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后浪旗舰店 微信认证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微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第2版)

13.00
运费: ¥ 6.00-20.00
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第2版) 商品图0
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第2版)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第2版 (2016年11月1日)

  • 平装: 134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9787550209565, 7550209561

  • 条形码: 9787550209565

  • 商品尺寸: 20.6 x 14.2 x 1 cm

  • 商品重量: 222 g

  • 品牌: 后浪出版公司

  • 定价: 26元

编辑推荐

《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第2版)》由沃尔特·默奇1988年在澳大利亚国家电影委员会的演讲记录稿修订而成,部分内容也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戏剧影视学院1990年2月的高级剪辑课程内谈到。它不是一本关于如何剪辑的技术手册,而是关于剪辑的思考和对电影与人性关系的独特洞见,其中最容易为人所记住的,莫过于作者将剪辑跟人眨眼的内在心理一情感机制进行观察比较所得出的“一个剪切就是一次眨眼”的结论。

媒体推荐

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着迷了:连着几小时聆听沃尔特谈论生活与电影,欣赏他随手抛撒的无数智慧的小碎片,就像格林童话中的汉塞尔和格蕾特尔在森林小径上留下的面包屑一样——这是迷途中的路标,也是滋润心灵成长的养分。
——弗朗西斯·科波拉,《教父》、《现代启示录》、《惊情四百年》导演
在我看来剪辑是电影这门艺术形式的核心,本书为深入这一棘手的技艺进行了艰难的跋涉,但表述出来却极其清晰明了。沃尔特·默奇对剪辑的深刻理解让人吃惊,所有真正想了解电影制作过程的读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美国风情画》导演
第一次见到默奇时,他趴在KEM剪辑台上睡着了,当时他为剪辑《对话》熬了一个通宵。默奇是我认识的剪辑师中唯一一个真的与胶片同床共枕的人,事实上,他深爱着每一部他参与过的影片。正是在《眨眼之间》这本书中,他透露了私密的经验与细节,字里行间记录了他对剪辑的热情。没法爱上电影的人是无法体会到妙处的。
——菲利普·考夫曼,《布拉格之恋》导演
这本小书中最宝贵的内容是默奇提供的第一手的知识与经验,读者可以从中窥见电影最终得以诞生的奥秘。我想这对电影领域的行家或爱好者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弗莱德·齐纳曼,《正午》、《朱莉娅》、《老人与海》导演
剪辑师之间的心灵是相通的。阅读沃尔特·默奇的书,有一种同呼吸共命运却又力不从心的感慨!《眨眼之间》能让我们从中找到距离,相信它是我们剪辑同行的良师益友,同时也会为电影发烧友打开另一扇窗,窥见电影制作的另一个视界,帮助我们认识电影,爱电影!
——周新霞,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剪辑师,代表作品有《荆轲刺秦王》、《潜伏》等
本书既是英美院校电影专业的必选参考书,也为专业电影剪辑师提供了一种超然于一般技巧解析的思考角度,既哲理又感性,从而为其他领域热爱电影的众多读者一窥电影剪辑的奥秘提供了一把精巧而实用的钥匙。
——夏彤,中央美术学院电影系教师

作者简介

作者:(美)沃尔特·默奇 译者:夏彤
(美)沃尔特·默奇(WalterMurch),新好莱坞运动中为知名的音响设计师和剪辑师之一,科波拉成立的美洲西洋镜电影公司的早期骨干,多次获得英国电影学院、美国电影学院大奖。他曾剪辑或担任混录工作的作品有《对话》、《美国风情画》、《朱莉娅》、《现代启示录》、《教父2》、《教父3》、《布拉格之恋》、《人鬼情未了》、《克鲁伯》、《英国病人》(默奇凭借此片同时获得第69届奥斯卡佳剪辑与佳音响设计奖)、《天才雷普利》、《锅盖头》、《没有青春的青春》等,曾参与修复、重剪奥逊?威尔斯的《历劫佳人》。

目录

致中国读者
推荐序一 弗朗西斯?科波拉 
推荐序二 周新霞 
译者前言
第二版前言
前 言
上篇 
眨眼之间
01 剪切:可见与不可见切口
02 为什么剪接可以被接受?
03 把拍坏了的部分剪掉
04 以少胜多
05 剪辑的六条原则
06 误导:魔术师的障眼法
07 画幅边沿以外
08 描绘梦境:诉说者与倾听者的合作
09 团队协作:多个剪辑师合作的问题
10 决定性瞬间
11 手法与设备:石头与陶土
12 试映:反射性疼痛症
13 别害怕,这不过是电影
14 法网
15 满天星光闪烁
下篇 
数字剪辑的过去、现在
以及设想中的未来
01 天文数字
02 数字的优势
03 数字:回到未来
04 从模拟到数字的过渡
05 发展中的问题
06 一个和半个《英国病人》
07 当人遇到机器
08 随机存取和速度问题
09 数字剪辑——更快、更快、更快
10 一般观察:赛璐珞组成的亚马逊丛林
11 数字现状
12 数字未来
13 Gesamtkunstkino--完全的艺术电影
出版后记

