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中国水稻害虫天敌的识别与利用》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傅强研究员及其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中关于水稻害虫天敌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的成果总结。项目自 2008年开始,系统收集了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西南、华南、东北等水稻主产区的 16个省(直辖市)的害虫天敌样本110万个,建立了我国水稻害虫天敌标本库,并对害虫天敌种类进行鉴定,利用现代数码照相技术和显微摄像技术拍摄了害虫天敌原色生态照片和关键分类特征照片,调查了天敌对水稻害虫的控害作用。 |
编辑推荐 本书为进一步保护利用天敌,实现水稻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本书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全面、深入、系统介绍水稻害虫天敌种类的识别和利用的综合性基础学术专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我国各水稻主产区常见的害虫天敌计517种,分隶于昆虫纲的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蜻蜓目、双翅目、脉翅目、捻翅目和蛛形纲的蜘蛛目等,按捕食、寄生等不同功能类别分目进行了生物学习性及其保护利用成果介绍,并附有不同虫态,包括成虫性别、变型和若虫不同龄期以及关键分类特征的生态图或原色照片,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为减少农药使用、实现水稻害虫的绿色防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的重要技术支撑。 |
主要作者简介 傅强,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水稻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团队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水稻害虫灾变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其带领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863、973、农业行业专项、国家转基因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相关领域处于先进水平,为我国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治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扎实的科研基础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
目录 第一编 概况 第一章 我国水稻害虫天敌的研究概况 一、出版的相关专著 二、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 第二章 我国水稻害虫天敌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一、天敌的多样性 二、天敌的地理分布 第三章 天敌的类型与稻田寄生性天敌的构成 一、天敌的主要类型 二、稻田寄生性天敌的寄主类型及其种类构成 (一)寄生水稻害虫的寄生蜂构成 (二)寄生稻田捕食性天敌的寄生蜂构成 (三)稻田重寄生蜂的构成 第四章 稻田天敌的采集方法 一、主要的采集方法 (一)马氏网采集 (二)机动吸虫器 (三)灯光诱集 (四)扫网采集 (五)采集、饲养寄主获取天敌 二、不同方法采集样本的比较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编 天敌的识别 第一章 寄生性天敌 一、膜翅目Hymenoptera (一)小蜂总科Chalcidoidea 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 缨小蜂科Mymaridae 姬小蜂科Eulophidae 姬小蜂亚科Eulophinae 凹面姬小蜂亚科Entedoninae 啮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 金小蜂科Pteromalidae 金小蜂亚科Pteromalinae 狭翅金小蜂亚科Panstenoninae 柄腹金小蜂亚科Miscogasterinae 扁股小蜂科Elasmidae 旋小蜂科Eupelmidae 跳小蜂科Encyrtidae 四突跳小蜂亚科Tetracneminae 跳小蜂亚科Encyrtinae 蚜小蜂科Aphelinidae 小蜂科Chalcididae 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 长尾小蜂科Torymidae 棒小蜂科Signiphoridae 蚁小蜂科Eucharitidae 褶翅小蜂科Leucospidae (二)柄腹柄翅小蜂总科Mymarommatoidea 柄腹柄翅小蜂科Mymarommatidae (三)姬蜂总科Ichneumonoidea 茧蜂科Braconidae 茧蜂亚科Braconinae 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 长体茧蜂亚科Macrocentrinae 内茧蜂亚科Rogadinae 优茧蜂亚科Euphorinae 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 滑茧蜂亚科Homolobinae 索翅茧蜂亚科Hormiinae 刀腹茧蜂亚科Xiphozelinae 矛茧蜂亚科Doryctinae 角腰茧蜂亚科Pambolinae 折脉茧蜂亚科Cardiochilinae 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 蝇茧蜂亚科Opiinae 反颚茧蜂亚科Alysiinae 蚜茧蜂亚科Aphidiinae 姬蜂科Ichneumonidae 姬蜂亚科Ichneumoninae 瘤姬蜂亚科Pimplinae 秘姬蜂亚科Cryptinae 缝姬蜂亚科Porizontinae 分距姬蜂亚科Cremastinae 盾脸姬蜂亚科Metopinae 瘦姬蜂亚科Ophioninae 柄卵姬蜂亚科Tryphoninae 菱室姬蜂亚科Mesochorinae 蚜蝇姬蜂亚科Diplazontinae 栉姬蜂亚科Banchinae 拱脸姬蜂亚科Orthocentrinae 高腹姬蜂亚科Labeninae 短须姬蜂亚科Tersilochinae (四)广腹细蜂总科Platygastroidea 