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此书的目的是总结作者30余年的学习心得与体会,与有心学习青光眼的各位同道交流与分享。近年来,除了房角镜,UBM、各种OCT、各种前后段照相机、视野计、各种电生理检查仪器等眼科新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就不断积累相关的影像学资料,希望能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将片面、零碎、无条理的知识拼接起来,丰富我们的想象、武装我们的头脑,让诊治思路更清晰、更完整、更接近真理,从而帮助年轻医师快速成长。
目录:
绪论 眼前节影像学的发展
第一章 眼前节影像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典型病例一
图1-1-1 双眼眼前节照相和眼底杯盘比检查
图1-1-2 双眼房角镜检查
图1-1-3 双眼视野检查
图1-1-4 裂隙灯检查双眼周边前房深度
图1-1-5 UBM检查双眼前房深度
典型病例二
图1-2-1 双眼眼前节照相
图1-2-2 双眼房角镜检查
图1-2-3 双眼UBM和AB超检查
典型病例三
图1-3-1 双眼眼前节检查前房深度不一致
图1-3-2 双眼UBM检查
典型病例四
图1-4-1 双眼裂隙灯和房角镜检查
图1-4-2 双眼UBM和AB超检查
典型病例五
图1-5-1 双眼周边前房深度不对称
典型病例六
图1-6-1 双眼眼前节照相和房角镜检查
图1-6-2 双眼UBM、AB超和眼外观照相检查
图1-6-3 右眼PPV+PPL术后
典型病例七
图1-7-1 房角镜下双眼房角所见
图1-7-2 UBM检查证实有外伤性房角损伤
典型病例八
图1-8-1 双眼眼前节和房角镜检查
典型病例九
图1-9-1 双眼 “急性发作”体征
图1-9-2 双眼UBM检查
图1-9-3 双眼眼底彩照、B超、FFA和OCT检查
典型病例十
图1-10-1 双眼眼前节和UBM检查
图1-10-2 双眼AS-OCT检查
第二章 房角镜检查
第一节 房角镜
图2-1-1 房角的观察
图2-1-2 直接房角镜及检查体位
图2-1-3 不同类型的间接房角镜及检查体位
图2-1-4 一些特殊用途的房角镜
第二节 正常房角的解剖结构
图2-2-1 正常房角的结构
图2-2-2 正常Schwalbe线
图2-2-3 正常小梁网
图2-2-4 正常巩膜嵴
图2-2-5 正常睫状体带
图2-2-6 正常周边虹膜形态
第三节 房角入口与房角宽窄
图2-3-1 房角入口
第四节 房角镜的检查
一、静态检查
图2-4-1 宽角与窄角的区别
二、动态检查
图2-4-2 房角镜下的静态和动态检查所见示教1
图2-4-3 房角镜下的静态和动态检查所见示教2
图2-4-4 动态检查下的房角粘连
三、静态和动态检查的意义
表2-4-1 静态与动态对应的临床意义
表2-4-2 房角镜下所见的主要四个方面
图2-4-5 静态下宽角所见的粘连
表2-4-3 ISGEO分类
表2-4-4 我国与ISGEO诊断原发性青光眼
四、房角粘连的特点
图2-4-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的表现
图2-4-7 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的各种不同表现
图2-4-8 房角粘连与开放的交界点
五、房角的分级检查
表2-4-5 Van Herick分级
图2-4-9 Van Herick房角分级方法
图2-4-10 裂隙灯下房角宽窄的判断
图2-4-11 裂隙灯下观察周边前房深度与房角镜所见
表2-4-6 Scheie 分级(静态)
图2-4-12 Scheie分级方法
表2-4-7 Shaffer分级(静态)
表2-4-8 Scheie和Shaffer分级的部分对应关系
表2-4-9 Spaeth分级(静、动态)
图2-4-13 Spaeth分级
六、房角镜下的其他改变
七、房角镜检查的记录
(一)在门诊工作中记录房角镜
图2-4-14 不同象限宽窄度不同的记录方法
(二)在病房工作中记录房角镜
图2-4-15 房角结构描述示意图
图2-4-16 房角检查记录典型病例1
图2-4-17 房角检查记录典型病例2
图2-4-18 房角检查记录典型病例3
(三)在科研中记录房角镜检查结果
图2-4-19 房角镜记录表
第五节 推荐的青光眼诊病流程
图2-5-1 推荐的青光眼诊病流程
第六节 房角镜的其他用途
图2-6-1 房角镜下检查杯盘比
第三章 UBM检查及UBM下的房角形态
第一节 UBM工作原理与步骤
一、工作原理
图3-1-1 UBM成像原理
图3-1-2 UBM机外观1
图3-1-3 UBM机外观2
图3-1-4 水囊探头
二、UBM操作前准备
图3-1-5 探头安装
图3-1-6 水囊安装
三、患者的准备与水浴杯的放置
图3-1-7 水浴杯的放置
四、实施操作步骤
图3-1-8 UBM操作聚焦线的调试
图3-1-9 UBM扫描图像
五、获得清晰图像的UBM操作要点
图3-1-10 获得清晰图像的UBM操作要点
图3-1-11 UBM检查的标识
第二节 UBM检查的特点
图3-2-1 半景和全景的UBM图像
图3-2-2 四个点钟的扫描图像
图3-2-3 UBM动静态检查
图3-2-4 对于宽房角,UBM与房角镜检查结果一致
图3-2-5 对于窄房角,UBM所见要比房角镜下所见更窄典型病例1
图3-2-6 对于窄房角,UBM所见要比房角镜下所见更窄典型病例2
图3-2-7 对于窄房角,UBM所见要比房角镜下所见更窄典型病例3
第三节 UBM与房角镜的区别
表3-3-1 UBM与房角镜检查的区别
第四节 UBM眼前节各结构参数的定性定量测量
一、角膜
图3-4-1 角膜UBM影像
二、角巩膜结合部
图3-4-2 角巩膜结合部UBM影像
三、巩膜
图3-4-3 巩膜UBM影像
四、巩膜突定位
图3-4-4 巩膜突定位
图3-4-5 Pavlin CJ 定义眼前节结构定量测量
图3-4-6 何明光定义UBM眼前节结构定量测量
图3-4-7 眼前节结构的面积参数
五、前房、前房轴深和瞳孔直径
图3-4-8 前房、前房轴深和瞳孔直径的UBM影像
六、房角开放定位
图3-4-9 房角开放距离(AOD)和房角开放度数
七、虹膜
(一)虹膜厚度
图3-4-10 虹膜厚度的测量
图3-4-11 定性定义虹膜厚度和周边虹膜肥厚
