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平装: 255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50270213
条形码: 9787550270213
商品尺寸: 22.6 x 16.4 x 1.4 cm
商品重量: 381 g
品牌: 后浪出版公司
定价: 36元
编辑推荐
推荐一:前往柬埔寨这个“异文化”之地,探寻柬埔寨人如何汇集外来宗教力量创造吴哥文明。
推荐二:从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的再出发,作者以细致的实地考察感受中国古人书写异域的智慧。
推荐三:呈现柬埔寨人穿越内与外、传统与现代、自我跟他者之间种种界线的强大力量。
作者简介
罗杨,重庆万州人,1984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博士,现为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东南亚宗教与华侨华人社会、闽南宗教与文化等。曾发表《从法显到郑和时代中国人笔下的印度洋世界》《在“周边”的文明——从〈真腊风土记〉看“海外圈”的古代东南亚世界》《吴哥的微笑:柬埔寨人的生活观》等论文十余篇,翻译《人性的西方幻象》《莫斯的学术自传》等英文著作数篇。
目录
前言5
致谢7
第一章导论1
1.1进入“田野” 2
1.2作为文明的仪式与社会7
1.3东南亚佛教的人类学 10
1.4从《真腊风土记》再出发17
第二章王城今昔23
2.1历史一瞥24
一、扶南24
二、真腊25
三、吴哥王朝26
四、后吴哥时代29
2.2村落生活31
第三章阿加与和尚37
3.1阿加38
一、印度教知识分子与虔诚佛教徒39
二、师承历史的神力43
三、灵力在外46
四、佛寺和村落的双重权威49
五、阿加之间的关系51
3.2佛寺53
一、祖先之庙:吴哥窟南、北庙54
二、班迭克雷庙:纵向的通联与横向的分裂56
三、塔普隆庙:和尚与阿加间的斗争60
3.3和尚与阿加:无法含括的他者64
第四章家庭的生与死73
4.1佛寺中的成年礼74
一、出家缘由75
二、出家仪式80
(一)阿加:男孩的成年礼 81
(二)和尚:弃绝尘世的青年 90
4.2女方家的婚礼92
一、婚礼神话:阿加与和尚的不同阐释93
二、神圣婚约:媒人阿加97
三、婚礼:阿加之“引”与和尚之“送” 100
(一)阿加的灵力 101
(二)和尚的超度110
4.3佛寺与家庭间的丧礼114
一、灵魂之布115
二、四种米119
(一)谷子120
(二)生米120
(三)熟米饭121
(四)炒米123
三、魂归何处126
第五章社区的神与鬼 133
5.1地域的神灵 134
一、文野之别135
二、不同地方层级的纳达138
(一)四个村子的纳达 138
(二)吴哥窟里的纳达 142
(三)暹粒城的纳达 144
(四)野地里的纳达 147
三、祭祀仪式150
(一)阿加眼中的世界150
(二)求雨 158
5.2社区的亡灵 164
一、祖灵165
(一)祖灵的力量165
(二)佛祖与祖灵169
(三)祖灵—和尚—俗人172
(四)祖灵与两种来世观173
二、鬼174
5.3亡灵的超度 177
一、亡人节的起源178
二、沟通人鬼的雨180
三、饭团与米饭181
(一)扔给亡灵的米饭团 183
(二)米饭在阿加、和尚、佛祖和亡灵间的流动 188
四、乘舟归去190
第六章王国的兴与衰193
6.1迎水196
6.2送水200
6.3神牛与佛经205
第七章结论与思考211
7.1他者的意义212
一、社会内部的两种他者212
二、两种知识体系215
(一)阿加的宇宙观215
(二)和尚的宇宙观218
三、两种生死观念222
四、两种他者间的张力223
7.2 回到周达观227
一、“内圆外方”与“天圆地方” 227
二、佛教的死亡论与华夏的生命论230
三、“华夷”之间的“士” 231
参考文献242
中文论著242
中文论文250
英文论著252
英文论文255
序言
本书是基于我 2011 年 3 月至 10 月在柬埔寨暹粒市吴哥王城遗址区田野调查而写的民族志。对吴哥,古代中国描述“诸夷”的异域志书(尤其是元朝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及清末士人海外行记)、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访学外国的著作,都有记载。这些以中国人的眼光认识和理解其他文明的著述,含有高度智慧,启迪我形成某种“文化自觉” ①,借之,我将民族志主题聚焦于吴哥王城中将古今内外各种文明因素关联的关键点——被称作“阿加”的仪式专家和佛教僧侣,试图呈现出他们穿越内与外、传统与现代、自我跟他者之间种种界限的强大力量。
阿加作为柬埔寨吴哥王朝婆罗门祭司的遗存,在地方社会中传承印度教经书和仪轨等知识。当佛教在柬埔寨历史上代替先传入的印度教后,阿加们在延续印度教传统的同时,以两种方式融入小乘佛教中,在阿加师承之外加入佛门内部的谱系以及充当佛教和民众的媒介,在遁世修行、追求涅槃的和尚与无法跨越圣、俗二分等级的俗人之间,阿加是黏合剂,也是这种等级之别的维系者。佛教在柬埔寨分法宗和大宗两派,这两派可能造成佛教内部派别和寺院间的矛盾,也会导致村民因信仰派别不同而形成社区内部的分化,这些分裂恰由阿加弥合。
