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中信出版 | 韧性社会 马库斯·布伦纳梅尔

51.30
运费: ¥ 0.00-15.00
中信出版 | 韧性社会 马库斯·布伦纳梅尔 商品图0
中信出版 | 韧性社会 马库斯·布伦纳梅尔 商品图1
中信出版 | 韧性社会 马库斯·布伦纳梅尔 商品缩略图0 中信出版 | 韧性社会 马库斯·布伦纳梅尔 商品缩略图1

商品详情


书名: 韧性社会

定价: 79.00

作者: 马库斯·布伦纳梅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2-10-08

页码: 352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ISBN: 9787521741735



1. 国际冲突、疫情、气候变化……世界进入风险高发期,不确定性危机会带来各种无法预知的风险,如何应对“未知的未知”且不被各种冲击击垮,是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而这本书提供了培育“韧性”的有效之策。 2. 疫情危机给全球化以及全球供应链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后疫情时代需要从“风险管理”转向“韧性管理”。“韧性”将主导后疫情时代的秩序构建。 3. 著名学者吴敬琏、巴曙松、施展,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安格斯·迪顿力荐此书。入选2021年《金融时报》最佳经济读物,荣获2021年德国最佳经济学图书奖。

金融危机、国际冲突、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各种不确定性冲击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反思当下发展模式的良机。冲击过后,社会是会很快恢复,还是会留下永久的疤痕?最重要的是,如何重构社会,才能更有韧性地应对不可避免的严重冲击?韧性的培育面临哪些复杂的冲突和权衡?真正坚韧的系统应该是橡树那样稳健强大,还是如芦苇一般游刃有余?本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作者在书中引入了韧性这一关键概念,并结合社会契约论和外部性等经济学理论,分析个人、机构、社会、宏观经济和国际秩序在面对各种重大冲击与危机时,如何保持韧性。该书为培育韧性提供了蓝本,为洞察和思考世界经济政治趋势打开了新的视角和维度。



“比较译丛”序
前言
引言

第一篇 韧性与社会

第1章 从风险管理到韧性管理
第2章 韧性与社会秩序
第3章 韧性与社会契约

第二篇 防范冲击:新冠疫情的例子

第4章 对疫情浪潮的行为反应与韧性幻觉
第5章 信息、检测与追踪
第6章 沟通:对焦虑的管理
第7章 疫苗与新常态的设计

第三篇 宏观经济的韧性

第8章 创新促进长期增长
第9章 疤痕效应
第10章 金融市场的锯齿状波动:中央银行保护金融韧性
第11章 高政府债务与低利率
第12章 通胀锯齿
第13章 不平等

第四篇 全球韧性

第14章 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韧性挑战
第15章 全球新秩序
第16章 气候变化与韧性
第17章 结论与展望



马库斯·布伦纳梅尔(Markus K. Brunnermeier),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爱德华兹·桑福德(Edwards S. Sanford)讲席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本德海姆金融中心主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美国金融学会副主席,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德国央行和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咨询委员会任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和宏观经济,特别是泡沫、流动性、金融和货币价格稳定以及数字货币等。因在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伯纳塞尔奖。曾出版《欧元的思想之争》等著作。


人类社会在近年来应对新冠疫情等高强度冲击过程中获得的一项重要教训,是不仅需要依靠社会肌体的强健性来顶抗冲击,还要发挥机体的韧性去柔化冲击力量,使系统保持稳定,同时积蓄力量,从而在冲击过后迅速恢复原有的活力。放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在广泛搜集和深入研究各国为提升社会韧性所做努力的众多案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如何改善把个体结合为社会团体的社会契约的设定和执行等过去研究得不够的社会韧性构建问题。在新冠疫情冲击尚未结束和人类还需准备应对新冲击的当下,它为我们思考如何构建具有韧性的社会结构这一关键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和具有启发意义的分析框架。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金融投资领域有一句话:一年翻一倍,容易;三年翻一倍,难。这其中就涉及跨越周期波动并应对意外冲击的韧性。当前变动不居的疫情,对于整个经济社会体系,当然同样对于金融市场来说,都是疾风知劲草式的考验韧性的时期。本书从应对疫情出发、立足于韧性进行的理性探索,既有现实的针对性,也有助于读者的深入思考。
巴曙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

在新冠疫情与国际局势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人深切感受到,全球化与新经济既带来了收益,也伴随着风险。本书对公共卫生危机、宏观经济波动、气候变化挑战等议题的精彩讨论,能很好地启示我们:如何增强社会应对意外冲击的韧性,保护脆弱的群体与个人,探索后疫情时代的秩序建设。
施展 学者、《枢纽》作者

