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惊心动魄的当代史,21世纪全球金融危机史诗巨著
聚焦美元霸权的兴衰、全球金融体系的运行,纵览改变世界的10年
莱昂内尔•盖尔伯奖获奖作品、《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年度好书
◎基本信息
书名:崩盘:全球金融危机如何重塑世界
系列:理想国译丛
著者:[英] 亚当·图兹
译者:伍秋玉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书号:9787542673107
出版时间:2021.6
定价:148.00
装帧:精装
尺寸:152 mm×228mm×54mm
字数:640千字
页数:788p
◎作品看点
★一部惊心动魄的21世纪当代史,熔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于一炉
本书把对全球金融危机叙述、分析置于广泛政治与地缘背景下,最终呈现的是一部宏大的当代史:从次贷危机到跨大西洋金融体系,从华尔街到金融城,欧债危机、地缘冲突、民主危机、新兴经济体的挑战、美国大选、英国脱欧接踵而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到全球局势、地缘政治、一国政局,银行业、制造业和国际贸易的挫折,小到一家人的经济收入与房贷负担、人与人的贫富差距、养老与医疗,皆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思考全球治理。
★全球视角剖析金融危机来龙去脉,聚焦美元霸权的衰落与世界格局的剧变
以美元为基础的跨大西洋金融体系、欧元区和后苏联时代的东欧国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重灾区。美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但内忧外扰也让其颇受掣肘;欧元区遭遇重重债务危机,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的博弈、英国与欧盟的冲突导致危机应对迟缓;东欧国家积累大量债务,又成为地缘政治的战场,经济举步维艰;特朗普的上台及其外交灾难,更让西欧盟友与其嫌隙丛生。在作者看来,美国遭遇两次世界以来的重大冲击,美元霸权终结在所难免。世界由此进入“零国集团”主导的世界。
★探究财政和金融领域的运行机制,跨国投资者的教科书,财经从业者不容错过
亚当·图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令人震惊的财政、金融细节,令人目不暇接: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融资机制、各国的外汇储备与财政赤字、金融资本的跨境全球流动、欧元区的私人债务与公共债务、全球数十家巨型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运作、美联储救市内幕及其流动性工具、中国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欧洲央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矛盾、债务刹车计划与债务重组、信贷危机与银行间信用市场、金融体系的全球治理……
★对全球危机做出深刻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关乎未来世界局势走向的宏大命题
人们知之甚少且几乎无法控制的巨大风险是如何积累起来的?在突发的地震中,全球秩序是怎样发生巨大的结构性变化的?不合时宜和过时的参照系如何让我们无法理解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谁应该为随之而来的人为灾难负责?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和联动性是所有不稳定的驱动因素吗?民众参与政治的激情是如何塑造精英决策的?政客们又是如何利用这些激情的?还能重建国际和国内秩序吗?我们能不能实现永久的稳定与和平?
★席卷全球的重磅佳作,《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各大媒体一致推荐
本书自2018年出版以来即引起广泛关注,《纽约书评》《金融时报》《外交政策》《卫报》《新共和》等媒体纷纷给予高度评价,已陆续在英、美、德、法、日、西、意、荷和土耳其等国出版。出版当年,即获选《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年度好书,并入围《金融时报》和麦肯锡年度商业图书。2019年,获得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关注全球事务和国际关系的英文非虚构佳作的莱昂内尔·盖尔伯奖。
◎作者简介
亚当·图兹(Adam Tooze)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曾先后任教于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现为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兴趣为20世纪和当代经济史,并广泛涉猎政治、思想和军事历史领域。代表作《毁灭的代价》获沃尔夫森历史图书奖和朗曼—今日历史图书奖,《滔天洪水》获《金融时报》《新政治家》2014年度好书、2015年度《洛杉矶时报》历史类图书奖,《崩盘》获莱昂内尔·盖尔伯奖、《经济学人》2018年度好书、《纽约时报》2018年度关注好书等荣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2019年入选《外交政策》杂志 “全球百大思想家”。
