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丽的日本 川端康成著 从京都到东京 跟随川端的步伐 发现更美丽的日本 从川端康成了解日本文化美之魂 中信出版
运费: | ¥ 5.00-15.00 |
商品详情
川端康成带你旅行日本,发现日本之美
书名: 我在美丽的日本
定价: 59
作者: [日] 川端康成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用纸: 正文用纸: 鸿雅书纸70g 封面用纸:书衣纸180g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 9787521733853
★ 川端康成纯美旅行随笔珍藏版:
川端康成带你旅行日本,发现日本之美,在自然、历史、文化中重拾“日本美学之心”。 ★ 叶渭渠经典译本——其《伊豆的舞女》被收入高中语文教科书。 ★ 收录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仪式演讲,传世之篇《我在美丽的日本》。 ★ 尽揽川端康成的独特风格,展现日本传统美的文学特色:幻想之感觉、幽情之哀伤、玄妙之余韵。 ★ 从川端康成了解日本文化美之魂:在本书中,川端康成谈论并引用了大量日本文化的典故、人物、事件,探讨了日本文化的过去和未来道路——一部集大成的日式美学思考之作。 ★ 目前中文出版的少有的川端康成随笔集——感受小说之外的川端康成的精神世界。
本书为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随笔集,收录了从《伊豆的舞女》发表至获诺贝尔文学奖期间的30余篇随笔。书名《我在美丽的日本》取自其中之一,是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奖时发表的纪念演讲。川端康成毕生致力于书写“日本之美”,《西国纪行》《伊豆姑娘》《南伊豆纪行》《从海边归来》等篇目书写了他在各地旅行的见闻;《小花纹石》《菊花》《纯真的声音》等篇,则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感悟的高度凝练。《日本文学之美》属文学评论作品,作为因“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在这一领域的造诣出众,他对日本文学的看法独树一帜,是深入了解日本文学与美学理想的引路人。
温泉通信
伊豆姑娘
南伊豆纪行
伊豆的印象
伊豆温泉记
伊豆天城
冬天的温泉
伊豆序说
热川通信
浅草——东京的大阪
新版浅草导游记
浅草
初秋旅信
西国纪行
仙石原——原箱根
嵯峨与淀川堤
上野之春
从海边归来
轻井泽通信
话说信浓
小花纹石
菊花
记我的舞姬
几局反语
临终的眼
纯真的声音
花未眠
哀愁
我在美丽的日本
不灭之美
美的存在与发现
日本文学之美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作家,出生于大阪。
日本近代文学“新感觉派”代表人物。著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山音》《东京人》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仪式上,发表了题为《我在美丽的日本》的纪念演讲。
温泉通信 南伊豆纪行(节选) 我在美丽的日本(节选)
温泉通信 疑是白羽虫漫天飞舞,却原来是绵绵春雨。 “要是个大好天气,就可以去摘蕨菜啦!”女佣说。 这是4 月8 日的事。 旱樱、木兰,还有各种奇花异卉吐艳争芳。雨蛙也在鸣唱。该是香鱼洄游狩野川的季节了吧。去年我问过女佣那餐案上的炸鱼是什么鱼。女佣当场将厨师的信拿了出来。 “给您送来的是香鱼。是秘密。” 这是有人在禁渔期结束之前偷偷捕来的。那时节,牡丹花早已绽开,今年也许为时尚早吧。 山茶花遍野怒放,呈现一派即将凋谢零落的情景。然而它却是一种非常顽强的花。今年正月伊始,我和在本所帝大福利团体工作的学生去净帘瀑布,途中曾向溪流对岸的花丛频频地投掷石子,想把花朵打落下来。花儿距我们太远,拼命使劲,好不容易才能投掷到那边。然而,4 月初重游此地,只见花朵依然绽开。我和武野藤介两人又投掷了石子。正月里没有凋谢的花,4 月间却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顺着溪水流逝。
