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淮南子 神仙道家
定价: 68
ISBN: 9787510875496
作者: 吕凯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3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1.《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鸿是大的意思,烈是明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大光明的意思。
2.深入浅出解读《淮南子》一书的前世今生以及《淮南子》的思想主张。
3.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4.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畅销台湾四十年,一家人共读的典。
《淮南子》以道家为旨趣,杂以儒家、法家、阴阳家、兵家思想精华,是一部博古通今的书。天地阴阳,四时五行,天理人事,用兵制胜,寓言讽世,人世间治乱之道等等,内容非常广泛。论及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和出入守常,能体现道家无为而治思想,而寓言讽世,亦很有趣味。
【导读】一部博古通今的书
上篇淮南王的身世和著作
一章淮南王的身世
一、淮南王的父亲是私生子
二、刘长初封为淮南王
三、刘长为母亲报仇
四、刘长由骄横而谋反
五、刘长的罪状
六、孝文帝对刘长的宽容
七、刘长之死
八、刘安兄弟的封侯
九、感伤的民歌
十、刘安兄弟的封王
十一、七国之乱淮南王刘安幸得保全
十二、淮南王刘安的好恶和积恨
十三、武安侯对刘安的怂恿
十四、彗星出现和谄谀之士的蛊惑
十五、刘安与汉廷的间谍战
十六、雷被事件与淮南王的谋反
十七、削地后的积极行动
十八、伍被的劝谏
十九、淮南王孙刘建的积怨和举发
二十、淮南王和伍被的再度讨论
二十一、伍被的计划和方法
二十二、反迹败露与伏法
二十三、汉廷对淮南王的判决
第二章淮南王的著作
一、《淮南内》二十一篇
二、《淮南外》三十三篇
三、《淮南道训》二篇
四、《淮南王赋》八十二篇
五、《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
六、《淮南杂子星》十九篇
七、《枕中鸿宝苑秘书》
中篇《淮南子》要略
一、《淮南子》著作目的和篇目
二、对原道的解释
三、对俶真的解释
四、对天文的解释
五、对地形的解释
六、对时则的解释
七、对览冥的解释
八、对精神的解释
九、对本经的解释
十、对主术的解释
十一、对缪称的解释
十二、对齐俗的解释
十三、对道应的解释
十四、对泛论的解释
十五、对诠言的解释
十六、对兵略的解释
十七、对说山、说林的解释
十八、对人间的解释
十九、对修务的解释
二十、对泰族的解释
二十一、论著书之意和《淮南鸿烈》二十篇的关系
二十二、读《淮南》二十篇可以逍遥放游于天下
二十三、周文王以仁易暴
二十四、儒家学说的产生
二十五、墨家学说的产生
二十六、管子学说的产生
二十七、晏子谏诤的产生
二十八、纵横长短之说的产生
二十九、刑名之书的产生
三十、商鞅之法的产生
三十一、刘氏《鸿烈》妙用无穷
