而,毒品并不是导致他们犯罪的原因,毒品只是强化了他们本身具有的犯罪特质。
第 14章 恐怖主义犯罪 / 205
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恐怖分子是那种在公共场所引爆炸弹装置、炸毁飞机、威胁不同信仰者或参与种族灭绝的人。实际上,除了国际上臭名昭著的恐怖袭击案的罪犯外,家暴实施者也属于恐怖分子。因为他们*以正义为名,实施着惨无人道的虐待。
第 15章 以“好人”自居 / 215
所有罪犯*认为自己是好人。他们知道法律是什么,也承认自己违反了法律。但这并不能撼动他们自认为的好人形象。他们只是觉得自己犯了个错误。此外,不同类型的罪犯还会互相鄙视甚*强烈谴责对方的恶劣行径。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第 16章 精神疾病还是犯罪人格 / 229
在被判因精神失常而无罪的案件中,许多佯装精神病人的罪犯逃离了法律的制裁。他们不用待在暗无天日的监狱,而是被送往医院,享受着更大的自由和更好的待遇。这让受害者及其家属无不为之愤恨。然而,天网恢恢,这些装病的罪犯总会露出马脚,让正义*终得到伸张。
第 17章 监禁 / 255
监狱被认为具备四种功能:惩罚、威慑、使丧失能力和改造。当罪犯被捕入狱后,他们会被安排打扫卫生、进行“二次教育”,并完成劳动改造。“改过自新”是监狱对罪犯的*要求。然而,又有多少囚犯真正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呢?
第 18章 罪犯改造 / 271
本章讲述了改造罪犯的一个成功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作者描述了他的合作者约克尔森医生是如何运用其*的*项目带领惯犯勒罗伊一步步走向新生的。通过这个案例,人们对于罪犯改造也生出了一些希望。看来,坏人还是有机会弃恶从善,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
第 19章 我们该做些什么 / 297
摆在罪犯面前的只有三条路:犯罪、自杀、做出改变。而现有的一些矫治措施,如教育计划、认知行为疗法、戒毒*、缓刑等,只能起到部分作用。也许,只有帮助罪犯改变其*基本的认知,才能让他们真心悔改,过上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人生。
致 谢 / 317
定价:89.0
ISBN:9787115649881
作者:[美]斯坦顿·E. 萨梅诺(Stanton E. Samenow)
版次:第1版
出版时间:2024-10
内容提要:
罪犯是天生的,还是由家庭或社会造成的?当他们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时,心里到底 在想什么?或者说,罪犯的心理本来*与常人不同,在伤害他人时不仅毫无内疚之心,甚*还会获得某种特殊的快感?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么他们有变成好人的可能吗? 在本书中,犯罪心理学家斯坦顿·E. 萨梅诺博士基于对数百个案例的深入研究,提出 了一种独特的观点。他认为,环境不一定会导致犯罪,一个人是否会成长为暴力罪犯更多取决于认知因素。罪犯的思维模式异于常人,因此,理解罪犯的认知模式比了解犯罪原因更重要。这一观点颠覆了把犯罪归结于外部环境或精神疾病的传统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预防犯罪并改造罪犯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作为里根总统的犯罪顾问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鉴定*,萨梅诺博士强调,犯罪人格虽然异常顽固、难以辨别和矫治,但心理健康*依然可以通过帮助罪犯改变其思维模式 来对他们进行矫治。毕竟,罪犯能否痛改前非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作者简介:
斯坦顿·E. 萨梅诺(Stanton E. Samenow),博士,临床心理学家,在犯罪行为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并作为研究人员、临床医生、顾问和*证人工作了50年之久。在美国,他被任命为三个总统特别工作组的成员,分别负责有关执法、受害者权利和*美国的工作。他曾参加《60分钟》(60 Minutes)、《奥普拉·温弗瑞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和《*秀》(Today Show)等电视节目,也是《为时未晚》(Before It’s Too Late)、《直言罪犯》(Straight Talk About Criminals)等书的作者。
目录:
第 1章 “天生坏种”还是环境所迫 / 1
几十年来,为了找出犯罪的成因,学界先后提出了多种理论。然而,一些观点过于片面地将犯罪的成因完全归咎于环境或精神疾病,使罪犯找到理由为自己开脱。罪犯是生来*坏,还是贫穷、不良的原生家庭等环境的受害者,其中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待被探索。
第 2章 关于“犯罪”的几个问题 / 13
何为“犯罪”?是否真有“犯罪人格”这种东西?“罪犯”一词是否涵盖了所有类型的犯罪者?人们犯罪是否出于邪恶的意图?只要刺激条件足够,任何人*有可能犯罪吗?那些虽然伤害了他人,但未被逮捕的人是“罪犯”吗?
第3章 罪犯的思维模式 / 21
罪犯的思维模式异于常人。他们有自己的逻辑和“智慧”。对他们来说,欺骗、剥削、恐吓是人生常态,不是环境逼迫他们犯罪,而是他们选择成为罪犯。本章列举了罪犯的 12 种常见思维错误,这些思维错误如果达到*程度,*会让他们做出对他人产生严重伤害的行为。
第4章 两名杀人犯:不同的背景,相同的思维错误 / 37
本章讲述了两个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的犯罪人生:拉里是一名中学辍学生,在一个少数族裔社区由单身母*抚养长大;而特雷弗是一名大学生,在一个富裕的郊区由双*抚养长大。二人*终*因犯谋杀罪而上了头条新闻。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殊途同归”呢?
