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51.00
运费: ¥ 0.00-20.00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商品图0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书名: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定价:68.0
ISBN:9787300260143
作者:徐仲伟
版次:1
出版时间:2018-11

内容提要:
网络社会公德是社会成员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或者从事与网络有关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建立并遵守的共同社会公共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反映和再现,但网络社会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并与现实社会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网络社会公德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大量的有关社会调查反映出我们当前的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充满着许多的矛盾和问题,而且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建设目标。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特征,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应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坚守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原则,抓好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建设,形成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有效的载体,找准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有利措施,形成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构建起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自律与他律机制,从而有力地推进我国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




作者简介:
徐仲伟,男,1951年7月生,四川自贡市人。二级教授、博士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重庆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现兼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协会会长等。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近20年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文化等领域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重庆市重大(重点)课题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论文集19部,有的文章被《新华文摘》、《马克思主义文摘》等转载(摘)。先后获得*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文化部文化创新(提名)奖、重庆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秀成果一二三等奖等奖项。

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章社会公德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道德与社会公德的理论及其历史演进

(一)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内涵

(二)道德与社会公德理论的历史演进

二、国外社会公德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社会公德理论研究的特点

(二)国外社会公德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国外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的主要观点

三、我国社会公德研究和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的社会公德研究

(二)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二章网络社会的形成及其公德建设的意义

一、网络社会的形成及其特征

(一)网络社会的形成

(二)网络社会的特征

二、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关系

(一)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统一性

(二)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异性

三、网络社会主体构成

(一)网民

(二)网络群体和网络组织

四、网络社会的矛盾

(一)网络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网络社会的基本矛盾对其他矛盾的影响

(三)正确应对网络社会中的矛盾冲突

五、网络社会公德的失范问题

(一)网络内容失范

(二)网络知识侵权问题

(三)网络诚信问题

六、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是现实社会公德建设的拓展和深化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引导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第三章网络社会公德的内涵和特征

一、网络社会公德的内涵界定

(一)关于社会公共道德

(二)网络社会公德概念的界定

二、网络社会公德与传统社会公德

(一)网络社会生活与传统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网络社会公德与传统社会公德的一致性

(三)网络社会公德与传统社会公德的差异性

三、网络社会公德的标准

(一)网络社会公德标准应该以传统社会公德为基础

(二)网络社会公德标准应该符合相互尊重和平等原则

(三)网络社会公德标准应该符合公平正义原则

四、网络社会公德的特征

(一)网络社会公德具有普适性

(二)网络社会公德具有自主性

(三)网络社会公德具有自律性

(四)网络社会公德具有开放性

(五)网络社会公德具有多元性



第四章网络社会生活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影响

一、网络社会生活的构成及其特征

(一)网络社会生活的基本构成

(二)网络社会生活的特征

二、网络社会生活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影响

(一)网络社会生活对现实社会公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二)网络社会生活给社会公德建设带来的挑战

三、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失范



第五章我国网民网络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调查维度及内容

(三)调查工具及题项

(四)调查对象及抽样

(五)调查过程及统计方法

二、我国网民网络使用行为特征

(一)平均每天上网时间

(二)上网的途径

(三)上网的主要目的

(四)所使用的网络工具

(五)接触网络论坛的情况

(六)论坛活跃度

(七)接触国外网站的情况

三、我国网民网络行为及其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的特征

(一)网民的网络生活感受

(二)网民网络生活状态与现实生活状态的比较

(三)网民对网络信息的看法

(四)网络对网民思想认识的影响

(五)网民对网上商业广告的看法

(六)网民对消除网络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

措施的看法

(七)网民对人们在网络中公开自己私生活信息的看法

(八)网络交往中是否应遵守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

(九)相互尊重是否应为网络交往的前提

(十)网络中是否应该倡导文明礼仪

(十一)网络中是否应倡导爱国主义

(十二)网民在网络中的社会责任

(十三)网络中是否可以随意下载软件或图片

(十四)“人肉搜索”是否具有合法性

(十五)是否应防止个人沉迷于网络游戏

四、我国网民对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看法

(一)网民对现在网络道德状况的满意度

(二)网络社会中是否应当倡导公德规范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着手点

(四)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主体

五、我国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分析

(一)社交、移动:网民网络使用行为特征

(二)开放、多元:网民网络行为及其遵守规范特征

(三)自律、他律: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社会基础

(四)多层次、多方面: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多样化途径



第六章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

(二)以人为本,服务网民

(三)遵循规律,符合网民心理特征

(四)享受权利,以承担责任为前提

(五)实施德治,以法治为保障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内容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核心价值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所应解决的基本矛盾

(三)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层面



第七章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建设

一、网络社会公德主体与主体素养

(一)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二)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类型及素养的构成

