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本书分别介绍了18、19世纪物理界的8位重要的物理学家,通过阅读和学习本书中的科学家传记,一是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家们特别是那些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做出了伟大贡献的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二是可以更鲜活地了解到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和品格作风,三是可以从科学家们的各种成长经历中得到启发。
“中外科学大师传记丛书”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副主编王大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刘兵,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主任李斌共同主编。《永不遗忘的天才——经典物理大师》系其中一种,收录了发表于《自然辩证法通讯》“人物评传”专栏的8篇文章,分别介绍了18、19世纪物理界的8位重要的物理学家——H.C.奥斯特、莫培督、亥姆霍兹、波耳兹曼、J.R.迈尔、麦克斯韦、海因利希·赫兹、洛伦兹,简要介绍了他们的生平、科学哲学观及在物理力学、磁学、光学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
王大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兼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副主编。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史等。
奥斯特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
莫培督一个被遗忘的天才
亥姆霍兹罕有的全才
玻耳兹曼一位深受哲学困扰的物理学家
迈尔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
麦克斯韦经典物理学的巨匠,现代物理学的先师
赫兹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敏锐的思想家
洛伦兹把经典物理学推上最后高度的人
参考资料
人名对照表……精彩书摘奥斯特是丹麦人民引以为骄傲的伟大科学家和教育家。在哥本哈根有一条繁华而美丽的长街,名字是“奥斯特路”,有一个漂亮的公园叫“奥斯特公园”,公园里有一座巍峨的奥斯特雕像。1908年,丹麦自然科学促进学会颁布了“奥斯特奖章”,奖励对物理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1934年,“奥斯特”被国际物理学界决定作为磁场强度的单位(高斯单位制)。丹麦和全世界人民永远铭记他对科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奥斯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为了表彰他对教育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美国物理教师协会于1937年颁布了另一种“奥斯特奖章”,奖励做出卓越成就的物理教师,第一次荣获这个奖章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物理教授霍尔。
但遗憾的是,对于奥斯特的杰出贡献,从1821年起,就存在着某些不公正的评价。虽然国内外先后有人对这些不公正评价做出了一定的反驳,但仍有不少著作依旧沿袭谬见,使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例如,美国的帕克在1986年出版的《爱因斯坦的梦》一书中写道:“电与磁的联系是由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指出的。一天,奥斯特正在教室里演示电流,当他把导线接上电源时,碰巧有一个指南针靠在一根导线旁。他注意到,每次接上电源时,指南针就摆动,这只在有磁场产生时才可能发生。因此,由这一简单的幸运事件,奥斯特做出了电流产生磁场的演示实验。”温伯格在一本科普著作中也写出令人不解的话:“发现电磁现象的荣誉属于奥斯特,这一发现的起源不很清楚。据一篇报道说,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在1820年年初的一次讲课示范时注意到,当电流流过罗盘附近的导线时,罗盘指针发生了偏转。”温伯格的话虽然不像帕克那么明显,但似乎隐含着同样的想法:奥斯特的发现是偶然的。
类似的说法在国内著作中也常有出现,这里不一一列举。实际上,奥斯特的发现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和实践基础。那种认为其发现不过是个偶然的幸运事件,并且流传了两个世纪的谬误之见,不仅影响我们对一个伟大人物的评价,也影响我们对物理学发展历史的正确认识,有必要加以澄清。另外,对于奥斯特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国内尚未有过较为详尽的介绍,这也是本文所要弥补的一个缺憾。
一、奥斯特的科学哲学观
奥斯特于1777年出生在丹麦一个名叫鲁兹克宾的小岛上。他的早期教育比较混乱:先是从一位年长的德国商人的妻子那儿得到启蒙,学习读书和写字;而后商人自己教他德语和加法、减法;随后奥斯特从一位少年那儿学会乘法,又从一位教师那儿学会除法;还有一位大学预科生教他拉丁文,一位镇上的法官教他法语和英语。从11岁起,奥斯特帮他做药剂师的父亲配药。从父亲那儿,奥斯特学到了一些化学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了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P2_3……前言/序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于19世纪40年代的《共产党宣言》中,曾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的那一切,还不过是19世纪的景况。到了21世纪的今天,随着核能、电子、生物、信息、人工智能等各种前人闻所未闻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面貌进一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甚至马克思那个年代都无法想象的巨变。造成所有这一切改变的最根本原因,毫无疑问,就是科学技术。而几百年来,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力量,就是一大批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中国是这几百年来世界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化的后知后觉者,从16世纪末期最初接触近代自然科学又浅尝辄止,到19世纪中期晚清时代坚船利炮威胁下的西学东渐,再到20世纪初期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热切呼唤,经过几百年的尝试,特别是近几十年的努力,已逐渐赶上世界发展的潮流,甚至最近还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例如,中国目前不但在经济总量上居于世界第二的地位,而且在科学研究的多个前沿领域也已经名列国际前茅;有些方面,比如科学论文的数量,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最可贵的是,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支人数众多、质量上乘的科研队伍。利用科学技术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尝到了巨大甜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深入人心。从政府到民间,大家普遍关心如何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创新促进发展,使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更具竞争优势,培养和造就出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能走得更长远、更健康。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方面需要提高专业科学研究队伍的水平,发扬理性思考、刻苦钻研、求真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也需要增强和培育整个社会的公众科学素养,造就学科学、爱科学,支持创新、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这套“中外科学家传记丛书”的编辑和出版,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通过阅读和学习科学家传记,一是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家们特别是那些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做出了伟大贡献的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二是可以更鲜活地了解到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和品格作风,三是可以从科学家们的各种成长经历中得到启发。本丛书所收录的200多位中外著名科学家(个别其他学者)的传记,全部都来自中国科学院1979年创刊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该杂志从创刊伊始就设立了一个科学家人物评传的固定栏目,迄今已逾四十年,先后刊登了200多篇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传记,其中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科学家、远渡重洋将最初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带到中国的欧洲传教士,当然大部分都是现代科学家,例如数学领域的希尔伯特、哈代、陈省身、吴文俊等,物理学领域的玻尔、普朗克、薛定谔、海森伯、钱三强、束星北、王淦昌等,以及天文学、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若干工程领域的科学家。值得指出的是,这些传记文章的作者,大都是在相关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例如:写过多篇数学家传记的胡作玄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原系统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写过多篇物理学家传记的戈革先生,是中国石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此外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多所国内著名大学的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科技协会等研究机构的专家。所以,这些传记文章从专业和普及两个角度看,其数量之多、涉及领域之广、内容质量之上乘、可读性之强,在国内的中外科学家群体传记中都可以说是无出其右者。考虑到读者对象的广泛性,本丛书对原刊物传记文章进行了重新整理编辑,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总体设计上,丛书共分30册,每册收录8个人物传记;二是基本按照学科领域来划分各个分册;三是每分册中的人物大致参考历史顺序或学术地位来编排;四是为照顾阅读的连续性,将原刊物文章中的所有参考资料一律转移到每分册的最后,并增加人名对照表。当前,中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急需更多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的重要历史时刻,希望本丛书的出版对于实现这个伟大目标有所裨益,也希望对广大青少年和其他读者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
-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