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基本信息
书名:《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作者:叶圣陶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2月
ISBN:9787504190031
开本:16开
定价:59.80元
内容介绍
叶圣陶先生从1912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前后六十多年,对于这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详明,思考得深入透彻,写下了大量文章。本书由这些文章结集而成,共分六大部分,分别从语文教育理念、语文教学方法、文章作法、教材编法、读书评论、文本解读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理论到具体做法,涉及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
目录
第一辑
略谈学习国文
《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读罗陈两位先生的文章
读《经典常谈》
《国文教学》序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
认识国文教学——《国文杂志》发刊辞
中学国文教师
大学一年级国文
中文系——致教师书之八
国文常识试题
讲解
再谈讲解
中学国文学习法
改变字风
认真学习语文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去年高考的语文试题
重印《经典常谈》序
第二辑
小学初级学生用《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要旨
小学高级学生用《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要旨
《开明国文讲义》编辑例言
初中国文科教学自修用《国文百八课》编辑大意
谈识字课本的编辑
关于《国文百八课》
谈语文教本——《笔记文选读》序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种)序》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乙种)序》
《开明新编高级国文读本》编辑例言
《开明文言读本》编辑例言
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
《大学国文(现代文之部)》序
《大学国文(文言文之部)》序
第三辑
《文章例话》序
文章例话(选录)
《背影》(朱自清)
《浴池速写》(茅盾)
《现代建筑的形式美》(丰子恺)
《分头努力》(韬奋)
《北平的洋车夫》(老舍)
《包身工》(夏衍)
《看戏》(鲁迅)
文艺作品的鉴赏
未厌居文谈
《孔乙己》中的一句话
略谈韩愈《答李翊书》
责己重而责人轻(范文选读)
读《五代史·伶官传叙》
读《飞》
关于《读〈飞〉》的一封来信和答复
读《史记·叔孙通传》
读《风波》
揣摩
内容试读
认真学习语文
学习语文很重要
学习语文的确很重要。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的语文程度不够高。语文程度不够高,大约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阅读。比方看《人民日报》社论,有些人看是看下去了,可是觉得不甚了然,抓不住要点,掌握不住精神。另一方面是写作。写了东西,总觉得词不达意,仿佛自己有很好的意思,只因写作能力差,不能充畅地表达出来。这就可见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的能力都要提高。
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比任何时代都重要。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这两件事没有学好,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社会。说学习语文很重要,原因就在这里。
对学习语文要有正确的认识
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名称是从一九四九年下半年用起来的。解放以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语文”。
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比如锯子、刨子、凿子是工具,是用来做桌子一类东西的。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想心思得靠语言来想,不能凭空想。可以说,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固然,绘画、音乐、舞蹈表达思想内容是不凭借语言的,绘画凭借线条和色彩,音乐凭借声音和旋律,舞蹈凭借动作和姿态,可是除了这些以外,表达思想都要依靠语言。
