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译林出版社旗舰店
本店铺为译林出版社自营店铺,正品保障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朱雀

44.00
运费: ¥ 0.00-20.00
库存: 5 件
朱雀 商品图0
朱雀 商品图1
朱雀 商品图2
朱雀 商品图3
朱雀 商品图4
朱雀 商品图5
朱雀 商品图6
朱雀 商品图7
朱雀 商品缩略图0 朱雀 商品缩略图1 朱雀 商品缩略图2 朱雀 商品缩略图3 朱雀 商品缩略图4 朱雀 商品缩略图5 朱雀 商品缩略图6 朱雀 商品缩略图7

商品详情


书名:朱雀

 

广告语:“中国好书”得主葛亮,长篇初啼之作《朱雀》十周年精装纪念版,重温二十世纪南京往事。作者重新作序修订,收录珍贵手迹,随书附赠朱雀瓦当金属书签。

 

ISBN:9787544784153

 

(国别)作者:葛亮

 

定价:68.00元

 

出版年月:2021年5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码:465

 

内文用纸:65g轻型纸

 

 

————————————————

 

主题词: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中图法分类号:I247.5

 

字数: 330千字

 

印张:15.5

 

正文语种:中文

 

版次、印次:1版1次

————————————————

 

【编辑推荐】

 

葛亮长篇初啼之作,十周年精装纪念版

首度推出饱含温度的精装纪念版,随书附赠朱雀瓦当金属书签。

作者重新作序修订,收录《朱雀》珍贵手迹。

 

从民国到千禧年,重温二十世纪南京往事

通过金陵古都三个世代的家族传奇,勾连民国往事、中日战争、十年动荡、八十年代记忆与新千年前夕气象。

南京城市民间日常、历史文化地标如数家珍。秦淮河、魁光阁、新都大戏院、“民国子午线”、圣约瑟公会教堂、国立中央大学……

 

  葛亮成名作 / 与《北鸢》双峰并峙 /《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

 

  葛亮:我希望《朱雀》里的城,是一个完整的城。如果让我讲《朱雀》里谁是主角——城市才是,而所有人都是建筑这座城市的砖瓦。

 

  从《朱雀》、《北鸢》至《瓦猫》,串起葛亮整个十年的创作历程。如今《朱雀》回到作者的家乡南京,归根故土,以全新风貌面世,既是承前,亦为启后。

 

 

【名家推荐】

 

《朱雀》是兼有人文地理和灵魂拷问的新型小说。他像写自家的家园一样写出了一个他的南京,他像写自己的亲朋一样写出了众多的人物。

——莫言

 

徘徊在南京的史话和南京的神话之间,《朱雀》展现的气派为葛亮同辈作家所少见。

——哈佛大学教授、评论家王德威

 

《朱雀》是属于“鸿篇巨制”的大作品。葛亮目前才三十出头,却展示出非凡的创作力,写出雄浑大气、关于六朝古都南京的近代史诗。使人联想到五十年代生人的莫言。在八十年代初捧出“红高粱家族”。

——《亚洲周刊》

 

 

【作者简介】

 

葛亮,原籍南京,现居香港。毕业于南京大学、香港大学。文学博士,在高校担任教席。

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戏年》《问米》《瓦猫》,文化随笔《小山河》等。作品被译为英、法、意、俄、日、韩等国文字。

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等奖项。长篇小说代表作两度入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亦获“中国好书”奖、“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年度中版十大文学好书奖等。 作者获颁《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中国人物、 2017海峡两岸年度作家。

 

【内容简介】

 

朱雀是代表南方的神兽,属火,四象之一。昔日“裕昌泰”珠宝行学徒满师日打造的一枚挂饰,落入民间百年的生存漩涡。

千禧之交,苏格兰华裔青年许廷迈回到祖父的故乡南京留学,在夫子庙西市一间古董店邂逅了神秘女子程囡。故事由此回溯至一九二三年,“齐仁堂”药铺的大小姐叶毓芝正在后厢房内绣一幅《韩熙载夜宴图》……作者以这位“外来者”的目光,张看民国往事、中日战争、十年动荡、八十年代记忆与新千年前夕气象,叙述古都里三个世代的家族命运。时易世移,只有古董店那一枚朱雀始终流转追随。

 

 

 

【目录】

 

