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爱商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置爱商店
置爱于心,优雅生活 好书 | 美物 | 爱与美的生活方式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樊登读书会 MOOC 黑马读书会 领教工坊 Q心理 管理智慧

33.00
运费: ¥ 0.00-30.00
库存: 5000 件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樊登读书会 MOOC 黑马读书会 领教工坊 Q心理 管理智慧 商品图0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樊登读书会 MOOC 黑马读书会 领教工坊 Q心理 管理智慧 商品图1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樊登读书会 MOOC 黑马读书会 领教工坊 Q心理 管理智慧 商品图2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樊登读书会 MOOC 黑马读书会 领教工坊 Q心理 管理智慧 商品缩略图0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樊登读书会 MOOC 黑马读书会 领教工坊 Q心理 管理智慧 商品缩略图1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樊登读书会 MOOC 黑马读书会 领教工坊 Q心理 管理智慧 商品缩略图2

商品详情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

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

迄今发现的*强大学习法,

成为任何领域杰出人物的黄金法则!


内容简介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

  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

  入行1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军,同时和26人下盲棋,14岁即成为世界象棋大师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

  “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

  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强大的学习方法。


作者简介

  安德斯 艾利克森博士,

  (Anders Ericsson, Phd)

  “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他是该领域世界顶*研究者之一。

  艾利克森博士曾出版过这一主题的几部学术专著:《从平凡到卓越:前景与局限》《通向卓越之路》《剑桥专业特长与杰出表现指南》等。《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是他于2016年出版的畅销书,首次向大众读者普及“刻意练习”法则,这也是他首次出版的中文书。


精彩书评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你我都可以掌握。

  ——姬十三(分答&在行、果壳网创始人)


  比1万小时理论更合理!想要成为任何一个行业的专家,你都需要刻意练习!

  ——樊登(樊登读书会创办人)

  古人倡导“学而时习之”“知行合一”,就是要求去实践,学以致用。在我采访过的包括马云等上百位卓越企业家中,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其中有目的的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刻意地练习与实践,都与本书有深度的契合之处。

  ——刘世英(财经作家、总裁读书会发起人)

  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个错误概念:1万小时定律。它是如此深入人心,然而,它真的错了!“刻意练习”概念的原创者、心理学家艾利克森首部中文图书问世,告诉你如何从新手到卓越专家。

  ——阳志平(安人心智科学总监&开智文库出品人)

  *近几年1万小时这个概念非常热门,但实际1万小时并非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有很多的限定条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刻意练习”下的1万小时才有用。但对如何进行刻意练习,一直缺少系统的阐述,很多书籍都说得比较简单,而本书就是专注于这个话题的。刻意练习是一种更高阶的学习方式,能让你在*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果并缩短学习时间,让你走向通往卓越之路。

  ——战隼(知名自媒体“warfalcon”、100天行动发起人)

  把现在的日常事务努力重复1000天,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只会让你在现状中陷得更深。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熔铸心血研究的“刻意练习”原则,让我们刷新了对学习与练习、知识与技能、1万小时与成功……的认知。更宝贵的是,书中着力阐释了如何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实践“刻意练习”,只要加以应用,必可锻炼出1000天后杰出的自己。

  ——赵周(拆书帮创始人)

  如何进行高效的学习?我认为需要好的方法,坚持刻意练习,保证足够的强度,加上有效的教练为学习提供反馈。这本《刻意练习》为你提供了有效的指南。

  ——秋叶(秋叶PPT创始人、知识型IP训练营创始人)

  对于每一个教育领域,*有益的学习目标是那些帮助学员创建有效心理表征的目标,这也是刻意练习方法比传统学习方法有效的地方。本书以多个真实人物的成长案例阐释了刻意练习的前景,让人耳目一新。

  ——邓斌(书享界发起人)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阅读《刻意练习》,你会发现提升努力效果的秘诀,让同样努力的你走出事倍功半的泥潭。

  ——郭成(众阅读书会发起人)

  我发现身边的高人,他们有两项高于常人的本领:一是洞察问题的本领,二是解决问题的本领。对于大多数人,很努力,却得不到希望的结果;很多事,有态度,却茫然于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在这个社会大发展、信息大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通过一些碎片化的信息点迅速构建起有效的知识体系,更是摆在我们当代人面前一个绕不开的竞争技能。《刻意练习》和《学习之道》是我们提升练习效果的不错的两本书籍。

