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一大口订制景德镇陶瓷
影青盖碗
惟愿瓷器坚固,餐桌漫长
11月份的景德镇,已经天寒。
我来到这里,是为了在一批定制的器物的底部写底款。工厂在景德镇周边的村子里,旁边是一条不知名的小河,乱树与杂草之间,许多人在此制坯,上釉,烧纸,绘画,日复一日,众多精美的瓷器就在这里制作完成。
我们定制的一批瓷器已经烧制完成,经过1300度高温的烧制。写底款是用专用的釉色,加入松节油反复搅拌,调和,成为一种浓淡合适的膏状物,用毛笔轻轻蘸染,在瓷器底部书写即可。书写完毕,再经过600-700度的低温烧制,即可永久的保存在瓷器上。如同签字画押。
平时有在宣纸上写毛笔字的经历,但是用釉色在狭小的瓷器底部写字,还是头一次。蘸料不能多,多了则厚,烧的时候容易炸开;也不能少,少了则字迹过浅,烧制的时候容易烧飞。油脂类的调料,与水墨不同,笔触往往陌生;而在光滑的瓷器上写字,也非易事,那是一种全新的手感,就像会开自动挡的汽车,给你一台手动挡,也会不知所措。
屋子里冷,四面透风,我哆哆嗦嗦坐在一个台子上,工人给我开了一个电暖器,摆了一盏台灯。我在灯下用细细的毛笔,站着红颜色的釉色,在碗底,杯底写字,大碗底部面积大一些,字可以写的大一些,放荡一些;杯子底部不过是厘米直径,只能写工整小楷,一笔一划。
我写着写着,有一种入定的感觉。这就是传说中的“心流”,丝毫不介意周遭的声响,时间的流逝,我聚焦在这方寸之间,调整笔墨,写字。
大多数写的是一个“宽”,我尝试了不同的笔法,颜真卿体,赵孟頫体,郑板桥体,苏轼体、张猛龙碑体、良宽体……写到最后,我甚至有一点不认识这个字了。
几百个杯子,碗,写了两天。
我写着写着,忽然想到一个强大的现实——这些杯子,这些碗,这些泥土做的骨头,这些淬火的器物,很大可能活得比我更长久。当我的肉身早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消逝,但是我此刻写下的字迹还在,此刻的劳作还有存档,此刻的寒冷与细致,都还存放在人们的一餐一饭,一茶一饮中,我感到一种圆润的喜悦。
这种喜悦来自于内心。
做一些有自己元素的器物,对我们来说不是新鲜事。
之前我们做过各种定制的紫砂茶具,比如宽茶窄酒|限量款 大红袍倒把西施紫砂壶,然而对瓷器还是不敢轻易下手,门道太多,不知道如何是好。
今年4月,我们做过一场与器物相关的景德镇之旅,结识了许多年轻一代的陶艺家,他们开放,现代,有很强的产品概念,不拘泥于仿古陶瓷的窠臼中,可以跳出来,用更为市场化的眼光看待器型和质感。
从景德镇回来,我就一直惦记着做点什么。
最终选择了最实用的产品:影青盖碗。
影青盖碗。影青,其实就是青白瓷,是景德镇最传统的釉色,在五代时,景德镇在烧纸青瓷与白瓷的同时,创烧了一种釉色白中泛青的产品,称之为青白瓷,后世称之为影青。
我平时喝茶,用茶壶,也用盖碗,家里有不少各种胎质的壶和盖碗,相对而言,盖碗更简单日常,用的多。但是常规盖碗,往往注重各种细节的处理,种种青花粉彩重工,但是使用起来不太方便,或者是盖子与杯子的比例,或者是薄厚程度,或者是出水的利落程度,往往不尽如人意。
于是我想做一款简单,干净,好使的日常工具。于是有了这款盖碗组合,我们没有刻意制造特别多的细节,就是干净的青白釉。重点是好使,我们打样做了很多版,就是为了追求出水的角度,弧度干净利落,杯子与盖子手感贴合,不烫手,拿起来合适,容易冲泡各种类型的茶。数次打样,最终成就这样子,我是觉得满意的。如果你想日常顺畅舒坦的泡茶,用一个日常的盖碗,泡水仙,肉桂,或者单丛,乃至普洱,这个都可以胜任。
影青盖碗 :一个盖碗+两个茶杯
(盖-直径4.6cm/高2.2cm;碗身-口径9cm/高5.3cm;茶杯-口径6cm/高3.3cm/底径2.3cm)
- 小宽爱吃 (微信公众号认证)
- 行走吃喝江湖,品饮总有感触。这是美食作家小宽的私藏好物集合地,日日不断的酒肉修行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