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没有世界观的世界(第2版)
定价:98.8
ISBN:9787300329253
作者:赵汀阳
版次:1
出版时间:2024-07
内容提要:
在本书中,赵汀阳以他的“综合文本”和“无立场分析”作为方法论,深入分析政治哲学和文化哲学问题,推出“天下制度分析模型”,力图说明当代世界的理念困境,并且以中国哲学为基本资源,重塑关于“中国”的概念和关于“世界”的世界观。赵汀阳的“综合文本”研究法同时也是对哲学方法论的一种探索,其中引进了博弈论、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某些分析。这种新的方法论加强了哲学的创造性,同时也可能形成有争议的理论扩张。
作者简介: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博古睿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著有《论可能生活》《天下体系》《第一哲学的支点》《坏世界研究》《天下的当代性》《惠此中国》《四种分叉》《历史,山水,渔樵》等,部分著作译为Alles Unter dem Himmel (Suhrkamp,德国)、Tianxia tout sous un Meme Ciel (Cerf,法国)、Redefining a Philosophy for World Governance (Palgrave-Macmillan,英国)、All-under-heaven: The Tianxia System for a Possible World Order (Univ. California,美国)、Tianxia:una filosofia para la gobernanza global (Herder,西班牙)、Tutto Sotto il Cielo (Ubalddini,意大利)、Nowa Filozofia ladu Swiatowego (Time Marszalek,波兰),以及合著Un Dieu ou tous les Dieux (Cent Mille,法国,与A. Le Pichon合著)、Du Ciel ala Terre (Les Arenes,法国,与R. Debray合著)。
目录:
“天下体系”:帝国与世界制度
一、“天下”理念
二、天下理论与当代问题的相关性
三、结论或者开始:世界还不存在
认同与文化自身认同
一、问题的背景和结构
二、Identity问题的哲学分析
三、他者问题
四、异端模式和天下模式
五、作为策略的自身认同
理解与接受
一、知识共同体内部的对话与知识共同体之间的对话
二、我们确实理解他者了吗?
三、理解不保证接受
四、发言与倾听
五、从他性的角度
历史知识是否能够从地方的变成普遍的?
一、历史观都是地方性知识
二、进步观念
三、治/乱的观念
四、错误的知识才是知识
五、未来刷新过去
知识、命运和幸福
一、思想的欲望和相关性
二、两种哲学论证
三、关于命运的知识
四、事后真理
五、从“认识你自己”到“改变你自己”
六、从主体性原则到他者性原则
哲学的中国表述
一、中国哲学是否能够成为世界哲学的一部分?
二、情景化理解和普遍化理解
三、以对话为条件的共同的哲学问题
在什么条件下暴力成为最佳策略?
博弈问题的哲学评论
关于后现代的一个非标准表述
一、如何向我们自己讲述后现代
二、后现代态度的语法
三、悖论的现实主义
四、后现代者说:我说的都是谎言
没有制度只有表述的后现代
文化为什么成了个问题?
一、什么是文化?
二、文化分析的基本坐标
三、文化研究的哲学语法
四、文化存在论的一个基本问题
五、文化身份所认同的是什么?
Eurasia、Pacificia和Atlantia的文化政治分析框架
一、思想准备:一个关于“文化重构”的问题
二、Eurasia、Pacificia和Atlantia的文化政治格局
三、“形”和“势”的分析方法
四、Eurasia的文化政治
在线试读:
显然,“天下”虽然是关于世界的概念,但比西方思想中的“世界”概念似乎有着更多的含义,它至少是地理、心理和社会制度三者合一的“世界”,而且这三者有着不可分的结构,如果分析为分别的意义则破坏了“天下”的存在形式。“天下”意味着一种哲学、一种世界观,它是理解世界、事物、人民和文化的基础。“天下”所指的世界是个“有制度的世界”,是个已经完成了从chaos到kosmos的转变的世界,是个兼备了人文和物理含义的世界。与“天下”相比,西方的“世界”概念就其通常意义而言只是个限于科学视野中的世界(尽管可以在比喻的意义上指任意什么世界),而“天下”则是个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它涉及世界的各种可能意义,是个满载所有关于世界的可能意义的饱满世界概念(the full concept of the world)。不过,在西方的世界概念里也有一个概念是涉及人文和生活传统的,或者说也是纯粹哲学性的,即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它是个历史的世界或者说是关于世界的历史视界(horizon)。生活世界是个主观性的世界,但它被认为是客观知识的原始基础,是被科学世界所掩盖和遗忘的本原性经验世界,它被胡塞尔用来批评科学的“忘本”。在“天下”和“生活世界”这两个关于世界的非常不同的概念之间,其实可以发现有着一些遥远但重要的相关性,也许可以说,相对于“生活世界”来说,“天下”是个“制度世界”。
“天下”构成了中国哲学的真正基础,它直接规定了这样一种哲学视界:思想所能够思考的对象——世界——必须表达为一个饱满的或意义完备的概念。既然我们总是负担着制度而生活在世界上,那么,世界必须被理解为一个有制度的世界,否则就不可能说明生活。同时“天下”概念还意味着一种哲学方法论:如果任意一个生活事物都必须在它作为解释条件的“情景”(context)中才能被有效地理解和分析,那么,必定存在着一个最大的情景使得所有生活事物都必须在它之中被理解和分析。这个能够作为任何生活事物的解释条件的最大情景就是“天下”。只有当解释条件是个饱满的或意义完备的概念,才能够说拥有充分的世界观。我们将看到,缺乏充分意义的世界观的哲学(例如西方哲学)在解释世界性问题时存在着根本性的困难。
-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