  ——王海龙(吴晓波苏州书友会)

目录

推荐序

作者声明

引言 天才存在吗 //001

我们的大脑拥有和莫扎特这样的“天才”相同的适应能力,“天才”只是更多地利用了这种适应能力。

莫扎特的完美音高 //002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007

本书将告诉我们什么 //010

第1章 有目的的练习

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而且还会缓慢退化。有目的的练习则更加有效。

史蒂夫的超强记忆力 //018

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靠大量练习 //022

从有目的的练习讲起 //028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033

遇到瓶颈怎么办 //038

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 //043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大脑的变化就越大,学习也越高效,但是过分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因此,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不太远的挑战,能使大脑的改变最为迅速。

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 //049

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055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060

练习改变大脑结构 //065

潜能可以被构筑 //071

第3章 心理表征

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提升技能。

偶然的盲棋大师 //076

大师比新手强在哪里 //080

心理表征是什么 //085

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规律 //090

心理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 //093

心理表征有助于组织信息 //095

心理表征有助于制订计划 //100

心理表征有助于高效学习 //105

第4章 黄金标准

刻意练习与一般练习的区别十分关键:首先,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其次,需要一位能够布置训练作业的导师。

从音乐领域开始 //114

最杰出的人,练习时间最长 //121

刻意练习是什么 //127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131

1万小时法则的错与对 //141

第5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培养以练习为导向的心态,即不再认为工作日只能用来工作,练习只能在特殊时刻、特定场合才能进行,而是将日常商业活动转变成练习活动,将练习变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王牌训练计划 //150

让练习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154

用王牌训练方法训练医生 //159

致力于传授知识的传统方法 //167

致力于改进技能的新方法 //175

第6章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刻意训练针对的是每个有梦想的人,可以帮助每个想学习怎样画画、编程、变魔术、吹萨克斯管、写小说的人。它针对的是所有那些想掌控自己的人生、不甘心于现状的人们。

首先,找位好导师 //185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 //189

没有导师,怎么办 //194

跨越停滞阶段 //201

保持动机 //206

第7章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杰出人物拥有相同的成长路线:一,产生兴趣;二,变得认真;三,全力投入;四,开拓创新。

三位女性象棋大师 //225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228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234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238

年龄与适应能力的关系 //240

成年人也可培养出完美音高 //246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250

第8章 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自闭症奇才并不是天生拥有某种神奇的才能。相反,他们和其他任何人一样,是通过练习来练就那些本领的。

破解“帕格尼尼奇迹” //256

破解“莫扎特传奇” //260

破解“天才跳高运动员的神迹” //265

破解“自闭症奇才” //270

“缺乏”天生才华的人 //273

训练VS“天才” //277

换个角度看基因差异 //286

相信天生才华的危险性 //292

第9章 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礼物,是帮助他们发展出本来认为自己不可能具备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能够掌控自身潜能,也知道要使自己的梦想成真,需要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样的努力。

用刻意练习原则教物理 //300

刻意练习的前景 //304

创造全新的世界 //313

参考文献和注释


精彩书摘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一些德国科学家于2014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现了关于心理表征的另一个重要事实。该研究着重观察了室内攀岩。这项运动专门用来模仿室外攀岩运动,也作为室外攀々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攀岩者必须使用各种把手来攀爬一堵垂直的墙。这些把手要求采用各种不同的握法,包括张开式抓握、口袋式抓握、从旁边抓握,以及皱褶抓握。如果你在把手上运用了错误的抓握方法,就有很大可能从墙上掉下来。 
  研究人员采用标准的心理方法研究了攀岩者存分析各种不同的把手时大脑中产生的变化。他们首先注意到,有经验的攀岩者和新手不问,前者能够根据需要的抓握类型来辨别每个把手。例如,在他们对各种把手的心理表征中,所有那些需要采用皱褶抓握方法的把手,都构成一个组,而且与需要采用其他方法来抓握的把手区别开来。这种分组方法是无意识的,就好比你看到贵宾狗和大丹狗的时候,马上就知道它们全都是犬科的一员,而不会这样对你自己说,“那两种都是狗。” 
  换句话讲,经验丰富的攀岩者已经对把手形成了心理表征,这使得他们无须有意识地思考,便知道看到的是哪一种把手,需要采用哪一类抓握方法。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有经验的攀岩者看到某个特定的把手时,大脑会给双手发送一个信号,让他们作好相应抓握的准备,同样无须有意识的思考。 
  没有经验的攀岩者则必须有意识地思考每个把手适合哪种抓握方法。经验丰富的攀岩者使用心理表征来自动分析把手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攀岩,而且掉落的概率也更低,因此,更好的心理表征,带来了更加杰出的表现。 
  ……

