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逆势者:彼得·蒂尔传
定价: 79.00
作者: [美] 马克斯·查夫金(Max Chafkin)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3-07-02
页码: 368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
ISBN: 9787521757163
1.《彭博商业周刊》首席科技专题记者自采访彼得·蒂尔、埃隆·马斯克,以及150多名彼得·蒂尔的前雇员、商业伙伴和朋友,基于数百小时的采访,汇总15 年来对硅谷企业家、初创公司、投资者的科技报道成果。2. 揭示硅谷创投教父、投资了扎克伯格的脸书、埃隆·马斯克的SpaceX等著名企业的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从0到1》之后的投资价值观,重新思考创新和商业的底层逻辑, 窥见科技行业和风险投资机会。3.《纽约时报》《财富》2021年度荐图书。
百万册畅销书《从0到1》作者、投资了扎克伯格的脸书、埃隆·马斯克的SpaceX等著名企业的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的传记。
自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发生以来,没有哪个行业比硅谷的科技风投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更大。作为硅谷风险投资者中的佼佼者,彼得·蒂尔影响了一代投资者的投资逻辑,他的投资项目无处不在,甚至塑造了人们在当代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如今的硅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蒂尔的世界观。作者马克斯·查夫金亲身采访了彼得·蒂尔,追溯了这位逆潮流投资者独特的生活和世界观,以及这个曾帮助创立了PayPal、Facebook、SpaceX、Spotify、LinkedIn和Yelp的人是如何成为投资巨擘的,并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分析了他的投资价值理念和做事原则。
科技热潮既是一种金融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科技行业的爆发性增长既激动人心又充满争议,引发了人们对科技行业和风险投资的未来更进一步的思考。本书囊括了作者对科技行业近30年发展的深刻描述和回顾,也是对15 年来有关投资者的世界、硅谷企业家、初创公司的报道的成果汇总。这部传记讲述的不仅仅是关于蒂尔的故事,还讲述了关于硅谷的政治时代。读者不同意蒂尔的政治观点,就可以欣赏他的思想的原创性和方法的新颖性,从而了解作为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家之一的蒂尔,是如何思考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本书可以为那些想要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的人提供有益的启示。
荐序 美国新镀金时代的“离经叛道” 吴晨
序言
1 章 伟大的冒险就在眼前
第2 章重新定义投资和生活的指导原则
第3 章 自由意志的世界观
第4 章 找到自己的“黄金极客“:转战科创投资
第5 章 风险投资
第6 章 灰色地带 市场的力量
第7 章 对冲
第8 章 盗梦空间:“风险投资2.0”
第9 章 新疯狂而准确的预测,放手管理模式的胜利
10 章 新军工复合体
11 章 新的创业“黑帮”
12 章 政治天赋
13章 公共知识分子,既完全是局内人,又完全是局外人
第14章未来主义的后备计划
第15章 硅谷的政治时代
第16章 蒂尔的政府理论
第17章 有争议的政策
第18章 “蒂尔江湖”信条:被骂邪恶总比被骂无能强
第19章 背水一战
第20章 危机管理
结语 投资未来的生命
[美] 马克斯·查夫金(Max Chafkin),《彭博商业周刊》首席科技作者和专题编辑。在媒体行业从业超过14年,对彼得·蒂尔、埃隆·马斯克等行业知名人物进行过深度采访,专注于撰写科技行业的非传统故事。作者为撰写本书进行了数百小时的采访,自采访彼得·蒂尔,埃隆·马斯克,以及150多名彼得·蒂尔的前雇员、商业伙伴和朋友。
这本蒂尔的另类传记可以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新一代硅谷创业者超越财富的抱负背后的思想来源。在未来与硅谷的合作中,对中国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来说,蒂尔无疑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人物。
——吴晨《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著有《超越乌卡》《潜流》
“在撰写这部传记时,形势与马克斯·查夫金背道而驰,但他勇敢地承担了写作任务。他的这部新作品刻画了这位亿万富翁从少年得志成为国际象棋冠军,到成为始终都没太融入这个世界的技术梦想家与政治煽动者的心路历程。
——《财富》杂志2021年年度图书荐
这本书是查夫金关于硅谷的深度研究,他对硅谷的深度挖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本书要表达的主题。
