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主题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地图主题书店
地图主题书店,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旗下的直属书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人文地理·潍坊

168.00
运费: ¥ 4.50
库存: 47 件
人文地理·潍坊 商品图0
人文地理·潍坊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潍坊》商详

一、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潍坊》是《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山东省潍坊市分卷。本书以历史为线索,以地理为载体,以“古郡名州、世界风筝都、手工艺之都、中国画都”为潍坊城市名片,权威、立体、真实地反映了牡丹江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山水名胜、风土民俗,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内容。全书包含潍坊概况、历史与遗存、地质景观、璀璨“非遗”、节庆民俗、潍坊风味、发展成就、城市蓝图八章内容,创新性地应用了文字、图片、地图、信息图表四种元素,实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是一部精美的牡丹江人文地理的百科全书。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是“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和中国城市对外宣传的国家级平台,定位于“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地理国情,宣传发展成就,描绘城市蓝图”,旨在面向国内外宣传我国城市形象,推广城市品牌,增强城市软实力,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丛书自2016年首批城市分卷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各级领导和主流媒体的的高度评价和密切关注,并通过国家外宣渠道走进全球40多个主要城市,入藏大英图书馆,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

 

二、 编辑推荐

“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以地级行政区域为单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以历史为线索,以地理为载体,权威、立体、详细地展现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地理国情、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并归纳提炼出特色地域文化,是一张张鲜活的城市名片,也是一部中国城市人文地理的百科全书。在这部“百科全书”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角度认识多元一体化的伟大祖国,领略她的包容博大、多姿多彩、生机勃勃,了解我国全貌和民族完整历史。

 

三、 作者简介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潍坊》分卷由《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编委会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发行中国地图出版社我国唯一的中央级地图出版机构,直属于自然资源部;负责编制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定地图、满足社会各界需要的实用地图;承担中央领导工作用图、地图应急保障服务、国家版图宣传教育、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宣传、地理信息数据应用等工作;出版中小学教材、教辅、科技、旅行、人文、地理、历史、地图文化书刊以及地球仪、立体地图等产品。

四、 目录

1 总序

3 

12 潍坊名片

13 古郡名州

14 世界风筝都

16 手工艺之都

19 中国画都

001 潍坊概况

002 地理区位

002 行政区划

002 地形地貌

004 人口

005 气候

006 经济

007 农业

008 交通

008 旅游业

008 水资源

011 历史与遗存

014 历史概况

018 东夷文化发祥地

024 青州古城

030 密州名府

032 潍县春秋

038 古墓葬绘画、画像石杰作

048 石刻造像与碑林

060 北方古典园林——十笏园

066 胶济铁路与坊子古镇

070 乐道院与潍县集中营

074 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潍柴崛起

080 历史名人

101 地质景观

102 沂山国家森林公园

110 青州国家地质公园

120 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126 昌乐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130 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134 白浪河国家湿地公园

140 滨海盐田

143 璀璨“非遗”

144 概况

148 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

156 杨家埠木版年画

162 古琴艺术(诸城派)

166 民间艺术瑰宝

181 节庆民俗

182 潍坊国际风筝会——飞向世界的翅膀

188 鲁台经贸洽谈会—— 一脉承两岸

192 中国画节·文展会——艺术盛宴

196 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演绎绿色传奇

202 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以花为媒共图发展

206 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打造文学高地

208 北方(昌邑)绿化苗木博览会——奏响绿色篇章

210 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璀璨永恒“中国蓝”

214 羊口祭海节——流传数百年的海域民俗

219 潍坊风味

220 潍坊物产

232 传统名吃

243 发展成就

245 经济发展

247 城市建设

249 社会事业

252 交通发展

255 城市蓝图

256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59 建设人民满意城市

262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263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264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66 附录

五、 精彩书摘

潍坊历史概况

早在新石器时代,潍坊潍河、弥河故道旁就有先民居住。在这里生活的古老部落居民被称为“东夷人”,他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东夷文化,东夷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

