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后浪旗舰店 微信认证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微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

29.00
运费: ¥ 6.00-20.00
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 商品图0
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著   者:宋华丽                                      

字  数:280

书   号:978-7-5411-5030-2                          

页  数:432

出   版:四川文艺出版社    后浪出版公司                           

印  张:13.5                 

尺   寸:143毫米×210毫米                            

开  本:1/32

版   次:2018年12月第一版                          

 装  帧:平装

印   次:2018年12月第一次印刷                       

定  价:58.00元

                                    

编辑推荐

◎侯家的第一位进士、第一位官员、侯峒曾的曾祖父侯尧封,生平对儿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愿汝辈它日为第一等官,但愿为第一等人。”生活于明朝末世的侯家子孙,一直用思想、用行动践行这一目标。

◎明末清初,“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腥风血雨让嘉定遭受了从未有过的打击。《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在朝代鼎革的大时代背景下,从小处着眼,用鲜活、珍贵的细节,还原一个个珍贵的历史瞬间,让读者可以从一个家族的荣辱变迁,窥见中国一个时代的动荡与革变。

◎嘉定,古称“疁城”,今属上海市嘉定区。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嘉定建县的申请正式获准,以年号为名。本书出版之时恰逢嘉定建县800周年,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北京大学历史系赵世瑜教授、上海市嘉定地方史专家陶继明作序推荐,复旦大学历史系冯贤亮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周绚隆联合推荐。

 

名人推荐

之所以说本书适合于大众阅读,并不是说本书没有学术性,因为作者毕竟受过专业训练,利用了大量文献,比如地方志、侯峒曾的文集,等等……根据这些原始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发挥。这种叙事风格很类似朱东润先生的传记文学,读过《张居正大传》和《陈子龙及其时代》的读者一定熟悉这种传统。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全书尽管写了侯氏家族的兴衰,涉及侯氏家族中许多人物的荣辱浮沉,但落笔以侯峒曾、侯岐曾兄弟为轴心,主从分明,不蔓不枝;此书的语言和文风有欧化的印痕,明显受到海外汉学家史景迁的影响,将严谨与通俗相结合,辅以合理的推理和想象,注重文学性、故事性,注意打捞历史深处那些令人忽视的细节;作品巧妙地模糊了历史与文学的边界,将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使严肃而沉重的题材鲜活起来,读之觉得生动、细腻,有很强的可读性……

——陶继明(上海市嘉定地方史专家)

 

 

著者简介

    宋华丽,山东临沂人,北京语言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师从赵世瑜教授,读研期间译有《嘉定忠臣》一书。现就职于青岛城市传媒,工作之余历时五年完成本书。

内容简介

    侯氏家族是嘉定明代中叶至明末的名门望族,忠烈之门。侯氏起始于一户普通的耕读人家,以读书科举起家,终达“一门三进士”的辉煌。“第一等人”,是侯氏家族中的首位进士侯尧封的人生追求和宏大理想,后来成为侯氏的家训。《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以侯氏家族的侯峒曾为中心人物,广泛搜罗前人未用、少用的史料,试图还原一段尘封的真实历史,用鲜活、珍贵的细节消解由来已久的模式化人物形象。时代的更迭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碰撞出无数令人唏嘘的细节,让今人感同身受。通过这个故事,读者也可以具象地窥见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生活。