——《连线》
这本传记言简意赅且文笔犀利,是对硅谷古怪而强势的人物之一引人入胜的审视。
——《出版家周刊》
荐序
美国新镀金时代的“离经叛道”
中国读者通过《从零到一》结识彼得·蒂尔这位硅谷教父级人物,也通过他和埃隆·马斯克的交往了解到当年贝宝帮(在线支付平台贝宝的一帮创始人)在硅谷的影响力。相对于马斯克成功地持续创业,蒂尔则转身为投资人和导师,收获了一批年轻的门徒,包括今年大红大紫的Open AI的CEO阿勒特曼(Sam Altman),国防数字分析公司Palatir的CEO朗斯代尔(Joe Lonsdale),以及在线支付公司Stripe的创始人科里森(Patrick Collison)等。
《彭博商业周刊》专栏作家查夫金的这本有关蒂尔的传奇,可以丰富我们对硅谷、对创新、对商业成功带来的影响力、对美国政商互动的认知。蒂尔是多重身份多重光谱的合集: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离经叛道的创业者、洞若观火的战略投资家(准确预测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却没有像《大空头》里描述的那些人那样通过做空赚钱)、继乔布斯之后的硅谷教父(包括脸书创始人小札在内不少创业者的引路人)、《从零到一》的布道者(强调创业的目标是找到垄断的市场并构建维护垄断的护城河)、富可敌国的风投家、特朗普在硅谷的知音、新时代数字军工复合体(Digital 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的塑造者(创建了Palatir)、用金钱碾压媒体的大亨(为了报复媒体爆料他为同性恋)、担心世界毁灭的偏执狂(在新西兰修建地堡)、追求长生不老的显贵、鼓吹解构政府在海上构建没有监管的“伊甸园”的自由意志论者(Libertarian)、极少数出柜的共和党人(保守派会歧视同性恋,反对同性恋婚姻)……
蒂尔身上所具备的这种少有的多样性,被查夫金称之为“逆向思考者”,或者矛盾综合体。他和一个世纪前美国镀金时代的强盗大亨有类似之处,都鼓吹垄断带来的超额利润,运用超级财富施加政治影响力,成为密室政治的幕后金主以确保自己的商业利益,精明地投资而变得富者恒富。但蒂尔身上也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和他的门徒在推动科技变革中收获了亿万财富,其致富之速,历史罕见,这也让他有更多时间超越财富,在思想界留下自己的遗产,当然也有更多财富去塑造他理想中的未来,推动社会的改变。
西方商业语境中的“学而优则仕”通常指向着哲人王这一极目标。成功的商人希望自己留给未来的遗产不只是商业上的传奇,更是影响后世的思想。蒂尔显然有类似的抱负。问题是,他有机会成为新镀金时代的“哲王”么?
透过梳理蒂尔的生平,我们能对美国高科技企业所主导的金权世界的光谱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蒂尔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思想,财富让他可以更好地去推进和传播自己的思想,无论是参与政治,还是推动海上伊甸园,都是他思想的实践。蒂尔在大学时就成为了自由意志论者,并在斯坦福创建了《斯坦福评论》这一保守主义阵地,后续《斯坦福评论》的历任主编中很多成为蒂尔世界中的传人。
第二、蒂尔是天生的少数派。他反叛了大多数精英沿袭的职业生涯。他有机会按部就班上法学院、在大法官身边做实习生、加入知名律所,一步一步向上爬到合伙人,成为富裕阶层的一分子。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与那些精英不同,并不适应“枯燥”的公司生涯,在那一批名校毕业生中也没有脱颖而出的特点,所以在律所工作七个月之后就选择离开,到硅谷创业。他知道要真正出人头地,需要成为有行动力的少数派。美国律师从政者如过江之鲫,的确不稀罕多一个少一个。相比之下,硅谷成功创业者、投资人加教父的身份,在数字经济时代要有影响力地多。
第三、蒂尔虽然创建了不少公司,贝宝、Palatir,但他不是贝佐斯或马斯克那种推动一家公司发展从成功到卓越的创始人。创业在他而言只是为了致富,而致富之后则另有宏图。他用出售贝宝的一桶金转身成为对冲基金专家,随后又成为成功的硅谷投资人,滚雪球一样致富。但他是那种很快套现的投资人。贝宝在上市后不久就卖给eBay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套现。他成功投资了脸书,如果选择在上市之后持续持有脸书,其股份的财富至少可以再翻十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投资变现获得的回报可以让他有更多子弹,投入到他看中的创业公司之中。在蒂尔的财富观中,拥有塑造未来的子弹,投入到他看准的年轻人身上帮助他们成功,比从持续的成功中挣钱更重要。
他成立的创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的投资策略在硅谷就独树一帜。一般而言,基金总希望对创始人有一定约束,在企业发展出问题的时候也可能推动“宫廷政变”,迫使创始人下台。两大著名硅谷独角兽优步和WeWork都上演过类似的戏码。蒂尔的基金却以对创始人异常友善著称。蒂尔的投资哲学认为创始人不需要培养,更不需要空降成熟的CEO帮助企业规模化,真正优秀的企业,能获得指数级增长的企业,创始人一定是卓越的。创始人基金没有一次在董事会上针对创始人投反对票的案例。