第一章   格拉斯哥V.西市 1

第二章   大兴的拉斯维加 20

第三章   古典主义大萝卜 47

第四章   她与她的罗曼司 62

第五章   无情最是台城柳 89

第六章   基督保佑着城池 130

第七章   雅可或着裤的云 157

第八章   布拉吉与中山装 186

第九章   阿尔巴尼亚年代 237

第十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 280

第十一章 依旧烟笼十里堤 330

第十二章 母亲与一个丧礼 364

第十三章 龙一郎的图画夹 388

第十四章 错落的五月八日 410

第十五章 洛将军守卫墓园 433

第十六章 归去未见朱雀航 458

 

后记 我们的城池 460

 


 

【文摘】

 

 

布拉吉与中山装

 

朱雀,此时安静地挂在他的颈项上。斑斑铜绿,没有蒙蔽了兽的眼睛。时光荏苒。这双眼睛曾和一个小女婴的利目对视,是许多年前了。

 

女孩把玩着金色的小雀。这是她不离身的东西,从记事开始就跟着,到这上大学的年纪。于她的性情而言,有着安定心神的作用。

她在等人。远处走来男人的身影,她便站起来,遥遥地看。看一看,又坐下去,心里有些抱怨,叹上一口气。这年月,全中国的男子都是一个打扮。子丑寅卯,一件中山装,非蓝即灰地在眼前来来往往。加上这些大学男生的脸色总有些暗沉,简直千人一面了。

等人本是她不耐的事情,偏在她最不耐的时候,身旁“当当当”一串响。一个年轻人不住地打着车铃,一面笑盈盈地看她。

看看都几点了?女孩没抬头,将手里的书“啪”地拍到自行车龙头上。

男孩子捡起已经卷了边的书,摇摇头,说,这可扔不得。伟大的精神食粮,我们系里多少师兄弟都张着嘴巴嗷嗷待哺呢。知道吗,上次的读书会,你是很出了一回风头。我当家属的也跟着沾光。

女孩夺过书,嘴上不买账,厚脸皮,谁稀罕你做家属。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男孩搔一搔头,说,听不懂,这就是做了中文系家属的恶果。兵遇到秀才。好了,别恼了,刚才待在实验室里,结果老出不来。全小组的人都在,我不能临阵脱逃吧。毛主席教导我们: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女孩不禁扁扁嘴说,文盲。这是孔子说的。毛主席也是借用。

楚楚……

女孩皱起眉头,跟你说过多少遍,大庭广众的,不要叫我楚楚。

好好,程忆楚同志。小生这厢跟你陪礼了。这男孩抬起腿跨下车来,当真一抱拳,向女孩躬起身。

你就油嘴滑舌吧。女孩扑哧一声笑了,才慢慢地站起身,这是和解的表示。陆一纬,你记着,下不为例。

 

程忆楚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有些乏。想靠在陆一纬的背上,又在乎路上人的眼睛。一纬跟她说句话,她也心不在焉着。

其实,和其他女孩一样,楚楚心里隐隐也有虚荣。她清楚,在这大街上,她和男友是让人赏心悦目的。一纬高大英挺,是撑得起中山装的身架子。此刻,他以有些高昂的姿态,兴冲冲地蹬着自行车。这兴冲冲或许是因为恋爱,或许是因为青年人原本的蓬勃,越发将他勾勒得飒爽。

 

他们其实是去赴一场舞会。于他们而言,这场合又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他们正是在学校的舞会上相识。这是这座城市的年轻人中刚刚形成的风尚。即使事业与学习是进步的需要,青年人茶余饭后的精力总要有地方消耗。这种娱乐也是应运而生。而所谓舞会,其实又是派对式的,不是此时祖国建设要求的全民皆兵。在大学里头,先是几个上海人和侨生起了头,做了先行者。他们是一个小圈子。一是因为时尚感觉的敏锐,再是因为政治触觉的迟钝,这些人敢于先行且不惮成为先烈。而本地学生,却观望着,跃跃欲试而不越舞池一步。这两种人,在舞会中和平共处。一纬是前一种,而楚楚是后一类。

那天,楚楚站在舞会的暗影子里头,看着别人舞蹈。看了一会儿,心下暗暗地笑。这舞会,艺高的不多,多半是凭着胆大上阵。所以,对作壁上观的人,这舞会的观赏性是喜剧的。大多人拍子不在点儿上。或者是女的踩了男的脚,或者是男的两只手不知往哪里摆,又或者是两对人不期然地撞上。大家动作都是机械的,几个会跳的,也都缩手缩脚起来。

