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术馆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今日美术馆微店 微信认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新民说·从废园到燕园》(一座与近现代历史进程深深纠葛的校园的前世今生)#此商品参加第十一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

92.00
运费: 免运费
库存: 5 件
《新民说·从废园到燕园》(一座与近现代历史进程深深纠葛的校园的前世今生)#此商品参加第十一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 商品图0
《新民说·从废园到燕园》(一座与近现代历史进程深深纠葛的校园的前世今生)#此商品参加第十一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从皇家废园到莘莘学子梦想之地,北京大学校园的前身经历了怎样的建造过程?


未名湖畔的诗意景观险些被从校园规划的蓝图上永远抹去,博雅塔“中国式外壳”的建造本是一场耗资不菲的实验。“中国建筑复兴”的号召下,对于“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样式”,燕园的缔造者们争论不休,规划者和实施者的分歧贯穿始终。


在这段往事中,有说着流利英语的国学大师、深爱着中国园林的异国教授、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对建筑问题负有责任的化学家,还有号称在内务府干过活的工匠……本书以一手史料、百余幅图片,再现他们的合作、争执、博弈、妥协,以及在东西文化碰撞的时代狂澜中,燕园一步步拥有如今湖光塔影的历程。

作者简介

唐克扬,建筑师,建筑写作者,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文学硕士。曾担任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著有《美术馆十讲》、《长安的烟火》、《树》(与巴士曼合著)等研究、创作作品多种。

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废 园


第一节 西山道上

从盔甲厂到海淀

满洲人的地产

第二节 废园劫后

湖山形胜和野火鸣镝

废池乔木

第三节 茂飞:从麦迪逊大街到海淀

适得其时的出现

一个美国人的“中国建筑复兴”


第二章 湖 光


第一节 美景与美元

筹款

前途未明的未名湖

第二节 前生与今世

前度鸿影

冲突的眼光

第三节 “中国园林”,还是西洋景观?

场所精神?

校景,校园


第三章 塔 影


第一节 伊甸园中一浮屠

“中国样式”与“中国式感觉”

“性质上基督化,气氛上中国化”

第二节 旧瓶装新酒

形式追随……

屋顶下面的东西

第三节 玉泉山或通州

风格之争

意外之财


第四章 燕 园


第一节 修禊事也

乐园

如画

第二节 校址,校舍,校园

从私园到公园

墙和门

第三节 “孤岛”

世界外的一个世界

失乐园,复乐园


尾 声 一部未完结的历史


后 记

再版补记

主要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前途未明的未名湖



在燕京大学的校园规划中,“燕园”最终的旖旎风光是从何处开始浮现的呢?

多种当代人分析燕京大学校园规划的著作,都理所当然把未名湖看成东西、南北两条轴线的交会处,那个茂飞最初用作测量基准的湖心岛,乃成了校园建筑秩序中的焦点。就古典主义的规划原理而言,未名湖和湖心岛的存在似乎有其构图上的价值,然而,这种说法是把燕大校园看成了一个一蹴而就的艺术品,忽视了中西两种景观传统的差距、理论和现场的差距,建筑史家站在近百年后认可或贬抑这艺术品的价值,完全是因为它最后的完成状态。

然而,未名湖并非一开始就存在于燕大规划之中。这规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牵涉到许多学术训练和文化背景迥异的个人和社会团体。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拼图,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拼图不断地变化和调整,前驱的偶然变化,却往往成为后继理性思考的基点。因此,燕园规划远远谈不上是建筑师一个人说了算的产物,没有预设,也谈不上有绝对的规律和法式可循。最初的景象和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有可能差之千里,而导致最终的变化的,又往往是一些建筑师本人不能控制的因素。

