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清华大学法学教材大系-
债法总论
崔建远 陈进 • 作品
-编写体例-
▌在每章之前提炼出本章要点和关键词,以方便读者了解本章主要学习内容;在每章之后列示了延伸阅读资料和综合练习题,便于读者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点和回顾本章内容。
▌各章的每一节之前设置引导案例,在文中穿插对引导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债法知识,学会将债法理论与实际运用有效结合
▌在具体内容写作上,以原《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为基础,将债法及其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作为常规内容进行叙述,将特定术语含义、不同法域的制度比较、制度沿革、不同制度的对比、某个问题的深入研讨、相关内容阐述时涉及的具体事例等,纳入“术语讲解”“制度比较”“制度沿革”“辨析”“探讨”“延伸”“讨论”“事例”“提示”等具体版块进行介绍。这些版块的存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入思考。
▌债法的学习需要紧密结合法律规定和案例,因此,各章节涉及的主要法条嵌入二维码,方便读者检索、查询;每一章最后增加了案例研习,案例以司法实践中真实案例为主,学生可以结合各章内容以及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逐步培养案例分析能力。
▌包含了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的内容。
本书为“清华大学法学教材大系”之一。该系列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全新组织编写的、代表清华大学水平与特色的教材系列,突出创新性、权威性和实践性,旨在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内容的精准、形式的多元,并保有每位学者的自身特点。
债法在民法中居于重要地位,目前的民法学教材多因循现行法体系,故而本教材的编写不可或缺。全书以债的基本理论开篇,依次阐释债的履行、债的保全、债的担保、债的移转、债的消灭,吸纳《民法典》之规定,并包含不当得利以及无因管理内容。同时,本书将债法基本原理及制度作为常规叙述之部分,以要点、关键词、引导案例、拓展、讨论、比较、事例、提示、案例研习、延伸阅读、综合练习等多种素材穿插其中,为检索和阅读更为深入和专门的作品提供线索,为解决具体问题及分析案例提供方法,并提示债法学习所需要的思考路径。
本书简洁清晰、元素丰富、深浅适中,适于法学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 崔建远 -
崔建远,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被评为第二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曾参与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在内的多部法律草案的研讨工作;出版有《合同解释论——规范、学说与案例的交互思考》等十余部著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9篇,一部入选“三个一百创新图书出版工程”、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三部荣获司法部第二届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两篇论文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陈进,法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现就职于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法、信托与资产管理。在《政治与法律》《法学论坛》《中国外汇》《当代金融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有《土地储备制度的现状与完善》(合著),并参编多部著作。
商品名称: | 债法总论 | |
ISBN: | 9787519740382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
时间: | 2021年1月版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 | |
作者: | 崔建远 陈进 著 | |
定价: | 52.00元 |
目 录
CONTENTS
━ ━ ━
第一章 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债的概念分析
第二节 债的义务
第三节 债权及其实现
第四节 债的“四性”
第五节 债的发生原因
第六节 债的分类
第七节 债法
第八节 债法上的请求权基础
第二章 债的履行
第一节 债的履行概述
第二节 债的履行的原则
第三节 债的履行的规则
第四节 涉及履行的抗辩及抗辩权
第五节 债的履行与权利移转
第三章 债的保全
第一节 债的保全概述
第二节 债权人代位权
第三节 债权人撤销权
第四章 债的担保
第一节 债的担保概述
第二节 保证
第三节 定金
第五章 债的移转
第一节 债的移转概述
第二节 债权让与
第三节 债务承担
第四节 债的概括承受
第六章 债的消灭
第一节 清偿
第二节 抵销
第三节 提存
第四节 免除
第五节 混同
第七章 不当得利
第一节 不当得利概述
第二节 给付不当得利
第三节 非给付不当得利
第四节 不当得利的效力
第五节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有关请求权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无因管理
第一节 无因管理概述
第二节 无因管理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
第四节 无因管理之债的内容
第五节 无因管理之债的消灭
第六节 无因管理与相关制度关系
(上下翻动即可查阅全书目录)
- 法律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阅读自由与正义的另一种可能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