也许是山的关系,经常降雨。天空忽雨忽晴,变化无常。凌晨二时光景,打开浴室的窗扉,本以为在下雨,谁知外面却是洒满了月光。白色的雾霭腼腆地在溪流上空飘浮。我心想:“已是初夏时分啦!”突然又意识到现时是4 月初呢。在空气清新、枝繁叶茂的山中之夜,我再度沐浴在雨和月光中,心旷神怡。 我常常感到雨后月夜格外地美。地藏菩萨节日,点点星火,恍如把灯笼遗忘在田野里一般。我与旅馆的女佣同行,遇上了下雨。归途,月亮出来了,雾霭依然低垂在山谷。去冬的一天,我和中河与一一家乘马车去吉奈温泉,也是个雨天,后来转晴,也看到月亮和雾霭。 “月亮也在移动呀!” 记得一个夏夜,有人在这家旅馆后面河滩的亭榭里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近旁,东京的孩子们挥舞着小焰火,比赛谁划的火圈大。 “说月亮在移动有点特别哩。可每晚坐在同一个地方赏月,就会知道月亮移动的轨迹有所不同。”我抬起手说,“昨晚从这树梢上,前晚从……” 可是,在汤岛看不见一轮大满月,看不见称得上是朝暾初上和夕晖晚照的景象,因为它的东边西边都是重峦叠嶂。早晨,首先是西边的群山披上了阳光的明亮色彩。朝霞的边际从山腰扩展开去,太阳升高了。黄昏时分,东边的山峦披上了晚霞。汤岛的重山,光彩虽然淡薄了,天城山岭却仍然是一片霞红。 要是观赏旭日和夕阳的霞彩,走到街上,仰望远方天边的富士山,则美不胜收。富士山梁上朝日的光辉,也染上斜阳的色彩。 星空也狭窄了。
哟—伊沙沙, 哟—伊沙。 孩子们无忧无虑, 嚣闹嬉戏。 屋后的竹林, 随风俯仰摇曳。
这是一首乡村小学的女孩儿歌。 竹林用寂寞、体贴、纤细的感情眷恋着阳光,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它了。这里虽不像京都郊外是千里竹林的景象,但这边的河岸、那边的山腰,稀稀落落地婷立着贫瘠的竹林,其神态另有一番清心悦目的情趣。我经常躺在枯草上凝望着竹林。 观赏竹林,不能从向阳处,而必须从背阳处。还有比竹叶上闪烁着的阳光更美的阳光吗?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的戏谑吸引了我,使我坠入无我的境地。纵然不闪光,阳光透过竹叶所呈现的浅黄透明的亮色,难道不正是令人寂寞、招人喜欢的色彩吗? 我自己的心情,完全变成这竹林的心情了。一个月也没同人说上几句像样的话。心情就像空气一般澄清,完全忘却了敞开或关闭自己的感情和感觉的门扉。 然而,孤单、寂寞不时地向我袭来。合上眼睛,咬着棉袍的袖子,就嗅到一股温泉的气味。我很喜欢温泉的气味。现在我对这块土地已经非常熟稔,不觉得怎么样了。可是从前我舍弃交通工具走下坡路,快到旅馆就感到有一股温泉的气味,泪珠便扑簌簌地滚落下来。我换上旅馆的衣服之后,用鼻子嗅了嗅袖子,深深吸了一口它的气味。不仅在这里如此,我在各处温泉镇都嗅到了各种不同的温泉气味。 “我一直登到那座山的顶峰呐。” 我站在下田街道上,朋友们一来,我就一定指着那钵洼山这样说。那座山屹立在从下田街道快走到天城的地方,再爬三千二百多米的山坡才能达到山之巅。因此,从这个村庄眺望,山显得非常的高,它好像一个倒扣的钵,满山遍野都是草。花了四十分钟,才爬到接近顶峰的地方。从山麓看上去,枯草显得很可爱;可登上去一看,却是一丛丛没胸高的芒草。突然间,五六个割草的汉子从草丛中爬了出来,惊异地望着我。连我自己也觉得自己爬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我旋即下了山。这是沉寂的去冬岁暮的事。 前些时候,我和武野藤介也登上了后边那座枯草山。看似慢坡的斜面,才爬上去就发现非常陡峭。望望几乎要滑落的脚,然后把视线移向山谷对面的山腰,不禁感到那边松林的树梢像是一股极其可怕的力量,向我逼将过来。上山倒很顺当,可一下山,胆小的藤介就站住迈不开脚步了。 我恍如这时候的杉林一样,面对着重山、天空和溪流,我的直观时不时地猛然打开了我的心扉。我吃惊,伫立在那里,只觉得自己已经融化在大自然之中。看那茶树枝头上低垂的花,我感到深邃的静谧,看得入迷。