在对到手的“满洲人的地产”进行勘察的基础上,茂飞在1920年12月重新规划设计了燕京大学的新校址,与燕大获得海淀校址之前的第一个设计相比,新的规划最大的变化,只是增加了一条南北方向的规划轴线以适应新校址的形状,并布置女校的教学和生活设施。但是,这个设计几乎没有考虑旧园林基址的造景潜力。这种从头再来的方案其实并无什么高深的道理,它不过是最省事的一种,大大方便了不在现场作业的建筑师而已。对茂飞来说,在新校园整饬的建筑秩序中,这个后来以“未名”而知名的不规则小湖其实是毫无意义的。这个起先不为人所重视的小湖本是燕大新校址上最大的水体,但当时已经淤积成了一片稻田,睿王的后人如德七辈听任附近农民在其中耕耘,从而使这小湖的轮廓变得更加不易为人辨识。差一点,它就从燕京大学的规划蓝图中消失了。(图7)

图7 在淤塞的水田边施工的燕大男生宿舍,图中可见湖心岛、石舫,前景中的田埂状道路显示着斯克兰顿–路思社交岛方案中的南北通路的来源


在茂飞1920年年底的动议基础上,1921年的9月,建筑师在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的交叉点以北增加了一个方形的池塘。这个池塘看上去和基地上残留的小湖必有关联,其实却又关系不大。这个池塘的形状和范围是由它的“邻居”们所强定的,而和原来的小湖无关,这个池塘的边界也是未来建筑群落的边界——按建筑师的想法,在池塘南北两岸,在四座已经确认的男生宿舍基础上又将兴建八座同样的新宿舍楼,东岸,将建造一座西侧带有大看台的体育馆,西岸则是拟议中的校园中心建筑物——教堂的所在。如果人们沿着这些建筑物的边界画上一圈,池塘的位置和基本形状已没有什么悬念。(图8)

图8 燕京大学校园鸟瞰,1921年12月


对于建筑师而言,这个池塘对校园内水道经营的实际意义或大过它的景观价值。燕大新校址的整个地形大体是从南向北,更确切地说,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的。校园东北墙外的那条小河,在校园之中分为两支,南边的水道流经位于南北轴线上的女校和主校园之间,起到天然屏障作用,北边的水道则自男生宿舍门前流过,由校园西侧迤逦南去,勾连那个原是勺海一角的池塘,并和篓篼桥下的河道汇合。人们不难想象,保留原有小湖的一部分,或许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校园内的水文状况,这也有可能是一系列缘自基地地质条件的问题出现后,负责基础建设的工程师们集体推动的决议。


有趣的是,触一发而动全身,规划意向的一个意义不甚明确的更动,却可以带动建筑营造本身的积极变化。规整的校园内本无“中国景观”的痕迹,但围绕着保留这个池塘的动议,1922年至1924年间,出现了一系列零碎的令人联想到“中国园林”的设计,包括我们再三提到的,被称为斯克兰顿–路思社交岛的社会活动中心。这些设计虽然尺度不大,范围有限,却以一种芜杂的方式集成了西方人所能想象的中国园林的“精髓”,看上去就像是若干个江南园林的生硬拼贴:

一座开间不详的大型硬山建筑、一座五开间卷棚小建筑分立湖的南北端,一座三开间单檐庑殿顶水榭朝向东边湖中的石舫,一座两层歇山顶楼阁伫立在小岛的南北轴线旁,一座三开间歇山门楼样式建筑在岛南端的入口处,围栏、隔墙加上或直或曲的游廊将它们连接成封闭的庭院,此外还有一座两层八角攒尖的封闭式亭子、一座六角开敞式亭子……更不用说数不清的“小摆设”:假山石、松树、月门、瓶窗,通向水码头的牌坊式门楼,直线道路旁唐突的曲径……两座单拱、三拱的石桥(西方人爱把它们称为“驼背桥”)分别向北、向南延展向湖的南北两岸,将这小岛硬生生嫁接在比它高大许多,也与它风格迥异的宫殿式建筑群落中。

没有迹象表明,1924年之前,燕大的建设者们很严肃地考虑过实施这个方案,也没有迹象表明,他们因这个异想天开的“中国园林”,便开始注意到此地山水的历史,给它的本来面目起码的尊重。