柬埔寨人先后将阿加代表的印度教与和尚身处的佛教这两股宗教知识传统吸纳入自身社会之中,使他们并存有两种对生与死的看法。当地人的生命观分作生 - 死 - 涅槃这三种状态,以家庭为核心的三种仪式——成年礼、婚礼、丧礼,是个人生命的重要节点;在社区的非人世界里,地域神和祖灵——无论成为祖先还是变成鬼,分别代表社区“生”与“死”的两极;配合庄稼种植和干季雨季节律的全国性年度周期仪式御耕节与送水节,则与整个王国的兴衰密切相联。
阿加与和尚在上述仪式中彼此对反。阿加总是联系四面八方、天上地下各种力量,佛教却试图通过超度神灵鬼怪等,消除它们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无论是人生通过仪式,社区或国家的年度祭祀仪式,阿加以献祭交换和增殖的逻辑,将它们导向与死亡相对的另一端即更好地重生,和尚们用传递功德和超度的方式,以期众生最终达到无生无死的涅槃。
阿加与和尚又在更高的结构体系中互为配合。他们在纵向上彼此承接,阿加的仪式使社区人口繁衍、物产丰盛,这恰是不事“物”与“人”两方面生产的佛教寺庙维系和延续其生命的基础。横向上他们共同在社区和社区之外架起一座交换的桥梁:和尚把村民的献祭转化为超度的功德,并传递给社区之外的神灵鬼怪,让它们不要扰乱人居世界的秩序,阿加将后者的力量引入,实现人与社区生命的更新与更强。
本论文考察同作为外来知识分子的阿加与和尚在当地社会之关系,试图揭示柬埔寨人自我与他者的观念,正如这二者,它们彼此需借助对方的力量,才得以更新成为新的自我,这种借用并不是彻底与对方融为一体,反之正是以双方的对立为基础。
文摘
第1章 导论
1.1 进入“田野”
“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乃其境也。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自港口北行,顺水可半月,抵其地曰查南,乃其属郡也。又自查南换小舟,顺水可十余日,过半路村、佛村,渡淡洋,可抵其地曰干傍,取城五十里。”
史与现实在暹粒河道上交汇。2011 年 3月,我抵达柬埔寨吴哥王城遗址所在地暹粒市,沿着暹粒河道前往古城,开始为期 8 个月的田野调查。暹粒河发源于北部的库兰山脉——吴哥王朝的肇始之地,柬埔寨文化分类中平原文明与山野蛮地的过渡地带;向南注入周达观穿行的“淡洋”——柬埔寨第一大湖洞里萨湖,它通向首都金边、湄公河以及更广阔的印度洋世界。吴哥王城恰好坐落在北面库兰山与南面洞里萨湖之间的暹粒河道上
我的田野调查落脚点在暹粒河边、王城东南的北皇家浴池村,调查范围包括南、北皇家浴池村,若哈村和克洛文村这四个相邻村子构成的村落带。过去,海内外中国人类学研究者都有沉浸于村落社区中的研究习惯 ,然而,我的研究并不框定于对特定村落内部功能关系的微型社会学解析。 我的田野调查虽也在村落中展开,但无意于挖掘某一村某一社的“社会层次”。我研究的是一个文明社会,在调查研究中,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志不能割裂村庄生活与历史的纽带。 因此,我用四组关系构成的立体网络定位我的田野地点:村庄所在的吴哥王城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其现状的关联、它在柬埔寨王国等级体系中的位置、村落与周边乡村和城市的交往、此地与更广阔世界的接触,它们是理解我田野所见的基础。
在这片村落带上共分布着四个吴哥王城的著名遗迹,其中三个与吴哥王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Ⅶ,公元 1125 年—1219年)有关。阇耶跋摩七世在柬埔寨好比阿育王,很多学者把他的治理模式作为柬埔寨后世处理不同文化因素共处之道的原型。村口的皇家浴池(Sras Srang)是 12 世纪晚期阇耶跋摩七世开挖的一个700米长300米宽的人工水池,引暹粒河水供王室和高等级僧侣沐浴。班迭克雷寺(Banteay Kdei)位于皇家浴池正西,是阇耶跋摩七世于 12 世纪末兴建的一座大乘佛教庙宇,村民们相信它曾是一座佛教大学,它背后的班迭克雷庙 是一座现代的小乘佛教寺庙,和尚们觉得把庙建在班迭克雷寺旁十分荣幸,因为“那里原本也是僧侣研修之地”,尽管二者分属不同的佛教派别。塔普隆寺(Ta Prohm)位于若哈村口,它是 12 世纪阇耶跋摩七世献给他母亲的大乘佛教寺庙。若哈村的村民速明对我说:“阇耶跋摩七世将周围三千多个村庄划给塔普隆寺,近八万村民成为它的供养人,寺里有十八位高僧,四千多名侍从,六百多个舞者。若哈的意思是晾晒衣服之地,国王在皇家浴池洗澡,在这里晾衣服。若哈村和皇家浴池村村民们的祖先是为了支持塔普隆寺的僧侣而迁来,现在村民们依然在为寺庙服务,打扫卫生、修修补补,这是从我们祖先开始就做的事情。”寺旁也有一座现代的小乘佛教寺庙塔普隆庙。克洛文古寺(Prasat Kravan,也称豆蒄寺)位于克洛文村口,有的村民认为它是 10 世纪时一位婆罗门高僧献给印度教毗湿奴大神的庙宇,有的村民则说寺里的三座塔分别是佛祖和他的父母亲。
- 后浪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微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