中间休息的时候,一纬其实有些沮丧。因为家庭的缘故,跳舞对他原本算不得技能,如同本能。而这时僵硬造作的气氛,简直让他没了呼吸。音乐再响起,他没有上场,左顾右盼。他就是在这个时候看见楚楚的。

他看见一个陌生的女孩。他不由多看几眼,并非因这女孩特别美,而是感到女孩与这里有些隔。隔在哪里,又说不出。相较一般的南京女孩,她的身量算小,却不是小鸟依人的样子。疏淡的眉目里头,倒有些深沉的东西,甚至可说是冷峻,也是少见的。这些都让他有些探索的兴味。女孩衣着未见特别,浅蓝色的布拉吉,也跟着不同寻常起来。

 

这时节,满大街都是穿布拉吉的女孩。苏联和中国的友好邦交正似蜜月,口号也是甜蜜的: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具体到工业器材,抽象到诗歌﹑电影、建筑,一切关于苏联的舶来品,都带着热望和憧憬,被填充进了新中国成立伊始荒凉稀疏的大背景中去。即使渗透于中国人的日常,也都恰如其分得不可思议。援华的苏联女专家们也未曾料想,自己会成为了中国的时尚风向标。这种圆领短袖,式样宽松的连衫褶皱裙,正在花样的少女少妇中如火如荼地流行着。社会主义的国际阵容,终于有了直观而美的体现。

其实,依楚楚的审美,布拉吉阔大的样式并不符合东方人的体形。她终于未能免俗地穿上,因为已经母亲的手改造过。只是小的改造,扬长避短而已。  

 一纬当然不懂这些,他只是觉得这衣服因女孩的气息生动起来了。

楚楚看到这个青年人向自己走过来。她其实早注意到他,不过没有太好的印象。这青年的装束带着某种刻意。头发梳得很亮,微微曲卷。同样是藏青的中山装,他的却是毛料,熨得精确妥帖,无非是家境优越的暗示。在楚楚的成见里,这些是画蛇添足,令人口味黏腻。不论他讲究的衣着,他倒算得是个好看的男人。

青年就这样对楚楚伸出了手去。楚楚有心毁他的自信,手却背叛,不忍似的接受了邀请。

 

接下去他们的表现让所有人瞠目。意外的包括他们自己。

一纬迈出几步后觉出了这女孩的不凡。音乐响起来,是《亚历山德拉》。这首歌轻快灵动,美则美妙,无奈变幻多,节奏不好把握。一纬稳妥起见,小心翼翼跳着四步,女孩跟得自如圆润。惊喜之余,他有了花样,加入小幅度的旋转。女孩依然默契得无可挑剔。两人对视微笑了一下,这时候响起了副歌部分,他感到女孩的手一使力,牵引了他一下。一纬明明白白地看见女孩脚下错综起来,跳起了狐步。一纬暗暗心惊,知是棋逢对手,不甘示弱地,走起流畅的 Feather Step。这时候他们开始引起瞩目。音乐换作了《灯光》,心领神会,顺理成章地跳起探戈。一回首一顿足,一个回转,他都感受着她的柔韧与敏锐。因为内里有挑战的心,到后来,两个人在场上竟有些比试的意思。他的毛料中山装里微微渗出薄汗,而她蓝色的布拉吉也由律动到翻飞。在 Staccato 的一瞬间静止,隐隐然间,却似乎有种杀气正从她娇小的身体里爆发出来。他未及体味,这时候有掌声响起来了,是喝彩。他们这才发现,场上此时只是他们两个。其他人都自觉做了观众。相视一笑,她又恢复了安静自制的模样。当她流露去意的时候,他却又对她伸出了手。她犹豫了一下,将手放在他肩膀上了。这一曲是舒缓的《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他们跳着慢三,都觉出惺惺相惜之间,气氛有些缠绵了。他笑盈盈地看她。她回他一个笑。

此时,一纬心里有莫名的幸福感,但也觉出这女孩的舞姿里面,有一种媚惑,似乎是不属于她的。他的阅历尚浅,并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风尘气。

 

