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阅读的方法 套装2册
定价: 138.0
ISBN: 978751334886706T
作者: 贾行家,罗振宇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阅读的方法》
阅读就是“做一点小努力,多自己很满意”
罗胖在新书《阅读的方法》里问我们:
1. 你对自己读书的样子,是不是还挺满意的?
2. 拿起书翻上几页,做一点小努力——这种让自己满意的方式,是不是还挺容易?
我们会永远喜欢自己读书的样子。
就从这本《阅读的方法》开始,开启别开生面的阅读之旅吧!
24条阅读道路,条条都有壮美风景
阅读的方法,是从一个点自然通向另外一个点的方法。《阅读的方法》的24个章节,也是24条供你跳跃寻找的道路——
你可以在第1章推理,把握复杂世界的底层逻辑;
你可以在第7章风物,感受生活在别处的乐趣,涤荡心灵;
你可以在第14章建构,将写书人探索出来的创新方式为自己所用;
你可以在第20章趣味,细细品味那些古已有之的体验。
请相信,每一条道路上你都会有奇遇。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
《阅读的方法》
我们发明梯子,来补足人所欠缺的登高能力;我们发明绳子,来补足人所欠缺的牵引能力;我们发明书籍,则是为了赋予一 个“未完成的人”以知识和阅历,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罗振宇向我们证明,阅读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利器。他主理一档有 4000 万读者收听的读书节目“罗辑思维”;他在 7 届“跨年演 讲”和超过 1 亿观众分享书中凝聚成形的共识;他与一群写书人、阅读者合作共事,创建了知识服务品牌得到。 在这本《阅读的方法》里,罗振宇梳理出了 24 条风景壮丽的阅读道路,并在途中悉心为你解答: 如何通过阅读修炼强劲的头脑? 如何通过阅读抵达远方的风物? 如何通过阅读参与往圣先贤们的奇妙创新? 如何通过阅读汇入人类共同体的情感江河? 让你爱上阅读的方法,这一路俯首皆是。邀请你即刻启程,并告诉后来者:我在阅读中,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
我们应该
怎样面对历史和未来?
怎样看待当下的生活?
怎样迎接衰老与死亡?
怎样走进艺术和文学?
……
本书是贾行家得到App年度日更专栏“文化参考”第一季的文本凝结,以诚恳态度、切身感觉和闲话口吻,和你进行九场自由延展的对话。
这些对话,既有社会思想、历史钩沉、人物解读,也有野史八卦、身在江湖,你可以通过这本书,领略文学、艺术、生活的万般景象,从中汲取平静的力量。
或许,它还能让你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点点小小的思考,在现实和文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个嘈杂浮躁的世界,保留内心的一小块柔软之地。
《阅读的方法》
推荐序
前言
第一部分:强劲的大脑
推理:文字的逻辑舞蹈
转念:给大脑装上开关
抽象:那些伟大的概念
凝结:一字一世界
俯瞰:到万米高空去
选择:我的平行宇宙
第二部分:遥远的地方
风物:带什么诗去远方
棋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窥视:惊鸿一瞥,此地甚好
他顾:弱水三千,再取一瓢
意义: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行动:原来还能这么干
第三部分:奇妙的创新
结网:千门万户次第开
建构:一本好书就是一次展览
怪谈:意料之外,都在情理之中
设定:我们来假设一下
迁移:我找到了!Eureka!
追光:闪电划过夜空
第四部分:极致的体验
情感:今晚月色真美
趣味:兴致勃勃,严肃认真
快意:仰天大笑出门去
苦痛:总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角色:我的头脑特工队
文心:就是这个感觉
后记
资料出处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
贾行家
作家,文字高手,著有随笔集《潦草》《尘土》。
得到专职作者,得到App“文化参考”“贾行家说《聊斋》”“贾行家说千古文章”等课程主理人。
专注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研究。
罗振宇
得到App创始人,“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罗辑思维”节目主讲人。
用“阅读的方法”打开罗胖罗振宇,是这样的——
15岁遇见金圣叹,知道世界上真正的精彩深藏不露,须用心才能看到。
17岁遇见蒲松龄,知道深情者能见人所未见。
20岁遇见陀思妥耶夫斯基,知道人性有光辉,也有暗影。
24岁遇见阿加莎,知道再混乱的世界,也能被秩序和智慧复原。
30岁遇见高阳,知道要理解任何人,都必须设身处地、遵行恕道。
40岁遇见万维钢、吴军、何帆、熊逸等写书的人,渐渐鼓起了创办得到App的勇气。
49岁出版《阅读的方法》,他以后所有的作品,都是这本书的扩展和延伸。
《阅读的方法》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
