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认证
科学出版社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宗旨。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纳税会计

33.20
运费: ¥ 0.00-18.00
纳税会计 商品图0
纳税会计 商品图1
纳税会计 商品图2
纳税会计 商品图3
纳税会计 商品缩略图0 纳税会计 商品缩略图1 纳税会计 商品缩略图2 纳税会计 商品缩略图3

商品详情

书名:纳税会计
定价:42.0
ISBN:9787030563194
作者:无
版次:1
出版时间:2018-06

内容提要:
本教材系统阐述了纳税会计涉及的各税种的计算和会计账务处理。在介绍纳税会计的概念与特点、税收环境与会计环境、纳税会计的发展和纳税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增值税会计、消费税会计、关税会计、出口退税会计、企业所得税会计、个人所得税会计、资源税类会计、财产行为税类会计、环境保护税会计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

目录:
目录
第1章 纳税会计导论 1
1.1 纳税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2
1.2 税收环境与会计环境的关系 3
1.3 纳税会计的发展 4
1.4 纳税会计基本理论 6
第2章 增值税会计 11
2.1 增值税的基本内容及申报 12
2.2 增值税的计算 27
2.3 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43
2.4 增值税发票管理 61
第3章 消费税会计 78
3.1 消费税的基本内容 79
3.2 消费税的纳税申报 83
3.3 消费税的计算 85
3.4 消费税的会计处理 87
第4章 关税会计 95
4.1 关税的基本法规规定 96
4.2 关税的计算 97
4.3 关税的会计核算 100
4.4 关税的申报、缴纳、退还、补征与追征 102
第5章 出口退税会计 107
5.1 出口退税的基本概念、原则及规定 108
5.2 出口退税的退税率、计算及会计处理 110
5.3 出口退税的税收筹划 120
5.4 进出口关税纳税申报表和关税专用缴款书的填制 122
第6章 企业所得税会计 128
6.1 企业所得税的基本内容 129
6.2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及会计处理 145
6.3 纳税调整与申报 154
第7章 个人所得税会计 174
7.1 个人所得税概述 175
7.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178
7.3 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 191
第8章 资源税类会计 198
8.1 资源税会计 199
8.2 城镇土地使用税会计 203
8.3 土地增值税会计 206
8.4 烟叶税会计 208
8.5 耕地占用税会计 210
第9章 财产行为税类会计 216
9.1 房产税会计 217
9.2 车船税会计 219
9.3 印花税会计 221
第10章 环境保护税会计 228
10.1 环境保护税 229
10.2 环境保护税会计核算 231
参考文献 233

