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慢性疲劳综合症体质养生指导
定价:28.0
ISBN:9787030573773
作者:无
版次:1
出版时间:2018-08
内容提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身体疲劳持续6个月或以上,属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表现为在工作、社交或个人活动中能力明显下降,短期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无红肿的多关节疼痛,咽痛、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痛、肌痛等,且不会因为休息得到缓解。其不仅影响身体多系统、器官的正常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状况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由于劳思过度而劳伤心脾、耗伤精气,从而引发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可通过辨识体质进行综合调理,促使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功能趋向平衡。
目录:
目 录
**章 总论 1
慢性疲劳综合征概述 1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念 1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 2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 2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表现 3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因 5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易感人群 8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危害 10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自我检查法 12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识 14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诊断标准 16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常见中医分型 17
什么是中医体质和九种体质分型 18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常见体质类型 24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体质养生 25
第二章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常见中医养生方法 28
中医药膳养生 28
中医药茶养生 29
中医药酒养生 30
常用养生酒 31
中医药枕养生 35
常用药枕方 36
中医按摩养生 39
中医灸疗养生 41
中医拔罐养生 43
常用拔罐方法 45
中医刮痧养生 46
常用刮痧方法 48
中药香囊养生 50
常用香囊配方 50
第三章 不同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中医养生指导 52
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养生指导52
调养原则 52
中药调养 53
膳食调养 56
药茶调养 59
经络腧穴调养 60
运动调养 63
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养生指导 64
调养原则 64
中药调养 64
膳食调养 68
药茶调养 70
经络腧穴调养 71
运动养生 73
阴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养生指导 74
调养原则 74
中药调养 75
膳食调养 79
药茶调养 81
经络腧穴调养 85
运动调养 88
痰湿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养生指导 88
调养原则 88
中药调养 89
膳食调养 93
药茶调养 95
经络腧穴保健 96
运动调养 98
湿热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养生指导 99
调养原则 99
中药调养 100
膳食调养 102
药茶调养 104
经络腧穴调养 105
运动调养 108
血瘀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养生 108
调养原则 108
中药调养 109
膳食调养 111
药茶调养 113
经络腧穴调养 114
运动调养 117
气郁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养生 118
调养原则 118
中药调养 119
膳食调养 121
药茶调理 124
经络腧穴保健 125
运动调养 128
附一 体质测评方法 130
附二 主编简介 148
附三 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医生门诊信息 151
在线试读:
**章 总 论
慢性疲劳综合征概述
法国心理学家皮埃尔·比加尔认为:“疲劳不可等闲视之,应当将它看作是一种求救的信号。”可以说,“疲劳是现代人的百病之源,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隐患”,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日益凸显。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念
慢性疲劳综合征又称为慢性疲劳免疫功能紊乱综合征,是一种亚健康状态,是以疲劳状态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疲劳持续6个月或以上,并且临床表现为在工作、社交或个人活动中能力明显下降,短期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无红肿的多关节疼痛,咽痛、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痛、肌痛等感冒症状,且以上症状不会因为休息而得到缓解。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3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十大城市人群中,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率已达到10%~25%,其中又以职业人群为主要影响群体,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关于全球性的普查表明,全球仅有5%属于真正健康的人,有20%属于已患疾患者,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则高达75%。慢性疲劳综合征不仅表现为疲劳状态,长期的体质功能低下还影响了患病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
慢性疲劳综合征于1988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正式命名,其1994年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如下。
(1)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① 短期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不能集中;② 咽痛;③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④ 肌肉酸痛;⑤ 不伴有红肿的多关节疼痛;⑥ 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⑦ 睡眠后精力也不能恢复;⑧ 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表现