前言/序言

  推荐序

  在提升自己技能、不断精进的道路上,没有人能否认练习的作用。但1万小时定律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作者艾利克森的本意是什么?人们如何更好地学习?

  超越1万小时定律

  如何习得专业技能,没有人能否认熟能生巧的意义。生性懒惰的我们总在寻找借口,试图回避练习。有一天,畅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告诉你:“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只要练习1万小时,就有了成为领域内领先者的希望,无论天赋、无论出身。你是不是怦然心动—平凡的人生终于可以开始逆袭:立即购买格拉德威尔的图书,并且报名参加各类1万小时练习小组。

  然而,真相是,从来不存在1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1万小时定律,它的来龙去脉是什么?让我们回到诺奖得主西蒙那里。

  1973年,即将在 1978 年拿到诺贝尔奖的赫伯特 "西蒙(Herbert Simon)与合作者威廉 "蔡斯(William Chase)发表了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比较论文。在这篇论文中,西蒙他们发现,通过长期训练,虽然工作记忆容量相差不大,但是国际象棋大师在摆盘、复盘等实验上都显著强于一级棋手和新手。其中,国际象棋大师、一级棋手、新手三类人能记忆的组块分别是:7.7、5.7 与 5.3。

  西蒙在文中首次提出专业技能习得的十年定律(10 years rule),西蒙推测,国际象棋大师能够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存储5万~10万个棋局组块,获得这些专业知识大概需要10年。

  这就是西蒙的十年定律。当时间来到1976年,一位瑞典心理学家移民美国,他就是本书作者艾利克森。艾利克森参考西蒙论文的十年定律,两人在国际象棋的专业技能习得领域再次合作发表论文。

  随着西蒙老去,艾利克森在专业技能习得领域积累的证据越来越多。1993 年,他发表论文,阐释了对一个音乐学院三组学生的研究结果。这就是被格拉德威尔引用,以演绎出1万小时定律的实验。

  把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是学生中的明星人物,具有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第二组的学生只被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第三组学生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被认为永远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准,他们将来的目标只是成为一名公立学校的音乐教师……实际上,到 20岁的时候,这些卓越的演奏者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与这些卓越者相比,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练习的时间是8000小时,而那些未来的音乐教师练习的时间只有4000小时。

  有趣的是,格拉德威尔丝毫没有提及西蒙的贡献,是故意忽视还是真的没有读到?从论文标题到实际内容,艾利克森的研究报告强调的也仅仅是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而已,而非1万小时这个魔术数字。心理科学史上从来不存在一个所谓的1万小时定律。2012年10月,艾利克森在捍卫刻意练习观念时,提到了格拉德威尔的演绎,这一错误的演绎使得自己的研究经常被当作一个稻草人,遭受心理学界的批评。对于格拉德威尔没有提及刻意练习,他也略有微词。

  1万小时定律究竟有哪些问题呢?