我发现白花太劳顿了,仿佛有一种病态。 从这一带漫步走去,渺无人影,也看不到一户人家。岂止如此,有时连旅馆也只有我一人投宿。深夜二楼空无一人。猫儿在西洋式的房间里不停地叫。我站起来,走过去把房门打开。猫儿就跟在我的后头,闯进我的房间里来。它坐在我的膝上,一动不动。于 是,猫儿的体臭扑鼻而来,钻进了我的脑门。我感到这好像是第一次体味到猫儿的臭气。 “难道所谓孤独就像猫儿的体臭吗?” 猫儿蓦地从我膝上站起来,神经质地把壁龛的柱子都挠破了。 一个村庄是否只能有一只猫和一只狗呢?要是这样,这只猫和狗就见不着别的猫和狗死去了。 一条新路建成了。这条路在汤岛的嵯峨泽桥附近,从下田街道拐向世古瀑布那边,一直延伸到伊豆西海岸的松崎港。狭窄的松崎街变得宽阔了。路,一直修到世古的对面。 4 月6 日,庆祝新路落成。一群参观安来节1的旅游者在别墅庭院里唱起歌来。 庆祝日之前,春雨绵绵,今天却晴空万里。4 月13 日那天,树干、树叶、屋顶、花儿、溪流,一处处的风物都承受着阳光的沐浴,灿烂夺目,艳美极了。
1925 年5 月
南伊豆纪行(节选) 12 月31 日 漫步在大街上,寒风凛冽。男和服的袖宽,俨若蝙蝠。忽然心血来潮,打算去南伊豆一行。为了写《伊豆的舞女》续篇,最好去下田一游。二十分钟之内,匆匆做好准备,乘上了一点多钟那趟开往下田的班车。车子在天城山的路上流星似的疾驰而去。 汽车钻进山岭的隧道,隧道北口已看不到茶馆,就是《伊豆的舞女》里所写的那家茶馆,也就是老太婆和患中风症的老大爷所在的那家茶馆。我思忖:莫非那户人家不在了?老大爷也作古了?相隔八年,又要越过天城岭了。 钻出隧道,来到南边,视野豁然开朗,崎岖的山路恍如一具模型,尽收眼底。沿着远方的山峦眺望,南边的天空清净明亮。我心潮起伏,涌上了一股新鲜的感触,以致把景物皆抛诸脑后。南边的重峦叠嶂一层层地淡去。天海相连。强劲的疾风,把赛璐珞窗吹得咯咯作响。 汽车停在汤野。汤野春天遇上一场大火,洗劫了半个村庄。八年前舞女们泊宿的小客栈,似乎就在眼前的停车场附近。如今新盖的屋宇,鳞次栉比,还飘荡着木头的芳香,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小客栈了。停留片刻,只解手的工夫,就又出发了。 驶出汤野,再次进山,左边就望见海。途经下河津海滨和相模滩,只见海面上的伊豆半岛末端消失在霞霭之中。我叫这般景物熏染得如痴如醉。汽车又通 过了隧道。 汽车驶入下田附近的河内温泉区。一路上,“千人”“露天”等温泉浴场环涌。沿路的平凡村落之间,修建了不少旅舍,车子没有停就驶过去了。右侧可以望及莲台寺,还有三四座小山,其中哪座是下田富士山呢?迷惑之中,汽车过了桥,便驶入下田了。车子在下田汽车总公司门前停了下来。这是一幢相当富丽堂皇的洋房,还有一幢很有气派的车库。这时是三点十分。汽车破了纪录,用两个钟头行驶了十一里地的路程。 我问:有没有开往石廊岬的汽车。答称:汽车不去。我问:船去吗?答称:也许会去吧。于是我便奔码头走去,询问了码头工人。他说:刮这么大的风,恐怕很难开船了。我请他告诉我车站在哪儿。由于听时漫不经心,又不认识路,我就改变念头,返回汽车总公司。 我终于打消了到石廊去观赏元旦日出的念头。石廊岬位于伊豆南端。那里水石相搏的奇景,名扬天下。 元旦,我爱观赏从茫茫海面上冉冉初升的朝阳,我爱迎接明媚清新、灿灿金光的清晨。打数年前起,我每次到伊豆来,总是憧憬着这番风情。 无可奈何,我只好乘四点的公共汽车到下贺茂温泉。我在候车处茫然地伫立了好一阵子,然而南线三号车早已满员。实在太麻烦了,我便叫了一辆小车返 回莲台寺温泉。桂冢屋客满,碰了钉子,我遂让司机把我带到会津屋去。“这里的接待反而比桂冢屋棒啊!” 到底是司机的语言。 我刚被领上二楼,旋即入浴。浴后,我打听了有没有舞场,有没有围棋院。两者皆无。莲台寺坐落在田野间,没有什么我中意的景物,还不如去柿崎住在阿波久旅馆好呢。晚饭后,听见马车的笛声,我迎着劲风,坐上铁路马车奔赴下田。跨下马车,走进下田,只见河口岸边的灯火星星点点,别有一番情趣。于是我信步游骋,穿过市街,走到了郊外。我不禁惊讶于野地的荒凉,遂返回市区,漫无目的地悠游闲逛。那条大街有家《黑船》杂志社和“下田俱乐部”西餐馆,我不知走过多少遍了。劲风迎面拂来,刮得我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到底是下田,还有一爿高级饭馆。这回我从这里走到了海边。出乎意料,一轮盈盈皓月,在水波里荡漾。这是阴历十六日夜的月儿。除夕之夜,在寒风之中欣赏海上明月,也许会被认为是个狂人,因此我又折回市街,买了一副廉价毛线手套。这里有几家低级妓院,但于我无用。我乘铁路马车回到了莲台寺。一踏进房间,就感受到一股南伊豆的温煦。