下篇《淮南子》精读
卷一原道训
一、道无形而用周
二、伏羲、神农以道致祥
三、道生万物而不有
四、冯夷得道而善御
五、不与物相争,而物不敢与之争
六、用道则成用术则败
七、得其道者可以治天下
八、万物皆能自适其性
九、本性不可改,习惯不可易
十、不以人为灭天然
十一、养精神弃智巧可达于无极
十二、守柔居后莫能与之争
十三、水有至德
十四、废知巧反大道可以治天下
十五、清静平淡可以称雄天下
十六、至德者的快乐
十七、守道者可得自然之乐
十八、内足于心始可外应于事
十九、天下有我,我有天下
二十、圣人处穷,不改其志
二十一、得道的人始终如一
二十二、养精神致和气安形体可以应合万物
卷第二俶真训
一、梦时不知梦醒而知是梦
二、善保形神
三、道得一为贵
四、与时变化
五、万物由一,不可离本
六、知一而可以通万方
七、仁义立而道德废
八、不失其精则神可以安
九、圣人和真人
十、儒墨列道而议
十一、返性于初游心于虚
十二、人性安静
十三、由末返本的困难
十四、一国同伐不可久生
十五、至德之世和失道之世的景象
十六、境遇所遭不能自免其身
卷第三天文训
一、天地日月星辰的形成
二、人生之情上通于天
三、天有九野五星八风二十八宿
四、什么叫作九野
五、什么叫作五星
六、什么是二十八宿
七、什么是八风
八、什么是五官
九、什么是六府
卷第四地形训
一、地形的范围
二、什么叫作九州岛岛
三、什么叫作九山
四、什么叫作九塞
五、什么叫作九薮(泽)
六、什么叫作八风
七、什么叫作六水
八、四海之内的大小山川
九、神泉与灵地
十、九州岛岛之外的八殥八泽
十一、八殥之外的八纮
十二、八纮之外有八极
十三、各方的产物
十四、各地生物养物的不同
十五、人民禽兽的生期
十六、万物生而异类
十七、四方中央之人
十八、五行相胜
十九、海外的三十六国
二十、河流的发源地
二十一、八风所生的神明
二十二、人的来源
二十三、羽族的来源
二十四、毛族的来源
二十五、鳞族的来源
二十六、介族的来源
二十七、五类杂种的来源
二十八、树木的来源
二十九、草类的来源
三十、浮生草类的来源
三十一、五方土气的形成和作用
卷第五时则训
一、正月
二、二月
三、三月
四、四月
五、五月
六、六月
七、七月
八、八月
九、九月
十、十月
十一、十一月
十二、十二月
卷第六览冥训
一、天罚不可逃
二、感天的故事
三、心和道同可以感天
四、心存于内色显于外
五、各有所感
六、阴阳交则万物生众事举
七、顺时行道不可相违
八、持自然之应者可成事
九、道与德如韦与革
十、燕雀不知凤凰
十一、以不御为御称为神御
十二、黄帝的治道
十三、虙戏氏的治道
卷第七精神训
一、人为天地精
二、知精守本
三、人法天地而生
四、去嗜欲可以长生
五、知一则知众
六、圣人尊神而贵心
七、真人性合于道
八、同于自然变化的人明而不惑
九、尧以天下为重负而轻天下
十、禹细万物而轻天下
十一、郑壶子的齐死生
十二、子求的同变化
十三、至人无往不遂无至不通
十四、无为者不为物拘
十五、无累之人不以天下为贵
十六、明至人之论天下不足利
十七、能知至大至贵无往而不遂
十八、违阴阳迫性命终身可悲
十九、不原于本如决江河而不可阻
二十、违自然不可以终天年
二十一、至人得自然而不忧
二十二、不随物而动可去大患
二十三、知本去患釜底抽薪
卷第八本经训
一、合道可以开盛世
二、不合道就会见灾殃
三、明性审符可以得道
四、仁义礼乐非通治之本
五、反初心可以不用仁义礼乐
六、修仁义礼乐则德迁而伪
七、大巧不可为
八、至人大盈若虚
