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译林出版社旗舰店
本店铺为译林出版社自营店铺,正品保障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比利时的哀愁

83.20
运费: ¥ 0.00-20.00
库存: 59 件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图0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图1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图2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图3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图4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图5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图6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图7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图8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缩略图0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缩略图1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缩略图2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缩略图3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缩略图4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缩略图5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缩略图6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缩略图7 比利时的哀愁 商品缩略图8

商品详情


书名:比利时的哀愁

 

广告语弗拉芒文学巨擘、“比利时国宝级作家”雨果·克劳斯一生之作,为“欧洲十字路口”的比利时立传,“战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库切),与《百年孤独》《铁皮鼓》等量齐观,“最期待译成中文的十部小说之一”(特别附赠:与诺特博姆的对谈亲绘插图珍贵照片)

 外文书名Het verdriet van België

 ISBN:9787544779937

作者[比利时雨果·克劳斯

译者李双志

定价128.00

出版年月2020-6

装帧精装

开本16

页码758

—————————————————————   

 

编辑推荐】

 

弗拉芒文学巨擘、“比利时国宝级作家”雨果·克劳斯一生之作。

青春与战火交织的画卷,恢弘跌宕的家族史诗,时代命运下的衰败千面与苍茫众生。

 

“战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库切),“最期待译成中文的十部小说之一” 。

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格拉斯的《铁皮鼓》等量齐观。

 

亚洲顶级设计师王志弘装帧设计,全套进口日本竹尾纸。

两位文学大师的相遇:对谈,珍贵照片,亲绘插图。

 

雨果·克劳斯以路易斯这个少年的眼光,跨越了二战前后并透视欧洲腹地“痛点”,再度检验这段伤痕履历。与战争暴力碾压下人性的异化与扭曲相伴随的,是那不能被毁灭的精神的幸存与成长。

他的命运,是欧洲的命运;他的哀愁,亦是世界的哀愁。

 

 

 

【名人评价及推荐】

 

《比利时的哀愁》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格拉斯的《铁皮鼓》等量齐观

——文学批评网

 

《比利时的哀愁》是一部道德和诗意方面极具深度、内容极为充实丰富的长篇小说……他对人物的刻画就像普鲁斯特一样出色。

——《纽约时报书评》

 

   《比利时的哀愁》在篇幅和野心上都让人印象深刻:“成长小说”和史诗,它就像一部《尤利西斯》规模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独立报》

 

雨果·克劳斯的长篇小说《比利时的哀愁》书写了一个人在特定年代的成长,与一个国家在特定时代的整体命运,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了这部作品在规模上的气势宏大和细部的优美精微。一部进入比利时心灵的绝佳之作。   

——邱华栋

 

我把《比利时的哀愁》放在离书桌最近的书架上,以便随时伸手就能拿到。与它比肩而立的是《堂.吉诃德》《静静的顿河》《铁皮鼓》和《爱与黑暗的故事》。

——徐则臣

 

这部战后欧洲文学史上不多见的杰作,不仅奠定了其重要地位,还证明他确是乔伊斯、普鲁斯特的继承者。少年路易斯的哀愁,尽管细若毫发,却能透过那个小镇渗透到广阔的世界里,悄无声息地成为比利时的哀愁,甚至欧洲、世界的哀愁。

                                         ——赵松

 

这部描绘特定时代和风土的巴洛克风味的“成长小说”,让人想起二战后涌现的一些创作,也都采用家族编年史的框架,如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萨尔曼·拉什迪的《午夜之子》、阿摩司·奥兹的《爱与黑暗的故事》等。

                                               ——许志强

 

雨果克劳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笔触将他的同胞——弗兰德小市民的愚昧、自私、庸碌、冷漠、麻木和缺少安全感与归属感描摹得淋漓尽致。克劳斯自己虽然永远是不动声色、若无其事,但写出来的东西却往往触目惊心,这一点令人想起马尔克斯。

——陆大鹏

 

【作者简介】

 

雨果·克劳斯Hugo Claus1929—2008

 

·比利时国宝级作家,少数坚持用弗拉芒语创作而享誉世界的文学巨擘。

·因其作品照耀了战后艰难重建中的比利时,被誉为“比利时明亮的灯塔”。

·曾与君特·格拉斯和伊塔洛·卡尔维诺一起被视作欧洲崭露头角的新生代作家。

·“欧洲一流诗人”J.M.库切语);同时亦是剧作家、画家、翻译家、导演。

 

出生于布鲁日,童年在天主教寄宿学校度过。18岁出版首部作品。二战结束后离家,就读于根特艺术学院。1950年代在巴黎接触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群体“眼镜蛇”,1960年代以一系列小说、诗集和剧本声名鹊起,1980年代出版《比利时的哀愁》,斩获极高赞誉。