心理
长期慢性疲劳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并且患者的心理方面异常改变往往早于躯体症状出现,症状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或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或急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精神状态差、思维混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做事不自信、犹豫不决。
体态面容
患者的体态常表现为消瘦或肥胖;面容出现早衰,脸色暗淡无华,面部较同龄人提早出现皱纹和色斑;身体皮肤变得粗糙、干涩,伴随有脱屑的症状;手指甲和脚趾甲失去正常的平滑和光泽,指(趾)甲上“小太阳”的数目和面积较少;毛发变得毛糙、无光泽、易脱落。
运动系统
患者常感觉周身不适、全身疲惫、四肢乏力而活动变得迟缓;有时可能出现肌痛、关节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若症状经久不愈,患者会出现一种重病缠身之感。
消化系统
患者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时刻有饱腹感,偏食,尤其厌油腻、厚重的食物;食后出现消化不良,腹胀之感;大便性状改变,伴有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
神经系统
患者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以往出现精神不振,早期表现为疲乏、头晕、头痛、心慌、易怒等;后期逐渐出现易受惊恐、失眠多梦等,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睡眠不足,进而出现嗜睡、委靡、记忆力减退,易被误解为懒散之人。
泌尿生殖系统
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男性患者出现阳痿、早泄、遗精、性欲降低等;女性患者出现月经不调或闭经、性冷淡等,易导致不孕。
感官系统
视觉系统主要表现为眼睛疼痛、干涩、畏光、视物模糊等,听觉系统表现为耳鸣和听力下降等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因
超负荷工作
一些上班族经常加班,总感觉浑身疲劳,回家后就蒙头大睡;一觉醒来,接着新一天的冲刺,为生活不断拼搏。这类人群可能已经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却懵然不知。
人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造成体内激素调节失衡,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免疫力降低,易患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及血管、心脏等其他疾病,同时也会引起肩膀酸痛、头痛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甚至操劳过度,可能导致猝死。近年,关于职业人群“过劳死”的报道时有发生,这很大程度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环境、职场人群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有关。
压力
压力过重主要影响人体的皮质醇激素水平,其含量的降低可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引起肠道功能失调,导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长期如此可造成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引起免疫功能的抑制和其他方面的问题。总之,这些过程如果反复发生,形成恶性循环,*终都会导致机体的衰弱。
定价:28.0
ISBN:9787030573773
作者:无
版次:1
出版时间:2018-08
内容提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身体疲劳持续6个月或以上,属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表现为在工作、社交或个人活动中能力明显下降,短期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无红肿的多关节疼痛,咽痛、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痛、肌痛等,且不会因为休息得到缓解。其不仅影响身体多系统、器官的正常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状况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由于劳思过度而劳伤心脾、耗伤精气,从而引发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可通过辨识体质进行综合调理,促使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功能趋向平衡。
目录:
目 录
**章 总论 1
慢性疲劳综合征概述 1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念 1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 2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 2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表现 3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因 5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易感人群 8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危害 10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自我检查法 12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识 14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诊断标准 16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常见中医分型 17
什么是中医体质和九种体质分型 18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常见体质类型 24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体质养生 25
第二章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常见中医养生方法 28
中医药膳养生 28
中医药茶养生 29
中医药酒养生 30
常用养生酒 31
中医药枕养生 35
常用药枕方 36
中医按摩养生 39
中医灸疗养生 41
中医拔罐养生 43
常用拔罐方法 45
中医刮痧养生 46
常用刮痧方法 48
中药香囊养生 50
常用香囊配方 50
第三章 不同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中医养生指导 52
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养生指导52
调养原则 52
中药调养 53
膳食调养 56
药茶调养 59
经络腧穴调养 60
运动调养 63
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养生指导 64
调养原则 64
中药调养 64
膳食调养 68
药茶调养 70
经络腧穴调养 71
运动养生 73
阴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养生指导 74
调养原则 74
中药调养 75
膳食调养 79
药茶调养 81
经络腧穴调养 85
运动调养 88
痰湿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养生指导 88