  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例如,优秀专业演员的专业技能习得往往是 3500 小时;记忆类专家技能的习得也并不需要1万小时,而是数百小时。

  Hacker News网站的读者们已经整理出的证据表明,不少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专业技能的习得同样不是1万小时。在本书中,艾利克森使用的数据也非1万小时定律,从事音乐教育的学生在18岁之前,花在小提琴上的训练时间平均为3420小时,而优异的小提琴学生平均练习了5301小时,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则平均练习了7401小时。

  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却也会是一大影响因子。如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指出,优秀科学家的平均智商在125以上。同样,1997 年一篇研究报告表明,医生、律师、会计的智商多数位于中上水平。一些体育项目更是会对身高和身材有要求,这类身体特点上的差异,更不是时间和简单的练习可以弥补的。

  再次,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这一点,也取决于练习方法。艾利克森就在书中举到很多例子,我们身边也不乏一些看似努力、其实没有成就的人。练习时,我们是采取阶段性进步,随时间和效果调整策略,有针对性和技巧性,还是机械地每日花上几小时,只为达成“1万”这个目标,却始终没能发现更为有效的训练方法,不能辨别并弥补练习中的漏洞,以取得进步?其间的差别,最终便是“高级新手”、胜任者和专家的区别。

  最后,驳斥1万小时定律可以玩一个巧妙的思想游戏,这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Eubulides)提出的沙堆悖论(Sorites paradox):

  1粒沙子不是堆。如果1粒沙子不是堆,那么2粒沙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沙子不是堆,那么3粒沙子也不是堆;以此类推,9999粒沙子也不是堆;因此,1万粒沙子还不是堆。

  “破解”沙堆悖论时,我们经常不得不设定一个固定的边界。如果我们说“1万粒沙粒是一堆沙”,那么少于1万粒沙粒组成的就不能称之为一堆沙。那么这样区分9999粒沙和10 001粒沙就有点不合理。这样不得不设定一个可变的边界,但是这个边界是多少呢?我们现在并不知道。那么最初设定的“1万粒沙粒是一堆沙”作为知识的价值就被削减了。

  同样,在沙堆悖论的视野下,1万小时定律的价值也就这样被消解了。正如真实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成为专家的时间往往随着不同的专业技能领域而变化。

  刻意练习的本质

  熟悉写作技巧的畅销书作者常常会用一个清晰的行动规则,如“练习1万小时成为专家”“21天养成好习惯”等来激发你的行动。但是对于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坚持1万小时,1万小时是否真的引向成功,坚持1万小时的关键节点,以及1万小时练习的本质是什么却置之不理。这些畅销书作者略过不谈的细节,恰恰是科学着墨最多,也是对人们提升自我最有帮助的地方。

  事实上,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的核心观点是,那些处于中上水平的人们,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

  那些卓越的专家,能够将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对接起来,在进行钢琴、象棋等自身熟悉的专业活动时,能够调用更大容量的工作记忆。如同西蒙等在 1973 年那篇开创性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国际象棋大师在长时记忆这款硬盘中存储了5万~10万个关于棋局的组块。

  如果说专家和准专家们已将自己的大脑升级了,工作记忆内存条可以同时调用一块SSD硬盘来当虚拟内存用,那么那些专业领域的新手们往往还是在使用小内存跑。

  幸运的是,进化给一般人留了条路。这种长时记忆能力,艾利克森认为是与具体领域相关的,并且通过他所说的刻意练习可以习得。只要你努力,经过几十小时到成千上万小时不等的艰苦努力,就能买来那款可以被工作记忆内存条调用、当虚拟内存使唤的SSD硬盘,即长时记忆。

  一般人怎样才能买得起那块硬盘?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其中,多数不靠谱的成功学选择了错误的练习方式,虽说喊的口号是刻意练习,但实质并不是刻意练习,因为它们没有激活长时记忆能力。比如,下象棋的次数毫无作用,10个1万小时,也成不了国手。但是,如果看着已经发表的棋谱,然后推测国手下法,这种刻意练习方式,就是往长时记忆硬盘里面攒 SSD 硬盘:存储关于象棋棋谱的组块。

  在本书中,艾利克森在辩驳1万小时定律时同样提到:

  随着训练方法的改进和人类的成就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在任何一个人类付出努力的行业或领域,都在持续不断地出现变得更加卓越的办法,以抬高人们认为可以做到的“门槛”,而且,并没有迹象表明这样的“门槛”将不能再抬高。每当人类发展至新的一代,潜力的界限也随之扩张和提高。

  长时记忆的培养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 赋予意义,精细编码:(准)专家们能非常快地明白自己领域的单词与术语,在存储信息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采取元认知的各项加工策略。

  ◆ 提取结构或模式:往往需要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提取结构或者模式以更好的方式存储。比如,专家级的开发者善用设计模式。

  ◆ 加快速度、增加连接:通过大量重复的刻意练习,专家在编码与提取过程方面比新手都快很多,增加了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各种通路。

  所以,刻意练习的本质是去买 SSD 硬盘,而不是纯粹卖苦力,更不是帮畅销书作者们营销,喊喊热血口号:1万小时,今天,你坚持了吗?