一生笔耕不辍,以惊人的创作能量、多种文体的驾驭才华和挑战世俗的勇气蜚声文坛。屡次入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获尼德兰文学奖、德国莱比锡书展奖和欧洲阿里斯特安文学奖。

2008年,在饱受阿尔茨海默病折磨后,选择以安乐死离开人世。比利时为纪念其取得的至高成就,相继发行纪念银币和金币各一枚,均为法定货币,由比利时皇家造币厂铸造。

 

 

【内容简介】

 

《比利时的哀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借十一岁少年路易斯的视角,勾勒出社会动荡不安的生活画卷与复杂激进的岁月影像。

路易斯本是一个爱幻想的敏感少年,然而战争与纳粹统治的现实迫使他直面巨变的周遭世界:亲人邻里疏离,投机分子狂热;谎言滋生,背叛横行,哀伤的氛围漫入世态人情。路易斯观察这些变迁,出入不同阵营的同时也经历自己青春期的躁动。种种情欲与死亡的试炼面前,他能否获得最终的救赎?

雨果·克劳斯以率直与激情混融的强韧,借助讥诮的微妙,真实还原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心理波形图。无论是意识流的奔涌之势,天马行空的意象挥洒,还是烂漫的奇幻色彩,都让小说始终弥漫着不羁的少年情怀。

任何分崩离析的时代,总有幸存之光。路易斯正是这微弱的一道曙光,是战争暴力无法毁灭的精神的幸存与成长。

 

译者介绍

 

李双志,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青年研究员。长年往来于欧亚两端,出入于汉德两语,受文学之魅惑,求审美之精微,研磨词句,探求奥义,不问春秋。尤其心仪于德语文学中的浪漫派、颓废美学、现代主义经典。译有《现代诗歌的结构》《浪漫派的将来之神》《荒原狼》《风景中的少年:霍夫曼斯塔尔诗文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合译)等。

 

【目录】

 

那一场青春,有别样的烟火(李双志)

 

第一部  哀愁

 

第一章家长来访
第二章有所闻,有所见

第三章奶牛玛丽

第四章修女圣盖洛尔夫

第五章奥利布利乌斯

第六章关于另一个孩子

第七章米泽尔

第八章殉道士

第九章在瓦勒

第十章婆妈妈

第十一章驼鹿

第十二章弗洛伦特叔叔

第十三章罗伯特叔叔

第十四章微笑之国

第十五章一只小袜子

第十六章修士肩章

第十七章一次侦察

第十八章一块金跖骨

第十九章谎话连篇

第二十章在巴斯特赫姆

第二十一章阿尔曼德舅舅

第二十二章一个木匠

第二十三章梅尔克

第二十四章在上帝的空旷自然中

第二十五章无花果叶

第二十六章修女弗罗斯特

第二十七章惩戒笼

 

第二部比利时 

 

 

相关图书推荐

(编辑不填)

 

序言

 

那一场青春,有别样的烟火

 

(李双志)

 

 

比利时的小镇,青春期的战争

 

距今八十年前的那个下午,阳光洒在比利时西弗兰德省一家由修女开设的寄宿学校里。即将年满十一岁的少年路易斯·塞涅夫正偷偷和几个要好的男生在他们的秘密组织“使徒会”里交流所谓的“禁书”,却有修女找到他,把他带到了前来接他回家的父亲和祖父面前。被南非著名作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称为“战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比利时的哀愁》有着完全波澜不惊的一个准校园小说的开头。

这部发表于1983年的弗拉芒语小说,的确是以欧洲文学史中常见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的形式描述了主人公路易斯在比利时小镇里度过的整个青春时光。只不过,这个时间段是从1939年到1947年,也就是比利时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并在战后艰难重生的时期。所以,这部小说也是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编年体战争历史小说。小说分为风格和内容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上半部名为《哀愁》,是战前一年里路易斯在寄宿学校、瓦勒的家和巴斯特赫姆的外祖母家的经历。这里的哀愁既可解作青春期的少年之愁,也可按小说后来揭示的,是这位少年给家人造成的哀愁。路易斯和众多欧美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心智早熟、性格敏感、情绪起伏不定、想象力丰富而有恶作剧的冒险趣味,依恋自己的母亲又和自己的同学有着感情纠葛,对学校的修女教师和家中亲戚组成的成人世界既好奇又流露出不屑。实际上,小说作者正是借这个教会学校和这两个普通市民家庭勾画出了一个民风偏于市侩保守、宗教气息浓厚而又政治局势暗流涌动的战前西欧乡镇社会的剪影。在这青春小说前半段的字里行间已经织入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战争预兆,为后半段小说中的暴风骤雨做了铺垫。

