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重温经典:一部以哲学史为中心,对中国文化有所阐述的历史。
配102位中国古今哲人彩色画像,立体展现中国哲学史。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和教育史上,冯友兰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著名学者李慎之认为,冯友兰的学问是“可超而不可越的”,“后人完全可能,而且也应当胜过冯先生,但却不能绕过冯先生。”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作者希冀将这个特点发扬,继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耗费四十年心血,重新撰写了中国哲学史,即《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哲学三史”之《中国哲学史新编》可谓鸿篇巨制,蔚为大观。本版收录全七册内容,分为上、中、下三卷本,并配有102位中国古今哲人的彩色画像,让读者在重温哲学经典的同时,多角度感受中国哲学史及哲学家的风采。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冯友兰的重要代表作。是自1980年以来,耗时十余年完成的“哲学思想新编”。全套书内容分为七册,以时代思潮为纲,以说明时代思潮为主,将中国哲学史划分为七个时代思潮: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道学、近代变法、现代革命。体量庞大,广博而不芜杂,严谨而又生动,达到了文与质、博与约的统一。书中着重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境界学说,更使得本书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史世界意义。
本版收录全七册内容,分为上、中、下三卷本,配有中央编译局研究员薛晓源博士手绘的中国古今著名哲学人物画像102幅,立体展现中国哲学史及哲学家的风采。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不仅是哲学史上“最先具备哲学史家资格的学者”,而且对很多西方人而言,冯友兰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就是冯友兰。他的哲学外旧内新,是对华夏先贤思想的再阐释。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杜威称赞他是“真正的学者材料”。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三松堂自序》等。
薛晓源,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中央编译局期刊出版管理中心主任,中央编译局学术委员会委员、副巡视员。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编委,《中国书画》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出版3部学术专著,在中央级报刊发表文章50多篇,接受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专访。主编出版学术艺术图书500多种。专著《飞动之美——中国文化对“动势美”的理解与阐释》2014年入选国家“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先后为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弗兰西斯科·高锐先生创作肖像,受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外交部的表彰。新作有《哲人神彩》等。
目 录
自 序
绪 论
第一节 本来的历史和写的历史
第二节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第三节 写的历史和史料
第四节 什么是哲学?
第五节 理论思维和形象思维
第六节 哲学与世界观
第七节 哲学中的主要派别
第八节 哲学和哲学史
第九节 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特殊任务
第十节 阶级观点和民族观点
第十一节 中国哲学史的分期
第一册 前 言
在解放以后,我时常想: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我要把这个特点发扬起来。我所希望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写一部《中国哲学史》。
这种企图,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做起来就困难多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要在长期生活、工作和斗争中锻炼出来的。专靠读几本书是不能懂得的,更不用说掌握和应用了。解放以后,提倡向苏联学习。我也向苏联的“学术权威”学习,看他们是怎样研究西方哲学史的。学到的方法是,寻找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词句,作为条条框框,生搬硬套。就这样对对付付,总算是写了一部分《中国哲学史新编》,出版到第二册,“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我的工作也停了。
到了70 年代初期,我又开始工作。在这个时候,不学习苏联了。对于中国哲学史的有些问题,特别是人物评价问题,我就按照“评法批儒”的种种说法。我的工作又走入歧途。 媒体评论
我曾坚信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迥然不同。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为当今世界所承认。但当我研究了哲学史后,我发现这一观点其实颇有问题;我发现,从历史上的西方哲学中,我们能看到一些与东方哲学相通之处;反之亦然。我发现,人类有着同样的天性与本质;人类对于“生命”的疑问也是共通的。
—— 冯友兰
哲学家的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具有追求真理的热诚,勇于坚持真理,也敢于放弃成见而接受真理。冯友兰先生从宣扬“理在事先”、“理在事上”转而肯定“理在事中”的正确观点,表现了一个真正哲学家的诚恳的“慎思明辨”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
——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 张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