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家店铺主页二维码
法律家 微信认证
阅读自由与正义的另一种可能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员工之过与银行之责:银行从业人员必须远离的50个法律禁区 林晓东,王德刚,丰习来主编

52.60
运费: ¥ 0.00-50.00
员工之过与银行之责:银行从业人员必须远离的50个法律禁区 林晓东,王德刚,丰习来主编 商品图0
员工之过与银行之责:银行从业人员必须远离的50个法律禁区 林晓东,王德刚,丰习来主编 商品图1
员工之过与银行之责:银行从业人员必须远离的50个法律禁区 林晓东,王德刚,丰习来主编 商品缩略图0 员工之过与银行之责:银行从业人员必须远离的50个法律禁区 林晓东,王德刚,丰习来主编 商品缩略图1

商品详情

书名:员工之过与银行之责
定价:68.0
ISBN:9787519722050
版次:1

内容提要:

书名:员工之过与银行之责:银行从业人员必须远离的50个法律禁区  
定价:68.0  
ISBN:9787519722050  
作者:林晓东  
版次:1  
出版时间:2018-05  


内容提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之所在。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业面临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尤其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员工之过与银行之责》聚集于银行员工、客户和外部监管部门这三类“人”的行为之上,沿着银行与员工(亦即银行自身)、银行与客户,以及银行与各类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三条主线,通过对近50起媒体公开披露的金融案例进行描述、分析和总结,展示一幅幅违规如何发生、该当何责何罪和怎样引以为戒的鲜活生动的画面,意图以此来揭示防控金融风险直观而又普遍适用的手段和规律。

目录:  

引  言  银行的责任从何而来

一、金融:繁荣之源,还是危机之因

二、银行为什么重要,又为什么脆弱

三、金融监管不断强化有因有果

四、金融业是一个“规矩多、责任重”的行业

五、银行的责任主要来自员工的违规失察行为

*一篇  银行自身的过与责

*一章  “银行员工”这一身份就是承担责任的依据

*一节  客户经理包办投资,连累银行承担责任

一、客户经理替客户包办一切惹来官司

二、员工挪用客户存款,责任由银行承担

三、银行与客户经理分别错在哪里

*二节  违规的柜员,危害堪比行长

一、贪图高息回报,存款不翼而飞

二、柜员的违规操作,责任由银行承担

三、监管规则面前,不分行长、柜员

第三节  银行人员“非法集资”是条不归路

一、“行长”设下惊天“骗局”,非法集资*终入狱

二、“帮助客户转贷”涉嫌非法集资

三、一定要分清民间借贷、委托理财与非法集资

第四节  员工高息揽储涉嫌犯罪,银行有错承担民事责任

一、银行员工高息揽储,违规操作诈骗资金

二、员工个人涉嫌犯罪,银行很难免除赔偿责任

三、影响银行责任的关键在于存款合同是否有效

第五节  员工“飞单”,“飞”来的是犯罪

一、银行员工为拿佣金“飞单”销售违法金融产品

二、“飞单”的后果是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三、“飞单”的构成要素以及“飞单”屡禁不止的原因

四、银行员工“飞单”会“招来”哪些罪责

第六节  冒充“行长”者,必是刑事犯

一、机关算尽违规放贷,资金链断裂锒铛入狱

二、一笔违规贷款,触犯多个罪名

三、有些罪名是专门为银行员工设的

第七节  银行违规“代销”产品会给自身带来责任

一、多家下属机构违规代销基金,银行遭受行政处罚

二、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银行仍有可能承担民事责任

三、违规代销,向前一步就是犯罪

*二章  在银行场所发生的事都涉及银行的责任

*一节  “真行长”出借办公室给“假行长”,涉嫌共同犯罪

一、出借办公室提供方便,来的不是客户,而是罪犯

二、协议虽假,办公室是真,银行难脱干系

三、随意出借办公室,银行人员可能成为共犯

*二节  银行的营业场所,银行要提供安全保障

一、客户在银行网点遭遇**劫身亡,家属将银行告上法庭

二、营业场所发生犯罪行为,银行负有安全保障义务

三、派驻保安履职行为代表银行,由银行承担责任

第三节  自助设备被做手脚,责任由银行承担

一、犯罪分子利用自助设备作案,存款人钱财不翼而飞

二、犯罪分子只管作案,银行负责赔偿损失

三、银行要保障存款安全,就必须保证设备安全

第三章  “萝卜章”看谁用,公章看怎么用

*一节  加盖“萝卜章”,银行亦担责

一、行长铤而走险刻“假”

二、加盖“假”公章的《承诺函》,给银行带来“真”责任

三、决不能触碰规范使用公章的法律“红线”

*二节  盗用公章去借款,造成损失银行担

一、痴迷炒股陷迷途,孤注一掷失退路

二、员工盗盖单位印章“借”款,银行无法摆脱干系

第四章  银行侵犯他人民事权益,后果很严重

*一节  网上图片不能随便粘贴

一、银行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使用图片被判侵权

二、侵权后果:既赔钱又道歉

三、银行要切实防止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侵权

*二节  侵犯他人商标权,基金公司被迫更名

一、使用企业商号作为产品名称,侵犯他人商标权

二、基金公司的行为侵犯了他人商标专用权

三、使用企业字号也有可能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四、四招防住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风险

第三节  放任商户侵权,电商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一、商户出售侵权产品,电商平台同当被告

