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诗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小镇的诗旗舰店 微信认证
小镇的诗(Town Poem) 线上书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159.00
运费: ¥ 0.00-999.00
库存: 119 件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图0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图1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图2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图3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图4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图5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图6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图7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图8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缩略图0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缩略图1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缩略图2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缩略图3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缩略图4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缩略图5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缩略图6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缩略图7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商品缩略图8

商品详情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意大利摄影家老安,自1981年来华,与中国结缘四十年。他不仅是中国四十年变革的持续观察者,也用照片和视频深入参与当代中国文艺进程,记录了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中国故事。本书是他的第一部作品集。

★ 老安的摄影,聚焦于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远离符号化、程式化的视觉虚构,追求一种身临其境的同感。对于西方读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少被看见的中国,更糟的是,它从未被想象过。老安说,“中国之后是岔路口”,而这些作品,将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坐标。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些照片让我们重新回到四十年变革的起点,回顾被我们忽视和遗忘的生活细节,在那乍暖还寒的时节,我们曾以无比的耐心、热忱和希望,把贫穷、破旧与朴素的日子,整饬为值得过活的生活。

★ 190帧照片,记录下20多个城市的街头戏剧与日常即景:破旧却热闹的街头,贫乏却拥挤的店铺,一条可能走不通的深巷,盘桓郊野的恋人,孩子在公园玩闹,茶馆、饭店、夜晚的小书摊,总是聚集着人群,橱窗里的模特诉说何谓幸福生活,男青年在舞厅疯狂扭动,女大学生背着枪军训归来,随处可见口号、标语,呼唤未来,号召行动……

★ 老安的作品,携带欧洲百年摄影的观看基因,跳脱出报道摄影的窠臼,不受风格制约。在平视而温和的观看中,将往昔的残痕与即将来临的事物的预兆凝结于一瞬。老安从不把自己的欲望表现在前,与物象保持礼貌的距离,摈弃滥情、摈弃抱怨、摈弃明辨是非,像个过来人,不愤怒、不嘲讽……他的艺术,轻松自如地渗透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的光芒。

★ 本书还收录了陈丹青、刘小东、顾铮的评论文章,老安与奥利沃·巴尔别里、彭磊、冯梦波的对谈,以及老安用中文撰写的风趣幽默的散文作品:《气呼呼的小词典》。

★ 本书以8开大尺寸印刷,超大画幅,呈现影像的质感、生活的细节,具有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意大利摄影家老安(Andrea Cavazzuti)1981到1984年在中国拍摄的190余帧照片,记录下了那个“稍息年代”里中国人的一些日常生活场景。


照片里的中国,刚刚走出动荡不安的岁月,尚未来得及拥抱传真手机网络等工具。那是一段罕见的、短暂的沉静时刻,人们在喘一口气,准备跃入即将来临的狂热。


老安的摄影,聚焦于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端正的构图里,在有限的画幅中,捕捉无穷无尽的细节。它们无意于报道与解释,却留存下一个时代的气氛。我们将在这些照片中目击自己的记忆,也将看见我们的遗忘,并重新发现有待省察的生活。


本书还收录了陈丹青、刘小东、顾铮的评论文章,老安与奥利沃·巴尔别里、彭磊、冯梦波的对谈,以及老安用中文撰写的风趣幽默的散文作品:《气呼呼的小词典》。



作者简介

老安,本名安德烈·卡瓦祖缇(Andrea Cavazzuti),意大利图片及视频摄影家,毕业于威尼斯大学中文系。1981年来华短期进修,次年留学复旦,遂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七十年代涉足摄影,继而投身视频影像,创作甚多,涉及艺术社会各个方面。


老安深入参与当代中国文化的进程。他与林兆华、李六乙等戏剧导演合作,以多媒体艺术介入剧场;与宁瀛、郭宝昌、彭磊等合作摄制电影,与徐星等合作拍摄纪录片,并借库奈里斯来华举办展览之际,拍摄纪录片《库奈里斯在北京》;采访王小波、韩寒、孙甘露、汪建伟等作家艺术家;与吴蛮合作,以视频记录中国当代民间音乐;还创作影像装置作品,参与当代艺术展览……


