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藏戏文化介绍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的藏文化,其中藏戏文化是极富有藏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地方戏曲。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早期被称为“阿吉拉姆",传说到十四世纪,噶举派(白教)高僧唐东杰布(1385-1464)在云游途中于1430年主持营建了据说是西藏的第一座铁索桥。在建桥过程中,他发现民工中有七个能歌善舞的姐妹,遂在白面具戏基础上,吸收佛经中传说和民间传说故事中带有戏剧因素的内容编排表演节目、设计唱腔动作和鼓钹伴奏,指导七姐妹演出,借以宣传宗教,为行善修桥募集资金。七姐妹天生丽质、舞姿轻盈、歌声优美动听,观者以为仙女下凡,赞其为"阿吉拉姆"(仙女)。以后藏戏亦由此得名“阿吉拉姆”。
巴塘藏戏系蓝派藏戏,2007年3月被载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被载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文化部颁发证书。
蓝派藏戏的开场戏“温巴顿”即为此面具,被称为温巴面具,“温巴”藏语意为渔夫,据传渔夫整天在湖边劳作,脸被太阳晒黑了,故此面具底色为黑色,象征坚毅、勇敢、沉着。整个“温巴”面具的形状和饰物均取材于佛教文化中的八瑞吉祥图(藏语称“扎西达杰”),八瑞吉祥分别由海螺、宝伞、宝幢、法轮、双鱼、金刚结、莲花、宝瓶八种象征物组成,它们除了寓意吉祥、圆满、幸福、智慧、财宝,还分别代表如来佛的头、眼、喉、舌、牙、心、身和足,与佛陀、佛法息息相关,象征着复苏、永生、福智圆满、至清至纯、解脱和生生不息。
温巴面具被视为藏族传统吉祥象征的体现,民族韵味十足,多用于家居装饰、馈赠礼品等。
- 五彩藏乡 (微信公众号认证)
- 巴塘县特色农产品线上展销店。 专注高原生态农业,助力藏区精准扶贫。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