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 冯庆 著 社会科学 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文化 侠肝义胆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44.25
运费: ¥ 0.00-15.00
库存: 0 件
商品已售罄 收藏 / 分享
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   冯庆 著 社会科学 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文化 侠肝义胆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图0
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   冯庆 著 社会科学 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文化 侠肝义胆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图1
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   冯庆 著 社会科学 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文化 侠肝义胆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图2
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   冯庆 著 社会科学 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文化 侠肝义胆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图3
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   冯庆 著 社会科学 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文化 侠肝义胆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缩略图0 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   冯庆 著 社会科学 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文化 侠肝义胆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缩略图1 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   冯庆 著 社会科学 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文化 侠肝义胆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缩略图2 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   冯庆 著 社会科学 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文化 侠肝义胆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缩略图3

商品详情


人大青年学人勾勒诗化江湖中的义气精神。

水浒传、金庸小说、香港电影、说唱文化,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离不开肝胆相照与铁血豪情。

周宪、赵汀阳倾力推荐。

书名: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

定价:59元

作者:冯庆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0-06

页码:256

装帧:假精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21716764



 

1.青年学人从美学、文学及政治哲学视角探究影响中国江湖文化的“义气”元素。

2.生动还原了《水浒传》、金庸小说、香港电影中的经典英雄形象,勾起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共鸣。

3.南京大学教授周宪、社科院学部委员赵汀阳等权威专家学者鼎力推荐。




 

在中国游民社会文化史的语境里,“江湖”一词意义深远。在诸多由“庙堂”下渗到“江湖”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源自儒家传统又具有权变意味的“义气”伦理,于江湖中应运而生。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武侠小说和江湖电影,从古老的舍生取义到今天大众文化表征中俯拾即是的情义闪光,“演义”的艺术手法时刻浮现于诗化江湖的图景当中,塑造着大多数中国民众的日常感性经验。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追溯历史,从政治哲学和社会史的角度,对“江湖义气”的文学表征进行分析。通过梳理《水浒传》当中的文人形象、金庸小说中的游民生存状态、与“江湖知识人”相关的治理经验和叙事技法等话题,探索“义气”伦理下的历史经验与时代印记。

下篇回归当下,解读张彻、徐克、杜琪峰等知名导演以“江湖”或“义气”为题材的经典影像作品,揭示其中对现代游民生存状态的曝露、反思和价值提升。此外,本书还对黄霑、卢国霑等音乐人围绕“情义”主题创作的流行歌曲进行了话语分析,并结合自觉继承这一主题的当代嘻哈音乐,挖掘其中隐含的历史经验,从而总结了大众文艺所具备的独到情感动员机制,为构建大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议题,提供了别样的信息储备和审美眼光。

 



总序III

自序IX

上篇义气的政治美学

义气江湖:审美经验与民间治理003

“经权论”视域下的与“江湖”和“义气”004

管窥古典“义气”观013

民间审美经验中的“义气”治理结构027

在现代中国重新发现“义气”040

军师吴用与梁山聚义059

军师吴用的政治才能062

军师吴用的政治形象068

“军师制”与江湖知识人的经权之辨074

从韦小宝的“义气”看金庸小说081

“讲义气”之为“时代精神”082

“讲义气”与“讲故事”093

情义盛衰史与香港经验102

下篇义气的通俗文化经验史

暴力之上的正义:张彻电影的美学基调115

暴力之后的抒情:徐克的江湖影像革命133

义气的“丧服”:香港江湖影像经验史147

黄霑的“豪情”163

山河华夏:20世纪80年代香港爱国歌曲

追忆183

“江湖”说唱的文化基因197

尾声义的钟摆215




冯庆,生于1987年,重庆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学士、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博士后,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迄今为止,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为诸多网络媒体撰写文化评论。著有《古典与青年》(2019),并参与翻译、汇编译著多部;2015年以来,创办青年网络学术共同体“先进辑刊”,以“思想?制度?传统”为议题,组织策划多次跨学科学术研讨活动;曾获得“《探索与争鸣》青年创新征文一等奖”等学术荣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草根到精英,江湖无处不在,义气脉动其间。《中国人的义气》带你进入江湖义气的复杂文化场域,去赏析这一说不尽的话题。

——周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长江学者

冯庆以经验史的考察方式活化了“义气”的概念,使古人之心与今人之识相遇于“诗化江湖”。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江湖是游民谋生之地,这群人居无定处,疏远于宗族和庙堂,自成天地,谓之“江湖”。相从相忘之德叫作“义气”,它源于小说,也源于生活,孰先孰后,无从知晓。冯庆这本小书专心于此,既论江湖道理,复议义气生产与消费。此书野心勃勃,点到即止,其中关于美学的议论值得玩味。

