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成为更好的父母 吴琪 著 写给原生家庭影响下的70末 80后 爱的更好表达 家庭教育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40.60
运费: ¥ 0.00-15.00
库存: 0 件
商品已售罄 收藏 / 分享
成为更好的父母 吴琪 著  写给原生家庭影响下的70末 80后 爱的更好表达 家庭教育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图0
成为更好的父母 吴琪 著  写给原生家庭影响下的70末 80后 爱的更好表达 家庭教育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图1
成为更好的父母 吴琪 著  写给原生家庭影响下的70末 80后 爱的更好表达 家庭教育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缩略图0 成为更好的父母 吴琪 著  写给原生家庭影响下的70末 80后 爱的更好表达 家庭教育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缩略图1

商品详情

追溯童年,是为了学习更好的爱的表达方式。这不仅关乎我们对孩子的爱,也关乎我们与自己的和解。
父母以他们的文化和传统养育了我们,我们却走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面对注定属于未来的孩子,我们是否能做得更好一些?
我们也许可以成为更好的妈妈,更好的爸爸。



 

书名:成为更好的父母

定价:58.00元

作者:吴琪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11

页码:34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21709537


 



 

追溯童年,是为了学习更好的爱的表达方式。这不仅关乎我们对孩子的爱,也关乎我们与自己的和解。

在父母口中,“70末,80后”可谓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然而在谈到童年时,我们却鲜有扎实的幸福感。一些人因为父母没有给自己的成长足够的关注而遗憾,一些人则因父母过分严格的管教而感到窒息。然而殊途同归,两种类型的痛点都源自一些未能被满足,或未被正确回应的情感缺失。

这些情感缺失一直在影响我们,也在影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习惯在童年的经历中寻找解释自己的理由,或真或假,或隐藏或夸大,这终将成为勾画我们未来的素材;我们也总能感觉到,父母的影子在我们的身上挥之不去,有时候对孩子脱口而出的话会让自己倒吸一口凉气,因为那正是父母曾对我们说过的。无论是否情愿,我们都变得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

今天,我们追溯原生家庭,吐露那些曾经的无助、委屈和遗憾,绝不是为了把我们的父母推上审判席。事实上,无论未能完满的童年曾带给我们多少困扰,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依然深深地知道,我们童年的底色是深沉的爱,那些爱始终能带给我们泪流满面的感动和力量。


 



 

回溯原生家庭,不是为了声讨和归责,而是为了接受和重生。

通过回溯,才能意识到童年给我们的影响,也才能将一些伤害阻隔在人生之外。

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父母。

2019年浙江卫视热播剧《都挺好》把“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一话题推向风口浪尖,剧中女主角苏明玉经历的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让广大观众感同身受,可谓道出了70末80后一代人多多少少经历过或看见过的往事。当原生家庭影响下的“苏明玉们”自己成为父母,会做得比自己的父母更好吗?我们会不会也慢慢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的样子?就像剧中的苏明玉最终还是变成了赵美兰?本书聚焦于这种爱的错位,以文集的形式呈现,内容聚焦于“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成为父母后”,我们该如何认知并接受自己的过往,以及我们该如何走出来,在自己成为父母后,不重蹈覆辙,甚至做得更好。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文丛“新家庭”系列的首部作品。“新家庭”丛书聚焦当下年轻人组成的新家庭,针对其在摆脱原生家庭影响、养育孩子、婚姻经营方面的困惑与难题,为新家庭的父母们提供新颖的、科学的、健康的幸福家庭养成观念。该丛书包含“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成为更好的父母”“在孩子天性的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婚姻是我们共同的一课”等分别涉及成为父母、养育孩子、经营婚姻的内容,旨在打造一套既切合现实热点,又具有启示性的父母读物。




 

总序

序言写给新家庭的爱的教育

引子新一代独生子女的心理群像

第一章错置的童年:养育孩子,像是一场对原生家庭的拨乱反正

爱的错位:我们是孩子时,我们是父母后

童年故事:那些缺憾与补偿

童年记忆:穿越时空遇见你

被嫌弃的我的前半生

永不失望的童年

接受父母不完美的爱

曾经,父亲、母亲与我

外婆教会我:养育孩子的路上,你不要怕

第二章成为更好的爸爸:父职的消解与再发现

重新发现父亲

爸爸在哪儿:中产阶层的育儿博弈

谁在束缚爸爸们?

一个好父亲的标准

一位突破性别角色养育儿子的爸爸

期待“多年父子成兄弟”

深情并不代表软弱

为什么我们喜欢消费“坏爸爸”

第三章成为更好的妈妈:请先爱自己,再爱孩子

成为母亲:一种选择与成长

不做完美妈妈

我和他:有尊严地,一起面对

涅槃妈妈:沈琴的故事

二孩妈妈:你准备好了吗

拼死求生:高龄妈妈群像




 

吴琪,毕业于武汉大学,美国“汉弗莱”项目访问学者,2003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曾任社会部资深主笔,现为《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著有《医生的角色》《教师的角色》等封面报道。;.;徐菁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9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工作,现任社会部主笔,参与“丝绸之路”系列封面报道,著有《心脏移植:直面死神的生命接力》等文章。

 




 

爱的错位:我们是孩子时,我们是父母后

在三代人之间,重新回望我们的童年,再来理解我们自己孩子的童年,以及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或许能够找到一个全新的角度。

新一代父母

林月给我看她的微信朋友圈,她加入了15个妈妈群,数百位父母在里面交流自己的育儿心得。怀孕的时候,林月就参加过10多次关于儿童养育的课程和讲座。孩子出生后,她学了小儿推拿。在孩子3岁左右时,她发现教育孩子“基本靠吼”,于是上了正面管教培训班。再往后,职场和育儿争夺精力,“为了在有限的陪伴时间里提供更优质的母爱,而不只是给孩子糖果”,她又学习了思维导图和效能管理。

和我见面的这天,王雨觉得自己的精力和体力已经被拉扯到了极限。她把自己必须在单位完成的工作都安排在周六周日。周一到周五,她尽量在家里办公。每天,她凌晨2点入睡,早上6点起床为孩子准备早餐,送孩子上学;上午,她在家完成工作;下午2点是为孩子准备晚餐的时间;下午3点半,王雨把所有菜肴装在饭盒里,带着它们去学校;下午4点,孩子放学上车,两人开始在车上享用晚饭。母女俩的下一站是小提琴老师家。

林月和王雨的生活是新一代父母的日常。2005—2015年,中国迎来了第四次生育高峰。这一轮“婴儿潮”在绝对数值上并不引人注目,其特殊之处在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父母正式走上了育儿的前线。

2011年,我们曾讨论过普遍存在的“育儿焦虑症”。客观上,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带来了竞争焦虑,多元化社会出现的种种教育选择带来了选择焦虑,而知识信息的爆炸则使得每个教育细节都被置于放大镜下,令新一代父母无所适从。但育儿焦虑的根本,在于对成为“完美”父母的渴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评价说:今天的父母,“比以往任何时代的父母都更爱思考‘如何做好父母’这件事”。

如何做好父母?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础在于解释另一些问题:

我们如何看待童年?我们认为孩子应当拥有什么样的童年?我们或许没有养育孩子的经历,但每个人都有关于童年的经验。林月观察到,在各种微信群里,谈到孩子的教育,爸爸妈妈们最常提到的一个词是“原生家庭”,最常使用的一种句式是“我小时候……”,经验的投射几乎是一种势不可当的力量。

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成为更好的父母 吴琪 著 写给原生家庭影响下的70末 80后 爱的更好表达 家庭教育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