调养原则 88
中药调养 89
膳食调养 93
药茶调养 95
经络腧穴保健 96
运动调养 98
湿热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养生指导 99
调养原则 99
中药调养 100
膳食调养 102
药茶调养 104
经络腧穴调养 105
运动调养 108
血瘀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养生 108
调养原则 108
中药调养 109
膳食调养 111
药茶调养 113
经络腧穴调养 114
运动调养 117
气郁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养生 118
调养原则 118
中药调养 119
膳食调养 121
药茶调理 124
经络腧穴保健 125
运动调养 128
附一 体质测评方法 130
附二 主编简介 148
附三 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医生门诊信息 151
在线试读:
**章 总 论
慢性疲劳综合征概述
法国心理学家皮埃尔·比加尔认为:“疲劳不可等闲视之,应当将它看作是一种求救的信号。”可以说,“疲劳是现代人的百病之源,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隐患”,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日益凸显。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念
慢性疲劳综合征又称为慢性疲劳免疫功能紊乱综合征,是一种亚健康状态,是以疲劳状态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疲劳持续6个月或以上,并且临床表现为在工作、社交或个人活动中能力明显下降,短期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无红肿的多关节疼痛,咽痛、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痛、肌痛等感冒症状,且以上症状不会因为休息而得到缓解。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3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十大城市人群中,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率已达到10%~25%,其中又以职业人群为主要影响群体,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关于全球性的普查表明,全球仅有5%属于真正健康的人,有20%属于已患疾患者,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则高达75%。慢性疲劳综合征不仅表现为疲劳状态,长期的体质功能低下还影响了患病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
慢性疲劳综合征于1988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正式命名,其1994年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如下。
(1)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① 短期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不能集中;② 咽痛;③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④ 肌肉酸痛;⑤ 不伴有红肿的多关节疼痛;⑥ 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⑦ 睡眠后精力也不能恢复;⑧ 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表现
心理
长期慢性疲劳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并且患者的心理方面异常改变往往早于躯体症状出现,症状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或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或急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精神状态差、思维混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做事不自信、犹豫不决。
体态面容
患者的体态常表现为消瘦或肥胖;面容出现早衰,脸色暗淡无华,面部较同龄人提早出现皱纹和色斑;身体皮肤变得粗糙、干涩,伴随有脱屑的症状;手指甲和脚趾甲失去正常的平滑和光泽,指(趾)甲上“小太阳”的数目和面积较少;毛发变得毛糙、无光泽、易脱落。
运动系统
患者常感觉周身不适、全身疲惫、四肢乏力而活动变得迟缓;有时可能出现肌痛、关节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若症状经久不愈,患者会出现一种重病缠身之感。
消化系统
患者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时刻有饱腹感,偏食,尤其厌油腻、厚重的食物;食后出现消化不良,腹胀之感;大便性状改变,伴有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
神经系统
患者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以往出现精神不振,早期表现为疲乏、头晕、头痛、心慌、易怒等;后期逐渐出现易受惊恐、失眠多梦等,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睡眠不足,进而出现嗜睡、委靡、记忆力减退,易被误解为懒散之人。
泌尿生殖系统
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男性患者出现阳痿、早泄、遗精、性欲降低等;女性患者出现月经不调或闭经、性冷淡等,易导致不孕。
感官系统
视觉系统主要表现为眼睛疼痛、干涩、畏光、视物模糊等,听觉系统表现为耳鸣和听力下降等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因
超负荷工作
一些上班族经常加班,总感觉浑身疲劳,回家后就蒙头大睡;一觉醒来,接着新一天的冲刺,为生活不断拼搏。这类人群可能已经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却懵然不知。
人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造成体内激素调节失衡,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免疫力降低,易患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及血管、心脏等其他疾病,同时也会引起肩膀酸痛、头痛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甚至操劳过度,可能导致猝死。近年,关于职业人群“过劳死”的报道时有发生,这很大程度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环境、职场人群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有关。
压力
压力过重主要影响人体的皮质醇激素水平,其含量的降低可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引起肠道功能失调,导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长期如此可造成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引起免疫功能的抑制和其他方面的问题。总之,这些过程如果反复发生,形成恶性循环,*终都会导致机体的衰弱。
-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科学出版社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宗旨。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