九、瑶光为万物的粮食
十、无灾至和之世圣贤不能立功德
十一、尧使羿为民除害
十二、舜使禹治平洪水
十三、有圣贤之名遭乱世之患
十四、取成迹则博学多闻而愈惑
十五、帝王霸君各有所法
十六、阴阳转化其原无穷
十七、四时合序各不相失
十八、六律可以治境内
十九、体得其宜可以服人心
二十、贵贱不失其体可以治天下
二十一、闭四关止五遁可以称真人
二十二、放逸产生五遁
二十三、放逸于木
二十四、放逸于水
二十五、放逸于土
二十六、放逸于金
二十七、放逸于火
二十八、明堂之制可免于放逸
二十九、有质乃可以饰文
三十、圣人之治
三十一、末世之治
三十二、上世君臣父子之情
三十三、晚世君臣父子之情
三十四、古代天子诸侯的责任
三十五、晚世天子诸侯的贪残
三十六、本立道行本伤道废
卷第九主术训
一、自然为治的方法
二、神农治天下的方法
三、多事则事不治
四、圣人的治术
五、孙叔敖与熊宜辽
六、以不治为治
七、不治为治的例子
八、诚心不施不可以移风易俗
九、为治任诚不任术
十、得其宗者应物无穷
十一、垂拱而治胜于有为
十二、恩泽不同所报亦异
十三、德加于民则令行
十四、无恩而用民如无雨而求稼
十五、人君须日月之明
十六、贤君用人之法
十七、人宜尽其才
十八、是非分别不在贵贱
十九、亲佞疏忠不可以保天下
二十、法之所禁不分贵贱
二十一、禁胜于身令行于民
卷第十缪称训
一、治国如治心
二、诚而不欺可以得人
三、有认辨之能可以别善恶
四、善用物则物尽其用
五、得众人之力非为求报
六、以德服人不言而人服
七、人心自中而出非由外入
八、同实异事
九、得道而名利随之
十、美根本始足茂枝叶
十一、乐而为之能超群
十二、赏罚宜则功立
十三、知微知著知名知实
十四、善恶毁誉非一时而成
十五、四时四用
十六、圣人可以制物而用之
卷第十一齐俗训
一、道德可以救末世
二、礼义生伪慝之儒
三、不通物情不能与言化
四、明者通于理
五、适性者安违性者危
六、万物齐一各有所长
七、不分贤愚上下各适其用
八、性芜秽不清者堁(kè)蒙蔽
九、得性者不惑
十、气和神清可以致正
十一、一为天下之至贵
十二、礼俗不同所致则一
十三、入境随俗则天下可行
十四、礼与仁用宜则天下治
十五、悲哀合情性则诽誉不生
十六、侈奢宜合度
十七、礼烦乐淫是以圣人不用礼乐
十八、用一法而反众俗则不通
十九、合道则视听言行真
二十、得道者可以全事
二十一、当时者贵已用则贱
二十二、圣人因应时变而行恰当的措施
二十三、不法成法而法所以为法
二十四、可贵者不可以随观听形
二十五、仿其貌者不得其神
二十六、失其神得其貌不能治天下
二十七、识慧小者不可以论至道
二十八、所为虽异得道则一
二十九、法多而道同
三十、得中理者不伤器
三十一、不传的才是精意
三十二、是非不曲于一隅
三十三、一件事情两种看法
三十四、看法不同结果相异
三十五、事本于一而自窥致异
三十六、不通于道终身不定
三十七、人尽其才事得其宜
三十八、治世用常而不用变
吕凯,1936年生,政治大学毕业,文学博士。曾任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教授兼所长,现已退休。著有《郑玄之谶纬学》、《汤显祖南柯记考述》。
一章淮南王的身世
一、淮南王的父亲是私生子