二、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主体在网络社会公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网络主体与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不适应

三、网络社会公德主体建设的原则、内容与途径

(一)网络社会公德主体建设的原则

(二)网络社会公德主体建设的内容

(三)网络社会公德主体建设的途径



第八章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载体和措施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载体

(一)对网络社会公德建设载体的认识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主要载体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措施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面临的公害问题

(二)加强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措施



第九章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他律自律机制与环境建设

一、从他律向自律转化是个体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道德他律的含义与特征

(二)道德自律的含义与特征

(三)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的辩证关系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他律机制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他律工具

(二)强化网络社会公德他律的必要性

(三)网络社会公德他律机制的构建



三、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自律机制

(一)道德自律在网络社会公德建设中的作用

(二)网络社会公德自律机制的内容

(三)网络社会公德自律机制的构建

四、网络社会公德的环境建设

(一)环境是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备条件

(二)影响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环境因素

(三)为网络社会公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网络社会形态的特殊性,使一些人对网络社会公共道德规范不适应。网络社会与传统的现实社会相比,的确有许许多多的区别,有与传统社会形式完全不同的表现形态。比如说,网络社会形态的数字化特征,就使我们所看到的网络社会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形式极为庞大复杂,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但是归根到底,它们都只是0和1 这两个数字的构建和组合的结果。它与传统的能够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觉得到的现实社会相比,就会使人感到那样的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又如网络社会行为主体的隐蔽性这一重要的特征,就会常常使我们看到社会成员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但却往往难以知道行为的主体究@是谁。社会是由社会成员组成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就是指一定的社会成员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行为状态与活动情况。在传统的社会形态中,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行为状态、活动情况都是现实的、客观存在的,是能够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感知得到、了解得到、认识得到的。但是在网络社会中,作为运用网络的主体——“人”来说,他常常是处于隐蔽状态的。他的社会行为、他的具体活动、他的身份特征、他的思想状况都是通过网络终端显示出来的。作为网络的行为主体,他常常是隐藏在网络、电脑、显示屏之后,是难以被人们发现,更难被人们了解、被人们认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网络社会的公共道德在一些人的影响下,出现一定的问题后,就既很难找到相关道德问题的出现者,也不易找到网络道德问题责任的承担者。而且,由于现-在的网络已经连通到整个世界,网络的内容与形式自然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加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使网络变成了面向大众、面向世界的一个极为开放的社会空间。作为网络社会中的任何成员可以在这个网络空间里自由地获取知识、从事工作、表达感情,以致攻击他人等,这就容易使网络社会在公共道德领域以及其他方面出现一种无序和混乱。另外,如网络社会的平等性特征,使网络社会的不同主体,在网络当中都是平等的。在网络社会这样一种自媒体环境中,基本上已经不存在*威,不存在政治或者经济上的等级、区别等问题。因而在网络社会中,一般来讲,网络社会成员都是平等的。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就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认识、好恶、情感等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明个人的态度,抒发相关的情感。在这里,领导与平民是一样的,专家和白丁是没有地位的区别的。但是,这样的网络社会就可能在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问题上,应该具有的*威得到消解,应该具有的崇高变得平庸,应该负起的责任无法得到落实,应该具有的道德义务无法有效履行,应该形成的道德规范无法得到遵从,而网络社会公共道德中出现的问题自然也得不到及时地匡正……所有这些网络社会公德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都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科学严格的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规范。