第四、致富可以满足自己富豪的生活方式,但更是为了实现政治理想。蒂尔是商人参与政治的典范,尤其以其右翼政治观点而“鹤立鸡群”。大多数人眼中的硅谷富豪是科技乌托邦主义者,(以谷歌为代表),或者是极客型(Nerd),认为科技能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蒂尔则不同,他拥有明确的政治主张,认为美国政府的各种监管日益膨胀,不易于创新发展,希望推动减少监管。他自己并不投身政治,却是幕后的大金主和策划师。在2016年特朗普赢得大选之后,他也是硅谷为数不多明确表示支持特朗普的企业家。
蒂尔代表了一种另类的“理想主义”么?他的门徒显然是这么认为,他们相信有了金钱和才智——而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证明了自己的才智也拥有了亿万金钱——就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但蒂尔身上的自相矛盾之处又让人担心,这种商而富则学,成为“哲王”的冲动本身并不那么存粹。
积极构建全新的数字军工复合体是蒂尔自相矛盾之处之一。一方面作为保守派,他不认同大政府,也积极推动去监管的政策,但另一方面他又努力帮助硅谷的高科技赢得五角大楼的巨额投资,甚至他支持特朗普也带有某种政治投机的私心。
蒂尔帮助创建的Palantir在CIA捕捉本拉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情报分析的背景被蒂尔和公司的高管毫不掩饰地推销,希望在军方数据分析和情报分析中占有巨大市场。特朗普政府一任国家安全助理弗林在阿富汗担任美军情报主管时就对这一软件的功效大为赞赏,并且在阿富汗推广。但是软件在美国陆军的推广却困难重重。蒂尔下注特朗普,个人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进一步打开军方市场。
马斯克的SpaceX其实也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受益者。军方仍然是美国创新模式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没有军方/NASA的巨额经费支持,SpaceX根本不可能获得大发展。马斯克曾经为了入局航天采购而对NASA提出诉讼(NASA倾向于使用波音等即有供应商)。这为蒂尔开启了新思路。他也在2016年起诉美国陆军,就是为自己的数据库和情报分析软件入局做准备。
商业上蒂尔所推崇的颠覆也不乏自相矛盾之处。虽然他似乎与马斯克一样都是商业推动变革的鼓吹者,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蒂尔所推崇的颠覆与乔布斯和马斯克很不同。
乔布斯所代表的颠覆的是通过创业让每个人都能够挖掘自己的全部潜力,也通过设计思维来为大众提供真正变革性的产品和服务;蒂尔所推崇的颠覆则是打破当下的常态,单点突破,在新秩序中作为先行者而赚大钱。
乔布斯所代表的是那种希望给人类赋能的价值创造的思路,执著于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执着于改变世界、实现理想、创造价值,执着于艺术与技术的十字路口。从这一意义上而言,马斯克的确是乔布斯的传人,他甚至认为,烧投资人的钱是可耻的,他也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了自己投资的事业几乎倾家荡产而不顾,包括去年在收购推特上砸下440亿资金。
蒂尔步道的“从零到一”则把颠覆本身作为创业的目的,而不是因为创业而带来的成果。改变成为一种宣言,挑战既有秩序的宣言。小札和优步创始人卡兰尼克就是蒂尔式颠覆的拥趸,他们找到了现有秩序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想方法用更好的方式来取代,无论是广告(脸书)还是打车(优步),亦或是住宿(爱彼迎)或者办公室(WeWork)。当然,在颠覆既有秩序的过程中,他们也会赚得彭满钵满。
马斯克颇得乔布斯的真传,无论是电动车帮助解决气候变暖问题还是可回收的火箭让人类有可能成为跨行星生物,都给人以一种正向突破的激励。相反,蒂尔的拥趸所创建的公司,无论是社交媒体所滥用的“眼球经济”,还是出行、办公、住所所推崇的“分享经济”都呈现出优劣并呈的状态,离经叛道在所不惜。
换句话说,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乔布斯和马斯克拥抱致的企业家精神,蒂尔则积极于找到全新赚钱的风口,赢得财富以实现其他宏大目标。虽然企业家精神的致也是利用积累的财富回馈社会,像盖茨基金会那样,但其前提和出发点是做出致的企业;相反,蒂尔所代表的则是硅谷近十年快速致富的道路,虽然运用财富带来改变的理想主义不乏真诚之处,但快速致富的过程却可能毁誉参半。
蒂尔的自相矛盾之处也恰恰是硅谷自相矛盾之处。硅谷光谱的一边是自负的科技万能主义者,另一边是寻求快速致富的“淘金者”。财富拥有巨大的吸引力,成功则加持自信的光环,与镀金时代相比,硅谷的年轻优势也让他们可以更早地运用财富推动自己的理想。只是这种理想仍然和蒂尔一样,有些离经叛道,本质上是“少数派”。
整体而言,查夫金的这本蒂尔的另类传记可以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新一代硅谷创业者超越财富的抱负背后的思想来源。在未来与硅谷的合作中,无论是中国的投资人还是创业者,蒂尔都是一个很值得细细咀嚼的人物。
吴晨 《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著有《超越乌卡》《潜流》
-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