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本书按地上勘查、空中勘查和井中勘查分类叙述了地温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磁法勘探、地震勘探、遥感勘探和井下地球物理测井内容编写了各方法的基本理论研究、野外资料(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处理与解释以及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以期读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本书对地热资源勘查中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全书共七章,主要勘探方法包括地温、重力、电磁、磁法、地震、遥感勘探及井下地球物理测井,内容从基本理论研究,到野外资料(数据)新采集方法和技术,资料(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以及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实际应用。部分章节还给出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与展望。本书的取材大多来源于行业的科研成果,重在实践经验,以期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能为我国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更加精准化。本书可供从事地热地质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局级学科带头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事地热资源、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工作30年,主持和参加了100多项国家和天津市地热资源调查、水源地勘查及科研项目,对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隆起山地型地热井勘查和孔隙型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1章地温勘探\n1.1概述\n1.1.1 什么是地温勘探\n1.1.2 地温勘探的内容和手段\n1.2地温勘探的基础原理\n1.2.1 地球温度场概述\n1.2.2 地温梯度、岩石热导率和大地热流\n1.3地温勘探的仪器设备\n1.3.1 地温测量仪器\n1.3.2 岩石热导率测试仪器\n1.4地温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n1.4.1 浅层测温法\n1.4.2深部温度测量\n1.4.3 岩石样品采集\n1.5地温勘探数据处理\n1.5.1 温度数据处理\n1.5.2 热导率数据测试结果及分析\n1.5.3 大地热流\n1.6 地温勘探实例\n1.6.1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n1.6.2 浅井调查\n1.6.3稳态测温\n1.6.4岩石热导率测试\n1.6.5地温场平面分布特征分析\n1.6.6地温场垂向变化特征\n1.6.7大地热流值分布特征\n参考文献\n第2章重力勘探\n2.1重力勘探基本理论\n2.1.1 地球重力场\n2.1.2 岩(矿)石的密度\n2.2重力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n2.2.1 重力观测仪器\n2.2.2重力勘探的工作方法\n2.2.3 重力野外资料的整理\n2.2.4 重力异常的地质一地球物理含义\n2.3重力资料的处理与解释\n2.3.1 重力异常的处理与转换\n2.3.2 重力异常正演\n2.3.3 重力资料的地质解释\n2.4重力资料在地热资源预测中的应用\n2.4.1 重力资料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主要应用\n2.4.2 应用实例详述\n2.4.3重力勘探三维技术的应用\n参考文献\n第3章磁法勘探\n3.1 磁法勘探基本理论\n3.1.1 地磁场及磁异常\n3.1.2 岩(矿)石的磁性\n3.2 磁测工作方法与技术\n3.2.1 工作设计\n3.2.2磁力仪简介\n3.2.3野外施工\n3.2.4磁测结果的计算整理及图示\n3.2.5磁性测定\n3.3磁测资料的处理与解释\n3.3.1磁异常的正演\n3.3.2磁异常的处理与转换\n3.3.3磁异常的反演\n3.3.4 磁异常的解释\n3.4磁测资料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n3.4.1 低负磁异常特征的地热田调查\n3.4.2 川西高温水热活动区的深部地热资源勘查\n3.4.3松辽盆地干热岩靶区圈定\n参考文献\n第4 章 电磁法勘探\n4.1 电磁法基本理论与主要勘探方法\n4.1.1 电磁法基本理论\n4.1.2 大地电磁测深法\n4.1.3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n4.1.4 广域电磁法\n4.2 电磁法勘探的工作方法与技术\n4.2.1 MT 的工作方法与技术\n4.2.2 CSAMT 的工作方法与技术\n4.2.3 广域电磁法的工作方法与技术\n4.3电磁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n4.3.1 MT 资料的处理与解释\n4.3.2 CSAMT 数据的处理与解释\n4.3.3 广域电磁法数据的处理与解释\n44电磁法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n4.4.1银川盆地东缘天山海世界项目地热资源勘查\n4.4.2 河南省商丘地区深部地热资源勘查\n4.4.3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广域电磁法地热资源勘查\n4.4.4 内蒙古赤峰某地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寻找地热失败案例\n参考文献\n第5章地震勘探\n5.1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n5.1.1地震波的基本概念\n5.1.2地震波的传播规律\n5.1.3地震波的类型\n5.1.4地震勘探的分辨率\n5.1.5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及地震地质条件\n5.2地震勘探工作方法与技术\n5.2.1地震测线的布设\n5.2.2地震勘探观测系统\n5.2.3地震波的激发\n5.2.4地震波的接收\n5.2.5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技术\n5.3 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n5.3.1 地震资料的处理\n5.3.2 地震资料的解释\n5.4地震勘探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情况\n5.4.1 地质背景与物性特征\n5.4.2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n5.4.3 地震数据处理研究\n5.4.4 地震资料解释研究\n5.4.5 