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的孙子,是淮南厉王(原封为淮南王)刘长的大儿子。刘长是汉高祖的少子。他的母亲原来是赵王张敖的美人。在汉高祖八年的时候,高祖从东垣到赵国来,经过赵都,赵王张敖把美人赵氏献给了高祖,赵美人就是淮南厉王刘长的母亲,因为得幸于汉高祖而怀了身孕。赵王张敖不敢再把她收在宫中,特别给她建筑了一座外宫,让她住进去。因为赵王张敖的王后,是汉高祖的女儿鲁元公主,汉高祖是张敖的岳父。所以汉高祖经过赵国的时候,常叱骂赵王。赵国的丞相贯高,愤恨汉高祖对赵王张敖无礼,偷偷地瞒着赵王张敖,在名叫柏人的地方埋伏下人来,准备暗杀汉高祖,但是汉高祖经过柏人的时候,认为柏人和“迫人”的声音、意义都很相近,所以就没有在这个地方停留。后来有人向汉高祖密告这件事,汉高祖知道了以后,非常生气,不但把贯高和他的同党逮捕起来,连同赵王张敖也逮捕了,并且把张敖的母亲、兄弟、美人全部收捕起来解系在河内,厉王的母亲赵美人也在解系之中。赵美人当时告诉监管的官吏说,她曾经得幸于汉高祖而怀了身孕。监管的官吏就把这件事情向汉高祖报告了。这时候汉高祖正在对赵王生气,就没有搭理厉王母亲的事。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请托辟阳侯审食其把这件事告诉吕后,请吕后再和汉高祖说,可是吕后嫉妒赵美人,不肯和汉高祖说,而辟阳侯审食其也没有尽力劝吕后去和汉高祖说。厉王的母亲生下了厉王刘长以后,就自杀了。这时候监管的官吏,只好抱着厉王去见汉高祖,汉高祖见了非常后悔,就使吕后做厉王的母亲来养厉王,并把厉王的母亲葬在真定,因为真定是厉王母亲的老家,她的先祖世世代代都住在那里。
二、刘长初封为淮南王
汉高祖十一年十月的时候,淮南王黥布反叛汉高祖,汉高祖就把自己的少子刘长封为淮南王,将黥布做淮南王时的封地,全部封给了刘长,共包括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个郡。汉高祖亲率兵消灭了黥布,刘长就正式即位为淮南王。
三、刘长为母亲报仇
淮南厉王刘长,因为自小就失去了母亲,所以很亲附吕后和孝惠帝。因此,在吕后当政的时候,很能得到宠幸,也没有像其他的刘氏子弟遭到祸患和迫害。他虽然心里常常怨恨辟阳侯审食其,可是不敢公然发作出来。等到孝文帝即位不久,刘长以为和孝文帝亲近,行为渐渐地傲慢不逊起来了。孝文帝因为他是兄弟的缘故,常常宽宥他。到孝文帝三年的时候,刘长到京师来朝见天子,行为更加蛮横了。同皇帝到苑囿中去打猎,还和皇帝同乘一辆车子,不称皇帝为君上,而以“大兄”来称呼皇帝。厉王有才干而且力气很大,能够举起重鼎。这个时候,他就去请见辟阳侯审食其,辟阳侯审食其出来见他,他就从袖中把预藏的铁锥取出来,用铁锥打辟阳侯审食其,并让随从刺杀辟阳侯。将辟阳侯杀死以后,厉王奔驰到阙下,肉袒着上身,向皇帝谢罪说:“臣的母亲不应该连坐赵国丞相贯高谋反的事,那个时候,辟阳侯审食其有力量使吕后向高祖说明我母亲怀孕的事情,吕后不去说,辟阳侯审食其竟不劝她,这是他一个罪名。赵王如意和他的母亲戚夫人,子母二人都没有罪,吕后竟然把他母子杀了,辟阳侯眼看着不去劝吕后,这是他第二个罪名。吕后当政,封诸吕为王,来危害刘氏,辟阳侯也不去劝她,这是他第三个罪名。臣现在谨为天下诛除贼臣辟阳侯!报我母亲被冤死的仇恨,现在敬伏在阙下请罪!”孝文帝对厉王替母亲报仇的心志很感伤,因为和厉王有兄弟之亲的缘故,所以没有治他的罪,而把他赦免了。
四、刘长由骄横而谋反