图3-4-12 定量定义周边虹膜肥厚
(二)虹膜膨隆程度
图3-4-13 虹膜膨隆曲率半径测量
(三)虹膜长度
图3-4-14 虹膜长度测量
图3-4-15 虹膜根部附着位置的测量(半定量)
八、睫状体
图3-4-16 小梁网和睫状突之间的角度和距离
图3-4-17 睫状体的变化
图3-4-18 睫状体的位置
图3-4-19 睫状体前位/前旋
图3-4-20 睫状体的大小
九、晶状体悬韧带
图3-4-21 正常晶状体悬韧带
图3-4-22 晶状体悬韧带离断典型病例1
图3-4-23 晶状体悬韧带离断典型病例2
图3-4-24 晶状体悬韧带离断典型病例3
图3-3-25 晶状体悬韧带离断典型病例4
图3-4-26 UBM阅片不一定能报告出晶状体悬韧带的离断
十、后房
图3-4-27 正常后房与后房消失
十一、前段脉络膜和视网膜
图3-4-28 前段脉络膜的测量
第五节 UBM下的房角形态
图3-5-1 虹膜平坦与凹陷
图3-5-2 虹膜膨隆型(单纯瞳孔阻滞型)
图3-5-3 单纯周边虹膜肥厚(非瞳孔阻滞型)
图3-5-4 高褶虹膜构型示意图
表3-5-1 传统型和亚洲型高褶虹膜构型
图3-5-5 高褶虹膜构型和高褶虹膜综合征(非瞳孔阻滞型)
图3-5-6 双眼高褶虹膜构型(非瞳孔阻滞型)
图3-5-7 房角多种形态(联合机制)
第六节 UBM阅片原则
一、对单一眼球的房角关闭机制分型
图3-6-1 虹膜膨隆型(4/4,四个象限都表现为膨隆型)
图3-6-2 虹膜膨隆型(3/4,四个象限中下方象限不是虹膜膨隆型,其他三个都是膨隆型)
二、对某一位患者的房角关闭机制分型
第七节 UBM检查其他眼前节结构
第四章 AS-OCT检查及其下的房角形态
第一节 AS-OCT工作原理与步骤
一、工作原理
图4-1-1 Visante OCT的Michelson干涉仪原理
图4-1-2 CASIA OCT的工作原理
图4-1-3 CASIA OCT 的立体扫描方式
图4-1-4 Visante OCT的特点
图4-1-5 CASIA OCT的特点
二、AS-OCT操作前准备
表4-1-1 不同疾病测量方案的选择
三、AS-OCT实施操作步骤
图4-1-6 测量界面
图4-1-7 选择眼别界面
图4-1-8 调整眼位界面
图4-1-9 对准眼球界面
图4-1-10 预览界面
图4-1-11 生成检查报告打印界面
四、获得清晰图像的AS-OCT操作要点
第二节 AS-OCT检查的特点
一、采用1310纳米扫频激光,具备高穿透性、高分辨率和成像更清晰的特点
图4-2-1 高分辨率的清晰成像
二、可进行超广角扫描,360°全方位测量房角结构和形态
图4-2-2 双侧房角AS-OCT成像
三、具备齐全的房角分析功能
图4-2-3 房角生物学参数测量
四、具备三维扫描功能
图4-2-4 眼前节三维成像
五、可自动测量容积参数
图4-2-5 自动测量前房容积、角膜体积和虹膜体积
六、清晰成像至晶状体后囊
图4-2-6 晶状体后囊成像
七、可用于评估角膜形态与功能
图4-2-7 角膜形态成像和功能分析
八、能够对翼状胬肉扫描成像
图4-2-8 翼状胬肉形态观察
九、能够测量Schlemm管结构与运动
十、能够测量泪河高度、面积和体积
十一、能够测量直肌附着点的距离
十二、能够对滤过泡进行成像及功能评估
第三节 AS-OCT与UBM在眼前节参数测量上的优劣势
表4-3-1 AS-OCT与UBM检查的区别
图4-3-1 AS-OCT与UBM影像
图4-3-2 睫状体轮廓影像
第四节 AS-OCT眼前节各结构参数的定性定量测量
一、房角
图4-4-1 ZAAP软件定量测量前房参数
图4-4-2 房角开放距离(AOD)和小梁虹膜间隙面积(TISA)
图4-4-3 前房角参数自动测量
图4-4-4 高分辨率扫描模式(angle HD)测量房角参数
图4-4-5 ITC虹膜小梁网接触参数
图4-4-6 前房容积和虹膜容积的自动测量
二、角膜
图4-4-7 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测量
三、晶状体
图4-4-8 晶状体二维和三维扫描
图4-4-9 白内障术后晶状体二维和三维扫描
图4-4-10 白内障手术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图、前房OCT图像和其他前房重要参数的对比图
图4-4-11 ICL中心拱高以及周边拱高的测量
四、Schlemm管
图4-4-12 CASIA OCT测量Schlemm管的细微结构
图4-4-13 PhS-OCT测量Schlemm管的运动
五、泪河
图4-4-14 CASIA OCT测量泪河高度、面积和体积
六、直肌
图4-4-15 测量上直肌附着点距离
第五节 AS-OCT下的房角形态
图4-5-1 OCT和UBM下的瞳孔阻滞型
图4-5-2 OCT和UBM下的高褶虹膜构型
图4-5-3 OCT和UBM下的周边虹膜肥厚
图4-5-4 OCT和UBM下的晶状体拱高过高
图4-5-5 AS-OCT下房角在明室和暗室下的不同表现
第六节 AS-OCT检查其他眼前节结构
图4-6-1 晶状体相关疾病
图4-6-2 角膜相关疾病
图4-6-3 青光眼相关疾病
图4-6-4 泪道相关疾病
图4-6-5 其他
第五章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房角镜、UBM和AS-OCT的表现
第一节 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
图5-1-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1
图5-1-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2
图5-1-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3
图5-1-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4
图5-1-5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5
图5-1-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6
图5-1-7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典型病例7
第二节 单纯非瞳孔阻滞型