东周时期,潍坊属齐地,北临渤海,具有“鱼盐之利”。秦时设郡县,潍坊大部分地区属胶东郡、齐郡、琅邪(今名琅琊)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地在今青州市境内)。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人慕容德建立南燕政权,其都城位于广固城(今潍坊青州市)。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潍州。

这一时期,作为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潍坊成为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留下大量的佛教文化遗迹,如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和驼山、云门山、石门坊石窟造像群等。

北宋时期,潍坊属京东东路,青、潍、密三州。元时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朝时为青州、莱州二府所辖,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潍州为潍县。清朝时为青州、莱州、沂州三府所辖,民国时期先后属胶东道、莱胶道和淄青道。明清时期,潍坊成为中国手工艺之都,风筝和木版年画等手工艺全国闻名,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至今。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发生了著名的“潍县攻坚战”,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的直接指挥下战胜了国民党军将领陈金城率领的第九十六军,攻克潍县县城。这也是人民解放军在华东战

场上的第一次攻坚战,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

潍县解放后,中共中央、华东局非常重视对潍县的接管,于19484月,建立潍坊特别市,直属华东局,由曾山任第一任市委书记。19486月,华东局宣布成立中共昌潍地委。19493月,中共华东中央局南下,昌潍地委改属中共山东分局。1949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

市,仍为省辖市。19505月,潍坊市撤销,并入昌潍专区。1951年又重建潍坊市,为县级市,属昌潍专署。19817月,昌潍地区改名潍坊地区。198310月,撤销潍坊地区建制,改建省辖(地专级)市,沿用原潍坊名称,实行市管县体制。

“潍坊”的“潍”,在隋朝以前专指潍水(即现在的潍河,是市内第一大河),隋朝以后又指地名,潍州、潍县,均源于潍水。“潍坊”的“坊”源于坊子。据传,古驿道一般自州县向外十里为亭、二十里为堡、三十里为坊。唐朝在潍州南往安丘、诸城驿道三十里处筑一方土堆,以示标志。清末有人在此开一客店,以土方堆取名“坊子店”。1899年德国侵占山东,1901年在“坊子店”东0.5 千米处开凿第一眼煤井,取名“坊子竖坑”。次年,胶济铁路由青岛修达时建设了“坊子火车站”。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此设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始称坊子镇,俗称坊子街。19484月潍县解放,潍坊特别市成立。

东夷文化发祥地

“东夷”分布于中国大陆东端,太平洋西岸中部的海岱地区,其范围东起海滨,西至豫东,北至辽东,南抵江淮,海岱间的潍坊地区一直是东夷人的主要发源地和聚居地。在这片区域内的东夷人,自史前直至商周, 创造了灿烂的东夷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和民族性格,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东夷文化大致以后李文化为源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重要发展阶段。潍坊市东夷文化遗存分布广泛,经过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共发现登记477处,其中,后李文化遗址2处,北辛文化遗址5处,大汶口文化遗址60处,龙山文化遗址356处,岳石文化遗址54处。

后李文化时期

据专家考证,后李文化的年代跨度在距今8500年至7500年之间,前后延续了1000余年。今潍坊境内的后李文化遗址有寒亭区前埠下遗址、诸城陆吉庄子遗址。寒亭区前埠下遗址位于寒亭区朱里镇前埠下村西,有后李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灰坑、房址、墓葬堆积,文化层最深的地方约2米,距今约8000年,是目前潍坊地区考古中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文化遗迹,也是后李文化在潍河流域的首次发现。这一发现填补了潍坊地区后李文化的空白,使后李文化的范围扩大至潍河流域,为研究潍坊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就目前已出土的文物来看,后李文化的陶器种类比较单调,器物造型简单、古朴,釜约占陶器总数的70%以上,制作工艺也比较原始,流行夹砂红陶和圈足器,石器制作比较简单,骨器和蚌器出土数量亦很少,多数未能完好保存。