在意大利与中国、中国与世界之间,在从前与未来之间,老安以自己不加修饰的照片与视频,不断提问,不断寻求答案。


精彩书评

这些照片极其珍贵,它们干净,有内涵。既不首肯,又不否认,而是设身处地。

——奥利沃·巴尔别里 [摄影家]


你有过瞢忪发呆的时刻吗——忽然忆及很久前的一幕,陷入深深的、长久的发呆,没有思绪,不带情感,只是呆呆“看见”了自己的记忆——这时刻,就是老安的摄影。太动人了。他成功地使观看者忽略,以至不发觉他的照片如何动人,就像照片中的人没发觉他。

——陈丹青 [画家,作家]


老安的照片,对于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是弥足珍贵的记忆。在这一张张或安静或活跃的黑白照片里,我们看到过去的自己如何挣脱束缚,小心翼翼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余华 [作家]


老安从来不骚扰他眼前景观,从来不把镜头推得更近,从不把自己的欲望表现在前。老安总是保持和物象间礼貌的距离,摈弃滥情、摈弃抱怨、摈弃明辨是非,像个过来人,不愤怒、不嘲讽……

——刘小东 [画家]


老安用照相机插入现实的瞬间,可能是一个相当暧昧的瞬间,是一个并不说明什么的瞬间,但就是这个瞬间,可能抽出、保留了某个时代的某个时刻的气氛,观者可以据此确认时代。

——顾铮 [摄影评论家]


老安的摄影,宛如契诃夫式的戏剧:散漫,无中心,在一个意义稀薄的日常空间里,重要性大致相当的主人公们微弱地行动着,无所事事,波澜不惊,却在剧终,一切富有韵律、貌似熟悉的细节蓦地发生核聚变,轰然达成一个诗意而陌生的象征。

——李静 [作家]


看老安的照片,给我那种小时候在中国到处转悠的感觉,每个地方完全都不一样……这么素、这么平淡的照片,现在看起来反倒有些不一样的感觉,比较时髦的感觉。

——彭磊 [导演,音乐人]


老安的照片几乎没有碰出来的东西,里面都有看头。

——冯梦波 [艺术家]



目录


目光与心事 / 陈丹青

礼貌的距离 / 刘小东

稍息:摄影的暧昧瞬间 / 顾铮

老安在中国的最初岁月:1981—1984 / 奥利沃·巴尔别里 (Olivo Barbieri)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图版)

气呼呼的小词典 / 老安 (Andrea Cavazzuti)

照片的看头 / 彭磊 冯梦波 老安

代后记:中国之后是岔路口 / 老安

作者简介

鸣谢


精彩书摘

目光与心事

陈丹青



你有过瞢忪发呆的时刻吗——忽然忆及很久前的一幕,陷入深深的、长久的发呆,没有思绪,不带情感,只是呆呆“看见”了自己的记忆——这时刻,就是老安的摄影。

太动人了。他成功地使观看者忽略,以至不发觉他的照片如何动人,就像照片中的人没发觉他。

远自五六十年代,常有爱中国的欧洲人来到北方与江南,寻找温馨朴素的人群(其中包括荷兰纪录片大师伊文思)。不用说,照相术启动的西方影像政治,早就开始了,不论作为新闻价值、历史文献,还是摄影经典,布列松与刘香成捕捉的中国时刻——1949年、1977年——最为雄辩。

老安的境界是这类精彩影像的反面。我一张张看着,想起他的意大利前辈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 与奥尔米(《木屐树》)。但老安讲述的不是意大利故事,而是中国——奇怪,当他举起相机,好似并不身在“外国”,看“外国人”。

如所有“文革”后头一代西方留学生那样,他游荡着,着急巡看这庞大的国家。从1981到1984年,他四处漫游,然后,在某个下午,某个陌生的乡镇,走丢了,撞见某个角落,几个人,于是站住:不像是要拍照,老安所有画面只是“遭遇”,“看见”,就像你我注意到什么时,脚步与目光,停了下来。