未名湖的命运尚在未定之中。

原因并非完全不可捉摸。在1922年至1924年间,燕大校园的规划设计中想法多于计划,愿景多于现实,诸如斯克兰顿–路思社交岛那样精美花哨的设计图进不了工程师们的制图间,而是直接上了《北京通讯》的首页,送到了托事部和捐款人的办公桌上——素来作风实际的燕大规划者未见得就那么爱想入非非,但他们的确想知道,这些有趣的,虽然不太可能实施的想法是否会吸引大洋彼岸的眼球。而一个建在池塘中小岛上的“中国园林”确有此效。

此外,1922年至1924年间,学校尚没有购进日后建校所急需的所有土地,校园的基址在东面、北面相当局促。在那时,将那些地方的水域和小山填没或削平,以容纳面积巨大的新宿舍和体育场,看来是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池塘,它的形状也只能是方方正正,并无多少回旋伸展的余地。

这种当然的局面维持了将近两年,看上去这池塘在茂飞的设计图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也没有人提出什么异议。


1924 年年初,一个微妙的变化出现了。约翰·M.翟伯(John McGregor Gibb,1882—1939),学校基建部门的负责人,开始发表这样的见解:


我们需要照管景观的问题……既然我们的校址使得一些教职工不得不生活在乡野的半与世隔绝状态中,那么使他们得到一些补偿也合情合理。这补偿就是享受乡村生活乐趣的机会。[1]


翟伯的话并不是心血来潮。1921年,翟伯刚刚从费城的宾州大学教学两年回到中国,燕大这位年轻的化学教授戏剧性地变成了海淀新校园的另一种“建筑师”。(图9)他对乡村生活乐趣的渴望标志着新校址的规划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那就是校址上旧园林的价值慢慢进入了校方的视野。从“建筑”一个校园开始,人们渐渐地开始转向关注这校园的“景观”风致,“景观”不再仅仅是对校园规划的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慢慢成为主导一切的线索。

图9 约翰.翟伯,燕园不为人知的另一位主要“建筑师”


1924年夏天,燕京大学在校园规划的会议上多次讨论保留校址上原有小湖的问题,这动议的直接由来依然是经济方面的可行性。茂飞起初拟议的宫殿式建筑风格虽然没有受到质疑,却在实施过程中让人们产生了疑惑。早在年初,学校就开始讨论茂飞的初始计划是否过于宏大,湖的北岸已经开始建造的两组四座宫殿式的男生宿舍美轮美奂,却耗资不菲——要知道,茂飞的愿景中不是建两组四座这样的宿舍就了事,而是最终建成九组十八座!在初始设计阶段,学校可能并未仔细核算过长远计划里实际所需的建筑数目,但显然,眼下这四座建筑的耗费就已经使他们不堪重荷了。

负责实际工作的翟伯等人一眼就看出,茂飞并不打算在设计上花费新的时间,却在重复的制图工作中收取学校额外的费用。

1924年年初,学校基建部门已经在原则上同意,他们需要更素朴更合用的宿舍,以便将按人头摊算平均每个学生六百美元的建设开销降到五百美元或更低。这后来拟议的体量较小的两座楼就是今天北大的红五、六楼,也就是“德才兼备体健全”系列的“体”“健”。它们的捐款人不再是清一色的美国人,而包括平津两地的实业家。[2]除此之外,燕大再也没有增加新的男生宿舍,这不仅远远少于茂飞的估计,也比学校当初向《远东时报》所渲染的宏大图景差了一大截——那时候,他们本声称计划最终建成可容纳两千人的男生宿舍,也就是差不多四倍于“德才兼备”的规模。[3]

按照茂飞本人的解释,保留小湖是因为新募得的一笔款项,使得校方有能力购买更多的土地用于新的营造。但校方最大的考量还是需要紧缩建筑开支,因为闲置地皮的费用远远不及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里不必要的开支与浪费,须知购买整个睿王园的费用也不过四万银元,但两座男生宿舍所耗远远超过此数。[4]因此,燕京大学校方将茂飞宏大严整的古典主义构图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不只是男生宿舍,女生宿舍的数目最终也减少一半以上。