日后,云和是很后悔的。自己一个清晰缜密的人,何以会在不恰当的时候,教了楚楚那几支舞。开始只因母女间的玩笑。广播里整天价地放着各种革命歌曲,早饭放的是《东方红》,午饭前《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晚饭则是《浏阳河》。循环往复,几乎有了报时的功用。一日黄昏,云和从屋外进来,手里抱着一颗冻白菜,音乐忽而响起,不自觉地和了节奏走上几步,偏偏就给楚楚瞧见。那一瞬,做女儿的觉得渐入中年的母亲,出其不意的曼妙。就缠着她再走几步。云和不肯了,声音近乎有些严厉,说这么小的孩子,脑袋里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楚楚就一扁嘴,受了莫大委屈的模样。这正触了云和的软肋,心里不忍,说,好了小祖宗,来一次好了。就又走了一回。年轻孩子的欲望,是打开了闸门的洪水。有了一次,跟着后来就是死磨烂缠,一次又一次。每次音乐响起来,楚楚就牵起母亲的手,翩翩地要跟着走。这样几番下来,云和干脆教起来。三步﹑四步,然后是复杂的伦巴探戈恰恰恰。知无不教,教无不尽。女孩是聪明的,技艺增长得是突飞猛进,又是教学相长。后来,广播音乐一响,母女俩就搭着伙儿跳,功课一样,彼此都有些忘形。楚楚开始是很崇拜的,但久了也不禁有些诧异。一个毛纺厂的女工人,竟然还有这样的本领,这真是人不可以貌相。

然而这时候,楚楚得意之余,是感谢母亲的,自觉争了一口气。

一曲终了,有人大喊一纬的名字。他应声过去,对方无非是些不见咸淡的恭维话,并暗示他将要抱得美人归,所以应该请客。一纬敷衍了一番,再回头找那女孩,竟遍寻不见。仿佛过了十二点钟的辛德瑞拉,消失得无踪迹。

 

 

 

【新版自序】

 

重 行

 

十年前,我完成了两部关于南京的小说。《朱雀》,写一个华裔青年的返乡之旅,见识这城市的气象;《七声》,写一个本地少年成长的轨迹,如这城市的民生。

——题记

 

被经常问及,有关家乡的种种。

南京于世人心目中的轮廓,似有一点秦淮金粉的遗韵,再有一分无情最是台城柳的决然。尽管内心不期做一个出色向导,但总觉得身体力行,才可让南京外的朋友们感受它的好。春江水暖,必是身处其境,才得其中况味。

身为民国旧都,有中山陵气韵虬然,亦有总统府的庄严中正。下榻处,正对中山路中轴,地理却得其清雅,气象阔达。依窗展望,扬子江浩浩汤汤,至此却有静和之态。夜浓,灯火阑珊处,可思古幽情,六朝遥想。

当年写《朱雀》,起因是秦淮河畔的一间老字号“奇芳阁”。深为触动,才有了夫子庙、东西市的一段铺衍故事。世人只记秦淮风月,夫子庙实以科考文化著称,邻近鼎鼎大名的江南贡院。贡院始建于宋孝宗乾道四年。明定都南京,为南直隶乡试及全国性会试场所;鼎盛时有号舍二万多间,可见学子之盛。清初,南京为江南省首府,故贡院一直沿用“江南贡院”之名,翁同龢、李鸿章、清末状元张謇等人皆出于此。这间清真老号,算是当时知名的周边企业,尤以和科考传统相关的食品闻名,如“状元豆”和“路路通”。前者是笋干酱黄豆,后者实是糯米糖莲藕。食材平朴,名却可见“学而优则仕”的期冀,多是要为当年的考生讨个好彩头的。好吃的是“秦淮八绝”,奇芳阁独占两味,鸭油酥烧与素什锦包。久违于此,再次吃到了家乡美食,自是喜悦。手里捧了滚热的艾草糕,心里自也有一块化不开的乡情吧。

朵颐留香,再要拜访的去处,是朝天宫“兰苑”。说起朝天宫,即朝见天子之处。历史可远溯春秋吴王夫差修建冶城,可说是南京主城的发祥。之后或为寺院,或为道观,或为学宫。至于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御赐其名,为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礼仪之所。其后数朝,可谓历经沧桑。在时下南京人记忆中,这建筑几经凋落,已无庄严盛大之意,反是一派亲近莫名的人间烟火。我曾在《七声》中写道:

 

那时候的朝天宫,远没有现在的博物馆建筑群这样规整,有些凌乱。也是因乱,所以带有了生气。有一个很大的类似跳蚤市场的地方,所谓的古玩市集,其实是后来的事情了。当时的气息很有些像北京的天桥。这市场里,有卖古董的,真假的都有;有做小买卖的,完全与艺术无涉;甚至还有敲锣鼓耍猴卖艺的。

 