图5-2-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非瞳孔阻滞型典型病例1
图5-2-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非瞳孔阻滞型典型病例2
图5-2-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非瞳孔阻滞型典型病例3
图5-2-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非瞳孔阻滞型典型病例4
图5-2-5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非瞳孔阻滞型典型病例5
第三节 联合机制型
图5-3-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
图5-3-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2
图5-3-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3
图5-3-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4
图5-3-5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5
图5-3-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6
图5-3-7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7
图5-3-8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8
图5-3-9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9
图5-3-1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0
图5-3-1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1
图5-3-1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2
图5-3-1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3
图5-3-1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4
图5-3-15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典型病例15
第四节 一对姐妹的左右眼对比
图5-4-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姐姐右眼)
图5-4-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单纯瞳孔阻滞型(虹膜膨隆型)(姐姐左眼)
图5-4-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妹妹右眼)
图5-4-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联合机制型(妹妹左眼)
第六章 房角及其他眼前节继发性改变
第一节 与晶状体改变相关的眼前节继发性改变
图6-1-1 成熟期白内障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前节表现
图6-1-2 膨胀期和成熟期白内障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前节表现
第二节 与炎症相关的房角继发性改变
图6-2-1 葡萄膜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2-2 葡萄膜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2-3 葡萄膜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3
图6-2-4 葡萄膜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4
图6-2-5 葡萄膜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5
图6-2-6 中间葡萄膜炎或隐匿性葡萄膜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图6-2-7 房角不同程度不规则粘连
图6-2-8 葡萄膜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2-9 葡萄膜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2-10 葡萄膜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3
图6-2-11 葡萄膜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典型病例4
图6-2-12 双眼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
图6-2-13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2-14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2-15 Fuchs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2-16 Fuchs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2-17 Fuchs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3
图6-2-18 角膜内皮炎继发性青光眼