缘腹细蜂科Scelionidae 黑卵蜂亚科Telenominae 剑细蜂亚科Teleasinae 缘腹细蜂亚科Scelioninae (五)分盾细蜂总科Ceraphronoidea 分盾细蜂科Ceraphronidae 大痣细蜂科Megaspilidae (六)细蜂总科Proctotrupoidea 锤角细蜂科Diapriidae 锤角细蜂亚科Diapriinae 突颜锤角细蜂亚科Belytinae (七)瘿蜂总科Cynipoidea 环腹瘿蜂科Figitidae (八)旗腹蜂总科Evanioidea 褶翅蜂科Gasteruptiidae 旗腹蜂科Evaniidae (九)青蜂总科Chrysidoidea 螯蜂科Dryinidae 双距螯蜂亚科Gonatopodinae 螯蜂亚科Dryininae 裸爪螯蜂亚科Conganteoninae 单爪螯蜂亚科Anteoninae 常足螯蜂亚科Aphelopinae 肿腿蜂科Bethylidae 二、双翅目Diptera 寄蝇科Tachinidae 头蝇科Pipunculidae 三、捻翅目Strepsiptera 跗 科Elenchidae 第二章 病原性天敌 一、线虫类Nematode 索科Memithidae 二、真菌类Fungi (一)丝孢菌纲Hyphomycetes (二)接合菌纲Zygomycetes 三、细菌类Bacteria 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 肠杆菌科Entrobacteriaceae 四、病毒类Virus 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 第三章 捕食性天敌 一、昆虫纲Insecta (一)半翅目Hemiptera 盲蝽科Miridae 花蝽科Anthocoridae 宽蝽科Veliidae 猎蝽科Reduviidae 大眼长蝽科Geocoridae 姬蝽科Nabidae 黾蝽科Gerridae (二)蜻蜓目Odonata 蜻科Libellulidae 蜓科Aeshnidae 春蜓科(箭蜓科)Gomphidae 蟌科Coenagrionidae (三)鞘翅目Coleoptera 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 步甲科Carabidae 虎甲科Cicindelidae 瓢虫科Coccinellidae (四)脉翅目Neuroptera 草蛉科Chrysopidae (五)膜翅目Hymenoptera 蚁科Formicidae (六)革翅目Dermaptera 球螋科Forfificulidae (七)双翅目Diptera 食蚜蝇科Syrphidae 水蝇科Ephydridae 沼蝇科Sciomyzidae 二、蜘蛛目Araneae 园蛛科Araneidae 管巢蛛科Clubionidae 皿蛛科Linyphiidae 狼蛛科Lycosidae 络新妇科Nephilidae 猫蛛科Oxyopidae 盗蛛科Pisauidae 跳蛛科Salticidae 肖蛸科Tetragnathidae 球蛛科Theridiidae 蟹蛛科Thomisidae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编 天敌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第一章 寄生性天敌 一、赤眼蜂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二、缨小蜂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三、黑卵蜂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四、茧蜂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五、姬蜂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六、螯蜂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七、姬小蜂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第二章 捕食性天敌 一、捕食性蝽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二、瓢虫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三、隐翅虫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四、园蛛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五、皿蛛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六、狼蛛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七、猫蛛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八、跳蛛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九、肖蛸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十、球蛛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十一、蟹蛛 (一)种类构成及优势种 (二)生活习性 (三)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编 天敌的保护利用 第一章 稻田自然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一、基于生态工程的水稻害虫天敌保护与利用 (一)生态工程控害技术——提高稻田系统的自然控害能力 (二)生态工程控害的配套支撑技术 (三)水稻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的案例分析——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四)水稻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展望 二、基于合理用药的天敌保护技术 (一)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二)对天敌安全的合理用药技术 第二章 天敌的人工饲养与释放 一、赤眼蜂类 (一)人工饲养与繁育 (二)赤眼蜂的释放 二、其他天敌 (一)盲蝽类天敌 (二)蜘蛛类天敌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 拉丁学名索引 中名索引
|
