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经济法(第六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数字教材版 刘文华 人大出版社

47.80
运费: ¥ 7.00-20.00
商品已售罄 收藏 / 分享
经济法(第六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数字教材版 刘文华 人大出版社 商品图0
经济法(第六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数字教材版 刘文华 人大出版社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书名:经济法(第六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秀教材(一等奖))  
定价:59.8  
ISBN:9787300271750  
作者:刘文华  
版次:6  
出版时间:2019-08  

内容提要:  
本书稿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之一,根据国家教育部审定的《经济法学教学大纲》编写的。作者编写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努力反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反映经济立法和综合运用各种经济和法律手段调整经济关系的成果,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经济法研究方面的新的思想和观点,注重阐明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使之符合法学本科经济法教学的需要。  
本书共分四编——*一编为经济法总论,*二编为经济法主体,第三编为市场规制法,第四编为宏观调控法——全面而系统地讲述了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  


作者简介:  
刘文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基础理论、企业公司法、金融法。主要学术成果有:《经济法基础理论》《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大纲》《走协调结合之路》(论文集)、《中国经济法律百科全书》(1993年)等。主编多本经济法教材。曾先后多次参加经济立法的调查、起草、修改、审定等工作,主要有:计划法、基本建设程序法、国营工业企业法、集体企业法、经济合同法、统计法、土地法、经济稳定增长法等。  

目录:  
绪 言 1  

*一节 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地位 1  

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 1  

二、经济法学的地位 2  

*二节 经济法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 2  

一、经济法学的形成 2  

二、国外经济法学发展概要 4  

三、我国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6  

第三节 经济法学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8  

一、经济法学的指导思想 8  

二、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 10  

*一编 经济法总论  

*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15  

*一节 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 15  

*二节 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 17  

一、法律部门形成的一般规律 17  

二、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 18  

第三节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21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 21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 24  

*二章 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 31  

*一节 经济法的含义 31  

一、关于经济法概念或含义的多种表述 31  

二、经济法含义小结 37  

*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39  

一、经济管理关系 39 2  

二、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40  

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 41  

四、经济组织内部经济关系 43  

第三节 经济法的本质和特征 43  

一、经济法的本质 43  

二、经济法的特征 47  

第四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50  

一、平衡协调原则 51  

二、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51  

三、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 52  

第三章 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56  

*一节 经济法的地位 56  

一、关于经济法的地位之争和传统法律部门划分存在的问题 56  

二、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 58  

*二节 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联系与区别 60  

一、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60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62  