目  录

写在前面 / 1

《第一等人》序 / 1

第一章 江 南 / 1

1 龙江村 / 1

2 游 学 / 10

3 科举之梯 / 21

4 朝 廷 / 33

5 侯氏家塾 / 53

第二章 末 世 / 67

1 初入官场 / 67

2 为家乡代言 / 84

3 江西提学官 / 90

4 家 族 / 107

5 山雨欲来 / 126

6 漕粮永折 / 145

7 嘉湖兵备道 / 154

第三章 亡 国 / 173

1 勤 王 / 173

2 弘光朝廷 / 181

3 江南巨变 / 191

4 抉 择 / 215

5 失 控 / 231

6 守 城 / 237

7 绝 境 / 253

第四章 遗民 / 265

1 劫后余生 / 265

2 怀 念 / 273

3 寡 妇 / 282

4 籍没令 / 288

5 暗 流 / 303

6 流行病 / 312

7 波澜再起 / 322

8 横 祸 / 333

第五章 不 息 / 345

1 覆 巢 / 345

2 回 归 / 358

3 文 脉 / 366

4 再见明月堂 / 373

5 身后名 / 387

主要参考文献 / 399

一、原始文献 / 399

二、近人论著 / 406

侯氏家族世系简表 


正文赏读

第一章

                                                                           江 南

怜余九九浑忘老,

却尔三三共上城。

偶为江楼来一览,

喜从杯酒接群英。

登临尽日芳春兴,

倡和联篇大雅声。

自愧无能追作者,

漫歌击壤荷升平。

——侯尧封

1 龙江村

    展开一张公元1600年左右的江南地图,如同从空中俯瞰大地,映入眼帘的是不计其数的河流湖泊,蜿蜒曲折,纵横交错,仿佛不是河流把陆地分割开,而是一片片陆地漂浮在漫无边际的水面上。南直隶、苏州府、松江府、太仓州、昆山县、上海县、嘉定县……每一片陆地的形状各不相同,轮廓圆润,仿佛被流水打磨了棱角。

    《尚书·禹贡》写道:“三江既入,震泽厎定。”扬子江、吴淞江、钱塘江三条大江,以及数不清的支流,共同孕育了物产丰富的江南。

    在吴淞江、泖湖、浏河形成的巨大水面上,漂浮着嘉定县的土地。在嘉定县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有一千两百多条,将土地划成无数支离破碎的小块,包括五个乡、二十四个都,涵盖三个市、十七个镇,以及更多的小村庄。从地名里的浦、湾、泾、浜、塘、渡、沥等字可以看出,所有的村镇、田地都与水为邻。

    河流把陆地分开,桥又把分开的陆地连接起来。从县城到周边的村镇,嘉定县至少有一百七十多座桥。一座座桥横跨灰绿色的河道,隐没在一片片低矮的灰黑色房屋中。有的桥身精雕细琢,石柱上刻着精致的楹联,彰显着修桥者的威望,有的桥面朴素实用,只是一块石板,却凝聚了几个村子的苦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维护,一座桥能供来往的百姓用上几百年。

    缓缓流动的水面上,不时有船划过。在江南,几乎没有哪个村镇不通舟楫,家家户户都有船只。也有生意人以经营客船为生,客船有不同的班次,按航程计费,无论白天夜晚,随时可以买舟出行。一声锣响,缆绳解开,轻棹划动,水上的旅程便开始了。顺风顺水时,一日一夜,水路可行二百五十多里地,速度远超在陆地上骑马坐轿。

    水、桥、船,将本地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把人们带入更广阔的空间。

蟠龙江是嘉定众多河流中的一条。当地人说,蟠龙江是吴淞江的故道。它源自太湖,出苏州后向东流,途中汇集多条小河,在嘉定境内水势渐大,如游龙般蜿蜒,时而向东北,时而向东南,汇入吴淞江后一路向东,注入四十里外的大海。在嘉定城南五十里外的蟠龙江北岸,坐落着一个小村子,叫龙江村。村子建于元代,面积不大,东西沿江约一里,南北长仅半里。龙江村临水而建,风景宜人,近处绿柳拂水,池鹭踱步,远处舟楫穿梭,白鹤飞舞,依稀可以听到渔家的歌唱。

 

村墟摇落后,诘曲一溪中。

竹树余衰绿,烟云冒晚红。

鸦栖浑似叶,芦静不交风。

早稻新收得,江阡说岁丰。

 

    这是侯峒曾笔下龙江村的夏日风光。

    侯峒曾和他的双胞胎弟弟侯岷曾、小四岁的弟弟侯岐曾就住在龙江村。比同龄人幸运的是,侯氏兄弟出生在村里最富有的家族。

    沿着蟠龙江北岸,双鹤浦以东,小泾以西,山池以南,绝大部分是侯家的房屋和田地,面积约占龙江村的三分之二。侯家主宅内,最显眼的位置陈列着朝廷对侯家先祖的封赠;家宅后的水岸边是太初园,园内有假山,有凉亭,种植着梅竹桂柏;村东有侯家出资建造的关帝庙,以其科举灵验,受到村民的膜拜;不远处有观音堂,是侯家的香火院,在重要的日子里,住持道人会为侯家诵经祈福;侯家在蟠龙江一带拥有近千亩田地,雇佣佃户耕种,定期坐收地租;家中的聚会总是高朋满座,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朋友,有文徵明、王世贞、归有光、陈继儒、徐学谟……