北辛文化时期

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至6100年,青州桃园、临朐龙岗等遗址是重要的北辛文化遗存。青州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北辛文化时期的陶鼎,从而确认鼎在60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就已出现。北辛文化遗址堆积层厚达1.5米以上,可见原始居民曾在此地有过长期稳定的生活。从出土的打制石器看,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进入原始农业生产的锄耕阶段,农业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此外,养猪、狩猎、采集业也较发达。1980年,青州市东夏镇李集村出土了一件北辛文化时期的桂叶形石铲,形体较大,长32厘米,弧形双面刃,磨制精致,这说明北辛文化在石器制作方面,已由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过渡。

北辛文化是东夷文化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在后李文化未发现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北辛文化是东夷新石器时代文化最早的文化阶段。北辛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源头,而大汶口文化则是北辛文化的发展去向,两者是传承关系。

大汶口文化时期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100年至4600年,分为早、中、晚三期,其分布范围也远远大于北辛文化的分布范围。诸城市呈子遗址、安丘景芝遗址是重要的大汶口文化遗存。

1985年春,在青州郑母镇王盘石村出土了一批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以泥质红陶为主的彩绘陶器。泥质陶的出现,表明制陶手工业者已经掌握了淘洗技术。青州弥河镇大官营村北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批陶器,说明制陶业已经成为当时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出土的石器中,还包括许多礼器化的石钺。在大汶口文化晚期,诸城开始出现了刻在大口尊上的图像文字,这是山东境内发现最早的原始文字。在同一时期,还发现了城址,这是新文明的曙光。

龙山文化时期

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由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薄胎的黑色陶器,故而又被称为“黑陶文化”。龙山文化的分布范围比大汶口文化更广。潍城姚官庄、寿光边线王、临朐西朱封、昌乐邹家庄、青州凤凰台等遗址是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存。

200210月,考古工作者在广县故城遗址(位于今青州市)发现一处龙山文化的窖藏,共出土龙山文化器物100多件。其中几件近似蛋壳陶,表面磨光、光亮细腻、造型美观,属于龙山文化时期制陶工艺中的精品。这一时期,东夷人的陶器制作,已由手工制陶发展到利用慢轮制陶。随着轮制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更开发出使用快轮制陶的新技术手段。龙山文化的陶器类型基本上沿袭了大汶口文化的类型,但制作技术上更先进。薄如纸、黑如漆的蛋壳陶制作技术已达到了史前人类制陶业的最高峰。

东夷人何时开始使用铜器,至今还是个谜。在龙山文化层中多处出现了铜器和铜渣,表明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手工业——金属冶炼业,更标志着龙山文化社会生产力的重大发展。

六、 前言/序言

《周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察地理、观人文,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的关注,是道法自然与教化天下的情怀。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而承载中国历史文化的地理空间是广袤复杂的。在一个辽阔的地域上,由于地理环境、人群构成、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诸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也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景观。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是丰富多彩又浑然一体的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不同个性特质、各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地域文化的发展既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品牌,已成为增强地域经济竞争能力和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套《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以地级行政区域为地理单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以历史为线索,以地理为载体,权威、立体、详细地展现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地理国情、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并归纳提炼出特色地域文化,打造城市名片,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区域的“百科全书”,对提升城市软实力,扩大对外影响力,助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实,这套丛书的意义远远超出地理区域,它展示和讲述的虽然只是一个个具体的局部,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个不同的视角、一个个不同的出发地,让人们多角度地去认识一个多元一体化的伟大国度,从而生动具体地领略它的包容博大、多姿多彩、生机勃勃。正因为如此,这套丛书绝非地域推介的集成,而是一套从个性出发,了解我们国家全貌、民族完整历史的教科书。丛书将文字、图片、地图、信息图表相融合的设计,为传统的图书注入了新的视觉体验,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将中华文化和各地人文地理的精华呈现给社会大众,为读者带来了一份精彩的文化大餐。


地图主题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地图主题书店
地图主题书店,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旗下的直属书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人文地理·潍坊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