第三节 经济法的渊源 63  

第四节 经济法的体系 65  

一、经济法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65  

二、我国经济法的体系 65  

第四章 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 69  

*一节 经济法的制定 69  

*二节 经济法的实施 70  

一、经济法实施概说 70  

二、经济法律关系 71  

*二编 经济法主体  

第五章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79  

*一节 经济法主体的含义 79  

*二节 经济法主体体系 80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80  

二、经济法主体制度 80  

第三节 经济责任制 82  

一、经济法主体与经济责任制 82  

二、一般经济责任制和特殊经济责任制 82  

第六章 经济管理主体 85  

*一节 经济管理主体的概念 85  

*二节 经济管理主体的类别、地位和职权 85  

一、经济管理主体的类别和地位 85  

二、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 87  

第七章 企业概述 90  

*一节 企业和企业法 90  

一、企业的概念和分类 90  

二、企业法的概念、体系和立法模式 95  

*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法 97  

一、现代企业制度概说 97  

二、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企业制度 98  

三、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100  

第三节 市场准入制度 101  

一、市场准入与市场准入制度 101  

二、市场准入的方法 103  

三、设定市场准入的原则 105  

四、我国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05  

第四节 企业登记管理 108  

一、企业设立的立法原则 108  

二、企业设立的条件 109  

三、企业名称管理 109  

四、企业登记管理 110  

第八章 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 115  

*一节 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概述 115  

一、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概念 115  

二、国有企业暨特殊企业的类别 116  

*二节 特殊企业的存在领域和经营管理 117  

一、特殊企业的存在领域 117  

二、特殊企业的组织和经营管理 118  

第三节 国有企业暨公司法 122  

一、我国的国有企业法及其由来和立法现状 122  

二、企业法人财产权问题 124  

三、国有企业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 125  

四、国有企业暨公司法人治理 126  

第九章 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 139  

*一节 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概述 139  

一、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的概念 139  

二、我国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的由来及其法的调整 140  

*二节 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的基本分类 142  

一、农村社区性合作组织 142  

二、集体投资举办的企业 143  

三、成员直接所有或控制的企业 144  

第三节 我国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法的主要内容 146  

一、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的设立 146  

二、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的地位和治理 147  

三、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的财产权关系 148  

第三编 市场规制法  

第十章 市场规制法原理 153  

*一节 市场规制法概述 153  

一、市场和市场规则体系 153  

二、市场规制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55  

*二节 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157  

一、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 157  

二、市场规制法的作用 158  

第三节 市场规制法的体系结构和地位 159  

一、市场规制法的体系结构 159  

二、市场规制法的地位 162  

第十一章 经济合同法律制度 165  

*一节 经济合同法概述 165  

一、经济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165  

二、经济合同与民事合同、行政合同的关系 166  

三、经济合同的基本制度 167  

四、我国经济合同立法的沿革 168  

*二节 国家规划合同 169  

一、规划指标责任合同 169  

二、国家物资储备合同 170  

三、政府投资项目合同 171  

第三节 政府协作合同 171  

一、扶助型政府协作合同 172  

二、互惠型政府协作合同 173  

第四节 国有资源资产管理合同 174  

一、国有资源管理合同 174  

二、国有企业管理合同 176  

第十二章 竞争法 180  

*一节 竞争和竞争法概述 180  

一、竞争的概念和功能 180  

二、竞争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181  

*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182  

一、不正当竞争的概念 182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 183  

三、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185  

第三节 反垄断法 187  

一、垄断与反垄断法 187  

二、垄断协议 189  

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190  

四、经营者集中 192  

五、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194  

六、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 195  

七、反垄断法执行机构 197  

八、垄断案件的处理程序 198  

九、违反《反垄断法》的行政法律责任 199  

第十三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203  

*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203  

一、消费者和消费者问题 203  

二、消费者保护运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产生 205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 206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和原则 207  