    在侯家兴起之前,龙江村也出现过几个大家族,有聘请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为塾师的沈家,有北宋文学家秦观的秦家后人,当时的侯家只是以耕田为生的平民。为了家族的兴盛,侯家已经努力了几代人。

    真正改变侯家地位的,是侯峒曾的曾祖父侯尧封。他是龙江村侯氏家族的第一位进士、第一位官员。

    侯尧封虽出身寒门,但幼年受到良好的教育,这得益于他的父亲。侯家的祖上是过继到侯家的,四代单传,才有了侯尧封。侯尧封的父亲深知家族贫弱的滋味,终日勤劳耕种,赚钱为儿子聘请塾师,并拿出毕生的积蓄修建关帝庙,树立了侯家在村里的威望。侯尧封牢记父亲的苦心,皓首穷经,终于在五十七岁考中进士,踏上仕途,从此改变了侯家的命运。

侯尧封一辈子娶妻一人,妾两人,三人分别为侯家生下八个孩子,加起来一共二十四个,顺利长大成人的不到二十个。 侯家自此以诗书继世,侯峒曾的父辈、祖父辈都是读书人,交游广泛,常在自家的芙蓉池畔举办诗会,月下赏花,对酒吃蟹。酒饮光了的时候,家仆只需折一枝芙蓉池的荷花交给酒肆,酒肆便欣然赊酒。在族人中,峒曾的父亲侯震旸尤为好学,年纪轻轻已经考中举人,远近瞩目,前途无量。

    峒曾的母亲龚氏十八岁嫁到侯家,她来自嘉定县最有名望的龚氏家族。龚家自宋元以来就是仕宦人家,明朝中期更加声名显赫。龚氏的父亲龚锡爵曾任广西布政使,为正三品高官。龚氏家族的家业之大,从私家园林可见一斑。龚家在嘉定至少有两处园子。一个是城内的龚氏园,园内山光潭影,镂窗飞檐,以精致玲珑闻名江南;另一处是郊外的石冈园,凝聚了龚锡爵晚年的巨大精力,成为龚家与社会名流的聚会场所。

    在富足的家境中,侯峒曾和他的兄弟们无忧无虑地成长。不过,让孩子们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家族的显赫地位,而是曾祖父侯尧封常说的一句话。

    每逢清明或中元,侯尧封率领族人在家庙举行祭礼时,总会对满堂儿孙做出训诫。他在外为官二十多年,最常说的一句话却是:“不愿汝辈它日为第一等官,但愿为第一等人。”

年幼的孩子们并不清楚“第一等官”和“第一等人”是什么意思,他们只能从长辈口中了解曾祖父的官场浮沉:

侯尧封担任监察御史时,发现福建建宁县令的受贿行为,不顾此人与权相张居正有私交,毅然发起弹劾,由此得罪权贵,受到降职处分;他在江西为官时,重修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为明初建文朝的殉难大臣修建节义祠;守卫湖北襄阳时,力排众议,为汉水岸边的百姓修桥,惠民无数;担任福建参政时,拒绝属下暗示的中饱私囊之法,留下了清廉正直的官名。他年近八十岁时告老还乡,成为备受尊重的乡绅。

当孩子们围绕在侯尧封的膝旁,侯尧封常回忆起自己年少时在母亲的纺车旁借光读书的情形,勉励儿孙勤学上进。

    侯尧封还创建了侯氏家塾,每年出资邀请优秀的塾师,教导家族子弟读书。孩子们可以明白,侯家的一切荣耀都源自读书。正是几代祖辈埋头苦读,考场打拼,走上仕途,才带领侯家过上了雅致的生活,赢得了旁人的尊重。

    峒曾和兄弟们知道,要保持家族的长盛不衰,他们依然要在科举道路上奋力前行。

    峒曾和他的兄弟从出生的一刻起,就浸润在绵长浓厚的华夏文化中,这从长辈花费心思为他们取的名字可以看出。

    峒曾和哥哥弟弟岷曾是双胞胎,岐曾比两位兄长小四岁。岷曾、峒曾出生时,七十六岁的曾祖父侯尧封非常欢喜,为两个小婴儿分别取了乳名大忠、大孝,希望他们能光宗耀祖。峒曾长大后不再用“大忠”这个乳名,但如同预言一般,这个乳名伴随了他一辈子。

