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我本将心向明月 两难抉择高手胡宗宪传
定价: 59.80
ISBN: 9787515519074
作者: 邸长鹏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我本将心向明月:两难抉择高手胡宗宪传》为明代名臣胡宗宪传记,以他职务变化为框架、主要活动地点为节点,以各种可靠史料为基础,讲述他在益都、余姚做知县;在宣大做巡边御史、在直浙做巡按御史;后担任直浙巡抚和直浙总督掌管东南的从政经历,描述他在各种困难中,准确识人、正确用人,实事求是地采取可行性策略,创建平定倭患不世之功;展现他解决基层烦琐问题的高超能力,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的独特智慧,面对强敌八面玲珑、刚柔相济、审时度势的筹划艺术。
一章 进入官场的前后
英雄也问出处
为什么要当官?
进入官场的三关
考试,考什么?
第二章 利益的上下
杨廷和的坚持
朱厚熄的胜利
严嵩的选择
礼部尚书的技术
胡宗宪的官场坐标系
第三章 基层的矛盾
“老虎班”成员
知县,就是资源有限
没有一顿酒解决不了的问题
良民何以为盗?
比武力更好用的是好政策
第四章 前任的遗留
复杂,都是自上而下
平静,才有大收获
进士遇到兵
用巧与巧用
第五章 外患的病根儿
巡盐御史的肥
巡边御史的难
新大夫治老病
第六章 国难的因果
百姓的盲与从
治病的方与药
总督的买与卖
阁权的伸与缩
权臣的算与变
第七章 巡按的功绩
智者的智
难题的难
能吏的能
第八章 倭寇的始末
倭寇的起源
假倭多于真倭的真相
打压,也许是一种成全
战术、技术和权术
势重,不如计毒
第九章 朝堂的蛇鼠
猫鼠游戏
耙子与面子
东郭的锅
悲剧的看客
第十章 帝国三精
官精
人精
鬼精
第十一章 自上而下的祸患
真正的鬼笑话
合法的伤害
畸形制度下的怪胎
狠角色的多张面孔
大佬眼中的钉子
小人的套子
第十二章 执行者的镣铐
不擅长考试的天才
有追求的将才
能与魔鬼谈心的口才
夹缝中的人才
第十三章 强人与猛人的智斗
似曾相识的套路
女人的副作用
利用,是门大学问
放下屠刀难成佛
第十四章 弄权者的阴暗
送礼的技巧
庙门的识别法
狼与狈的相处之道
弃子的玩法
第十五章 不被体制放生的江湖
贪者的恶毒
盗版的计策
卫道士的破坏力
第十六章 角度、高度和难度
违心做个“明白人”
做大事,就很难做好人
官场和战场,都需要解读能力
被逆淘汰的高人
英雄的孤独
第十七章 好人与能人的区别
两个端的交集
坚守没错,变通也未错
少年慕海瑞,中年懂宗宪
第十八章 城门的烟火
黑状,黑锅
跟键盘侠盘盘道
等,就是为了整
池鱼的无奈
第十九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
一句话,从总督到平民
实罪不死人,捏造却要命
何处安放
死,也是一种需要
邸长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多家杂志上发表历史文化散文,深受读者热捧。出版名人传记《孔子》《华盛顿》《拿破仑》;国学读本《三十六计新编》《二十四节气新编》《十二月令新编》等。
创作体验:书跌宕历史,走纯粹人生。
《我本将心向明月:两难抉择高手胡宗宪传》:
童试这个名字很萌,但其竞争却十分激烈。
童试选拔出的人才,称庠生,或邑庠生。这样的名字大家也许很陌生,而它的俗称,大家一定既熟悉又亲切——秀才。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虚年十七岁的胡宗宪,被补选为绩溪县学的庠生。
成为明代的秀才,虽没有任何实际官衔,却因其入仕的潜力而有一定地位。比如见到知县时就不用像普通平民般下跪,还可免除差役。当然,也有许多秀才终其一生,也没能再进一步,真正获取功名,郁郁不得志,成为所谓的落魄秀才。
成为秀才,只是刚刚来到科举的门槛而已。真正意义的科考还没有开始。我们的胡秀才,来不及享受秀才身份的福利,就要进入当地的绩溪县官学,进行紧张的备考。
明代至此,社会上升通道开始变得狭窄而固化。学校监生直接入仕的途径渐渐式微,已沦落为科举的附庸。明初三途,现在已是科举一家独大。
接下来,是正式科举的一重考验:乡试。
让人感觉很奇怪,已属于省级别的统考,名字居然如此低调,是为了接地气,还是为了不想与童试的落差太大?不得而知。
乡试每三年一次,由南北直隶以及各省级的主管部门布政使司主办。时间通常选在农历八月,所以又称“秋闱”。乡试过关者,称举人。一名称解元。
明代的乡试要考三场,头场考八股文,次场是实用文体写作,后是时务策论,也就是对于一些热点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否晋级主要取决于头场。
八股文章实际上已有出题范围,即在四书五经中选取。在胡宗宪的时代,考试格式则愈发僵化,固定在引来无尽非议的八股。
所谓八股文,即文章中共有八股,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部分,要严格引用两股排比与对偶的文字。这很易造成八股文的困局:看似工整,实则死板;看似有序,实则无实。
而考生的回答,实际上也相当受限。因为朱熹曾为四书做过注,所以考生的试卷标准,要符合古人之意,即须要以朱熹的思路来看待眼前的问题。
这样既限制想象力,又需要大发挥的考试,怎能不让考生们苦不堪言?
虽然仍有不少学子在如此严苛的模式下,写出过引人赞叹的华丽文章,但明代的科考,中后期看上去并不可爱。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既有天赋又勤奋的胡宗宪顺利通过乡试,考中举人。发榜之时,桂花正香,所以又称桂榜。
就这么称呼吧,对经历过炼狱般考试的学子们来说,真的不过分。
明代的举人,具有做官的资格。这样乍听起来还不错的措辞,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余味。有资格,不等于有机会。
实际上恰恰如此。身负举人功名的学子,如果学业一直原地踏步,那么他只有等。等待帝国的官员链条上,出现不得不补的空缺,如自然减员(退休),或非自然减员(意外身故)。
许多人一等就是一生。
举人出身的学子中,有一位须要提出来,他比胡宗宪小两岁,后来成了整个明帝国官场的异类,他的名字让官员出冷汗,让百姓流热泪——海瑞。
海瑞的学历,就停留在举人出身。他中举那一年,已经三十六岁。估计他自己对能否出仕,都没有太大的信心。不过,海瑞是位幸运儿,他等到的职务是福建南平教谕。相当于有正式编制的官方教师,后任淳安县令。
胡宗宪并不想等。
乡试中举的第二年,意气风发的胡宗宪进京赶考。他要参加更高规格会试。
这是由明帝国的礼部主持,由各省的佼佼者同场较量,属于家别的考试。会试的内容与流程,和乡试基本一致,其通过者,称为贡士。一名,称作会员。会试通常在农历二三月间举行,所以又称“春闱”。
三月、京城、春闱,胡宗宪正少年。
在他的时代,会试的录取者,通常设在三百人,偶有变动。实际上,会试是士人进阶的重要级考试,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终的殿试。
因为这三百左右的贡士,在参加殿试时,如无特殊情况,都不会落榜,只不过相当于重新排列名次,后统称为进士。成为进士,很快就会进人大明帝国的官僚系统,至少也是个八品的县丞。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