*二节 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209  

一、消费者权益的含义 209  

二、消费者的权利 210  

三、经营者与经营者义务概念 213  

四、经营者的义务 213  

第三节 争议解决和法律责任 216  

一、争议性质和解决途径 216  

二、赔偿责任主体和责任归属 217  

三、法律责任 218  

第十四章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222  

*一节 产品质量法概述 222  

一、产品与产品质量 222  

二、产品质量法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23  

三、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 224  

*二节 产品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225  

一、产品质量管理体制 225  

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225  

三、产品质量监督制度 226  

第三节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227 6  

一、概念问题 227  

二、生产者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228  

三、销售者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229  

第四节 产品质量责任制度 230  

一、产品质量责任制度概述 230  

二、产品质量民事责任 231  

三、产品质量行政责任 233  

四、产品质量刑事责任 234  

第十五章 价格法 236  

*一节 价格法概述 236  

一、价格与价格体系 236  

二、价格法 238  

*二节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239  

一、经营者定价的原则与基本依据 239  

二、经营者的价格权利 239  

三、经营者的价格义务 239  

第三节 政府的定价行为 241  

一、政府定价的范围 241  

二、政府定价的依据 242  

三、政府定价的程序 243  

第四节 价格的管理和监督 243  

一、价格管理 243  

二、价格监督 244  

第十六章 会计、审计法律制度 247  

*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 247  

一、会计和会计关系 247  

二、会计法 248  

三、会计核算 249  

四、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 250  

五、会计监督 251  

六、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252  

七、法律责任 253  

*二节 审计法律制度 255  

一、审计和审计法 255  

二、审计监督制度 255  

三、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259  

四、法律责任 260  

第四编 宏观调控法  

第十七章 宏观调控法原理 265  

*一节 宏观调控法概述 266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 266  

二、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67  

三、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269  

四、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 270  

五、宏观调控法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272  

六、宏观调控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73  

七、宏观调控法的体系 274  

*二节 宏观调控权及其配置 274  

一、宏观调控权的概念 274  

二、宏观调控权的配置 275  

第三节 宏观调控法对金融的导向、规范与保障 276  

一、通过中央银行法确立货币政策导向 276  

二、规范与保障货币政策实现的金融法制度 276  

第四节 宏观调控法对财政的导向、规范与保障 278  

一、通过财政法实施财政政策导向 278  

二、运用财政法制度发挥财政的调控经济职能 278  

第五节 宏观调控法对计划或规划的导向、规范与保障 279  

一、通过计划或规划法实施规划政策导向 279  

二、运用发展规划法发挥计划或规划的调控经济职能 279  

第六节 宏观调控法对产业政策的导向、规范与保障 280  

一、通过产业政策法实施产业政策导向 280  

二、运用产业政策法发挥产业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功能 280  

第七节 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 281  

一、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的必要性 281  

二、我国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的现状及其法律调整 283  

三、国外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的立法实践 284  

四、建立我国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法律制度 286  

第十八章 发展规划法 288  

*一节 发展规划法的基本原理 289  

一、规划和发展规划法的概念 289  

二、发展规划法的渊源 290  

三、发展规划与宏观调控 291  

四、发展规划权的分配 292  

五、发展规划法的实体法和程序法 295  

*二节 我国发展规划编制、审批与实施制度 297 8  

一、发展规划的编制 297  

二、发展规划的审批 299  

三、发展规划的实施 300  

第三节 发展规划法的相关制度 301  

一、产业政策法制度 301  

二、政府投资调控法律制度 303  

三、区域规划法律制度 305  

第十九章 财政法 309  

*一节 财政法概述 310  

一、财政法的概念 310  

二、财政法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11  

三、财政法的体系 311  

四、财政管理体制 312  

*二节 预算法 313  

一、预算和预算法的概念 313  

二、预算管理职权 315  

三、法定预算收支范围 315  

四、预算编制 316  

五、预算审查和批准 317  

六、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318  

七、决算 320  

八、对预算、决算的监督和违反预算法的法律责任 321  

第三节 国债法 322  

一、国债的含义 322  

二、国债法的概念和中国国债立法的发展 323  

三、国债的发行制度 324  

四、国债转让制度 325  

五、国债偿还制度 325  

六、国债管理制度 325  

第四节 政府采购法 326  

一、政府采购法概述 326  

二、政府采购当事人 328  

三、政府采购的方式与程序 329  

四、政府采购争议的解决 331  

*二十章 税法  

335 *一节 税法概述 335  

一、税收 335  

二、税法 336  

三、税法构成 336  

四、税权与纳税人权利 337  

*二节 企业所得税法 339  

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339  

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 340  

三、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和应纳税额 343  

四、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344  

五、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时间、地点和期限 345  

六、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源泉扣缴与特别纳税调整制度 346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法 348  

一、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348  

二、征税项目和计税依据 349  

三、税率 349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351  

五、减税、免税 351  

第四节 增值税法 352  

一、增值税的纳税人 353  

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353  

三、增值税税率 355  

四、增值税的减免 356  

五、增值税的出口退(免)税 357  

六、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 357  

七、纳税期限 357  

八、纳税地点 358  

第五节 企业涉及的其他主要税收实体法 358  

一、消费税法 358  

二、关税法 359  

三、财产税法 360  

四、行为税法 360  

五、资源与土地税法 361  

第六节 税收征管法律制度 362  

一、税收征收管理机关 362  

二、税务管理 362  

三、税款征收 364  

四、税务检查 367  

五、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 368  

六、税务争议的处理 369 10  

*二十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法 372  

*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法概述 372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概念和任务 372  

二、国有资产管理法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373  

三、国有资产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373  

四、中国国有资产管理法的体系 374  

*二节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 374  

一、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概述 374  

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376  

三、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标准 377  

四、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程序 379  

五、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处理 379  

第三节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380  

一、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概述 380  

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382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382  