小说一开始就写到,路易斯的教父也即祖父要求他说“图钉”的时候不用法语而用弗拉芒语。而他们的车上贴了“雷克斯”也即有基督教色彩的法西斯主义政党的宣传单。这些细节正暗示出当时及战争中比利时的复杂政治倾向,而这又和比利时这个小国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比利时在漫长的中世纪及近代早期一直是低地国家,即广义的尼德兰的一部分,夹在法国与德意志诸邦国之间,曾经轮番被勃艮第王国、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分支与奥地利分支)和法国统治过。1302年的“金马刺战役”中,当时还被称为弗兰德的北部地区的弗拉芒人曾一度击败过法国的入侵者,但之后仍然没能改变该地区被法国吞并的命运。在拿破仑失败后,比利时一度成为荷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1830年,比利时从荷兰独立,成立了自己的君主立宪国家。比利时内部则分为讲弗拉芒语(荷兰语的一个分支)的北部地区和讲法语的南部瓦隆大区及讲德语的一小块东部地区。而首都布鲁塞尔虽然位于北部但却同时拥有讲弗拉芒语与讲法语的社群。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弗拉芒民族主义及弗拉芒独立运动成为比利时国内的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讲弗拉芒语的民众总觉得自己受到法国与亲法分子的排挤而格外仇视对方。纳粹德国利用了这种民族意识和仇法情绪,在战前和战时都大力宣传日耳曼民族共同体,强调低地语与德语的同源性,将弗拉芒人称为德意志民族的兄弟民族而将其纳入泛日耳曼族之中,成功地蛊惑了不少有弗拉芒民族主义思想的比利时人。二战爆发之前,比利时国王列奥普德三世曾宣布比利时中立。二战爆发后,德国在19405月大举进犯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这些低地国家,战争仅仅持续了十八天,比利时国王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比利时政府流亡英国。德国占领了比利时。

小说下半部《比利时》便从战争乌云压境的1940年写起。这一部分并没有再像第一部分那样分出章节,而是由一个个零散的段落前后缀接而成。这种形式上的变换也可视为一种对时局的隐喻:表面上井然有序、按部就班的生活被战争打乱,进入了无序、纷乱而快速变化的状态。战火已经不可遏制地烧到了路易斯的家园,他和他的家人都卷入了与德国人的种种关联中。路易斯的母亲康斯坦泽为德国人把持的工厂工作而且和德国上司发展出了私情。具有弗拉芒民族主义倾向的父亲更多地是出于功利考虑而想加入与纳粹紧密合作的弗拉芒民族党。而祖父则坚持对统一的比利时的爱国立场。路易斯也一度加入了类似于希特勒青年团的弗兰德纳粹青年团。不少比利时市民都自愿或半自愿地附庸并服务于纳粹德国的占领军,或多或少在意识形态上接受了纳粹版的弗拉芒复兴道路。弗洛伦特叔叔代表了反对德国的少数派,偷偷逃到了英国追随比利时的流亡政府,最终牺牲在战场上。还有康拉德这样坚定的反纳粹斗士,选择参加了地下抵抗组织“白卫队”。比利时占领期的整个政治光谱在此都得到了呈现。到了德国溃败、盟军反攻、比利时光复之时,“白卫队”获得了统治权,开始清理、抓捕曾经与纳粹合作的这些市民,在这片受战乱摧残过的土地上再次制造了恐怖气氛。大尼德兰、弗兰德、弗拉芒独立等口号又被统一的比利时的爱国主义宣传所取代。

少年路易斯在这样的时代动荡中有着不一样的成长。作者在下半部记述战争岁月时也始终没有丢开成长小说的主线,他让主人公在观察周围人的聚散与改变,目睹父母的情变与冲突,出入不同阵营而流转于不同立场的同时也经历自己青春期的躁动和身体的变化,追求认可而遭受挫败,获得初次的性经历并走向文学创作。小说呈现的既不是一个在战争洗礼中成就英勇自我的英雄形象,也不是愤世嫉俗而与家庭、社会决裂的叛逆行迹,而是时代的跌宕起伏与个人的迷惘骚动之间的交叠复合。这里并没有向上的进步或向下的幻灭的线性叙事,而是如小说后半部分的行文格式,沿时间轴线串联起的零散碎片拼合成斑驳迷离的个人兼家国往事。这个初经世事的少年固然在时代洪流中起伏,却没有被裹挟摇落而丧失自我,反而跳脱出宏大叙事与意识形态的执念,以倔强的目光凝视,以鲜活的肉身感知比利时的这一个小角落里的人情波折、世态变迁。这个主观的视角,连同其中嘲讽与自嘲的格调,是小说作者用心经营之处,也正是这部小说格外迷人之处。


译林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译林出版社旗舰店
本店铺为译林出版社自营店铺,正品保障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比利时的哀愁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