译者:
伍秋玉,财经、法律类图书译者。译作有《人类时代:被我们改变的世界》《明治天皇:1852—1912》《凝视上帝: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等。
◎内容简介
《崩盘》是关于全球化时代第一场世界性金融海啸的史诗,也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当代史。
作为对20世纪历史有精深研究的杰出历史学家,亚当·图兹采用全球视角,详细叙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危机及其后错综复杂的世界历史。他不仅从金融学的角度解释危机爆发的技术性原因,还花很大篇幅阐述危机对这十年来世界政治形态的塑造,呈现了丰富的原创性主题:经济发展的无序和债务流动的不稳定;单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金融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投资、政治和武力以无形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不平衡关系;金融危机与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美国中产阶级的危机;中国的崛起;围绕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资源展开的争斗。
尽管最初有人试图将金融危机淡化为地方性事件,但亚当·图兹认为,2008年开始在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转捩点,从英国和欧洲的金融市场,到亚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工厂和造船厂,全球治理不得不做出重新调整和安排。在美国和欧洲,资本主义民主面临挑战,引发了乌克兰的内战、希腊的混乱、英国脱欧、特朗普的崛起和各国民粹主义的抬头,西方世界遭遇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危机。
危机席卷而来,世界格局、全球经济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说危机已经过去了吗?我们有能力和信心应对下一场全球危机吗?
◎媒体推荐
针对金融大崩溃,极富启发的著作数以百计;完成于金融危机十周年之际的《崩盘》,作为权威叙述,将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长久流传。在精湛的叙事中,经济史家亚当·图兹做到了其他任何作者没能做到的事情。在这本书中,他成功地从多个维度解释了一场极为复杂的全球危机,而且把令人信服的分析和拥有引人入胜政治、经济细节的历史熔于一炉。
──《纽约书评》
亚当·图兹想让你知道,市场不可能不受民粹主义崛起和其他政治发展的影响。在《崩盘》中,他认为,全球经济是由地缘政治塑造的,并将银行和债务危机与吞并、公投和选举联系起来。他在谈及全球经济衰退时写道:“我们面临的不是重复,而是突变和转移。”
——《外交政策》
关于重塑世界的这十年的不朽叙事史。《崩盘》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精湛的研究,详细介绍了自2007年以来从全球金融体系核心爆发的金融危机浪潮的前因后果。清晰的散文式叙述,学术成就非凡。
——英国《金融时报》
亚当·图兹并不是简单地讲述金融危机的故事,也讲述了与经济崩盘有关的错综复杂的政治纷扰、随后出现的金融纾困,以及接下来出现的巨大政治崩解……他快速地从华盛顿的危机讲到欧洲的货币政治,然后到中国的财政政策,以解释这些国家的经济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新共和》
对产生危机的机制和对危机的反应做出了明智的解释……亚当·图兹这本书的一个杰出之处在于,展示了欧洲和美国金融体系的深深交织。
——《纽约时报》书评
迄今为止关于金融海啸重要且富有见解的解释,无人能出其右,(本书是)未来许多年的金融政策制定者们的必读书。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一本受人瞩目的新书来了,任何对2008年的事件以及其后发生了什么充满兴趣的人,这本书都是首选。(亚当·图兹)把对复杂金融概念的简单解释与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从发生到导致毁灭)结合在了一起。
——《卫报》
关于金融危机的著作汗牛充栋,但很少有人把它视为一个全球性事件……这是一部史诗般的经济史,坚持读完本书约600页的读者会发现很多惊喜……对于如何应对和处理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经济的挑战,亚当·图兹先生写了一本相当有价值的书。
——《华尔街日报》
一流的金融史,以令人赞赏的努力挖掘出了一些列被掩盖起来、改变了世界的事件。
——《科克斯书评》
◎目录
引 言 全球化时代的第一场危机
第y部分 山雨欲来
第1章 “错误的危机”
