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第六版)(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
定价:48.0
ISBN:9787300319674
作者:黎建飞
版次:6
出版时间:2023-08
本书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入手,系统分析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各项制度内容。全书共14章,前八章为劳动法的内容,主要阐述了劳动法的基本原理、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就业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条件法、劳动保护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后六章为社会保障法等你容,主要阐述了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社会保险法、社会救济法、社会优抚法、社会福利法等内容。
黎建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海商法、保险法研究所主任;中国劳动保障监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残疾人事业 “十三五”发展纲要重点支撑课题首席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商法学。出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释义》等著作数十部,公开发表 《论社会法责任与裁判的特殊性》《社会保险立法的时机、模式与难点》等论文数百篇。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评比一等奖、优秀教材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师等奖励。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原理1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劳动者的含义1
一、劳动法的概念1
二、劳动法中的行为———“劳动”的含义2
三、劳动法中的行为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3
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作用和意义6
一、劳动法的地位6
二、劳动法的作用7
三、劳动法的意义8
第三节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9
一、充分体现宪法原则,突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9
二、确认劳动力市场的主体资格,规定统一的基本标准和规范10
三、劳动合同的自由与政府适度的干预相结合10
四、体现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11
五、保护公平竞争与保护弱者权益相结合11
第四节 我国的劳动法的制定和体系11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劳动立法11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劳动法》制定前的劳动立法12
三、我国《劳动法》的立法过程14
四、保障民生的现行立法15
五、我国劳动法律体系16
第二章 劳动法的立法目的22
第一节 劳动法立法目的的意义22
一、立法目的的意义22
二、劳动法立法目的的意义23
第二节 我国劳动法立法目的的内容25
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5
二、确立、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26
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6
第三章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31
第一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31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31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34
三、劳动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联系与区别35
第二节 劳动法调整的主体范围41
一、劳动法对主体调整的原则41
二、劳动法对主体调整的范围41
三、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排除及利弊42
四、平台经济的劳动形式与劳动要素44
五、平台经济的法律调整与变革45
第四章 劳动就业法49
第一节 劳动就业概述49
一、劳动就业的含义和要素49
二、劳动就业的形式50
第二节 劳动就业的法律原则54
一、国家促进就业的原则54
二、劳动就业的市场原则55
三、平等就业原则56
四、男女就业权利平等原则56
第三节 特殊就业群体就业保障原则58
一、特殊就业群体就业保障原则的含义58
二、特殊就业群体就业保障的内容58
三、少数民族人员的就业保障61
第四节 禁止使用童工62
第五章 劳动合同法67
第一节 劳动合同概述67
一、劳动合同的定义和立法67
二、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69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与无效74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74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77
三、劳动合同的终止78
四、劳动合同的无效79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内容、形式和期限80
一、劳动合同的内容80
二、劳动合同的期限82
三、劳动合同的形式83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83
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及其限制83
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及其应注意的事项88
第六章 劳动条件法106
第一节 劳动报酬的概念和法律原则106
一、劳动报酬的概念106
二、我国劳动报酬的法律原则109
第二节 基本工资制度110
一、用人单位确定工资分配的因素110
二、工资分配的集体谈判制度111
第三节 低工资制度112
一、低工资的概念和意义112
二、低工资制的适用范围112
三、低工资标准113
第四节 工资支付保障114
一、工资支付形式115
二、工资支付对象115
三、工资支付时间115
四、禁止克扣工资115
五、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116
第五节 工作权和休息权及其意义117
一、工作权和休息权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117
二、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立法发展118
第六节 工作时间和工作日118
一、工作时间118
二、定时工作日119
三、不定时工作日120
四、计件工作日121
第七节 休息与休假122
一、一个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122
二、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122
三、休息日122
四、法定休假日(节假日休息)123
第八节 延长工作时间及其限制124
一、规定延长工作时间制度的意义124
二、延长工作时间制度的内容125
第七章 劳动保护法131
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的立法概况131
一、国外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131
二、国际劳工安全卫生标准132
三、我国劳动安全与卫生立法135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法的责任原则和内容136
一、用人单位(雇主)负责制原则136
二、劳动安全的主要内容137
三、劳动卫生的主要内容137
第三节 女职工特殊保护的立法和意义138
一、女职工特殊保护的立法138
二、女职工特殊保护的意义139
第四节 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内容140
一、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140
二、女职工孕期、经期、产期、哺乳期的特殊劳动保护140
三、工作场所的“性骚扰”142
第五节 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143
一、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的概念和意义143