序言

只要一想到沃尔特·默奇,我的脸上就会漾出微笑,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可能是他独特的个性、他的强大能力带来的可信任感,以及他的温厚与智慧全部加在一起的结果。这个曾经淘气的杰罗·麦兵兵(Gerald McBoing-Boing,1950 年奥斯卡同名最佳动画短片的小主人公,天生不会说话,只会用电影中的音效来跟人交流,调皮可爱。-译者注)已经长大,依然调皮而神秘,但是已拥有了无比的法力。
也可能因为他是我最好的几部电影的重要合作者,我对那些电影有着特别的感情:《对话》、《教父2》,还有《雨族》。而只有这些电影才最接近我年轻时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只写作原创的故事和剧本。这是沃尔特一贯鼓励我去实践的理想,我也是在跟他的合作中最好地实现了这样的理想。但是沃尔特本人更有意思,他是一个电影哲学家、理论家。作为一个富有天赋的导演,他那部优美的《重返奥兹国》就证明了这点,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着迷了:连着几小时聆听他谈论生活与电影,欣赏他随手抛撒的无数智慧的小碎片,就像格林童话中的汉塞尔和格蕾特尔在森林小径上留下的面包屑一样-这是迷途中的路标,也是滋润心灵成长的养分。
我微笑还因为我俩彼此是如此不同:我是仅凭激情和直觉行事的人,而沃尔特还能深思熟虑、小心谨慎,每一步都有条不紊;我像特斯拉的交流电那样永远在欣喜若狂和垂头丧气之间来回不定,而沃尔特总是处变不惊,温暖而予人信心。他处处都像我一样富于直觉和创意,但他同时也很稳健。
沃尔特是一个先锋,是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的那种先锋,也是那种需要被仔细聆听和欣赏的人。我说这么多,你一定会觉得我对沃尔特·默奇充满了尊敬和爱。确实如此。
弗朗西斯·科波拉
1995年于加州纳帕

后记

毫无疑问,《眨眼之间》是每个想要动手剪片子的人都绕不开的书。
早在我们引进这本薄薄的小书之前,已经有很多人迫不及待地读了原版,并为默奇简练生动地表达、直击要害的观点折服。“眨眼之间”不止是一个简单的描述剪辑动作的形容词,更是默奇最核心的剪辑观念——眨眼的时机和频率,跟我们的情感状态、思考的特质和思考的频率有关,它不是偶然的心理现象,而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必要方法:我们必须把现实世界切割成不连贯的碎片,否则现实世界就会变得像没完没了、没有间隔标点、完全无法把握的字母串。剪辑“比任何事物都更接近我们的思维”,因此最好的剪辑会让观众感觉到跟眨眼一样自然。
本书前半部分是根据默奇20世纪80、90年代的讲稿整理而成,2001年补充了后半部分数字剪辑的内容。在今天看来,默奇于后半部分所提到剪辑软件,已经跨人了又一个新的世代。正如他所预言的,数字化手段的一些限制与不足得到了破解,但另一些因为太过方便而引发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去慎重考虑和解决。因此,默奇的思考值得数字时代的电影人们继续参考借鉴。
作为出版方,我们深知此书的重要性,从开始联系版权到最后顺利出版,用了五年的时间,甚至亲自登门造访了位于洛杉矶电影工业中心的Silman James Press出版公司,总算是不枉这么久以来的努力。为此,要感谢所有为本书出版提供帮助的人:感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李迅老师,多次推荐此书与联系出版方;感谢北京电影学院的李铭老师,以及中国电影出版社的徐维光老师,为书中术语的译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感谢北京电影学院的周新霞老师,百忙之中愿意推荐此书;感谢北京电影学院的黄英侠老师帮忙联系作者;在沃尔特·默奇先生剪辑最新作品的截止日前,邀请到他撰写“致中国读者”,我们深感荣幸,非常感谢他对我们的支持;感谢夏彤老师对我们的信任,全力配合我们的出版工作;最后,特别感谢我们的朋友钱志坚先生为本书所做的一切。“电影学院”丛书中关于剪辑的几本书正在译介之中,即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此外,特别推荐观看《电影剪辑的魔力》(The Cutting Edge:The Magic of Movie Editing,2004)这部关于剪辑的纪录片(在线观看,请参见http://www.pmovie.com/topic-Waiter-Murch.html),沃尔特·默奇以及其他许多著名剪辑师、导演,都在片中分享了幕后故事,阐述了他们的剪辑经验。结合此片,也许诸位读者能有更多收获。