第2章 次级抵押贷款
第3章 跨大西洋金融
第4章 欧元区
第5章 多极世界
第二部分 全球危机
第6章 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第7章 政府救市
第8章 “最重要的”全球流动性
第9章 被遗忘的欧洲危机:东欧
第10章 风起东方:中国
第11章 二十国集团
第12章 经济刺激政策
第13章 修复金融业
第三部分 欧元区
第14章 2010年的希腊:拖延塞责和装聋作哑
第15章 债务时代
第16章 零国集团主导的世界
第17章 厄运循环
第18章 不惜一切代价
第四部分 余 震
第19章 美国哥特
第20章 缩减量化宽松引发的恐慌
第21章 “这个破欧盟”:乌克兰危机
第22章 这是一场政变
第23章 恐惧计划
第24章 特朗普
第25章 未来的走向
致 谢
注 释
部分名词对照表
◎精彩书摘
引言:全球化时代的第一场危机(节选)
2008年9月16日,星期二,“雷曼兄弟破产后的第一天”。这一天,全球货币市场停止了运行。这一天,华盛顿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在制订紧急计划,要将数千亿美元注入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在华尔街,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美国国际集团,这个全球保险行业的巨头能挺过这一天吗?还是会步雷曼兄弟的后尘陨落?冲击向美国之外蔓延,短短数周内就波及世界各地的工厂车间、码头、金融市场和商品交易所。与此同时,第63届联合国大会会议在曼哈顿中城拉开了帷幕。
联合国总部大楼位于42街东,并非纽约市的金融中心。在9月23日上午的分会上,发言人们并未探讨银行危机的技术问题,他们坚持认为讨论危机在更广泛层面的意义更为重要。首先发言的政府首脑是巴西总统卢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他激动地抨击了人们的自私和由其投机所造成的混乱,认为这场危机正是由此而来。紧接着,美国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Walker Bush)上台讲话,与卢拉形成鲜明对比。与其说布什是即将卸任的软弱总统,不如说他是与现实脱节、在八年的任期内被繁忙的日程摧残的普通人。他在发言的前半部分紧紧抓着全球恐怖主义的阴魂不放,接着在民主的进步中感受到了一些欣慰,这是他最喜欢的新保守主义话题,而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颜色革命”是民主进步最成功的体现。但是这些已经是2003年和2004年的事情了。在咫尺之遥的华尔街上疯狂肆虐的金融危机,却只在布什的演讲稿中占据了最后的短短两段。布什认为,所谓的金融危机不过是一些“动荡”,是美国的挑战,美国政府自己会处理,不劳他国费心。
其他人却不这么认为。菲律宾总统阿罗约(Gloria Macapagal Arroyo)称,美国的金融危机释放了不确定性的“恐怖飓风”,它正在全球肆虐,“而不仅仅是在曼哈顿岛上”。2007年金融市场经历了第一次震颤后,世界不断自我安慰说“最坏的已经过去”。但是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隧道尽头的光亮”其实是“迎面疾驰而来的车,将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新的冲击”。不管美国如何努力维持市场稳定,始终收效甚微。
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人依次上台,纷纷将金融危机与全球治理联系起来,最终把矛头指向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代表自己刚刚从灾难般的金融危机中挺过来的国家发言,丝毫没有打算掩饰自己的幸灾乐祸。这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不是外围国家惹的祸,而是“源自世界的最大经济体”。数十年来,拉丁美洲一直被教导说“市场将解决一切”。现在,华尔街大厦将倾,布什承诺财政部将提供援助。但是美国这样做真的合适吗?克里斯蒂娜说,“现在的干预措施”不仅在“规模上史无前例”,而且采取措施的“国家现在的贸易和财政赤字已经庞大得令人难以置信”。如果美国这样的做法都能够被接受,那么约束众多新兴经济体的“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中的财政和货币规则显然已经失效。她说,“借此机会,美国应该重新审视自身行为和政策”。不仅拉丁美洲国家心怀怨念,欧洲也一样。时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的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说:“世界不再属于一个超级大国,也不是东方和西方的两极世界。现在,世界已经成为多极世界。”他还指出,“21世纪的世界”将不会“被20世纪的体系治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和G8集团需要扩大,世界需要新的架构,也就是G13或G14集团。