当然,他精于构图,精心到难以觉察。那可是欧洲百年摄影的观看基因——

譬如,远远的堤坝露出几面船帆,但他并不拍摄江面;在八角形窗格外,正好有张孩子脸补充了右下角;另一张照片的右角,四个烫发女子的背影正看一位在墙顶险步挪移的男子,左角,谢天谢地,有位正面男子挽救了构图。

老安摄取的景别,半数以上乏味到令人心痛。在一座酷似意大利经典《天堂电影院》的乡县电影院,竖着八十年代准许放映的外国片广告,一头猪,诚恳地走向空旷的影院门口。

在林中练武的僧人,在两棵树间的土墩上张望远处的农夫,构图多么好啊。

但老安在他的梦游中随时机警。有时他像走错房间,一对母女正在里面吃饭,或者,在茂密枝叶间忽然发现两位高居屋顶的恋人,我猜,当他摁下快门之际,心中窃喜。

他喜欢拍摄人群的聚集——就像中国天天发生的那样,不知为什么聚集——各有各的完美布局。茶楼、牌房、啤酒屋,那些刚刚准许打扮的年轻人幸福地坐着。是的,他总能抓住中国式幸福,连橱窗里的塑胶模特也凝着八十年代的幸福微笑。

那时我已离开中国。但他拍摄的场域、人群、穿着、神情,再熟识不过:我就是其中一位,带着第三世界的无知,去到纽约,想念宁静而破烂的祖国——现在那个中国再也没有了,我明白为什么当初老安要来中国的乡镇角落,踟蹰发呆。

倘若我没猜错,老安在七十年代后的意大利与西欧,不再能看到他父祖辈生活中的大面积淳朴,看到他这批照片中的眼神。那位备受中国人指责的安东尼奥尼,恐怕是老安的前辈,而在二战中来到中国的左翼则是安东尼奥尼的前辈。

我希望这是妄猜,我所迷惑的是:为什么动人的中国影像多数是西洋人拍摄的?而当老安看着中国的百姓,他的目光为什么就像看着他的同村、同乡、同胞?

这目光深深打动我。我不记得哪位欧洲摄影家有过这样无间隔的目光,布列松、刘香成、安东尼奥尼,似乎都做不到。同时,这目光困扰我:当老安在中国游荡时,显然怀着一份意大利心事,那是部分欧洲知识分子的世纪心事。似乎要去别的国家,他们才能恍然追寻前现代记忆,作为替代物,那时的中国,大幅度展开了他们的前世。

八十年代的市民婚庆,盘桓郊野的恋人,午后闲坐的姑娘与小伙子,一条可能走不通的深巷,还有,和意大利穷乡几乎一模一样的庄稼地——多么贴心的目光,满抱同情,爱,甚至,温暖的羡慕,老安好似巴望乡亲们允许他介入,带他玩,将这位老外视为自己人。

布列松曾说:他到过的每个国家都让他想要留下,过一辈子。我愿相信这真挚的一念。老安的目光有这个意思吗?我在他的照片中处处读到这一念。据说他在中国混了四十年。天哪。这是善良引发的病症吗?欧洲人才会有这种病,病到疯狂的边缘,一种被罗兰·巴特在《明室》中称为凝视照片才会发生的疯狂。

说实话吧,十多年来,我也感染了这种病。和老安当年寻来中国一样,如今我每年要去欧洲——随便哪个国家,最好是意大利——待一阵子。我的前半生图景已交付老安的照片,说来荒谬:若要获得八十年代的部分眼前幻觉,在我,只有一个去处——并非仅仅为了艺术——远未被现代景观淹没的欧洲。

相信吗,在费拉拉、奥洛纳堡、圣吉米亚诺,我随处遭遇老安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所目击的老街深巷,无所事事的人,尤其是,纯良的眼神。老安会同意我的感触吗?但他一定同意,他用镜头饥饿吞咽的那个中国、那些中国人,如今再也看不到了。