图6-2-19 病毒感染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图6-2-20 巨细胞病毒感染继发性青光眼
图6-2-21 眼部带状疱疹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2-22 眼部带状疱疹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2-23 眼部带状疱疹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3
图6-2-24 巩膜炎继发性青光眼
第三节 假性剥脱综合征继发性房角改变
图6-3-1 假性剥脱综合征继发性房角改变
第四节 小梁网色素过度沉着与色素性青光眼
图6-4-1 色素性青光眼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1
图6-4-2 色素性青光眼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2
图6-4-3 房角或小梁网色素过度沉积
图6-4-4 炎症导致的色素过度沉积
图6-4-5 房角挫伤后色素过度沉积
图6-4-6 肿瘤致房角色素增多
第五节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房角改变
图6-5-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房角改变
图6-5-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开角期房角改变
图6-5-3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闭角期房角改变
图6-5-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闭角期合并并发性白内障房角改变
图6-5-5 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图6-5-6 房角新生血管长入合并房角后退
第六节 外伤性房角异常改变
图6-6-1 钝挫伤致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6-2 钝挫伤致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6-3 钝挫伤致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3
图6-6-4 钝挫伤致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4
图6-6-5 房角不同程度劈裂
图6-6-6 钝挫伤致房角后退、劈裂伴睫状体脱离
图6-6-7 眼外伤后炎症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图6-6-8 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
第七节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房角改变
图6-7-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1
图6-7-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2
图6-7-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3
第八节 房角发育异常与青光眼
图6-8-1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房角改变
图6-8-2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儿童期房角先天发育异常所见
图6-8-3 合并虹膜和房角发育异常的儿童青光眼
图6-8-4 合并虹膜发育异常的儿童青光眼房角先天发育异常典型病例1
图6-8-5 合并虹膜发育异常的儿童青光眼房角先天发育异常典型病例2
图6-8-6 与虹膜色素脱失相关的房角改变
图6-8-7 Rieger异常与Rieger综合征典型病例1
图6-8-8 Rieger异常与Rieger综合征典型病例2
图6-8-9 Rieger异常与Rieger综合征典型病例3
图6-8-10 Rieger异常与Rieger综合征典型病例4
图6-8-11 Rieger异常与Rieger综合征典型病例5
图6-8-12 Axenfeld异常与Axenfeld综合征典型病例1
图6-8-13 Axenfeld异常与Axenfeld综合征典型病例2
图6-8-14 先天性无虹膜继发性青光眼
图6-8-15 单眼房角异常表现
第九节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性房角改变
图6-9-1 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9-2 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9-3 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3
图6-9-4 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4
图6-9-5 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5
图6-9-6 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6
第十节 上巩膜静脉压升高与Schlemm管充血
图6-10-1 甲状腺相关眼病导致的上巩膜静脉压增高继发性青光眼
图6-10-2 颈动脉——海绵窦瘘导致的上巩膜静脉压增高继发性青光眼
第十一节 肿瘤继发性青光眼房角改变
图6-11-1 睫状体囊肿
图6-11-2 睫状体多发性囊肿继发性闭角性青光眼
图6-11-3 睫状体黑色素瘤继发性青光眼
图6-11-4 脉络膜黑色素瘤继发性青光眼