然而,在我的记忆中,也有一个通幽雅处。那便是坐落于朝天宫四号、原江南府学的原址上建起的“江苏省昆剧院”。三十年前,十三名“继”字辈演员重燃昆曲香火,渊源于此。

再踏足兰苑剧场,分外亲切。一九八七年,白先勇归游南京,在这个剧场,观摩名角张继青的拿手戏《三梦》——《惊梦》《寻梦》《痴梦》。白先生回忆,“台上,张继青‘用一把扇子就扇活了满台的花花草草’”,“在台下,我早已听得魂飞天外,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我依稀有少年印象。周末下午场,阳光犹在,“二角钱门票,奉送清茶一杯”。省昆副院长王斌老师为我续上了儿时记忆。“你看,你父亲八十年代带你看戏的地方,如今整旧如旧。这个剧场,完全搭在古建上。剧场的后台是明伦堂,当年曾国藩的谈经论道处。”眼下,我静坐观众席间,台上一桌二椅,微黑似有岁月烙印,大道极简。台下鼓点依稀,有一年轻人依桌排练。简素的练功服,不着粉墨。一招一式,法度谨严。全然不顾台下,浑然忘我,投入角色演绎。其声沉郁有韵,虽无音响,却自有绕梁三日之势。他是施夏明,与另一演员单雯并称省昆“一生一旦”。二十岁时成名于田沁鑫导演的《1699·桃花扇》,那是昆曲低迷后的难得盛况。台上,是风流倜傥的侯方域,唱尽家国己任,才子佳人。在现实生活中,听陶喆、林俊杰,热衷摄影。说起来,非遗式微,总是我们局外人的嗟叹。这些年轻演员身上,却可见传统艺术复甦当下,更见生机。新旧之好,常变之道。施先生在苏州曾尝试,幔前轻舞长袖,慢吐曲词,幔后伴奏却是贝斯、小号等节奏感分明的西洋乐器。有一张剧照,他身着《牡丹亭》柳梦梅的戏服,泰然立于人头攒动的地铁里。如今,其在台上衣袂翩跹,似有交响灵动在耳。古今穿越,亦中亦西,恍然惊梦。

若说,艺术也是日常,在南京是有老传统。吴敬梓先生在《儒林外史》中写金陵,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领略南京人善将人生活成艺术,至今如是,有一处便要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看见门口的石吞,疏疏篱落,便是“柴门”。竹西佳处,却坐落在玄武湖北面,中山门闹市附近工厂区,可谓大隐于市。设计师陈卫新,将一处厂房改建,分一年四时主题,各设有蕉窗、雪堂、云舍、朴庐四个大小不一的包间。白墙青瓦、池水台阶。大厅内陈设,也极尽朴拙。迎面是“满目青山”的匾额,便知合陶公悠然见南山之境。条几杌凳,上有赏石文玩错落其间。入门圆窗,又为一绝。窥可见人在景中,或人原已为景。

知我返乡,一众好友,专设雅集接风。这亦是柴门传统。同好知己,品茗,鉴古,唱曲,阅书,不亦快哉。这日以昆曲曲会为引,以惯例《牡丹亭·皂罗袍》合唱开场,昆笛为伴,不知为何在我听来,竟也是脉脉乡情流转。老少“昆虫”,南昆北曲相和。《玉簪记·情挑》到《西楼记·拆书》,婉约至苍茫,见薪火相承之意。

柴门之名,还有私房菜。那日我有口福。说起来,都是南京的家常菜,盐水鸭、蒸双臭、炒马兰头,不一而足。虽非异馔,却处处可见精致心思。有道剁椒鱼,做成百鸟朝凤的摆盘,可以惊艳形容。这些出自一刘姓阿姨之手。我去厨房探望,她欢喜非常。阿姨是南京土著,子女移民国外,生活富足,衣食无虞。她来柴门烧饭,有大厨玩票的兴致。食材自要是最新鲜的,菜式亦经常尝新变换,将客人作家人照顾。平朴如她,烹饪是和打麻将、过日脚一样的实在内容。与她道别,但见厨房外竟挂着一对摩崖拓片,“不此不彼,不智不愚”。维摩诘言,会心处,竟暗合南京人的心志。南京人过生活,可不就是无可无不可的辩证,被外人称为“萝卜气”。内里全都是寒暖自知。