网络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使网络社会公共道德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就传统的意义而言,社会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地域或范围内的人的一种集合体,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形成的不同人群之间的一种联盟。但对网络社会来讲,这个说法就很难说明问题。首先,从网络社会地域空间复杂性的角度来看,就极其难以划分出网络社会的地域与空间问题。在现-在的网络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网络所涉及的这个地域已经不仅包含了整个地球,而且通过航天网络通信等先进科技,已经远及到了外太空领域。现-在的网络不仅可以随时与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发生联系,而且已经可以随时直接和月球等其他星球发生联系。其次,从网络社会制度复杂性的角度来看,网络社会既不是社会主义的也不是资本主义的,当然更不是其他什么社会制度的。在互联网络范围内,人们可以随时地和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人们发生联系。再次,从一般社会所涉及的共同利益的角度来看,大量的网络社会成员在网络社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与社会行为方式,往往涉及目前现实社会中的不同民族、国家的利益。在网络社会中不少的社会成员往往是只要一涉及某一具有共同利益的问题,就有可能立即通过互联网络,很快地从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即使有时是十分短暂的)社会联盟,发表意见,采取行动。在这一类问题上,西方一些国家大量利用互联网络,抓住或者制造一些所谓的具有“普世价值”的问题,搞乱一些国家人们的道德评判,宣扬他们的“人权、民主、自由”,煽动所谓“颜色革命”,干扰他国内政,大搞颠覆活动和民族分裂活动等,就是利用互联网络所起的作用。*后,从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追求的角度来看,在网络社会这样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环境中,整个社会价值的反映是多元的、复杂的。人们对于社会价值的追求也是多样、复杂、五花八门的。它既有高雅的、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东西,也有极其低俗的甚到被社会的人们所不齿的一些东西等。以上这些问题,使我们看到,在网络社会中,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其社会的结构都是极其复杂的。现-在,我们要在这样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网络社会环境中,形成一种符合我们社会发展要求的、相对一致的网络社会的公共道德,的确是极其困难的事情。那么在这样一个结构极为复杂的网络社会现实情况下,再加上网络社会的形成时间并不太长,人们对网络社会的了解和认识还处于不断地探索、了解、认识和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这就使我们对于网络社会公共道德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标准、道德评价的认知以及人们的道德行为遵从,都还缺乏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威性的统一标准;对于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原则、发展的目标等各个方面都还缺乏十分科学、具体的认识;对于网络社会公共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途径等都还处于不断探索的状态之中。由于这一系列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体系、建设机制都没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网络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公共道德的问题,就可能是难免的了。
网络社会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使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失范现象频频发生。本来,道德问题主要是属于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自律问题,而法律问题是社会中的他律问题。但谁都知道,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为此我们常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升华。也有人认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即如果一个人不讲道德,他自然也就可能不遵守法律,同样反过来说,没有社会的法律,一样也谈不上对社会道德的维系了。因此我们认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道德与法律是紧密相连的。为此,我们才提出,即使在网络社会领域,也是一样的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因此在现-在的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始终坚持法治和德治这两手。可是,从我国目前网络社会法制建设的角度看,的的确确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仅从法律制度的立法方面看,就还存在着许多的空白,在我们所拟定的某些法律条文方面,的确还存在较多的漏洞。比如:在网络社会成员的行为方面,哪些是符合法律制度要求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我们应该遵从哪些方面的制度与规定;如何在实现网络自由、网络平等的前提下,保护好每一个社会成员与社会单位的秘密甚到隐私;如何对那些实施网络暴力、宣扬网络色情的社会成员以法律的规范和惩戒;如何打击网络销售中的虚假宣传、销售欺诈;如何处理好网络运营中的规范操作、诚实办网、文明办网;等等。在这所有的领域,在网络法律规范的许多方面,我们都还缺乏科学具体、切实可行、系统完备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法律惩治措施。作为新兴出现的网络社会,由于在人们社会行为的法律规范方面缺乏这些相关的法律制度与法治环境,就自然会使网络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显得无所适从或表现为无法可依。这样的结果,也自然会导致网络社会人们在道德领域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出现某些偏差与混乱。
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环境不够理想,致使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失范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道德约束。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目前对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问题重视还不够,措施也不力,致使我国的网络社会公共道德除了在法律方面立法不够健全、执法存在问题以外,特别是在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环境氛围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在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制度环境方面,缺乏相应的建设。如在网站的建立、网络的管理、网络的运行、网络内容的审核、网络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评价等许多方面,从道德规范的角度来约束人们和优化相应的环境就显得非常不够。在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舆论环境方面,长期以来也是比较混乱的。在舆论方面,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某些网络通过制造某些所谓“舆论”对一些正常社会现象进行冲击、谩骂、讽刺、歪曲,对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进行奚落与恶搞的一边倒,而不易看到对这些问题与现象的反对、抵制和批评的舆论。这种社会舆论环境发展的结果,不仅会使我们的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正能量得不到有益张扬,弄得不好,甚者对我们整个的社会道德建设与发展都会起到负面的影响和作用。在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工作环境方面,从当前的情况看,虽然我们国家已经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角度、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角度、从发展网络社会文明的角度等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开展了不少的工作,但是,真正把我国的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放在加强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建设,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环境与氛围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思考问题,还是开展工作,特别是在人力的投入、精力的使用、时间的花费、工作的用力以及经费的投入等都是显得非常有限的。这样的结果,难免不使我们的网络社会在公共道德环境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鉴于当前我们国家在网络社会公共道德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我们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做出了一系列有关方面的思考。