图6-11-5 全身肿瘤转移继发性青光眼
图6-11-6 神经纤维瘤病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第十二节 眼内手术及术后房角表现
图6-12-1 小梁消融术术后房角表现
图6-12-2 房角镜辅助下内路小梁切开术(GATT,导管法)手术步骤
图6-12-3 房角镜辅助下内路小梁切开术(GATT,导管法)后房角改变典型病例1
图6-12-4 房角镜辅助下内路小梁切开术(GATT,导管法)后房角改变典型病例2
图6-12-5 微创青光眼手术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后房角镜下所见
图6-12-6 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后房角镜下所见
图6-12-7 CLASS手术术后UBM所见
图6-12-8 激光治疗重建滤过道
图6-12-9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和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房角所见
图6-12-10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房角镜下所见
图6-12-11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联合成形术眼前节所见
图6-12-12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后房角所见
图6-12-13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葡萄膜炎前后眼前节变化
图6-12-14 睫状体光凝术后房角变化
图6-12-15 小梁切除术后房角所见
图6-12-16 小梁切除术滤过道内口阻塞典型病例1
图6-12-17 小梁切除术滤过道内口阻塞典型病例2
图6-12-18 激光治疗重建滤过道
图6-12-19 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1
图6-12-20 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眼前节改变典型病例2
图6-12-21 玻璃体视网膜多次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
图6-12-22 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1
图6-12-23 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2
图6-12-2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
图6-12-25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房角所见
第十三节 其他
图6-13-1 不同类型滤过泡眼前节照相和UBM下表现
图6-13-2 炎症对滤过泡的影响
图6-13-3 小梁切除术前术后房角改变
图6-13-4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术后房角改变典型病例1
图6-13-5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术后房角改变典型病例2
图6-13-6 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术后房角改变
图6-13-7 肝豆状核变性继发性青光眼
前言
作为一名从业31年的青光眼专业医师,回过头来审视自己走过的学习成长之路,依然觉得青光眼是入门非常困难的学科。青光眼的世界很宽广,很复杂,从高眼压到正常眼压,从原发到继发,从前房到眼底,从眼睛到大脑,从结构到功能……青光眼以多种形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想要抽丝剥茧,以求水落石出,必须要有明晰的思路。
学习房角镜,是打开青光眼思维大门的第一扇窗。它帮助你在浩瀚的青光眼世界中,牢牢抓住最清楚、最重要的线索和思路,不会迷失方向。
根据房角镜下的形态,可以将前房角(简称房角)区分为宽角、窄角,各种房角的分型也能够尽收眼里。房角镜下还可以看到房角粘连与否、范围多少,这两步就能基本解释青光眼的病因:是开角还是闭角?是炎症还是外伤?……重要的是,房角镜不仅能够提供房角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它观察视盘形态的改变,帮助进一步明确诊断。诊断明确,对治疗方案可以迅速作出选择,如炎症引起眼压高,此时房角关闭了,无论怎么抗炎治疗也无效,但如果是宽角、房角开放,保守治疗则可能有效。因此,房角镜为青光眼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是重要的诊断工具。
房角镜也是极佳的培养临床诊治思维方法的工具。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感临床思维的培养对于一个初学者、年轻医师快速成长的重要意义,而看房角镜是教给学生青光眼诊治思维的第一课。青光眼的临床诊断往往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用裂隙灯检查先大致确定周边前房深度,初步判断是宽角还是窄角;然后看房角镜,进一步明确是宽角还是窄角,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它对应着开角还是闭角型青光眼的的诊断;同时观察房角的粘连程度、视盘形态。这个追寻正确诊断的过程既培养了一个人的诊疗思维,又锻炼了一个人的思辨能力。首先,作出的初步诊断要能和房角镜下观察到的房角、视盘形态相符,两者相互照应;其次,若两者存在偏差,是否遗漏了关键的致病原因?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从房角镜这一最基本的检查入手,一开始就确立正确的检查模式,才能培养好的青光眼诊疗思维。
