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定价:68.00元 作者:[法]史蒂芬·德洛姆 著 译者:王田 译
运费: | ¥ 6.00-18.00 |
商品详情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定价:68.00元
作者:[法]史蒂芬·德洛姆 著
译者:王田 译
丛书名:光影论丛
书号:978-7-301-31570-5
装帧:平装
出版日期:2020/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开本:16开
页码:172
内容简介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电影小子”一代中最年长的一位,他与马丁·斯科塞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人,于1970年代为好莱坞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气象,引领新时代。科波拉以传奇般的《教父》“三部曲”(1972—1990)重振了片厂时代的辉煌,用《现代启示录》(1979)探索了越战中迷失的美国灵魂,并指导了美国电影史上十分杰出的一些演员,包括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他早已不再是听命于好莱坞大片厂的导演,而成为一位独立电影制片人。
本书以创作折射人生,以人生透视创作,全面探讨了科波拉的电影成长之路——初创期、巅峰期、成熟期、平稳期与逆生长期,以线性叙述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代导演宗师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那些经典之作背后发生的精彩故事。由此,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位电影大师的艺术世界,也能更深刻地理解电影本身。
作者简介
史蒂芬·德洛姆(Stéphane Delorme),法国电影评论家。1995年创办分析当代电影的评论杂志Balthazar。2003—2009年,担任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评委会委员。2009—2020年担任《电影手册》主编,在他的引领下,《电影手册》刊载了数期特别专题,聚焦历史上被忽视的导演,关注新一代的创作者,反对某些电影评论的共识,反思当代电影的发展,在电影界引起较大反响。
译者简介
王田,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批评、欧美类型电影、作者电影等,主要学术著作包括《新世纪欧美类型电影》《欧洲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1960—2010)》。行走世界三十多个国家、近百座城市,著有“城市与电影”系列随笔《城之影》(Ⅰ,Ⅱ),影评集《偷心影记》,并担任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佳片有约》影评人。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青年时代:
从《今夜缠绵》到《雨族》
初试啼声
去好莱坞
去旧金山
第二章 权力巅峰:
从《教父》到《现代启示录》
铸就错误
邪恶的谱系
痛苦的人物
听
比迪士尼乐园好
一部冒险电影
第三章 成熟时期:
从《心上人》到《创业先锋》
西洋镜的乌托邦
一个实验室
被青春拯救
黄金时代
滴答的时钟和『生锈』的锈
后视电影
两人和好
黑色与粉色的自画像
第四章 感觉良好:
从《教父3》到《造雨人》
黑赭色
资产负债表
第五章 返老还童:
从《没有青春的青春》到《泰特罗》
家族
大事记
作品目录
仅作为制片人
精选书目
文摘
我们所有的偶像人物的职业生涯,都包含着某些我们更喜欢抑制的形象。其中之一就是,1971年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那时仅仅32岁,正在拍《教父》(The Godfather)。混乱的拍摄间隙,科波拉躲进洗手间避难,震惊地偷听到一些低级技术人员嘲笑他的不称职和无能,预言他肯定会被片厂老板换掉。科波拉的困惑在于,自己为什么会同意改编一本让他一点儿也不兴奋的小说。就像法国新浪潮导演们让老电影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样,他更愿意拍摄原创剧本。自从1941年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执导了《公民凯恩》(Citizen Kane)之后,在好莱坞,“没有选择”看上去简直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科波拉一定要拍《教父》吗?然而,这个年轻人克服了每一个困难,解决了每一个矛盾,引领了一个被称为“新好莱坞”的时代。它向所有愤怒的年轻人敞开大门—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布莱恩·德·帕尔玛(Brian De Palma)、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等,他们仍在制作最好的一些美国电影。
- 北京大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发票】在订单留言电子邮箱、发票抬头、税号、(统一开电子发票,缺一项都不能开票,自行下载打印)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