厉王刘长杀了辟阳侯审食其以后,上自薄太后和太子,下及众大臣,都很畏惧厉王。因为这个原因,厉王离开京师回到了淮南。归国以后,他更加骄横恣睢,不用汉廷的法令。出入拟于天子称警跸,发令比于皇帝称制。自己制法作令,全部仿效天子。在文帝六年的时候,使男子共计七十人,跟棘蒲侯柴武太子名叫奇的,计划用车四十辆,在谷口地方谋反,并且派人出使闽越、匈奴想要连接共同造反。事情被汉廷发觉,用法来制裁他,并派使者召淮南王刘长。淮南王刘长到了长安,由原来的王者,而变成了戴罪之囚。
五、刘长的罪状
刘长到了长安,由丞相张苍、典客冯敬、御史大夫宗正逸、廷尉贺、备盗贼中尉福,共同向皇帝上刘长的罪状说:“淮南王刘长,擅自废除先帝的遗法,不奉天子的诏命,居住的地方不合法度,造黄屋,乘舆加盖。进出和天子的仪驾一样。私自擅造法令,而不用汉的法令,他所设置的官吏也与汉法不合。他以郎中舂做他的丞相,广收汉和诸侯的人才以及有罪逃亡的人,都把他们隐藏起来,给他们居处,给他们治产,赏赐他们财物、爵禄、田宅。赐爵之高,有高到关内侯的;俸禄之高,竟有高到二千石的,这都是天子以外所不应该得的爵禄。刘长这么做,是想要另有所为的。又大夫但和士伍开章以及其他合起来七十个人,同棘蒲侯的太子奇一起造反,想要危害宗庙、社稷。这些叛徒使开章暗地里告诉刘长,并计划派使者到闽越和匈奴共同发兵谋反。开章到了淮南见淮南王刘长,刘长常常和开章坐在一起谈话和吃饭,并给他房子,给他娶妻子,以二千石的俸禄供给他。开章使人告诉大夫但说:已经和淮南王说好了。淮南王的丞相春,派使者回报大夫但等那些想要谋反的人。汉廷的官吏发觉以后,就派长安尉奇等一批人,去追捕开章,刘长把开章藏起来不交人犯,并且和以前的中尉蔄忌谋杀开章来灭口。用棺椁衣衾把开章葬在肥陵邑,欺骗汉吏说:不知道开章在什么地方。又假装聚土堆成坟,在坟上立一个表志说:开章死埋此下。以及刘长自杀害无罪的一个人,令他的官吏枉杀无罪的六个人,作为亡命当弃市罪的替身,诈称捕获了亡命的人,而为真正亡命的人来脱罪。他私自加罪于人,没有人告诉和弹劾,而将城旦舂等以上十四人加以系治。私自赦免罪人死罪十八人,城旦舂以下五十八人,私自赐给人爵位关内侯以下九十四人。前时刘长生病,陛下对他忧心痛苦,派使者赐给他书信枣脯,刘长不想接受赏赐,也不肯拜见使者。南海郡民住在庐江界中的人谋反,淮南官兵攻打这些反叛的人,陛下认为淮南的百姓很贫苦,派使者赏赐刘长帛五千匹,使淮南王赏给官兵出征劳苦的人,刘长不想接受,欺骗皇帝说没有劳苦的人。南海郡民王织上书给皇帝,向皇帝献璧,蔄忌私下将书烧掉,不使皇帝知道。汉廷官吏请求召治蔄忌之罪,刘长不放人,骗说蔄忌病了,丞相舂又向刘长请求,希望进去见他,刘长大怒说:你想要背离我自己附汉吗?以上这些罪状列举出来,刘长应该斩首弃市,臣等请依法治他的罪。”
卷第十缪称训
一、治国如治心
道,以它的高来说,它是至高无上的;以它的深来说,它是至深无下的。它的平超过水平,它的直超过绳墨,它的圆超过圆规,它的方超过方矩。它涵盖了天地,而分不出表里。它会通天地,而没有任何的牵阻。所以能领会大道的人,不悲哀,不欢乐,不喜悦,不愤怒。坐的时候没有忧虑,睡的时候没有噩梦。对象出现了就给它一个名称,事情发生了就赶快去办理。就像君主,他是一个国家的中心,心治理好了,有的各项事务也都能够安定了;如果心被扰乱了,有的各项事务也都要混乱了。所以,一个人他的心治理好了,四肢百体都可以不管它了;一个国家治理好了,君主臣下都可以无事了。
【点评】心为人的主宰,就像道是自然的主宰一样。心治好了,四肢身体,自然就会听命于心。君主是国家的主宰,君主好了,臣民百姓,自然都会听命于君。能够如此,天下自然就可以有条不紊了。这不就是说明守道贵吗?