第5章 犯罪前、中、后的心理过程 / 55
对罪犯来说,犯罪的每个阶段——思考、计划、招募同伙、接近目标、实施犯罪、逃跑,以及之后发生的所有事情——*会让他们产生兴奋感,无论他们遇到什么阻碍。这样一来,减少犯罪便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第6章 父母不会把孩子变成罪犯 / 69
长期以来,父母一直被指责为促成孩子犯罪的原因之一。如果你的孩子持续说谎、打架、破坏公物,*会告诉你,是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然而,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本章的观点将颠覆你的认知,并让那些认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孩子的父母从自疚的苦海中解脱出来。
第7章 犯罪的父* / 91
有些父母是罪犯,他们既爱孩子,又伤害孩子。与上一章不同,在本章,你会看到一名罪犯如何在既想做一位好父*的同时,又破坏孩子的童年。但是,即便遭受精神上的如此折磨,孩子依然没有变成一名罪犯,而是一直坚强且善良地生活着。
第8章 同伴压力不是犯罪的借口 / 99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同伴压力是个体从事犯罪活动的一个强大的风险因素。然而,问题不在于同伴压力是否存在,而在于一个人选择谁作为同伴。是时候让那些将错误归咎于同伴的未成年罪犯正视自己的问题了!
第9章 学校:罪犯眼中的竞技场和庇护所 / 113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然而,受教育并不是罪犯关心的事情,他们也不会为了在将来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而努力学习。他们之所以去学校,是因为学校有利可图。对他们来说,学校*是他们实施犯罪的竞技场和庇护所。
第 10章 工作与罪犯 / 129
罪犯把工作的人看作“奴隶”和“傻瓜”,他们无法对一份工作保持太久的热情,会通过各种说辞不停地更换工作,甚*长期保持失业状态。对他们来说,犯罪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在本章,你将看到罪犯为了金钱、内部消息、性而游走于工作和犯罪之间的故事。
第 11章 性:征服与自我感 / 143
对罪犯来说,性是一种获取控制权的象征,发生性行为不是单纯地出于生理需要,而是满足自己征服他人的快感,因此对象、时间、地点*不重要。本章涵盖了偷窥狂、暴露狂、强奸犯、恋童者等性犯罪者的犯罪经历,以及成年人如何利用电子设备与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
第 12章 迁怒于人 / 169
“我的内心总是有一团怒火,但我不知道这怨愤来自何处。”这是所有罪犯的共同心声。当他人无法满足罪犯的期待时,他们的怒气便会一触即发。即使在他人眼里不起眼的小事,也会被他们视为威胁,任何人*有可能成为他们发火的目标。
第 13章 罪责为*,毒品次之 / 187
本章要讨论的是那些频繁使用毒品或物质滥用的罪犯。这些罪犯非常狡猾,他们会将自己的恶行归咎于酒精、*等致幻类物质,并控诉是毒品将他们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然而,毒品并不是导致他们犯罪的原因,毒品只是强化了他们本身具有的犯罪特质。
第 14章 恐怖主义犯罪 / 205
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恐怖分子是那种在公共场所引爆炸弹装置、炸毁飞机、威胁不同信仰者或参与种族灭绝的人。实际上,除了国际上臭名昭著的恐怖袭击案的罪犯外,家暴实施者也属于恐怖分子。因为他们*以正义为名,实施着惨无人道的虐待。
第 15章 以“好人”自居 / 215
所有罪犯*认为自己是好人。他们知道法律是什么,也承认自己违反了法律。但这并不能撼动他们自认为的好人形象。他们只是觉得自己犯了个错误。此外,不同类型的罪犯还会互相鄙视甚*强烈谴责对方的恶劣行径。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第 16章 精神疾病还是犯罪人格 / 229
在被判因精神失常而无罪的案件中,许多佯装精神病人的罪犯逃离了法律的制裁。他们不用待在暗无天日的监狱,而是被送往医院,享受着更大的自由和更好的待遇。这让受害者及其家属无不为之愤恨。然而,天网恢恢,这些装病的罪犯总会露出马脚,让正义*终得到伸张。
第 17章 监禁 / 255
监狱被认为具备四种功能:惩罚、威慑、使丧失能力和改造。当罪犯被捕入狱后,他们会被安排打扫卫生、进行“二次教育”,并完成劳动改造。“改过自新”是监狱对罪犯的*要求。然而,又有多少囚犯真正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呢?
第 18章 罪犯改造 / 271
本章讲述了改造罪犯的一个成功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作者描述了他的合作者约克尔森医生是如何运用其*的*项目带领惯犯勒罗伊一步步走向新生的。通过这个案例,人们对于罪犯改造也生出了一些希望。看来,坏人还是有机会弃恶从善,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
第 19章 我们该做些什么 / 297
摆在罪犯面前的只有三条路:犯罪、自杀、做出改变。而现有的一些矫治措施,如教育计划、认知行为疗法、戒毒*、缓刑等,只能起到部分作用。也许,只有帮助罪犯改变其*基本的认知,才能让他们真心悔改,过上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人生。
致 谢 / 317
- 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人民邮电出版社微店,为您提供最全面,最专业的一站式购书服务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