然而,房角镜的学习并不容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房角镜检查主观性较大,现场示教也费时、并可能导致患者不适。如果能利用直观的教学图片或视频进行展示,无疑会提供极大的便利。近年来,除了房角镜,UBM、各种OCT、各种前后段照相机、视野计、各种电生理检查仪器等眼科新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就不断积累相关的影像学资料,希望能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将片面、零碎、无条理的知识拼接起来,丰富我们的想象、武装我们的头脑,让诊治思路更清晰、更完整、更接近真理,从而帮助年轻医师快速成长。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1年多的伏案写作,这本书终于呈现给了读者。相信这本书将带给年轻医师前所未有的惊喜,向他们展示房角检查中平时触及不到的奥妙。清晰、细致的图片会让你感受到著者的匠心独运,UBM和AS-OCT等先进的影像学图像会带给你丰富的知识和视觉盛宴。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最重要!打好基础,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永远学习,懂得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和灵感的人是智慧的。衷心希望这本书出版能帮助年轻一代不断进步、勇攀科学高峰!
和前两本著书的风格一样,这本书尽力以图代替文字,用图阐述事实和现象。但每一张图的背后都是多年艰辛的知识积累和收集。和前两本著书的风格一样,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每一张图、每一个标识,都出自著者之手。一如既往地坚持这种著书风格,是对读者的承诺、也是对品质的保证。
此书的目的是总结作者30余年的学习心得与体会,与有心学习青光眼的各位同道交流与分享。书中难免存在缺点、漏错、不足之处,敬请原谅和指正!真诚希望读者们对书中值得商榷和争议的地方提出宝贵意见,当此书再版时,会让此书的品质得到更大的提升。
感谢所有给予过帮助、鼓励、支持的前辈、同道们!感谢为此书默默奉献的家人、朋友、患者和我的学生们!感谢中山眼科中心叶天才教授、王忠浩副主任医师、河北沧州爱尔眼科医院周文宗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王凯军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Chelvin Sng副教授、日本井上康先生提供了珍贵的图片;感谢上海天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李细威技术总监、北京高视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李卫楠经理、天津索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付建富和顾丽宾经理、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刘春、王建华经理、英国豪迈国际有限公司徐海朔、陈万友经理等提供相关仪器有价值的图片和资料;感谢杨华军、蔡小于、李少丽、刘玉红等老师在收集临床资料上给予的帮助;特别感谢中山眼科中心王伟医师在影像学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的帮助;感谢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春满医师、中山眼科中心林凤彬、李飞、高凯医师在文字审校上给予的帮助;感谢周柔兮、宋云河博士在收集图片资料上给予的帮助;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感谢中山眼科中心培养了我。中山眼科中心大量而丰富的病例资源、前辈和同道的指导和帮助,是三本著作顺利出版的基石。
到目前为止,前两本著作《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2014年)《图解青光眼手术操作与技巧》(2016年)均分别印刷了5次,惠及约15 000名眼科医师。《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获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度“质量效益奖”,是同年五官编辑部唯一一本获奖图书,也是同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500种图书中评选出的前20位优秀书籍;《图解青光眼手术操作与技巧》获得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度“人卫好书奖”最高奖项“优秀数字与融合产品奖”,也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当年从1000多本图书中脱颖而出的6本著作之一,更是当年五官编辑部唯一一本获奖图书。
愿这本《图解青光眼眼前节影像学检查及诊断》著书和《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图解青光眼手术操作与技巧》一样,能成为广大眼科医师尤其青光眼医师热爱的实用参考书,陪伴他们的成长!
2020年1月1日于广州
作者简介:
张秀兰教授
Xiulan Zhang,M.D.,Ph.D
Professor of Ophthalmology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亚太眼科科学院院士
亚太青光眼学会理事
亚洲闭角型青光眼学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全国青光眼学组秘书
- 人卫智慧服务商城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