  隐性知识

  目前对刻意练习最大的批评是,艾利克森关于刻意练习的证据多是来自“认知复杂性”较低的活动,如象棋、钢琴、篮球、出租车驾驶、拼写,但是,对于“认知复杂性”较高的活动,如销售、管理等作用有限。怎样通过刻意练习成为一名卓越销售或卓越CEO,从哪里练起?怎么练?练什么?认知复杂性高与认知复杂性低的学习活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隐性知识的多少与比重。隐性知识需要在情境中去寻。

  认知复杂度(cognitive complexity)是指你建构“客观”世界的能力。认知复杂度高的人具有高度复杂化的思维能力,更善于同时使用互补与互不相容的概念来理解客观世界。真实世界中,黑白对错并非截然分明。

  仍然是西蒙,他认为人的“有限理性”体现在学习中就是“情境理性”—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人的学习受到情境的制约或促进。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比如,你要学习编程,就应该在GitHub里学习,因为你以后编程就是通过GitHub。又如,你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中的。

  刻意练习并没有否认情境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些畅销书中,那些已经被学习科学证实的主流方式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隐性知识被忽略了。学习科学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有效学习是进入相关情境,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者最开始时围绕重要成员转,做一些外围的工作,随着技能增长,进入学习共同体圈子的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终成为专家。

  这就是学习科学日益主流的观念:从“情境学习”出发,当一名“认知学徒”,它的要点有以下几个。

  ◆ 找到学习共同体:因为大量知识存在于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不是在书本中,所以有效的学习不是关门苦练,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小团体。如程序员在类似于GitHub这样的网站练习编程。

  ◆ 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是使人们有能力利用概念、事实以及程序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一般也被称为策略知识。

  ◆ 模仿榜样: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导师,也可以是网上的导师。

  ◆ 培养多样性:在多种情境中实践,以此强调学习广阔的应用范围。例如,裁缝出师并不是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而是能够缝制出足够好的衣服。

  小结

  图灵奖得主理查德·哈明(Richard Hamming)谈到如何变得卓越时认为,练习时间并没有那么重要,也无法精确和明示,他写道:

  在许多领域,通往卓越的道路不是精确计算时间的结果,而是模糊与含糊不清的。没有简单的模型通向伟大。

  即使是格拉德威尔拿来当作1万小时定律例子的比尔 "盖茨也谦虚地谈道:

  1万小时定律是有帮助的,但真正实现,还需要坚持不懈,并练习上很多个周期。(The 10000 hour rule helps. But to be achieved, it needs persistence and passing through a lot of cycles.)

  这或许才是西蒙的十年定律对我们真正的启发: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安人心智科学总监&开智文库出品人

  阳志平

  {作者声明}

  本书是两位作者合作撰写的,一位是心理学家,另一位是科学作家。10多年前,我们开始经常探讨杰出人物和“刻意练习”这个主题,并在5年前开始认真地围绕这个主题写书。在那段时间,本书在我们两人的思想碰撞中慢慢成形,以至于我们现在都难以分辨,书中的哪一部分观点由谁提出。我们只知道,本书由我们两人合写,比由我们单独去写要好得多,也完全不同。

  不过,尽管本书是合写的,但其中讲述的故事,只是我们中一个人(艾利克森)的故事,他长大后一直在潜心研究杰出人物。因此,我们选择从他的视角来写这本书,书中出现的“我”这个人称,应当指的是他。但不管怎样,本书是我们描述这个十分重要的主题及其含义的共同努力的结晶。

  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

  罗伯特普尔(Robert Pool)

  2015年10月

置爱商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置爱商店
置爱于心,优雅生活 好书 | 美物 | 爱与美的生活方式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樊登读书会 MOOC 黑马读书会 领教工坊 Q心理 管理智慧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