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中国饮食文化(高等学校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材)
定价:49.0
ISBN:9787518414819
作者:冯玉珠
版次:1
出版时间:2024-09
内容提要:
本教材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主要内容包括4篇共16章。其中,第一篇为“原理篇”, 讲授“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汗牛充栋的饮食文献”“厚重深邃的饮食思想”“特色鲜明的 饮食传统”;第二篇为“美食篇”,讲授“百吃不厌的主食面点”“享誉中外的名菜佳肴”“各 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奇正互变的烹调技艺”;第三篇为“酒水篇”,讲授“中国饮食中的水 文化”“惊艳世界的中国茶饮”“香飘万里的千年酒风”“后来居上的咖啡文化”;第四篇为 “综合篇”,讲授“华美丰盛的筵席宴会”“绚丽多彩的食俗食礼”“深藏智慧的饮食养生”“走 向世界的饮食文化”。全书内容丰富新颖,结构合理清晰,全方位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饮 食文化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作者简介:
冯玉珠,河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兼任河北省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全国餐饮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旅游餐饮专业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饮食文化研究会委员,全国餐饮业标准建设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烹饪教育和旅游餐饮文化。
目录:
01 原理篇
第一章 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第一节 野性天然的远古饮食文化
第二节 古朴醇厚的先秦饮食文化
第三节 独具特色的秦汉饮食文化
第四节 胡汉交融的魏晋南北朝饮食文化
第五节 鼎盛繁荣的隋唐饮食文化
第六节 雅俗并存的两宋饮食文化
第七节 豪爽大气的元代饮食文化
第八节 由简而奢的明代饮食文化
第九节 满汉合璧的清朝饮食文化
第二章 汗牛充栋的饮食文献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献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献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节 中国饮食古籍经典名著名篇选介
第三章 厚重深邃的饮食思想
第一节 中国饮食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饮食思想的源头
第三节 中国饮食思想认同的基础
第四章 特色鲜明的饮食传统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传统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价值系统
02 美食篇
第五章 百吃不厌的主食面点
第一节 中国主副食文化形成
第二节 中国主食文化
第三节 中国面点文化
第六章 享誉中外的名菜佳肴
第一节 中国菜肴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中国菜单文化
第三节 中国菜谱文化与菜谱学
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风味小吃
第一节 小吃的内涵及种类
第二节 小吃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节 特色小吃文化资源举隅
第八章 奇正互变的烹调技艺
第一节 烹和食物加热技术
第二节 “调和鼎鼐”的调和原理
第三节 中国烹调文化的基本特点
03 酒水篇
第九章 中国饮食中的水文化
第一节 中国人的“喝热水”文化
第二节 健康科学喝水
第三节 水和中国饮食文化的关系
第十章 惊艳世界的中国茶饮
第一节 中国茶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茶文化资源
第四节 世界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解读
第十一章 香飘万里的千年酒风
第一节 中国酒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第二节 中国酒文化资源
第三节 中国酒文化的特点
第四节 饮酒与健康
第十二章 后来居上的咖啡文化
第一节 中国咖啡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咖啡地理
第三节 中国咖啡文化的特点
04 综合篇
第十三章 华美丰盛的筵席宴会
第一节 中国筵宴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节 中国筵宴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节 筵宴食品的基本格局
第四节 中国筵宴的分类及古典名宴赏析
第十四章 绚丽多彩的食俗食礼
第一节 饮食风俗的内涵
第二节 饮食风俗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饮食礼仪的概念和功能
第四节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
第五节 现代饮食礼仪
第十五章 深藏智慧的饮食养生
第一节 中国饮食养生文化的主要概念
第二节 中国饮食养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节 传统饮食养生的观念和法则
第四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第十六章 走向世界的饮食文化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
第三节 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的主体和方法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都与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到 治国之道,小到人际往来,举凡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军事学、医学以至艺术 学、文学等,无不在饮食中借用概念,甚至获取灵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 的中国饮食文化。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界说 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对文化概念的界定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以至于很多年来人 们对它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界定,甚至同一个角度 都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仍无法形成公认的统一定论。但是,我们要讨论 “中国饮食文化”,必须先从“文化”的基本概念入手。 1.中国古代语境中的“文化”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与“化”作为两个单个的汉字,很长时间是分开使用的。 “文”字最早可见于商代甲骨文,形似身有花纹袒胸而立之人,后引申为各色交错的纹理。 《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 称:“文,错画也,象交文。”由此衍生,又有色彩、纹理、文字、文章、条文、条理、装饰 等意义,引申为事物的“道理”(结构、秩序等)。 “化”字最早为商代金文,是正反两个人形。左部像一个面朝左侧立的人,右部像一个 倒立的人。也有的字形左部是倒立的人,右部是正立的人。“化”在古汉语里是一个动词, 主要指事物动态变化的过程。其本意有三个层面:一是变化,二是生成,三是造化。《庄 子·逍遥游》中有“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里的“化”即指变化。《易经·系辞下》中 有“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里的“化”即生成。《礼记·中庸》中说“可以赞天地之化 育”,这里的“化”又有“造化”的含义。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