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世界范围内文化经济时代或者说 审美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以及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学术界也有人认为人类正在进入第三次轴心时代。我们认为,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对审美教育的性质、目标、意义和实现方式等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者说它们具有了新的意义。1795 年席勒写作《审美教育书简》是法国大革命之后半年,这是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启蒙主义时代,是人类在思想和精神上十分强健和积极的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第二次轴心时代。在那个时代,人类对社会的全面解放和人类自身达到全面而自由的境界充满着乐观精神;在那个时代,在文学上有歌德的《浮士德》,席勒的《华伦斯坦》《威廉·退尔》,音乐上有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哲学上有康德、席勒、黑格尔、费尔巴哈等,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然而,历史进步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席勒和黑格尔的时代,感性与理性的分离和对立,人的情感世界与现实的工业化社会的龉龃成为不可超越的矛盾。德国古典美学努力用审美的方式来解决现实世界所造成的分裂和对立,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就是这样的努力。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席勒写作《审美教育书简》时的启蒙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审美教育的问题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这是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并加以理论上的说明的。我们认为,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信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的对立,不再是情感与工具理性的对立。在当代,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其主要矛盾重新回到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上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重新成为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问题。第二,随着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空前提高,人类日益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的闲暇时间大量增长,休闲、游戏和审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早期社会主义者的理想正在开始成为现实。在启蒙主义时代,在浪漫主义美学的话语系统中,艺术创作是“天才”的特权,席勒自己就因为文学创作能力从社会下层进入上流社会。然而,在当代社会,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生产”艺术作品,并且可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传播,这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第三,随着艺术家与普通人界限的模糊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消失,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基础逐渐从机械复制转向了以个人自我中心的生产模式。如果说手推磨是人类社会第一次轴心时代艺术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蒸汽磨是工业化革命时代艺术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的话,那么,也许可以说,云计算和区块链是当代艺术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因此,对当代艺术生产方式,以及当代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艺术和审美所起到的作用的研究就十分重要了。基于以上变化,我们认为,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物质基础出现之后,在消费主义文化全面渗透社会生活、审美资本主义时代或者说文化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审美活动要解决的真正问题和关键问题就成为美学和人文学科需要认真思考并且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