地热勘探前景与目标\n5.5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展望\n5.5.1 地震资料采集仪器设备\n5.5.2地震资料采集技术\n5.53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n参考文献\n第6章 遥感技术\n6.1理论基础\n6.1.1 热辐射原理\n6.1.2 热辐射基本定律\n6.2传输过程及波段特性\n6.2.1热辐射传输过程\n6.2.2波段特性\n6.2.3TM 佳波段选择\n6.2.4 适合地表温度反演的电磁波段\n6.2.5 地热异常信息提取所需波段选择\n6.3图像处理及反演解释\n6.3.1图像处理\n6.3.2反演方法\n6.3.3图像信息解释\n6.4应用实例剖析\n6.4.1 运用遥感技术在长白山火山岩区进行地热预测\n6.4.2基于 Landsat 数据的西藏羊八井地表温度反演\n参考文献\n第7章 井下地球物理测井\n7.1 常用井下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介绍\n7.1.1 视电阻率测井\n7.1.2自然电位测井\n7.1.3 感应测井\n7.1.4 侧向测井\n7.1.5 声波时差测井\n7.1.6 自然伽马测井\n7.2碳酸盐岩热储层测井实例\n7.2.1 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测井实例\n7.2.2 碳酸盐岩热储地球物理特征\n7.3碎屑岩热储层测井实例\n7.3.1 碎屑岩孔隙型储层测井实例\n7.3.2 碎屑岩热储地球物理特征\n7.4 井下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n参考文献\n索引
【前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通过观察和测量地球内部物理场的分布与变化情况推测地球各项物质构成情况及本体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从而实现对地球内部各项资源的勘查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寻找地热资源的勘查手段较多尤其是在深覆盖区地球物理勘探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勘查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是围绕着有关地质工作开展的重点解决地层划分、断裂构造产状规模、岩体的空间展布与形态等基础地质问题当然也可以探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问题。在区域地质构造分析、地热成因背景研究的基础上以较少的地球物理勘探成本投入使得勘查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降低勘查目标性更加准确,;无物不钻的提法就说明了地热资源勘查中物探工作的重要性。\n本书按地上勘查、空中勘查和井中勘查分类叙述了地温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磁法勘探、地震勘探、遥感勘探和井下地球物理测井内容编写了各方法的基本理论研究、野外资料(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处理与解释以及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以期读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n在编写过程中本书直接或间接地集成了众多学者的智慧重点在成果解释与成果应用过程中将作者三十多年在宁夏、河南、内蒙古等地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成功与失败之经验做了总结分析结合其他作者的有关成果应用使得地热资源勘查成果更加丰富和系统化。但是任何一种物探技术都不是普遍适用的当扩展到探测地球较深部位时绝大多数地球物理方法的分辨能力都会逐渐减弱:在小比例尺区域性的勘查中能够控制主要的地质构造但在大比例尺、场地化的精细勘探中往往难以把握。同时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勘查中应用较多的是重力勘探、电磁法勘探、磁法勘探、遥感勘探这此方法所提供的资料都具有多解性同时反演成果所提供信息是物理界面而不是地质界线两者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对于地热资源勘查而言任何一种单一的测量手段不管是地球物理的、地球化学的还是地质的都不能作为明确定论。因此查明一个地热田热储的全貌只有通过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成果相互验证精度循序渐进、连续提高才可 能做到。\n我国多为中低温地热受深部隐伏构造控制同时地面往往有强干扰信号,因此勘查深部地热急需研发探测深度大、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且能适应复杂地形条件的勘查技术方法。以电磁法勘探为例近几年开展广域电磁法作业时电流可达100 A。时频电磁勘探技术人工场源发射功率可达 250 kw能够将电性与极化性结合解释。因此建议我国深覆盖区地热资源勘查的路线图为: 有源电磁法勘探一大功率一长收发距一高密度接收点距一多参数约束下三维反演一勘探验证总结提高\n尽管寻找深部地热资源的地球物探勘探技术在不断改进中有些基础工作巫待加强包括勘探目标的地球物理特性需要系统化的实验室测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规范、高精度地球物理方法系列等。针对深部地热资源勘探开发面临地质结构不清、目标不明、钻探风险大等瓶颈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还存在包括深层地球物理弱信号获取及增强处理、热储构造和物性解释多解性、物探地质多信息融合与技术有效性等本书前言由赵苏民执笔1 章由徐明、赵苏民执笔第 2 章由邵炳松、朱怀亮执笔第 3 章由胡志明执笔第 4 章由刘志龙、胥博文执笔第 5 章由朱怀亮、胥博文执笔第6 章由赵苏民、博文执笔第7 章由赵侃、赵苏民执笔全书由赵苏民、胥博文朱怀亮统稿。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公开发表的一些文献资料在此向引用文献的原创作者及未列入目录的地质工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研究员、王光本研究员对本书的构思和写作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与支持南方科技大学何展翔研究员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张古彬院长、张贤良副院长田良河教授级高工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院白万山教授级高工在书稿撰写过程中都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谢意。同时也对本文有合作项目的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等兄弟单位表示感谢\n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和不足之处关键技术也略显稚嫩衷心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