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144
第八章 劳动争议处理法151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151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151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152
三、劳动争议处理的特征154
第二节 劳动争议的调解155
一、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55
二、劳动争议调解的申请与受理156
三、调解协议书和调解意见书156
四、调解协议的履行与不履行157
第三节 劳动争议的仲裁157
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157
二、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159
三、劳动争议仲裁的当事人和参加人160
四、劳动争议仲裁的开庭与裁决161
第四节 劳动争议的诉讼164
一、劳动争议诉讼的概念和管辖164
二、劳动法院与劳动法庭165
第九章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173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173
一、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73
二、社会保障法的特征174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功能和原则175
一、社会保障法的功能175
二、社会保障法的原则176
第十章 社会保险法(上)184
第一节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184
一、社会保险的特点184
二、社会保险法的概念与分类185
三、社会保险基金制度186
第二节 养老保险法187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87
二、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188
第三节 农村养老社会保险190
一、农村养老方式的历史与变革190
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变革191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制化的建构192
第四节 失业保险法192
一、失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192
二、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意义193
三、失业保险的对象和范围193
四、失业保险基金的发放与标准195
第十一章 社会保险法(下)201
第一节 工伤保险法201
一、工伤保险的概念和对象201
二、工伤保险的法律原则204
三、工伤认定与职业病的确定205
第二节 生育保险法208
一、生育保险的概念208
二、生育保险的对象209
三、生育保险待遇210
第三节 疾病保险法211
一、疾病保险的概念、范围和对象211
二、疾病保险待遇213
第十二章 社会救济法221
第一节 社会救济221
一、社会救济的概念221
二、我国城市居民低生活保障制度222
三、我国农村社会救济224
第二节 救灾救济225
一、灾害救济款的使用原则226
二、灾害救济的捐赠管理226
第三节 社会救助228
一、流浪儿童救助228
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230
第十三章 社会优抚法234
一、发放优待金234
二、抚恤优待235
第十四章 社会福利法241
第一节 社会福利概述241
一、社会福利的概念241
二、社会福利的特征241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福利242
一、老年人福利243
二、儿童福利244
三、残疾人福利245
第三节 职业福利246
一、职业福利的概念246
二、法定福利与法定外福利247
第六版前言
近年来,平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无疑是劳动法诞生以来面临的大挑战。劳动法产生于特定的土壤,也适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必然影响劳动法的实施,影响劳动者权益的实现。平台经济根本性地改变了传统经济的生存模式,也极大地变异了劳动法的生存条件和适用效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此后,我国不断出台政策和法律,以促进农民工、灵活就业者、新业态从业者等重点群体的就业,让更多灵活就业者和新业态从业者都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对平台经济带来的挑战,劳动法应以社会化来回应。
首先是劳动基准社会化。虽然雇主或者用人单位在平台经济中实际消失,但是相对方的劳动风险并没有改变,因此,应当继续传统经济模式中的劳动基准。只不过,这些劳动基准的义务人不再是雇主或者用人单位,或者说不仅仅是雇主或者用人单位,而是社会本身,即全社会都应当贯彻法定的劳动标准,无论是以什么名义使用劳动者。
其次是劳动保护社会化。劳动保护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事关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虽然在平台经济中由于雇主或者用人单位缺失,关于执行国家劳动保护规定的主体存在疑虑,但国家制定的劳动保护规定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全社会都应遵守这些规定,尤其是当社会成员使用劳动者时。
最后是劳动保险社会化。劳动保险是当劳动者暂时或者永久不能劳动时的生活保障,因此是不可或缺的。“劳动保险”被称为“社会保险”,就表明了这种保险的社会化。但是,我们的社会保险依然以雇主或者用人单位为缴费的主要义务人,在平台经济下必须对此作出改变,即以社会本身为缴费义务人,对平台征收相关的税费。
本次修订时作者重点关注了平台经济对劳动法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增写了 “平台经济的劳动形式与劳动要素”“外卖骑手受伤的责任归属”“平台经济的法律调整与变革”等内容,探讨了“女骑手的方便”“外卖骑手的禁忌劳动”等案例。
以人民为中心,建立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为此,要建成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显著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显著增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公共卫生事件的偶发性和不可测性,导致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劳动法的缺位和不适。在调整劳动关系的仓促应对中,劳动法也出现了不应有的错位与失策。由于我们在对冲击劳动关系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上在事前缺少针对性立法,在事中出台的应对性立法经历了从以传统方式解决劳动关系的不适到相应地修正这种不适。为此,本书讨论了“公共卫生事件对劳动法的冲击与变化”“公共卫生事件中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工资支付与调整”“公共卫生事件中工伤的认定与扩展”等问题,力图为不可预期的突发事件提供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方面的相应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残疾人权益保障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彰显中国人权发展和社会文明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明确要求“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本次修订时作者也关注了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残疾人共同富裕等问题,旨在促进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和融合发展,努力实现 “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目标;讨论了残疾人的社会融合与无障碍环境,全面探讨了残疾人的社会融合,论证了无障碍环境的立法基础、立法需求和立法思路。
上述内容的增写,使本教材更加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社会发展,既回应了当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实践需求,也从理论层面提出了深层次的思考。同时,提出一些前瞻性问题并予以分析也有助于读者拓展思路,把我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治引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黎建飞
2023年4月
-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