网络社会公共道德,是在网络社会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社会公德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人们所形成的一些共同遵守、*为基本、*为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在网络社会这样一个十分特殊、显得虚拟、纷繁复杂、涉及广泛、参与人员众多的、特定的社会成员的一种利益联盟中,不仅必须形成相应的社会公共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规范,而且必须从网络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积极有效地开展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为此,在广泛开展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现实情况调查研究,进行认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理论到现实实践的角度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形成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共分为九个方面。
首先,研究成果从社会道德基本理论概念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社会道德的基本内涵与社会道德的本质;分析了社会公共道德的基本特质,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从人类社会发展以来,社会道德发展及其理论认识的历史演进过程;介绍了国际与国内关于社会公共道德的认识及其有关的研究的情况,特别对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研究现状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我国社会公共道德建设以及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实践问题也从理论的角度做了相应的分析。
研究成果论述了网络社会的形成与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所具有的意义。具体地分析了网络社会的形成过程,分析了网络社会所具有的特征,阐明了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关系。然后着重从网络社会的构成主体,即网民、网络群体、网络组织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矛盾冲突的一定表现形式。特别是对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失范情况和开展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所具有的意义,分别从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角度进行了论述。
在网络社会公德的内涵和特征方面,通过对网络社会公德的内涵进行界定,提出了网络社会公德是一种网络社会行为的普适性规范和准则,是调节网络社会中公共领域的人们之行为的一种规范,是指导网络社会成员在网络社会中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关系的,体现着网络社会关系及其追求的价值理念与社会道德规范。同时分析了网络社会公德现实存在的不同状况,从对网络社会公德与现实社会公德之间关系把握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社会公德规范形成的依据,提出了网络社会道德的标准问题,进而为把握好网络社会公德所具备的普适性、自主性、特殊性、开放性、多元性等基本特征,开展好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从理论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关于网络社会生活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影响问题,我们分析了网络社会生活的基本构成、生活特征与发展趋势。并既从积极的方面,即网络社会生活有利于形成新的道德关系;网络社会生活可以丰富社会公德建设的内容;网络社会生活拓宽了道德研究的领域等进行了分析。也从消极的方面,即网络社会生活对社会公德建设带来的挑战,如:人生价值观发生偏离、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网民责任义务意识淡化、影响社会和谐、滥用网络技术等带来的诸多社会危害与影响开展了认真的分析。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针对我国网络社会公德及其建设状况开展了深入的调查。调查紧紧抓住网络社会公共道德这一核心问题,在科学选用调查工具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国网民网络使用行为特征”、“我国网民网络行为及其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的特征”和“我国网民对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看法”三个主要维度,并集中对“我国网民的人口统计变量”“我国网民网络使用行为特征”“我国网民网络行为及其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的特征”“我国网民对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看法”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调查。在调查的*后,也从“社交、移动:网民网络使用行为特征”;“开放、多元:网民网络行为及其遵守规范特征”;“自律、他律: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社会基础”;“多层次、多方面: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多样化途径”等几个方面对所调查的情况做出了全面的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研究了网络社会公共道德构建的基本原则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的原则;以人为本,服务网民的原则:遵循规律,符合网民心理特征的原则;享受权利,以承担责任为前提的原则;实施德治,以法治为保障的原则。在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内容方面,提出了网络社会公德构建的核心价值问题;分析了网络社会公德规范构建所应解决的基本矛盾,并从网络社会各个道德构建的基本层面进行了阐述。
在研究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时候,抓住网络社会公德建设主体进行分析,是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中*为根本和*为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明确了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概念和分析了网络社会公德建设主体的特征,同时对网络社会公德建设主体进行了分类,分析了网络社会公德主体在当前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并特别从网络社会公德主体建设的原则、机制、方法、路径等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网络社会公德的建设应该采用怎样的载体和采取什么样的建设措施,这也是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重要问题。因此,本研究不仅集中对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载体的概念、特殊性质、表现方式、特有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且从网络管理载体、网络活动载体、网络内容载体的角度进行研究后,提出这三者是共同构成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主要载体。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支撑,又各自具有其特殊的内涵、特征、功能和运用要求的,因此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不同的载体建设。在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措施的问题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注重从树立价值观念、遵守网络规范、加强制度建设、抓好网络监管等方面开展工作。
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必须形成相应的他律与自律机制,抓好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环境建设。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从他律向自律转化,是社会道德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在把握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他律与自律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现实的网络环境下,他律与自律在网络道德建设领域实际往往是具有不可分性的。因此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机制的形成必须自律与他律同行,德治与法治并重,使良好的法律制度建设环境与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环境、道德监督等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并在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环境问题上,为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积极营造昌明的政治环境、严正的法制环境、有序的经济环境、和谐的文化环境,同时通过创造先进的技术条件,寻求良好的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努力,促进我国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不断发展。
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随之而来的深刻变化,出现在网络社会领域的社会公共道德问题还将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情况,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关注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人们和广大网民群众一起,始终坚持用敏锐的眼光、清晰的头脑、理性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去特别地关注、及时地发现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中的问题,并通过我们理性地思考、深入地研究和不断地努力,去加强我国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去创建我们网络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crup-teacher
人大社教师服务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