就学习语文来说,思想是一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工具有好有坏,有的是锋利的,有的是迟钝的,有的合用,有的不合用,这是一方面。思想也有好有坏,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有的很周密,很深刻,有的很粗糙,很肤浅,这又是一方面。学习语文,这两方面都要正确对待。
有些人认为只要思想内容好,用来表达的语言好不好无所谓。有些人甚至认为语文是雕虫小技,细枝末节,不必多注意。既然这样,看书无妨随随便便,写文章无妨随随便便。文章写出来半通不通,不认为不对,反而认为只要思想内容好,写得差些没有关系。实际上,看书,马马虎虎地看,书上的语言还不甚了然,怎么能真正理解书的内容?写文章,马马虎虎地写,用词不当,语句不通,怎么能说思想内容好?文章写不通,主要由于没想通,半通不通的文章就反映半通不通的思想。
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了语文,思想内容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因而就想专在字词语句方面下功夫。这个想法也不对。有人写工作总结写不好,写调查研究的报告写不好,认为这只是“写”的问题。学好了语文,工作总结和调查报告是不是一定写得好?不一定。为什么?工作总结必须参加了某项工作,对这一项工作比较全面地了解,知道这一项工作的优点和缺点,经验和教训,再加上语文程度不错,才能写好。调查报告也一样,一定要切切实实地调查,材料既充分而又有选择,还要能恰当地安排,才能写好。
这样说起来,要写好工作总结和调查报告,既要在语文方面下功夫,也要在实践方面下功夫。两方面的功夫都要认真地做,切实地做。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进一步说,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理解人家的意思务求理解得透彻,表达自己的意思务求表达得准确;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如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等。这样看来,学习语文的意义更大了,对于从事工作和培养品德都有好处。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功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
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学习语文要练基本功
学习语文要练基本功。写一篇文章,就语文方面说,用一个字,用一个词,写一个句子,打一个标点,以及全篇的结构组织,全篇的加工修改,这些方面都要做到家才算好。这些方面都得下功夫,都得养成好的习惯。这样,写起文章来就很自由,没有障碍,能够从心所欲。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养成好的习惯,就叫练基本功。
一出戏要唱工做工都好是不容易的。最近我看周信芳、于连泉(筱翠花)几位总结他们表演艺术经验的书,讲一个动作如何做,一句唱词如何唱,都有很多道理。道理不是嘴上说说的,是从实践里归结出来的。我们学习语文,看文章和写文章也能达到他们那样程度,就差不多了。学戏的开始,不是从整出的戏入手的,一定要练基本功,唱腔,道白,身段,眼神,一举手一投足,都要严格训练,一丝不苟。起初当然勉强,后来逐渐熟练,表演起来就都合乎规矩。然后再学一出一出的戏。学绘画,要先练习写生,画茶杯,画花瓶,进一步练速写,这些都是基本功。学音乐、舞蹈也一样,都要练基本功。木工做一张桌子也不简单,锯子、刨子和凿子,使用要熟练,要有使用这些工具的好习惯,桌子才能做得合规格。总之,无论学什么,练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学语文的基本功是什么?大体上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识字写字。可能有人想,谁还不识字,这个功夫没有什么可练的。可是一个字往往有几个意义,几种用法,要知道得多些,个个字掌握得恰当,识字方面还得下功夫。譬如“弃甲曳兵而走”,这是《孟子》上的一句话。小学生可能不认识“曳”字,其余都是认识的。可是小学生只学过“放弃”“抛弃”等词,没学过单用的“弃”字。至于“甲”知道是“甲、乙”的“甲”,“兵”知道是“炮兵”“伞兵”的“兵”,“走”知道是“走路”的“走”。他们不知道“甲”是古代的军装,“兵”在古代语言中是武器,古人说“走”,现代人说“逃跑”。“曳”这个字现代不用了,只说“拖”。“而”字在现代语言中是有的,如“为……而奋斗”。可是照“弃甲曳兵而走”这句话的意思说,“而”字就用不着了。用现代话说,这句话就是“丢了铠甲拖着武器逃跑”。到高中程度,识字当然要比小学比初中更进一步,对某些字知道更多的意义和用法。中国字太多,太复杂,谁也不能夸口说念字不会念错。字要念得正确,不要念别字,这也是识字方面应该下的功夫。
写字也要下些功夫。不一定要去买什么碑帖,天天临它几小时,这不需要;可是字怎么写,总要有个规矩。写下的字是让人家看的,不要使人家看不清楚,看得很吃力。有时候我接到些信,字写得不清楚,要看好些时间,看得很吃力。不要自己乱造字,简化字有一定的规范,不要只管自己易写,不管别人难认。字要写得正确,一笔一画都辨得很明白;还要写得熟练,如果写一个字要想三分钟,这怎么能适应需要?要把字写得正确熟练,这就是基本功。