新世纪以来,对全球治理和美国在全球治理中所扮演角色的讨论在联合国多次上演。法国总统萨科齐在联合国发言反对美国单边主义时,谁都无法忽视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回声和余波,以及围绕那场灾难性战争的艰苦挣扎。那一时刻毫不留情地分裂了欧洲和美国,也分裂了政府和人民。它无情地揭露了两个大陆令人警醒的政治文化鸿沟。有思想的21世纪世界公民难以接受布什和他的共和党右翼支持者的想法。他们大谈民主的不断进步,但甚至难以确定他们是否真正赢得了2000年的美国大选,这次选举让他们首次掌权。他们与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合谋,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误导了世界。他们不知羞耻地寻求神的启示,以十字军东征一般的激情炫耀自己对于现代性的不屑一顾,而这种现代性正是欧洲和联合国最喜欢的装饰—开明、透明、自由和世界性的。的确,这些装饰不过是另一种粉饰和政治符号罢了。但是,符号也有重要意义,是构建意义和霸权的关键要素。
2008年,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中彻底失败,金融危机给人留下了灾难的印象,这完完全全是历史性的结果。短短五年,全球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其外交和经济方面的政策精英就纷纷遭受了耻辱的失败。不仅如此,似乎是为了加剧去合法化的进程,2008年8月,美国民主让自己成了一个笑话。当全世界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时,共和党却选择了萨拉·佩林(Sarah Palin)担任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的竞选副手。萨拉·佩林是阿拉斯加州州长,她显然根本没有竞选资格。不仅如此,萨拉·佩林对国际事务的不成熟看法让自己也成了全球的笑柄。更糟糕的是,很大一部分美国选民不但不懂得这件事的可笑之处,反而很喜欢萨拉·佩林。多年来,美国一直扬言推翻阿拉伯独裁统治,如今,全世界的人们开始思考,到底是谁的政权即将改变。随着小布什离开舞台中心,由他父亲老布什建立起来的冷战后世界秩序也随之崩塌。
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召开前几周,全球的人们就看到了多极世界已成为现实的两个证明。一方面,中国奥运会的惊人表现令西方从前的一切相形见绌,尤其是因极右狂热分子导演的爆炸案蒙上阴影的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那一届奥运会也因此糟糕透顶。如果小恩小惠是大众合法性的基础,那么中国政府得益于经济的蓬勃发展,正上演着真正的精彩表现。当烟花在北京的夜空中绚丽绽放时,俄罗斯军队开赴格鲁吉亚,严厉地惩罚了这个意图加入北约的小国。萨科齐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之前,刚刚离开欧洲东部边界的停火谈判桌。格鲁吉亚只是一个开端,当俄罗斯武力分解同样意图加入北约的乌克兰,又被怀疑操纵了2016年美国大选时,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一系列半公开冲突达到了巅峰。
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美国丧失主导地位的另一个预兆。在十年后的今天,与萨拉·佩林颇为相似的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美国总统不过两年,此时回顾那场金融危机,人们很容易就能证实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忽视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来势汹汹的就职演说,就很难读懂2008年联合国大会上的各方发言,以及他们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抨击。那一天是星期五,阴云密布,第45任总统特朗普站在国会山的台阶上,描述着危机中的美国,描述着美国混乱的城市和逐渐衰退的国际地位。他说,这场“大屠杀”必须终结。怎样终结?特朗普以低沉的嗓音给出答案:他和他的追随者将在这一天发出一项“指令,让每座城市,每个国家的首都,每个权力所在之地认真听清。从这一天开始,我们的土地将获得新的愿景。从这一天起,美国优先,美国优先……”如果美国真的面临着深重的危机,如果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如果美国需要“再次伟大”(显然特朗普认为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那么美国至少应该自行“制定”游戏规则。这就是美国右翼政治家对21世纪挑战的回答。
毋庸置疑,2003年、2008年和2017年的事件是近来国际历史的决定性时刻。但是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呢?2008年经济危机与2003年地缘政治灾难、2016年11月大选之后的美国政治危机之间有何联系?这三个事件凸显了怎样的历史转变?这个变化对欧洲和亚洲又意味着什么?与英国从伊拉克战争到2008年伦敦危机,再到2016年公投脱欧的影响略小却同样惊人的过程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 理想国imaginist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