    孩子们开始识字后,长辈为三个男孩取了正式的名:峒曾、岷曾、岐曾。三人的名来自中国西北部的三座大山:崆峒山、岷山、岐山。崆峒山是人文初祖黄帝、伏羲的故乡,号称“道家第一山”。古代典籍《庄子》一书中记录了黄帝向崆峒山的仙人广成子问道的故事,按照名、字、号相关的取名法,峒曾把“广成”作为自己的号;岷山绵延千里,是传说中玉皇大帝与众神栖居的天庭所在地,是嫘祖、大禹的故里,也是道教发源地;岐山是另一位人文初祖炎帝的生息之地,是周朝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儒家经典《周易》的诞生地。

    与高山之名呼应的是,兄弟三人后来取的字:豫瞻、梁瞻、雍瞻,分别来自华夏九州中的三个:豫州、梁州、雍州。瞻,当然是高瞻远瞩的意思。

    驻足山巅,俯瞰九州。侯氏三兄弟的名字带有一种天然的气势。

    峒曾兄弟年幼时,和族人一起在龙江村侯氏家塾读书,接受启蒙教育。孩子们描红识字,熟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练习声律和对偶。对偶是作诗和写文章的语言基础,来源于大自然最常见的对称现象,代表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审美趣味。任何能看到、想到的事物都可以寻求对偶,比如当别人说“弯弓月”时,如果能对出“大人星”,便是足以让人称赞的了。

    远近的村民都知道侯家有三个有出息的儿子,年少聪明。村里流传着不少侯家兄弟年少读书的故事。

    三人在家塾读书时非常勤奋,放学回家后,知书达理的母亲龚氏也常教导他们。家塾老师是来自松江府的林老先生,尤其疼爱他们。据说,林老先生告别嘉定时,对学生们说了一句“师生话别情难舍”,没想到侯峒曾应声对出了下句。儿童的文思敏捷让林老先生非常惊奇,成为众人传诵的故事,以至于侯峒曾具体对的是哪句话,流传出不少版本,有人记得是“道义论交迹转疏”,也有人说对的是“朋友相孚谊共敦”。

    侯家父辈交往的朋友,也给峒曾兄弟带来很大的影响。侯家经常高朋满座,宾客无一不是饱学之士,有苏州人文震孟、姚希孟,常熟人钱谦益,昆山人王志坚,也有本县的唐时升、娄坚、李流芳,他们是侯震旸的朋友,与侯家的亲家也相熟。

不过,在巨大的家族朋友圈子里,年幼的峒曾最佩服的却是一名秀才。他的名字叫徐允禄,是侯震旸的好友。徐允禄说话口吃,却博学多识,擅长研究《周易》《尚书》和《春秋》,在史学方面也有著述,对古往今来的军国大事了如指掌,且能与人辩论;他参加乡试时受到朝廷公卿和主考官的赞赏,却不说一句请对方关照的客套话;他家境贫寒,只能贩卖字画替父母还债,却坚决不为罪犯写诉状,哪怕对方带着上千两银子求他。他虽没有举人、进士等高级功名,没有官员的身份,却赢得了官绅和读书人的尊重,成为嘉定的知名学者。峒曾佩服他的学识,更佩服他的品行,经常和两个兄弟去他的家中拜会,与他交流读书心得。

峒曾十五岁时,和岷曾、岐曾一起参加童试。他们连续通过县试、府试和在省城南京举行的院试,在同一年考中了秀才。峒曾进入嘉定县学读书,岷曾和岐曾进入苏州府学。

    据说,府试过后,苏州府的主考官林文熊让峒曾和岷曾坐在他左右两侧,让年纪最小的岐曾坐在他膝盖上,和他们一起谈文章。

    嘉定县每年录取的秀才约六十人,峒曾三兄弟考中秀才的时间比几位叔父还要早。秀才也称生员,在嘉定,百姓称秀才为相公,以示尊敬。有了秀才的身份,不用交赋税,不用服劳役,犯法后不用受刑罚,见到县官不用下跪,可以免费领取粮食,在科举之路上踏出了第一步,只是还谈不上做官。

    侯家的三名少年才俊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南直隶督学亲自为侯家三兄弟题字“江南三凤”。“江南三凤”匾额高悬在侯家的正堂上,每个去侯家的客人都能看到。峒曾兄弟三人用才学换来了无上的荣耀。


后浪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后浪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微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hinabook2006
后浪的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