这是家国之感与时代巨变的错位,抑或我与老安的彼此错位?倘若当年他曾拍摄过我,我根本不明白他在干什么,更不明白自己。人需要被他人,被异域提醒,老安提前用摄影扣留了永逝的八十年代。1983年、1986年,伟大的贝托鲁奇,伟大的帕瓦罗蒂,先后来到中国——那时,老安已是资深的游荡者——我记得贝托鲁奇说,最吸引他的是什么呢,是满大街前消费时代的脸。

老安爱中国。我爱意大利。在异域游荡着,揣着相似的心事,我们各有各的乡愁。




礼貌的距离

刘小东



老安的中文好到只说半句,嘟嘟囔囔的,该笑的大家也笑了,该传递情感的也递到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在北京东郊做了近十年的邻居,那是一小片无产权的村里的宅基地,十来个朋友家家盖起了房子。老安跟我们中国人一样,冬天运煤取暖,夏天纱门防蚊。不一样的是开车速度,我们小区出门就是臭水沟边上的水泥路,这条路比小区稍高,他开着小菲亚特冲出院门会在半空中转弯,简直是法拉利的劲头,像憨豆先生的人与车化为一体了,当然他们长得也有一点像。

我们中国人都知道这种无产权的私建房会有许多麻烦,我们周旋其中、苦不堪言。与当地人有时称兄道弟,酒肉成泥,有时还得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所以也真是很难维持正常的人与人关系。后来我和部分家庭搬离此地,老安没走,就像他平时开会时表态一样,“其实这样也挺好”。时至今日,他依然在这里养育子女忙忙碌碌。他的言行保持着友好礼貌的距离。

是的,当我们看到老安的照片就会体会到,这礼貌的距离不仅是他个人道德上的,也是他贯穿始终的美学原则。

这本书的名字叫《稍息》,我们“立正”的时间太久了,是该“稍息稍息”了,真是妙不可言的书名。它收录了老安自1981至1984年的部分照片,当然在此之前之后他都在拍摄着。

老安在中国,从南到北,从天亮到天黑,从农村小镇到帝国都城,无论是空净的山水还是人物众多的景观,他的镜头不温不火,所有的脾气都在镜头纵深中产生,那是镜头里的客观事物与人物所能给予的最大能量。玩耍戏闹的儿童,身体裹着素衣的青春,祥和憨态的老人,以及一草一木、一石一瓦、一车一楼,都渗透出有心无意的幽默,世俗生活的活力。这不仅仅是现实生活的记录,也不仅仅是好奇之眼,而是每一张照片都让观者顿悟,见智见仁。时间愈久愈加沁入心脾。我们对世界、对人生的眷恋不过就是因为此种心境。

老安从来不骚扰他眼前景观,从来不把镜头推得更近,从不把自己的欲望表现在前。老安总是保持和物象间礼貌的距离,摈弃滥情、摈弃抱怨、摈弃明辨是非,像个过来人,不愤怒、不嘲讽,也像一只蝴蝶轻轻飘过人世间,留下些许痕迹,给我们自省、自悟和眷顾。

老安的痕迹轻松自如地与宋元时期的美学相连,也轻松自如地渗透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的光芒。

单从图片对于人的意义来讲,有时我想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人给我们留下的中国影像如此令人回味,大到安东尼奥尼,小到普通日本人,乃至今天的Andrea Cavazzuti(老安)。也许他们是过来人,他们知道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人类付出的代价,知道这个时期什么是值得留恋的,什么是转眼即逝的,什么是对将来有意义的。

说到意义,阿城在1998年写的《画外话》艺评中道出启发性答案,他说:“生命本身是无意义,如果生命本身有意义,我们还替它找什么意义?意义只在于我们的寻找。”

因此,老安的图像的意义也许值得我们去寻找。





小镇的诗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小镇的诗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小镇的诗(Town Poem) 线上书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xzsj2017
小镇生活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