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信认证
本店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直营旗舰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22.00
运费: ¥ 0.00-200.00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0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1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2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3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4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5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6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7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8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9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10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11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12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13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图14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0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1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2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3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4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5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6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7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8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9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10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11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12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13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商品缩略图14

商品详情

书名:《儿童的人格教育》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张庆宗 【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号: 9787567557574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定价:39元(精装)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世界儿童教育领域经久不衰的名著;

深受老舍、蔡元培等大师的亲睐;

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家长和老师

《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又一经典作品。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核心问题。

阿德勒指出: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生活失败者”!本书着手于理解孩子行为,解决亲子代沟,培养孩子健全人格。不仅是父母必备的育儿经典,也是研究儿童心理的教育手册。

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墨菲(“墨菲定律”的创始人)

阿德勒的思想影响,比一般人承认的要大一些,因为其他的心理学家都曾受到他著作的影响。    ——舒茨尔(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在我看来,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得正确。随着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以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马斯洛(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蔡元培

《儿童的人格教育》是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关于儿童人格教育的经典著作,汲取多年儿童心理研究的精髓,从各个方面向读者阐述了如何去呵护孩子、爱孩子,并让孩子顺利地长大成人。阿德勒指出: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生活失败者”!本书不仅是父母必备的育儿经典,也是研究儿童心理的教育手册。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此外,他还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庆宗,女,汉族,出生于1964年。现任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教育心理学》 《行为教育》 《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等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等10余部。译著《教养的迷思》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引论

第一章   人格的统一性

第二章   追求卓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   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第四章   儿童的自卑情结

第五章   如何防止儿童产生自卑情结

第六章   社会情感及其发展障碍

第七章   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八章   作为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

第九章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第十章   外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第十一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第十二章 教育的失误

第十三章 对父母的教育

附录1

附录2

关键词汇表

 学校不应该将学校视为终极目的,必须认识到学校是为社会、而不是为学校教育学生。因此,学校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放弃成为好学生理想的儿童。这些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不一定比其他的孩子少,他们不过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不需要太多努力的事情上去了。他们认为做这些事情更容易获得成功,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早年曾无意识地在这些方面进行过一些练习。他们可能当不上才华横溢的数学家,但有可能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教师不要对这些专长视而不见,而要将它们作为突破口,鼓励孩子在其他领域取得进步。当教师从孩子某一个方面的特长入手,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在其他领域获得同样的成功,那么教师的任务就变得容易得多,这就像把羊群从一个水草肥美的牧场带到另一个水草肥美的牧场一样。既然所有的儿童(弱智儿童除外)都有能力获得学业成功,那么,需要克服的就是那些人为的障碍。这些人为障碍源自于学校将抽象的学业成绩,而不是将教育和社会的终极目标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在学生方面,障碍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其后果是学生对优越感的追求与对社会有益的活动脱节。因为在有益的活动中,他们找不到优越感。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怎么做呢?他会选择逃避。我们经常发现,这些孩子会有一些古怪的行为,如固执和无礼。这些行为当然不会得到老师的赞扬,但会吸引老师的注意,得到其他孩子的赞赏。他们会不断地制造麻烦,把自己当作英雄。

      这些心理表现和偏离规范的行为在学校这个实验情境中被暴露出来。虽然这些问题在学校浮出水面,但根源却不在学校。从消极的意义上来看,学校没有履行主动教育和矫正错误的使命,而是变成了一个让早期家庭教养中的问题得以曝光的实验站。

      具有敏锐观察力的称职教师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可以观察到许多东西。很多儿童在学校这个新的情境中感到非常痛苦和不适,会很快地暴露出被溺爱的种种迹象。这些孩子没有与人交往的经验,而与人交往是结交朋友最基本的要求。孩子入学时最好要具备一些如何与人交往的知识。他不能只依赖某一个人,将其他所有的人都排除在外。家庭教养的错误必须在学校里得到矫正,当然,如果小孩没有这些问题是最好不过了。

      对于那些在家里被宠坏的孩子,我们不能指望他们突然就能专注于学校的学习。这样的孩子不可能专心于学习,他不愿意上学,宁愿呆在家里。事实上,他们没有“学校意识”。小孩厌恶上学的迹象很容易被发现,例如,父母早上要哄他起床,要不断地督促他做这个、干那个;小孩吃早饭时磨磨蹭蹭等。这个小孩似乎已经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阻止自己取得任何进步。 

——第二章《追求卓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认证
本店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直营旗舰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儿童的人格教育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ecnupress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