文摘

02 为什么剪接可以被接受?
事实是,《现代启示录》跟所有其他剧情长片一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夺魂索》(Rope,1948)可能是个例外 ],是由很多片段连接在一起而成的影像拼图。连接那些碎片,即美国人术语中称的“剪切” ,虽然造成了一个完全的、瞬间的视野转换-这种转换有时甚至造成了一种时间或空间上的巨大跳跃,但神奇的是,它们确实可以被观众接受并得到有效的理解。
剪接的结果看起来是可接受的、有效的,但情况也可能完全是另外的样子,因为日常经验中没有类似的体验让我们对此有所准备。实际上,我们每天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接受的视觉现实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前后关联的图像流。数百万、千万年以来,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如此感知世界的。然而该片由10 个长镜头组接而成,每个镜头长10 分钟左右,几乎不知不觉地连在一起,看起来完全没有经过剪辑。在20 世纪初,人类突然遭遇到了一种新的视觉现实,这就是经过剪接的电影。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发现人类的大脑因为已被进化和经验预先“敷设好了线路”,从而会拒绝接受电影剪接,这大概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卢米埃尔兄弟(Lumière Brothers)的那些单镜头电影,或者希区柯克的《夺魂索》那一类电影,就会是电影的标准。谢天谢地由于实践经验(以及艺术上的)的原因,最后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事情的真相是,电影事实上每秒钟被剪断了24 次,每一画面跟前一画面比较,影像都有错位,只是因为在一个连续的镜头中,前后画面在空间/ 时间上的错位足够小(20 毫秒),观众就只看到“某种语境中的连续运动”(motion within a context),而不是每秒钟24 个不同的语境。另一方面,如果视觉的移位太大(比如在剪切之处发生的那样),我们就被迫把新的图像重新评估为一个“不同的语境”。奇迹般的是,多数时候我们可以毫无问题地处理这个任务。
真正让我们接受起来有问题的,是那种既算不上微妙、也算不上巨大的错位。比如,如果从一个全身的全景主镜头,切到稍微近一点的踝关节以上的全身画面,新的镜头跟前面的有所不同,可以表示“有什么”发生改变了,但这种不同又并没巨大到足以让我们重新估量其语境:视野中图像的转换既非由运动引起,也非由情景变化引起,这前后两种不同感觉的冲撞就造成了我们神经上的不适,这种“跳”的感觉,相对来说是让人不舒服的。
从任何意义上说,本世纪早期发现某种情况下的剪切“可被接受”的事实,差不多立即给了人们启示,发现了电影可以分段地、不连续地拍摄,这于电影而言类似于发现了飞翔的秘密,真的可以说,电影从此挣脱了时间和地点这“大地”的束缚。如果我们拍摄电影时必须同时获得所有元素,就像在戏剧里面那样,那么可选的题材范围就大大缩小了。与此相反,“不连贯”成了“最高法则”,在整个电影制作过程中,这是事实的核心,几乎所有的决定都这样那样地跟它有关-怎样克服它的局限,或者怎样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的长处。
另外需要考虑的是,就算所有元素都时刻备用,在拍摄连续的长镜头时依然很难保证所有相关元素在每一次的拍摄尝试中都同时完美地运作。欧洲导演倾向于比美国同行拍摄更复杂的主镜头,但就算你是英格玛 ?伯格曼,你还是有一个应对能力的极限:假设就在某一条拍摄的结尾,某种特效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某人忘了自己的台词,或者某个灯泡突然烧掉了保险丝,那么整条的拍摄就得重来,越是长的镜头,让你出错的机会也越多。
所以,想要所有元素同时齐备是一个相当巨大的保障问题,而要所有元素每一次都同时生效是同样严峻的挑战。结果是,单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我们也不能学卢米埃尔兄弟或者希区柯克《夺魂索》的榜样。
另一方面,除了方便因素,非连贯拍摄也给了我们机会,为每一种感情或者情节点选择最佳机位、角度,这样剪辑到一起就可以积累出更大的冲击力。如果我们被限制到只能拍摄连续的图像流,就很难做到这个,电影也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表达清楚而敏锐。
还有,就算是不考虑这些,剪辑也不仅仅是一种便利的工具,可以拿来将非连贯的内容描绘得好像连贯的一样。正是那种看似悖谬的突然转换力量,让它显示出自身存在的价值,这对一部电影的诞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就是说,即使非连贯拍摄没有那么多实际的功效,我们也还是会剪辑的。归结起来,以上所有这些的核心是:剪辑确实有着巨大的效力。但我们还是会问:到底为什么呢?这有点像是大黄蜂的情形,它似乎不可能飞起来,但它确实飞起来了。
下面就来谈谈这个谜。P7-10


后浪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后浪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微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第2版)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hinabook2006
后浪的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