二、善用物则物尽其用
凡是物品没有无用的。像天雄乌喙(也叫乌头),是药物里面凶狠而有毒性的东西。可是良医可以用它来治病使人活下来。矮小的侏儒,瞎眼的瞽师,是人里面困蹶的人,但是君主可以用他们取乐。所以圣人制定人才的等级,没有不能用的。勇士高声一呼,三军全都避退,因为他出声是真的。所以,只倡而不应,只怒而不叹,那么他心中一定有不合的地方。虞舜不降座席,能够王天下,是因为他凡事先求之于自己。所以在上的君主多事,在下的百姓就会多施巧诈。因为身体弯曲的人,想要他的影子正直,那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用话形容,不能达到具体的境地,用容貌就可以达到具体的境界,用容貌不能达到具体了解的境界,用同心相感可以达到具体了解的境界。因为感通于心,明之于智,心智发动而成为一个具体的形象,这是至精的了。到了至精的地步,只可以用形势相接,而不可以加以告诫。戎、翟之地所产的马匹,都可以驰驱奔跑。但是,跑得远或是跑得近,只有造父的善御,才能够尽马的力量。三苗地方的人民,都可以使他们忠信。但是,有的贤能有的不肖,只有唐、虞的善于治理,才能够使贤能和不肖一样地变好。这种方法,是心教的微妙,不可用话言传的。
【点评】凡事应求简单,不可过繁,过繁则无法握其要。用物尽其能,尽物之能,则物力可逞。唯得道的人,能够善恶并用,贤与不肖齐美。
三、美根本始足茂枝叶
性是受于自然的,命是受世事支配的。有特殊的材具,而不能遇到适用的世代,这是天命如此。姜太公有何功力?比干有何罪过?都顺着性去做,有的遇害,有的逢利,求之都能合道,得到得不到,都在于命运了。所以君子能够做善事,但是不能够一定得福;不忍心去做坏事,但是不能够一定免祸。国君是根本,臣子是枝叶,根本不美丽,枝叶能够茂盛的,从来没有听说过。
【点评】凡事可求,未可得。君子为善,未得福;不忍为恶,未免祸。但是,守道可以致美。因为道为根本,根本美,则枝叶自茂,则为自然之理。
四、知微知著知名知实
从前纣王做象箸,箕子见他将要奢而亡国,因此就哀伤得啼哭起来。鲁国人用人偶殉葬,孔子见它像人而用之,因此就不以为然地叹息起来。因为箕子和孔子,见到开始,就知道后果啊!所以,水出于山,但是却流于海;禾稼生于野外,却储藏于仓库,圣人看到它所生的地方,就知道它的归处。水如果混浊,鱼就会张口向上呼吸;政令如果苛暴,民众就会大乱。城直立陡峭,一定会崩倒;岸直立陡峭,一定会堕落。所以商鞅立法过严,而自己遭到肢解;吴起立法刻削,而遭到车裂。治理国家,就像张开琴瑟,大弦急小弦就会断。所以,扣紧辔头一直打马的人,并不是好的御者(驾驶)。有声的声音,传远不会过百里。无声之声,可以传到四海。所以受禄超过了他的功劳的,就会受损;名声超过实际的,就会生蔽。实际和行为相合,名声就会跟着相副。这样的话,祸福就不会虚来。
【点评】凡事之起,起于微,起于渐;知微知渐,始能防微杜渐。凡名之立,据于实,知实始可以立名。然凡事宜顺自然,合大道,如果刻意而为,灾及身。商鞅之肢解,吴起之车裂,皆缘立法太过,终至于祸。
五、善恶毁誉非一时而成
一个遇噩梦的人,噩梦胜不过正行;国家有妖祥,妖祥胜不过善政。所以,前面有车马、冠冕的赏赐,不可以无功而取。后面有斧钺的禁止,不可以无罪而蒙受,平常行为端正的人,不会离开道的。君子不会说小善不值得做而就不做,因为小善积聚起来,就会成为大善。也不会说小的不善没有多大妨碍而就去做,因为小的不善积聚多了,就会成为大的不善。所以说积羽可以使船沉没,很多轻的东西加在车上,可以使车轴断折。所以君子做事,禁止于细微的地方。一个快不能够成为善,但是积快可以成德;一个恨不能够成为非,但是积恨可以成怨。所以夏、商、周三代的善,那是千年以来积誉造成的;桀、纣的被毁谤,那是千年以来积毁所造成的。
【点评】人的善、恶、毁、誉,都不是一时所造成的。小善积而大善成,小恶聚而大恶彰,千年积誉,是因为他行善久,千年受谤,是因为他积恶多。所谓“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就是告诉我们要注意细微之处。因为祸灾之生,多始于轻微不注意的地方。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