四、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383  

第四节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 384  

一、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概述 384  

二、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原则 385  

三、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 386  

第五节 国有资产评估 387  

一、国有资产评估概述 387  

二、国有资产评估的适用范围 388  

三、资产评估机构 388  

四、国有资产评估程序 389  

第六节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390  

一、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390  

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391  

*二十二章 金融法 394  

*一节 金融法的概念和体系 394  

一、金融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394  

二、金融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395  

三、中国金融法的体系结构 396  

*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法 397  

一、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和调控职能 397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 398  

三、货币发行的基本制度 401  

四、中央银行调控的保障制度 402  

第三节 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413  

一、商业银行法与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413  

二、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工具 414  

三、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法定工具的应用 417  

第四节 外汇管理法调控制度 418  

一、外汇管理概念概述 419  

二、外汇管理法及其立法 419  

三、外汇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420  

参考书目 424  



在线试读:  
前言及寄语  
当前,在经济法基本理论方面,乱云飞渡,有扭曲变形之虞。在前言中不落俗套地谈些理论认识,也许更有裨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教材,自1981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原理》到2018年出版的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经济法》,始终坚贞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哲学思想在教材中的*对主导地位。固本创新,与时俱进。不变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变的是党和国家的不断深化发展与改革的实践。**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是今后我们教材中进一步践行的理论和要求。  
对当前经济法教材中的理论,我们认为迫切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一,中国经济法教材必须讲中国经济法产生、形成的历史。现在全国在用的某中国经济法教材,居然没有写中国经济法的历史,这还有什么中国特色!少数人希望改变中国经济法的本质和发展方向,经济法界是不会先解的。我们的教材从开章起即写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并且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同步而行,在中国经济法教材中,我们首倡的这一模式,已为多本教材所用。今后我们仍然不改初衷、坚持不变。  
*二,必须区分东方(中国)、西方经济法。“经济法”概念发端于西方,我们引进来必须为我所用、以我为主。西方经济法产生于西方法系之中,但又是作为它的对立面而产生的。*主要的因素就是国家介入经济生活。经济法是“市场之手”与“国家之手”结合的产物。其产生形成条件有二:*一,两只手出手可能有先有后,但是必须同时存在;*二,两只手有对立有统一,但必须协调结合,才能形成经济法科学。经济法的出现就是为了协调结合、解决国家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矛盾的两者矛盾的。传统法学是无法解决这一矛盾的,只有经济法才能全面、整体、系统、综合地解决当代市场经济中这一主要矛盾。以上谈的经济法产生、形成的原因和它们要完成的任务,是东西方经济法的共性。但由于它们产生、形成的历史阶段、社会基础因素又极不相同,所以东西方经济法各有自己的个性。我早就说过:不能将西方经济法的个性作为整个经济法的共性,更不能用西方经济法的个性来代替中国经济法的个性,否则,我们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错误的认识,甚到走上改旗易帜的歧路。这种关于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不会使经济法分裂而不成为科学,因为它们有共同形成的结构(两只手协调结合)、有共同的社会历史使命(解决国家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矛盾),而且在分论构成中也有许多相同、相通之处。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怕两个字:“乱”和“死”。经济法既能防止和克服“市场调节失灵”而引发的“乱”,也能解决“行政调节失灵”而造成的经济缺乏活力、发展缓慢;既能防乱,又能搞活,这是新时代出现的法律、法学的新潮流,是传统法律、法学所难以具有的。“干预论”的绪论中也承认经济法具有这两种功能,但在以后的总论中却只承认经济法有反对垄断、克服市场失灵的功能。我们的经济法全面揭示和践行了经济法的两种功能。两者的辩证统一,使经济法成为真正的科学。我们的这种认识和实践完全可以用于新兴发展国家,也大大提升了现代经济法的价值,拓展了它的适用范围。这是中国经济法的历史性贡献。  
...... ......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经济法(第六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数字教材版 刘文华 人大出版社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crup-teacher
人大社教师服务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