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作者简介
杨富森 编译
享誉全球的东方文化学者,北平私立燕京大学文学学士,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硕士、哲学博士。历任华盛顿州立大学讲师、助理教授,南加州大学副教授,匹兹堡大学教授兼东方语文系主任。曾于1979年趁休假之便回国,在北京语言学院、山东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外语学院等处讲学半年。1983年退休,任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出版有英译《元曲小令五十首》《元剧四种》《宋人话本七种》《骆驼祥子》,创作有《天涯忆往》。
汪家龄 绘者
1944年生,国家级美术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创作委员。国画作品在海外展出并屡获嘉奖,被编入《中国美术家辞典》。出版有连环画《岳飞传》《楚汉相争》等十余部。
内容简介
《史记》是中国史书中的一部巨著,也是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共一百三十卷,记述自黄帝始至汉武帝止约三千年的历史,书写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小民的故事。可对于小学生读者来说,其篇幅内容浩繁,且以古文写就,文字难懂。
享誉全球的东方文化学者杨富森教授从《史记》中精心挑选出四百多位历史人物的精彩故事,其中有帝王、哲人、贤士、辩士、君子、英才、将相等,涵盖小学阶段必知《史记》人物、故事、国学常识;以更加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口吻编写,突出故事性和可读性;轻松拓展考纲+课纲内容,史学、文学、国学知识一本全到位。
(试读)
编者的话
每个人都希望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什么样的人,想探究一下自己从何而来,而记载人类的根源本末、来龙去脉的,就是历史了。
有了历史记载,不仅能知道自己是“谁”,还能知道民族、国家的起始与沿革。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同一民族、国家的每个人,都是来自同一本源的一家人,因而彼此有一份莫名的亲切感和认同感,自然而然会团结起来,一起为民族、国家这个大家庭而努力。
反过来说,没有历史的民族、国家,就像一片无根的浮萍,每个人各自东漂西荡,既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往何而去。
所以,每个国家、民族都非常重视历史的保存,以便后代子孙能了解自己的“根”。
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就是多亏了前人的忠实记录,才能在今天知道我们的祖先是谁、有哪些傲人的事迹。
太史公司马迁,以其惊人的毅力、丰富的学识,编读各种经典、传说,走遍大江、大河,实地采访,耗费十三年的心血,终于完成这部史学巨著——《史记》。
从《史记》中,我们可以了解自黄帝至汉武帝之间,上下纵横约三千年的史实,书里都记载得清清楚楚、脉络分明,因此,《史记》被奉为后世史书的圭臬。
此外,《史记》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书中对事件的描述生动逼真,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可以说是传记文学中的精品,即使单纯地把《史记》当作故事集来阅读,这也是一部难得的优秀作品。
因此,我们特别选辑《史记》中较为人熟知的精彩部分,以白话故事的方式介绍给读者,并将文中提到的典故或经常运用的语词、成语,编排在“追根究底”及“活学活用”中,加以解说,使读者能灵活学习与应用。而为求正文的连贯性及提高阅读兴趣,我们也加入部分传说故事,并加以标明,使孩子们不但看得有趣,也获得了正确的观念。
希望借由本套白话《史记》的出版,读者能从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中,发现值得学习及要引以为戒的地方,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仓颉造字的传说
据说,黄帝手下人才济济,其中有个叫仓颉的,是一名史官。有一天,黄帝对他说:“今天大家能过着如此幸福安乐的生活,全是靠众人流血流汗努力争取来的,我希望你能想个法子,把所有发生的事全部‘记录’下来,好让后世的人永远记得我们的所作所为,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成果。”
这件差事可把仓颉难倒了!因为要把一切发生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必须有一些可以表达这些事物的文字,不然怎么记录呢?可是当时别说没有文字了,连简单的符号也没有,即使写字用的纸、笔,也要等到几千年后才被人发明出来啊!
仓颉每天早也想,晚也想,日夜绞尽脑汁,就是想不出个办法来,把他急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天天愁眉苦脸。
有一天,仓颉一面走,一面低头想着。走着走着,一直走到了郊外,觉得有点累了,便坐下来歇歇脚,脑子里仍不停地思索着。
恰好地上有一些鸟兽走过的足迹,他无意识地看着那些脚印爪痕,想着心中的难题,并顺手在地上描画着。突然他灵机一动,心想:“我何不自己制作一套有意义的符号?”
仓颉想:“只要画出事物的模样,让人们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东西,这样不就可以记录事情了吗?”
他越想越兴奋,连忙用心地描绘地上的脚印爪痕和四周的花草木石。这还不够,一连好几天,他天天到处奔波、观察,研究各地的高山大川、鸟兽虫鱼和种种器物用具的模样,仔仔细细地把它们描摹下来,为每个图样定下一个意义。
为了慎重起见,他用这些图样拼凑成几段记录,拿给别人看。只要经他一解释,就人人都看得懂这些记录的意思了。
于是,许多花草树木、牛羊猪狗、鱼虫蛇蝎、车马干戈,甚至天上的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凡是可以描绘的,仓颉都把它们描摹下来,刻画在兽骨、龟甲或木板、竹片上。这些图样慢慢由繁化简,由具体变抽象,就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
以上就是有关汉字创制的情形。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和黄帝有关的另一项重大贡献——丝的发现。在谈丝的发现之前,我们得先来谈谈纸的发明。
出土文物证明,商代已有小纸片,而纸是一位叫蔡伦的人改良的。蔡伦是东汉和帝时候的人,在朝中担任中常侍的官职,专门负责备办皇帝日常使用的器物。在那时候,人们已经在使用纸了,不过,当时所谓的“纸”,其实是用丝制成的缣帛,不但价钱非常昂贵,不是人人都用得起,而且累积多了,分量相当重,携带、收藏都极不方便。
由于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仅朝廷,民间也常常要用纸。蔡伦日夜思索,终于想到一个好法子,利用树皮、麻线头、破布、旧渔网等废物做原枓,造出一种轻便、便宜又好用的纸。
从此,纸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不再是少数人专用的奢侈品,一般平民百姓也可以用纸了。人们为了感谢蔡伦,就把他造出来的这种纸称为“蔡侯纸”。
在蔡伦以前,人们早就在使用纸了,只不过当时的纸是以丝为原料,我们只要看“纸”这个字是“纟”字边就明白了。蔡伦不过是改良了造纸的方法而已。
那么“丝”又是谁发明的呢?
- 联合读创 (微信公众号认证)
- 阅读创造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