实际上是呼救
网络红人庞麦郎的故事说短则短。2014 年,他因为一首《我的滑板鞋》成名,歌词还挺不错的,只是他本人实在没什么音乐和表演 天赋,之后的演艺事业一路下滑,被经纪公司放弃。有些小公司打算 出奇制胜,找他做代言,效果也很差。一开始还有观众来看笑话,后 来连看笑话的也没有了,大家只在网上看看他的奇言异行。比如,他喜欢编造自己的经历,人人都知道他生于陕西汉中的农家,但他非要操着陕西普通话说自己是台湾人,在英国学的音乐,还把年龄改小了 11 岁。 2021 年 3 月,庞麦郎的经纪人证明,庞麦郎已经因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被强制送进了精神病院治疗。
几年之后,当我们回顾 2021 年曾经发生过的文化事件时,需要 记住“庞麦郎”这个名字。他正是美国艺术家安迪 · 沃霍尔所说的“15 分钟名人”。在大众媒体时代,15 分钟足够让随便一个人成为名人。假如沃霍尔看到今天的短视频平台,会发现 15 分钟已经缩短到了 15 秒。精准的流量可以把一个普通人推到半空,但他可能永远没 法平静地落回地面了。我曾经在意外的情况下,做过一次小规模的、 15分钟的网络名人,结果我如同农贸市场里的母鸡一般惶恐,至今 还心有余悸。幸好我也在 15 分钟之后就被忘掉了。从那以后,我有点儿同情常年生活在聚光灯下的名人。
我想记住的不是庞麦郎这个名字,而是知道他后来的消息时,那种错愕和羞愧:我之前打开视频或者新闻,只是想看这个网络红人 的荒诞故事。就像使用微波炉,随手按一下,就立刻会有相应的功能 实现;再按一下,这个功能就关闭了。我对这台机器如何运作毫无兴 趣。这种态度,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才意识到当初自己当笑话看的,是一个正在一点一点陷入绝境的人。我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被这样对待,没有人应该被这样对待。
我向来景仰科技进步,如今却不得不说:科技对人类情感和思维的影响与改变,迹象很微妙,速度很疯狂。机器在变得人格化,人 则开始变得自动化了。据说那些最好用的社交和远程协同软件,都是 有严重的社恐倾向的工程师设计出来的。他们为了不面对面地和人说话,不顾一切地开发了许多高效好用的功能。这个观察实在有点儿道理,也让我怀疑,网络的最终形态,到底是人的连接,还是人的疏离?
韩国哲学家韩炳哲说:“如今,我们痴迷于数字媒体,却不能对痴迷的结果作出全面的判断。这种盲目,以及与之相伴的麻木即构成了当下的危机。”他观察到,在网络空间里,人们越来越感受不到尊敬了。尊敬是需要距离的。如果人与人之间充满敬意,人们就会自觉地收敛,尊重对方的隐私和边界。而数字社会是陌生的、零距离的,它可以充分地满足人们的窥私欲,人人都可以做个人信息方面的历史学家,也就是“挖坟”,翻出某个人某年某月说过的某几句话出来,作为攻击他的把柄,把私人问题和公众问题混为一谈。人保持距离和边界,是为了保证尊重,而尊重是公共性的基石。哲学家称现在这个 没有尊重和隐私的网络社会为“丑闻社会”,它缺乏起码的平和与克制。于是,它又是一个愤怒的社会,审慎地、实事求是地交流正在变得越来越艰难。
当毫无敬意的丑闻被大家津津乐道地传播时,有一些聪明人会利用这种“审丑口味”来装扮自己,获取流量。他们是靠互相辱骂和约架来制造流量的,获得的利益比庞麦郎高成百上千倍。庞麦郎则是 真的相信自己是艺术家,是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的奇才。网络中的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公众在匿名看庞麦郎时发表的那些评论是不假思索、毫无顾忌的。我们过去用笔写信,从写好到发出去,中间这个过程是有机会想一想的。现在则是指尖一动,不一定代表真实意思的愤怒就发泄出去了。一不留神,还可能发错了对象。网络暴力,就是在这种随意性里形成的。
在那些关于庞麦郎的评论和文章里,我只看到过一次温情——他过去的工友对记者说:“他的歌我也欣赏不来,但是你们别害他……他现在挺不容易的。”不过记者没手软,把庞麦郎爆红后的膨胀、自卑和狼狈全都抖落了出来。那篇凌厉的报道影响相当大,让原本遮掩 得很简陋的庞麦郎变得赤身裸体,被大家一眼看到了底,似乎只有发疯这一条路可走。
我有几句话犹豫再三,还是打算说出来:按说,庞麦郎是成年人,获得了关注就应该接受审视。然而在这个取消了距离、立即兑现 结果的网络媒介里,那些信息太强烈了,有太多我们尚不清楚的攻击性。每个人都可能是 15 分钟的受害者, 15 分钟足够毁灭一个人。
庞麦郎想要的东西很简单,不过是一点儿名气、虚荣和钱财。此外,他想要被看到,被承认,被理解,乃至暗暗感到需要被救助。我 们今天再听那首过时的《我的滑板鞋》,很像一种呼救:有些事我都 已忘记 / 但我现在还记得 / 在一个晚上 / 我的母亲问我 / 今天怎么不开心 / 我说在我的想象中 有一双滑板鞋……她说将来会找到的 / 时间 时间 会给我答案……我想我必须要离开……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 / 摩擦 摩擦 / 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 / 月光下我看到自己的身影 / 有时很远 有时很近……
假如有人听到这首歌,来到他的面前说:“我们喝一杯吧!”会是一个更好的结果。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