前言 天敌是农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因子之一,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是害虫绿色防控中最为重要的途径。目前我国水稻害虫仍以化学防治为主,长期和过度使用化学农药除产生农残引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外,还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和再猖獗,引起环境农药残留,破坏稻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些问题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15年2月,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十三五”期间,科技部将“农药减施增效”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是减少农药使用的主要措施之一,而在这项工作中,天敌的调查、识别及其生活习性的掌握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我国自1975年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后,逐渐开始重视害虫天敌的研究利用工作。1979—1981年,农业部启动了对我国主要作物害虫天敌的全国性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主要作物害虫天敌的种类和分布,并出版了大量图书。1991年,由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等编的《中国水稻害虫天敌名录》是一部较为全面体现我国当时水稻害虫天敌研究水平的专著。水稻害虫天敌识别的图册则有《水稻害虫天敌图说》(何俊华等,1986)、《云南水稻害虫天敌种类鉴别》(云南水稻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协作组,1986)、《稻田天敌昆虫原色图册》(夏松云等,1988)、《四川农业害虫天敌图册》(西南农业大学等,1990)等。这些图册对促进水稻害虫天敌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受当时摄像设备和技术的限制,所述天敌多为手绘,缺少天敌实物照片,同时介绍也多以省一级地方种类为主,局限性明显。此外,随着昆虫分类学研究的深入,昆虫学家们最新鉴定或重新厘订了大量与水稻害虫相关的天敌种类,并对部分科级甚至总科级的分类归属进行了调整。加之近年来,从事害虫天敌分类和鉴定工作的人才紧缺,生产上急需的天敌识别、鉴定工作常常难以找到有效解决途径,迫切需要一部基于新的分类学研究成果而编著的我国水稻害虫天敌种类的专著和工具书。 本书在对我国水稻主产区害虫天敌开展长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显微照相技术和数码照相技术,拍摄并配套选用了1894幅水稻主产区常见天敌实体标本的原色图片或生态照片,鉴定和描述了我国水稻主产区常见的天敌517种,同时总结了主要天敌的生物学习性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结果。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以下特色:一是综合性,集天敌识别图鉴及其利用的基础知识为一体,弥补了以往单一出版图鉴的不足;二是系统性,在介绍天敌的形态识别特征时,结合了该类群的分类体系进行系统描述;三是实用性,本书图文并茂,易于查询,可作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基层植保工作者的工具书使用。 本书第一编由傅强、何佳春撰写,第二编由何佳春、阿尔贝托·塔佩·伯里昂(Alberto Tapay Barrion)撰写,第三编由彭宇、张舒、田俊策、吕亮、赖凤香、魏琪、胡阳、万品俊、王渭霞、刘龙生、何雨婷、于文娟、陈国庆、吴丽娟、李波、王孝铭、高源、彭宇聪、宋俐撰写,第四编由吕仲贤、郑许松、田俊策、徐红星、朱平阳、王国荣撰写,谢茂成负责全书天敌照片的编辑,傅强负责第一至第三编的统稿和全书校对,吕仲贤负责第四编的统稿。本书是基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0800)、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水稻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创新团队”和农业农村部西南病虫害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资助的有关水稻害虫天敌的研究结果编写而成的。在本书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南京农业大学丁锦华教授、浙江大学程家安教授为申报国家出版基金做了推荐,中国水稻研究所胡国文研究员、张志涛研究员、浙江大学陈学新教授和贵州大学陈祥盛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嘎嘎昆虫网站长林义祥先生和浙江永康植保站夏声广研究员惠赠了部分瓢虫和蜘蛛照片,中国水稻研究所冯国忠研究员在病原性天敌识别撰写过程中提供了帮助,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彭云良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张扬研究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何玉仙研究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高月波研究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谌爱东研究员以及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海南、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地植保站工作人员协助采集了天敌标本,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出版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编写过程中,由于水稻害虫天敌种类数量多,研究资料浩繁,内容涉及面广泛,加之编者业务水平和编写时间所限,书中难免存在诸多错误和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编著者 2020年10月 |
- 顽主驿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会玩的人才会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