然而茂飞原先的架子太大,端起来就放不下了。

对于这砍剩了半边的对称式构图, 予以折中的最好办法, 怕是只有改为更舒展自然的布置,而不是对原先已有些僵硬的布置火上浇油。保留这小湖的意义正在于此:首先,它不规则的形状多少模糊了东西轴线的东西两端的差异——西校门处的主教学区严格对称,校园东边却像是缺了半边;其次,它还安顿了燕大校方执意改动的新建男生宿舍,虽然校园东北角这新来的两座宿舍和起先三座突然形制不同,由于不规则小湖的存在,风格上的变化却不至于显得太过突兀;最后,学校的未来发展是在东南方向,并且南边的女校与主校园的关系尚不明朗,有一个小湖搁在它们中间,却是一种和稀泥的“缓兵之计”。

作为建筑师,茂飞自然强烈反对这种既削弱他的作用,又减少他的实际收入的动议——他反对的理由或许正是翟伯们心目中的亮点所在。茂飞认为,如果保留小湖的形状不变,由于基地大小的限制,湖的北岸无论如何也难以安置下和已经建成的宿舍一样的男生宿舍群组,而三座小一点的不一样的新宿舍设计,会使东西轴线上整个南北对称的布置泡了汤。令茂飞恼火的是,在他看来,“稍稍狭窄的池塘也不会破坏水景的效果”, 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如此不规则的小湖,危害他原本完美无可挑剔的愿景呢?

…………

我们已经不能够准确地复原司徒雷登在这场纷争中的全部真实想法,总体上而言,他在燕京大学的规划中显得更为理性,更为实际。作为左右斡旋的一校之长,司徒雷登本人力图保持一定程度的中立。虽然他也承认,自己对打乱茂飞的古典主义构图多少有些疑问,但他不反对保留小湖,看看“自由式的中国建筑群组”会是怎么样一个效果。更重要的是,司徒雷登觉得,从财政上而言,如果能把这个中国式的小湖处理得当,对学校没什么坏处。他觉得,小湖自有它“实际的艺术价值”(practical artistic value) ,即使从钱的角度而言,“我们也可以保留这个小湖”,因为它“ 或许会带来一些参观者”。在购买基地之前,司徒就为此周详考虑过了:虽然新校址偏处荒郊野外,但“经过门前的旅游者会注意到我们的校园”,而与这种名声相系的是“逐渐上升的财政援助”。[5]

对一些潜在的捐助者而言, 它可能是一个值得保留的吸引人的东西。

虽然主要的反对意见是这小湖可能会花比预想的要多得多的钱,但其实司徒雷登心里非常清楚,将这片地方空着,大不了将来将小湖填了重新建设,但却可以避免让茂飞声势浩大的设计牵着鼻子走,给学校带来不合时宜的额外负担。这未尝不是一种更保险的办法,是从财政上而言对这小湖最“得当”的处理。

燕京大学“ 对此湖(的现状)不予变动”的初步决定做出于1924年8 月8日。在讨论这一决定时,燕大校方提出保留这样一个小湖将会是既有(已基本建成的)“中国式”建筑群的一个适当延伸,它将会避免“混杂的建筑风格”。司徒雷登委婉地说,当年整个夏天他“愈来愈觉得如果我们填塞了那个湖的东端将会犯下一个严重的错误”。他写道:“经过必要的修整后”,这个小湖“将会是有自然风致的一个去处,失去它将是很大的遗憾”。[6]经过一个秋季的争论,对燕大规划负有责任的人们已没有异议,这举足轻重的改变已经发生。就在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刻,1924 年11 月7 日,路思给远在纽约的诺思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那位最大的异议者茂飞先生也已经回心转意,开始“衷心地同意”将湖保留原有的尺度。

至此,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点我们熟悉的东西,是的,这个小湖就是后来声名大噪的未名湖。


今日美术馆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今日美术馆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新民说·从废园到燕园》(一座与近现代历史进程深深纠葛的校园的前世今生)#此商品参加第十一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today_art_museum
今日美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