炎夏余晖,微凉,我带同诸君徜徉于母校,南京大学。我在这里度过了四年。但若论起渊源,则由我的祖父在此执教开始,已见数代薪火。那时这里叫国立中央大学。再许久前,叫两江师范学堂。时光荏苒,不变的似乎是中央大道上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其庇荫之下,莘莘学子,往来其间。这里也是电影《致青春》的取景地,多少青春年华,随白驹过隙,而悠然落定。南大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建筑也是厚重质朴之风。大礼堂的肃穆端庄,是吾辈当年聆听教诲之地。北大楼中西合璧,静谧持重。身处鼓楼闹市,如通达古今之入世隐士。已故诗人,校友余光中先生,写在母校百年:“常青藤攀满了北大楼,是藤呢还是浪子的离愁,是对北大楼绸缪的思念,整整,纠缠了五十年。”我虽非阔别,却可体会其中的牵挂沉淀,是每个南大人心头之重。

再说起南京的建筑,有时光苍茫,自另有新锐摩登。四方艺术湖区,二十多个顶级大师在此会聚,演绎理想的建筑类型,被称为第二个“长城脚下的公社”。周恺“归隐”的遗世独立,王澍“三合宅”的流衍荡漾。肖恩·葛德赛(Sean Godsell)的“竹影”、刘家锟的“原舍”、艾未未的“六间”,莫不得作者风格之神,而又实出其意表。其中最为先声夺人的,当属史蒂芬·霍尔(Steven Holl)设计的现代美术馆。其空间透视往复。光影交错,令我想起最喜欢的摄影师何藩之手笔,将炎夏裁切,如刀斧利落。阶梯、通道、展廊层次变化之丰富,如中国园林移步换景。登高极眺,可见金陵城之远景脉脉。企今望古,气象万千。

驱车回城,在“南京1912”民国旧筑用过中餐,便去附近南京图书馆的文创中心,拜访友人的艺术工作室。在一楼玻璃天棚下,远避熙攘,有如此一间通透所在。远有草书《心经》垂帘,如挥毫于天地之间。友人稚龄习书,是知名的青年书法家,行楷隶草皆擅。由柳公权《玄秘塔碑》,至欧阳询《九成宫碑》,悬腕寒暑,锻造了一颗水墨“老灵魂”。然而,草创艺术工作室,初衷却是将传统文化以时尚呈现。“我们想创造一个透明盒子,不只是空间,而是装得下人与人、人与时间、人与美学、人与艺术、人与生活的交集,和林徽因说的一样:这是立体的构画,设色在小生活旁边,所有的颜色、声音、生活的滋味全在那里,停住。”友人看来,打造这样一个开放性公众空间,就是要打破精英文化与生活日常的壁垒。所谓阳春白雪,因无所阻隔,皆在大众的视野中,是可亲近甚而参与其中的。“这样做我自己也颇有成就感,让南京以外朋友感受这座古城里诞生的艺术,并非只是传统古板。艺术家也不是老旧的,他们年轻,有想法,身上充满了活力。传统艺术并非高不可及,只要心有热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外面炎夏酷热,工作室里清静如桃源。众人坐看图书馆内动静来往,品茗畅谈。可见艺术犹如气场吸引,空间与时间,并非阻隔。只假以时日,百川归海。这城市因其古老,常为静默。但每一点有关时间的回忆沉淀,都弥足珍贵,带着一点厚度与温度,于我们心间萦绕不去。

黄昏时分,我们在夕阳下望这古城,心里都颇为感怀。梅园新村,往日的民国巷弄,似有凋落,今皆藏进经年烟火。鸡鸣寺,远望红墙绿树掩映。想念春时樱花繁茂,不知又是何种盛境。北京东路的景物依然,雪松苍柏,那是我学生时期,日日返家必经之路,如今仍觉得亲切非常。路过和平公园,看见勋士塔,忍不住故地重游。

在公园里漫步。几处散落的,是附近的居民。多半是退休的人。休憩,聊天,锻炼。这个年纪的南京人,并非因迟暮而持重。相反地,有一些舒展的孩童气。塔下,遇到数个打牌的老人。他们就地取材,架起了小木桌。对阵正酣,面有怡然之色,似并不觉围观的我们惊扰。

夜晚,在狮王府的汤包店,与众友吃上几个小笼,是这间老字号的招牌。汤汁由舌尖流入腹中,浓郁的香味氤氲不去。看着一个大师傅走出来,额上有细密的汗珠,却带着喜色,或是劳作后的快意。这是我的家乡,有她的旧,也有她的新;有她沉甸甸的历史,也有举重若轻的民生;有她的优雅和粗粝,有她的铿锵与忧伤。这个城市所有的真实,凝聚于此,叫作“南京”。

 

 

(庚子年,于香港苏舍)

译林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译林出版社旗舰店
本店铺为译林出版社自营店铺,正品保障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朱雀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