第二,用字用词。用词要用得正确,贴切,就要比较一些词的细微的区别。这是很要紧的。譬如与“密”字配合的,有“精密”“严密”“周密”等词,粗粗看来好像差不多,要细细辨别才辨得出彼此的差别。“精密”跟“周密”有何不同,“精密”该用在何处,“周密”该用在何处,都要仔细想一想。想过了,用起来就有分寸。如果平时不下功夫,就不知道用哪一个才合适。
用词,有时也表示一个人的立场。立场,就是站在哪一方面;比方有人说,在土地改革的时候,某村地主很“活跃”,这就是立场不对头。“活跃”往往用在对一件事表示赞美的场合。对地主用“活跃”不合适,要用“猖獗”。否则人家会认为你是站在地主的立场呢。这些地方如果平时不注意,就会出错。用词还有个搭配的问题。比方“成绩”,可以说“取得成绩”,“做出成绩”,如果说“造出成绩”就不合适。前边的词跟后边的词,有搭配得上的,有搭配不上的,把不相配合的硬配在一起,就不行。所以用词也是基本功,无论阅读或是写作都要注意。
第三,辨析句子。句子是由许多词组成的,许多词当中有主要的部分和附加的部分。读句子,写句子,要分清主要部分和附加部分,还要辨明附加部分跟主要部分是什么关系。比方“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句话的主要部分是什么?是“我们取得了胜利”。取得了什么胜利?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还要弄清楚,“在党的领导下”是“取得”的条件,虽然放在头里,却关系到后面的“取得”。读一句话,写一句话,要能马上抓住主要的部分,能弄清楚其他的部分跟主要的部分的关系,这就是基本功。长句子尤其要注意。有些人看文章,又像看得懂,又像看不懂,原因之一就是弄不清楚长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更容易领会。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来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好的文章要多读,读到能背。一边想一边读,有好处。这好处就是自己脑子里的想法好像跟作者的想法合在一起了,自己的想法和语言运用能力就从而提高不少。长的文章可以挑出精彩的段落来多读,读到能背。读的时候不要勉强做作,要读得自然流畅。大家不妨试试。
第四,文章结构。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譬如一篇议论文,开头提出问题,然后从几个方面来说,而着重说的是某一个方面,其余几个方面只说了一点儿。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一定有道理。读的时候就得揣摩这个道理。再往细处说,第二句跟头一句是怎样连接的,第三句跟第二句又是怎样连接的,第二段跟第一段有什么关系,第三段跟第二段又有什么关系,诸如此类,都要搞清楚。这些就叫基本功。练,就是练这个功夫。
总起来一句话,许多基本功都要从多读多写来练。读人家的文章,要学习别人运用语言的好习惯。自己写文章,要养成自己运用语言的好习惯。要多读,才能广泛地吸取。要多写,越写越熟,熟极了才能从心所欲。多写,还要多改。文章不好,原因之一就是自己不改或者少改。有人写了文章,自己不改,却对别人说:“费你的心改一改吧。”自己写了就算,不看不改,叫别人改,以为这就过得去,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写之前要多想想,不要就动笔写。想得差不多了,有了个轮廓了,就拟个提纲。提纲可以写在纸上,也可以记在脑子里。总之,想得差不多了然后写。写好以后,念它几遍,至少两三遍,念给自己听,或者念给朋友听。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总之,要多念多改,作文的进步才快。请别人改,别人可能改得不怎么仔细,或者自己弄不明白别人这样那样改的道理,这就没有多大好处。当然,别人改得仔细,自己又能精心领会,那就很有好处。
认真不认真,是学得好不好的关键
希望学得好,先要树立认真的态度。看书,不能很快地那么一翻;看文章,不能眼睛一扫了事。写文章,不能想都不想,就动笔写,写完了自己又懒得改。这些都是不认真的态度。如果这样,一定学不好。某个中学举行过一次测验,有一道题里学生需用“胡同”这个词,竟有不少学生把极容易的“同”字写错了。从这上头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这应该由老师负责,老师没有用种种办法养成学生认真的习惯。大事情是由无数小事情加起来的,小事情不注意,倒能注意大事情,这是不能令人相信的。
有的人写了文章,别人给他指出某处是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某处是语言文字上的错误,他笑了笑就算了,这也是不认真的态度的表现。写个请假条,写封信,也要注意。无论读或是写,都不能马虎。马虎是认真的反面。马虎的风气在学校里和机关里都有,要想办法改变这种坏风气。
有的老师有的家长往往说,某某孩子两天就看完了《红岩》,真了不起。我认为这不很好。这样大的一本书两天就看完,可能只看见些影子,只记得几个人名,别的很难领悟。这样的读书法是不该提倡的。先要认真读,有了认真读的习惯,然后再求读得快。
一句话,希望同志们认真自学。在这里听到的,只能给同志们一些启发,一些帮助,重要的还在自学。再说,在这里听到的不一定全接受,要自己认真想过,认为确然有些道理,才接受。
- 教育科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