我在美丽的日本(节选) 要使人觉得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美。利休 也曾说过:盛开的花不能用作插花。所以,现今的日本茶道,在茶室的壁龛里,仍然只插一朵花,而且多半是含苞待放的。到了冬季,就要插冬季的花,比如插取名“白玉”或“佗助”的山茶花,就要在许多山茶花的种类中,挑选花小色洁、只有一个蓓蕾的。没有杂色的洁白,是最清高也最富有色彩的。然后,必须让这朵蓓蕾披上露水。用几滴水珠润湿它。5 月间,在青瓷花瓶里插上一株牡丹花,这是茶道中最富丽的花。这株牡丹仍只有一朵白蓓蕾,而且也是让它带上露水。很多时候,不仅在蓓蕾上点上水珠,还预先用水濡湿插花用的陶瓷花瓶。 在日本陶瓷花瓶中,格调最高、价值最贵的古伊贺陶瓷(大约十五六世纪),用水濡湿后,就像刚苏醒似的,放出美丽的光彩。伊贺陶瓷是用高温烧成的,燃料为稻草,稻草灰和烟灰降在花瓶体上,或飘流过去,随着火候下降,它就变成像釉彩一般的东西,生产出各式各样的色调花纹。这种工艺不是陶匠人工做成,而是在窑内自然变化烧成的,也可以称之为“窑变”。伊贺陶瓷那种雅素、精犷、坚固的表面,一点上水,就会发出鲜艳的光泽,同花上的露水相互辉映。茶碗在使用之前,也先用水湿过,使它带着润泽,这成了茶道的规矩。池坊专应曾把“山野水畔自成姿”(口传)作为自己这一流派的新的插花要领。在破了的花瓶、枯萎的枝叶上都有“花”,在那里由花可以悟道。“古人均由插花而悟道”,就是受禅师的影响,由此也唤醒了日本人美的心灵。大概也是这种心灵,使人们在长期内战的荒芜中得以继续生活下来的吧。 在日本最古老的歌物语,包括被认为是短篇小说的《伊势物语》(10 世纪问世)里,有过这样一段记载: 有心人养奇藤于瓶中。花蔓弯垂竟长三尺六寸。
这是在原行平 接待客人时的插花故事。这种所谓花蔓弯垂三尺六寸的藤确实珍奇,甚至令人怀疑它是不是真的。不过,我觉得这种珍奇的藤花象征了平安朝的文化。藤花富有日本情调,且具有女性的优雅,试想在低垂的藤蔓上开着的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的姿态,是多么纤细娇弱、彬彬有礼、脉脉含情啊。它又若隐若现地藏在初夏的郁绿丛中,仿佛懂得多愁善感。这花蔓长达三尺六寸,恐怕是异样的华丽吧。日本吸收了中国唐代的文化,尔后很好地融汇成日本的风采,大约在一千年前,就产生了灿烂的平安朝文化,形成了日本的美,正像盛开的“珍奇藤花”给人格外奇异的感觉。那个时代,产生了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名著,在歌方面有最早的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905),小说方面有《伊势物语》、紫式部(约907 前后~ 1002前后)的《源氏物语》、清少纳言(996 前后~ 1017,根据资料是年尚在世)的《枕草子》等,这些作品创造了日本美的传统,影响乃至支配后来八百年间的日本文学。特别是《源氏物语》,可以说自古至今,这是 日本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就是到了现代,日本也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和它媲美,在10 世纪就能写出这样一部近代化的长篇小说,这的确是世界的奇迹,在国际上 也是众所周知的。少年时期的我,虽不大懂古文,但我觉得我所读的许多平安朝的古典文学中,《源氏物语》是深深地渗透到我的内心底里的。在《源氏物语》之后延续几百年,日本的小说都是憧憬或悉心模仿这部名著的。和歌自不消说,甚至从工艺美术到造园艺术,无不都是深受《源氏物语》的影响,不断从它那里吸取美的精神食粮。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