鉴于从疫情和数字革命等变革性事件中汲取的教训,布伦纳梅尔对未来进行了深入思考。对于在未来要担任领导角色的人来说,这是一本重要的读物。同时,这也是一本出色的经济学入门读物。
罗伯特·希勒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是一本关于韧性的里程碑式读物,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它告诉我们必须从疫情冲击中吸取的教训,以及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安格斯·迪顿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引言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 风险无处不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以及气候变化和技术革新伴随的风险让我们感受到了脆弱。作为个人, 我们发现自己可能会被重大意外事件突然袭击, 而全球化、技术和医疗进步可以减轻巨大风险的传统印象被颠覆。世界各国面临各种动荡, 从新冠疫情, 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和食品短缺, 以及日益严重的气候威胁……
当然与此同时, 快速的新冠疫苗开发等成就也让我们有理由对
医学和技术的力量保持信心。可是怎么看待社会的脆弱性呢? 我们的社会是会很快恢复正常, 还是会留下永久的疤痕? 最重要的一点是, 社会能否在未来克服类似的冲击? 这正是本书要探讨的主题。从投资组合风险到保障风险, 再到疫情风险, 我们时刻需要同风险打交道。传统上我们采用风险管理的办法, 测算采取某种行动时面临的风险大小, 并评估自己能否承受。
本书认为我们应该改变思维模式, 把韧性概念放到核心位置。这个术语意指反弹恢复的能力, 而不同于稳健性(robustness,又译“强健性”) 的概念, 后者是指抵御的能力。在某些时候, 稳健性并不是最佳出路。这就像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 的著名寓言《橡树与芦苇》描述的, 韧性是指有能力经受住风暴并恢复元气。橡树极具稳健性, 高大挺拔, 在寻常的大风里显得坚不可摧。与之相比, 芦苇则是柔韧的, 微风也会使之弯腰。可是当强风暴袭来时, 芦苇却高声宣告: “我将弯而不折。”
这一说法包含了韧性的本质。当风暴过去后, 芦苇将回到原状, 完全恢复。坚固的橡树可以承受强风, 但在风暴过于猛烈时,它将被折断。而橡树一旦倒下, 就不可能再复原, 缺乏韧性使它难以重建。始终处于摇摆运动中的芦苇虽然看似脆弱, 却远比橡树更具韧性。
本书主张把重点放在韧性管理上。我们可以适应调整但能恢复的风险, 承担这类风险通常是值得的, 因为这往往对社会有益。创业行为从本质上讲就是冒险, 许多初创企业会失败。但如果企业家们能快速恢复, 继续追求下一个梦想, 他们的创造力最终会催生成功的独角兽项目, 支持社会的经济增长。
因此, 我们有必要区分具备韧性承受力的风险与不具备韧性承受力的风险。对于可能把我们带入陷阱、难以反弹、留下长期负面效应的风险, 应区别对待。如果缺乏韧性, 落入陷阱的成本太高,风险规避或许是更可取的策略。在现实操作中, 韧性管理意味着发扬促进韧性的因素, 抑制破坏韧性的因素。
韧性可以通过替代性来提升, 例如能够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学习技能, 这类技能不容易受某个行业下滑的影响, 便于劳动者转移到其他行业。多样性也是促进韧性的因素, 借用大自然的一个类比,由单一树种组成的森林更容易受特定病虫害的影响, 而多树种组成的森林则更为强韧。
一方面, 在生产层面, 我们的社会试图按照“追求时效” (just in time) 原则来管理生产体系, 也就是说, 把流量最大化、存量最小化作为全球价值链追求的目标。相比而言, 韧性的概念引领我们重视“以防万一” (just in case) 的方式, 它将赋予我们在遭受冲击后快速恢复的能力。为此, 我们必须优先考虑韧性, 把保留冗余当作优点, 而非罪过。安全缓冲是有用的, 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吸收冲击力。韧性思维方式提供了成本分析测算的一种新方法。
另一方面, 我们需要避免落入陷阱等进退不得的情形。负面反馈循环属于更糟糕的现象, 形势的螺旋式发展会导致失控, 毁坏韧性。社会是由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没有人能真正独行。我们如何对其他人的行为做出响应, 同样影响着韧性。人们的共同行为彼此强化, 形成反馈循环, 就可能破坏系统稳定和韧性。例如,当有人开始囤积卫生纸时, 其他人看到后也如法炮制, 结果将造成卫生纸短缺。
为提升韧性, 人类社会需要组织起来。可以采取集中设计的组织形式, 例如制定宪法; 也可以采取分散化的自发组织形式, 例如社会规范。没有人明说, 泳池边上其他人放了毛巾的椅子, 你不能坐, 但社会对此心照不宣。尽管没有任何集中组织者对此负责, 但如果你把别人放好的毛巾拿走并坐上去, 肯定会被众人鄙夷。集中设计与自发秩序都是社会契约的组成部分, 均可以用来提升韧性。本书认为, 韧性可以成为指引后疫情时代社会设计的指南。韧性这一普遍原则能帮助我们思考, 如何让社会做好准备, 增强团结, 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冲击。全书将借助经济学家的视角来考察医疗卫生与社会契约问题。
对社会进步来说, 保证个人自由至关重要, 让他们能够去梦想、尝试、谋略、规划, 也包括遭遇失败。在我看来, 这种自由对于保证人类的尊严同样必不可少。然而, 人们不应该在跌入贫困之后被套牢, 而应该拥有恢复的能力, 能够在吸取失败的教训之后再做尝试。个人破产保护制度正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所以, 社会应该鼓励尝试与好奇, 同时增强个人的韧性, 而非屏蔽一切失败的可能。
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中信出版 | 韧性社会 马库斯·布伦纳梅尔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