二、且看知名电商平台应对侵权纠纷的策略

三、电商平台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有争议

四、电商平台如何避免承担连带侵权责任

第五章  工作失误不是逃脱法律责任的理由

*一节  空白合同不填清楚,凭空飞来保证责任

一、格式合同留下空白,变成巨额担保合同

二、银行终因担保行为被判承担赔偿责任

三、让银行承担担保责任的套路很深

四、不好好填写合同可能招来牢狱之灾

*二节  “乌龙指”点出的法律责任

一、“乌龙指”在前,“内幕交易”在后

二、对冲交易为何变成了“内幕交易”

三、内幕交易不仅仅是指“非法获取内幕信息”

第三节  发放贷款不慎重,行长变成渎职犯

一、为冲业绩乱放贷,行长沦为阶下囚

二、违反规定放贷是犯罪行为

三、属于违规放贷但不属于犯罪的几种情况

第四节  承兑违法票据,不受贿也犯罪

一、碍于情面违法承兑商业汇票

二、乱讲义气触犯刑律

三、承担了刑事责任还不算完

四、办理票据业务是否犯罪主要看结果

*二篇  银行、客户的权与利

第六章  善待客户,银行才能免责

*一节  客户做出的选择,却需银行为之负责

一、客户自愿购买理财,亏损却要银行“买单”

二、银行仅提供金融中介服务也会担责

三、规范理财销售行为,防范代销风险

*二节  面对弱势*体,银行需要承担更多责任

一、保值储蓄是历史问题,保护弱势*体是公平问题

二、保值储蓄业务中的利益平衡和责任承担

三、个人客户,需要受到特别保护

第三节  为客户个人信息保密是银行员工的基本义务

一、见利忘义,银行员工私自出售客户个人信息

二、不义之财终将落空,自由之身深陷囹圄

三、如何界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边界

四、国家和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要求很高

第七章  了解客户,银行才能免责

*一节  开户审核不严,银行担责

一、冒名开户造成损失,银行承担赔偿责任

二、未识别出虚*身份证件,银行构成违约

三、有效进行客户身份识别*为关键

*二节  “假客户”取走存款,银行赔偿损失

一、银行未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导致存款被盗

二、银行疏于履行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

三、怎样才能证明“客户”是“客户”

第三节  客户涉嫌洗钱,银行遭受重罚

一、银行放任客户“洗钱”,*终遭受严厉处罚

二、银行违反了FATF的“新40条建议”等反洗钱规定

三、既要尊重客户隐私,也要了解资金来源

第四节  银行管理存在漏洞,巨额资金被洗出境外

一、前行长利用职权将联行资金洗出境外

二、洗钱手法有六种,银行经营要慎防

三、加强国际合作,有效打击洗钱犯罪行为

四、强化反洗钱意识,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

第八章  看好客户的存款,银行才能免责

*一节  未能识别假印鉴,银行无法脱责任

一、银行留存印鉴与客户印鉴不一致导致存款被骗

二、假印鉴转走存款,银行、客户都违约

三、未能识别假印鉴是银行承担责任的主要原因

四、怎样才能截住每一枚假印鉴

*二节  碰上电信诈骗,银行可能要替犯罪分子担责

一、轻信“红颜”去存款,存款消失银行担

二、客户疏忽被骗,银行未尽谨慎义务,双方分担损失

三、电信诈骗处置不当,银行可能会替犯罪分子担责

四、发现并堵截电信诈骗也是银行的责任

五、即使你是汇出行,责任一点也不少

第三节  将存款借给他人,银行是在为借款人背书

一、名“存”实“借”,银行赔偿部分损失

二、名为存款实为民间借贷的情形很复杂

三、银行要切实避免为非法民间借贷背书

第三篇  监管机关的戒与罚

第九章  金融创新,多跨一步就是监管禁区

*一节  “三无”产品的教训

一、名为服务创新,实为“息转费”的“三无”产品

二、“三无”产品的具体情形及处罚依据

三、远离“三无”产品,规范金融产品销售行为

*二节  名为金融创新,实为非法代销

一、银行员工以创新为名代销非法产品

二、“金融创新理财”实质上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三、辨别非法吸存行为,远离“高买单”诱惑

第三节  金融创新不当,银行自己受损

一、银行创新的本意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不合理的金融创新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三、弄清金融创新产品的法律属性*为关键

四、确保金融创新活动合法合规的四个秘笈

第四节  违规接受政府承诺函,银行遭受监管处罚

一、政府出具承诺函,支持银行为企业提供融资

二、让政府提供增信不是金融创新,而是违规融资

三、政府承诺函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四、银行处置政府性债务要拿捏好法律分寸

五、银行接受政府承诺函要高度警惕

第十章  金融从业人员故意犯罪,罪责不同寻常

*一节  觊觎公款犯下职务侵占罪

一、银行员工自制凭证侵占单位资金

二、非法占有单位财物属于职务侵占犯罪行为

三、发生“职务侵占”主要是因为管理有漏洞

*二节  挪用资金触刑律,铁窗漫漫恨终身

一、行长与会计合谋挪用银行承兑汇票

二、行长和会计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

三、挪用资金罪是怎样的一种罪

法律家店铺主页二维码
法律家 微信公众号认证
阅读自由与正义的另一种可能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员工之过与银行之责:银行从业人员必须远离的50个法律禁区 林晓东,王德刚,丰习来主编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LAWPRESS_1954
法律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