——陈剑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江湖”和“义气”这两个富有感性冲击力的词语,无疑构成了理解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工具箱的核心概念。而且,由于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义气江湖”将会如何回应从而适应现代性?“江湖”和“义气”的具体含义将会发生何种变化?这样的问题,对我们提出了智性的挑战。冯庆通过对这两者的阐释,为我们提供了关注中国面容的历史与未来走向的观察点。无论是政治哲学还是文化社会学的爱好者,抑或是中国化风格的欣赏者,也许都值得看看这本书。

——朱国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





“江湖”是一个复杂的语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绝非故弄玄虚的台词,而是对人之政治生存本质的一种直观洞察。在中国文化史的语境里,“江湖”尤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说,今天的美学研究依然有必要坚持其“感性学”的最初意涵,那么,一种“江湖”的美学也就必不可少。因为大多数中国人的感性记忆来自“江湖”,准确地说,来自有心人精心创作的“诗化江湖”。如果说魏晋时期对“山水”的发现催化了中国文人高士阶层的自由心性,那么宋元明清以降的“诗化江湖”则渗透并建构着大多数中国底层民众(尤其是游民阶层)的日常感性经验。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承认美学研究不仅仅需要关心“山水”中的少数人,还需要关心“江湖”中的多数人,那么就有必要关注“诗化江湖”逐渐得以生成的通俗文艺经验史。

从《水浒传》到金庸小说,从古老的舍生取义故事到今天大众文化中的情义闪光,体现着正统礼法伦理观的“义”和承载着人之自然身体机制的“气”分别从儒、道两家的理论话语中涌现,在“诗化江湖”的审美经验中逐渐融为一体,构成了把握中国人总体性情时无法绕开的核心概念“义气”。本书中所讲的“义气”不完全等同于日常用语中的“义气”。此处“义气”既有“兄弟义气”的意思,又有一种“使动”的复杂意涵,即“使‘气’成‘义’”—让身体性的“气”化为伦理性的“义”。说到底,这就是“礼”的效用,也是“江湖”得以“诗化”的一个重要工序(具体的论证,请参考后文)。结合当代的文化生活语境,追问“义气”可能具有的伦理与美学意蕴,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出于这一学理上的动机,本书以“义气”为主题,把造就“诗化江湖”的通俗文艺现象在历史中的投影片段串联起来,试图审视其中的文明底蕴。

除此之外,本书还有一个更加“感性”的动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转型。作为一个80后的重庆人,我自幼就耳闻目睹了太多转型过程中的“江湖”故事。同时,在时尚的电视剧、电影中,在流行音乐与武侠小说里,一种关于“江湖”的浪漫想象和对“义气”的内在信赖构成了一种隐隐约约的文化氛围,包裹着我童年时期身处的那个底层生活空间。读博士之后,我一直试图重新理解这样一种生活体验。2015年,我结识了舒可文老师,她关于“经验史”写作的理想鼓励了我,使我决定尝试通过捕捉历史片段、总结一以贯之的观念的写作方式,完成这样一本小书。我把这次写作定义为一种实验、一次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我相信,一旦通过学术的、理论化的手段,将我从小切身体会的生活经验及其反省呈现出来,一些涉及社会安稳、文明法治的话题也可以随之得到深化。

这本书除了是一次实验性质的“经验史”研究,还试图提供关于中国自身现实问题的理论。“义气”与“江湖”在我这里并非仅仅是历史经验,还是一整套解释中国的理论架构。当然,这个理论架构的阐释力是局部性的,但我希望根据在局部范围内的阐释,能够彰显出不同于西方理论的思维方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必然要让研究的核心集中在经典文本当中,同时拓展经验分析的广度和深度。让“经典”的“一以贯之”和“经验”的“千变万化”相结合,这是我想通过这次写作与大家分享的一种学术态度。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三篇从不同角度切入“诗化江湖”现象及“江湖知识人”主体问题的文章;下篇则是一系列专题研究,试图从电影和流行音乐等通俗艺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大众文化(尤其是香港流行文化)中的伦理政治话题。最后的“尾声”则是对本书主旨的一个开放式的重新解释。之所以是开放式的,是因为有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只是,如果加入太多枝节性的讨论,难免会分散主题。因此,本书以这样的篇幅告一段落,并非是说关于“义气”的话题就此终结。相反,这本书其实只是开端,是对中华文明之底色展开一连串询问的发语词。本书的撰写端赖舒可文老师发起的“经验史”研究小组的共同努力,其中的章节部分曾发表于《探索与争鸣》《天涯》《读书》《艺术评论》《戏剧与影视评论》等刊物和“凤凰网文化”等网络媒体,“义气江湖”一章中部分内容曾题为《义气论》,获得《探索与争鸣》第二届青年创新征文大赛一等奖。在此,我要向舒可文老师、《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老师和其他杂志的编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也要感谢在本书写作中不断提点我思路、帮助我寻找素材的各位师友。义气犹在,不忘初心。


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中国人的义气: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 冯庆 著 社会科学 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文化 侠肝义胆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