在线试读:
第1章 纳税会计导论
  纳税会计导论
  【学习目标】
  1. 了解纳税会计的基本理论,认识学习纳税会计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纳税会计,了解税收环境与会计环境的不同。
  3. 熟悉纳税会计的特征,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纳税会计的基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纳税会计的发展,区分税收环境与会计环境的不同,了解纳税会计的特点,以及掌握纳税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纳税会计的概念。
  【思维导图】
  【引言】
  税收改革是经济社会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税收环境和越来越高的企业管理要求,市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会计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即从单一的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纳税会计和管理会计,从而满足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当局等对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纳税会计将在企业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国家税收的高速增长,重新发现和认识税收的职能与调节机制,进而走出对税收职能与调节机制的认识误区,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错误的认识会导致税收调节机制对经济发展不同程度的“缺位”和“越位”,因此企业对相关岗位的专业培训迫在眉睫。
  纳税会计师专业资格认证北京招生培训机构某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纳税会计师”在我国庞大的财务人员队伍中属于稀缺人才,而企业80%的工作离不开纳税会计。他认为,报考纳税会计师专业资格认证的学员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有关纳税会计实务课程,区分税法与会计之间的重要差异,从而真正做到解决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务问题,有助于完善税务筹划功能,替企业降低税务风险,使企业的利润达到*大化。他认为开展纳税会计师的培训活动,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弥补我国纳税会计领域专业人才的重大缺口,也为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10年会计中长期人才规划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由此可以看出纳税会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其发展趋势将越来越好。
  1.1 纳税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1.1.1 纳税会计的概念
  会计和税收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分别遵循着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经济业务,但两者也是有着紧密联系的。纳税会计为了反映纳税人税款的计算与缴纳情况,就必然同时受到会计准则与国家税法的制约。由此,纳税会计必然面临着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涉税问题;二是企业税款支出中的会计核算问题。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也就必然要求纳税会计按照国家的税收法规,采用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的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的核算与监督,从而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从这些方面来说,本书将纳税会计定义为:纳税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的税收政策和会计准则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主体的课税基础的形成、税款的计算、申报和缴纳等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
  1.1.2 纳税会计的特点
  纳税会计作为融税收制度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特殊专业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1. 法定性
  从纳税会计的概念中可以知道,纳税会计以税收政策和会计准则为准绳,也就是说,纳税会计必须以国家的税法为依据。同时,纳税会计还要依据会计准则,因为会计准则是进行纳税核算的依据,是税收法律法规的具体化。所以,纳税会计具有直接受制于税收法律规定的显著特点,这也是纳税会计区别于其他专业会计的一个突出特点。
  2. 独立性
  纳税会计并不是和企业财务会计并列的专业会计,它只是企业会计的一个特殊领域,和其他会计相比较,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因为国家规定的征税依据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有一定差别的,其处理方法、计算口径不尽相同。所以纳税会计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涉税部分的核算和反映,依据会计学理论的同时,还有一套自身独立的处理准则,如现行增值税中自产自用货物视同销售的行为以及所得税中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调整等有关规定就反映了纳税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的相对独立性。
  3. 广泛性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义务,企业(不论行业与所有制性质)也负有纳税义务。这就是说,所有自然人和法人都可能是纳税义务人。因此,不论什么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不管其隶属于哪个部门或行业,只要被确认为纳税人,在处理税务事宜时都必须依照税法规定,运用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法定纳税人的广泛性,决定了纳税会计的广泛性。
  4. 统一性
  税法本身具有统一性、普遍适用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同一种税对于适用的不同纳税人而言,其规定具有统一性、规范性。例如,工业企业要缴纳增值税,不论城镇企业、乡镇企业、校办企业、军事企业、农场办企业、商办企业、机关团体办企业等都要严格执行,不分企业的隶属关系,也不分其所有制性质,而且在税法构成要素,诸如征税对象、税目、税率、征纳办法等方面,均适用统一的税法规定。这种税法的一致性决定了纳税会计在对纳税行为进行核算和监督时的一致性。
  1.2 税收环境与会计环境的关系
  税收环境是指影响或决定税收制度产生、运行及其成效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税收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收环境包括政治法制环境、经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生态环境、国际环境等内容。税收环境与政治体制、经济运行、历史、传统、思想文化密切相关。狭义的税收环境主要包括体制环境、法制环境、道德环境、经济环境等内容。影响会计系统的外部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教育环境和内部环境等,而会计环境会影响会计信息的需求,影响会计程序与方法,乃至影响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意愿等。
  1. 税收环境与会计环境的联系
  税收环境与会计环境在宏观上都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需要采取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会计处理和组织税收,以体现成本效益原则。没有良好的会计环境,如会计做假账,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税收环境。良好的税收环境,能促进会计环境的改善。例如,通过税务检查,发现纳税人偷、漏税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理,对其他纳税人具有震慑作用,纳税人按照会计规定进行正确处理,必然改善会计环境。所以,税收建立在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税收环境与会计环境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2. 税收环境与会计环境的区别
  税收环境与会计环境在微观上存在差异,税收环境通过制定税法参与纳税人收入分配,具有强制性、无偿性。会计环境是依据会计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反映会计信息。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不一致时,按税法规定进行处理,税收与会计的目的、依据、管理部门不同,产生的税收环境与会计环境存在差异。因此,税收环境与会计环境存在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1.3 纳税会计的发展
  1.3.1 纳税会计的产生
  税收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就必须关注生产的耗费和生产的成果。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协力从事生产活动,以获取维持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这时的生产比较简单,劳动成果除满足基本生活消费外,基本上没有剩余。因而,人们对生产的消费和成果的关心,是通过头脑记忆的。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生产的消耗和生产的成果逐渐采取了一些简单的方式加以记载。例如,我国古代的“结绳记事”“甲骨书契”的记录等,就是会计的雏形。会计的产生为纳税会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纳税会计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更新,人们开始使用石器和铁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谋取的物质产品除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外,还有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将剩余产品占为私有。同时,由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各个部门的生产需要吸收更多的劳动力,而各部落之间的战俘为生产部门提供了条件,变成了奴隶。于是,奴隶与奴隶主大阶级产生了。由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达到不可调和的时候即产生了国家。为了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的庞大支出以国家为主体的税收分配形式便出现了。税收分配形式的出现,使纳税会计的产生由可能转化为现实。据有关历史资料考证,在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国时期征收各种税赋就需要有应纳税通知和支付凭据,纳税人的税赋与会计记录相融合,产生了*早的纳税会计。尽管它还不成熟,但它毕竟是把纳税会计中的会计问题或者说是会计中的税务问题融为一体。因此,纳税会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税收和会计共同作用的产物。
  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为了计算、记录国家税赋实物或货币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就有了“官厅会计”。在西周时,在总揽政务大权的太宰之下,设置“司会”为计官之长,主管朝廷财政经济收支的全面核算。由于当时税制简单,不可能对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提出具体的要求,而且当时的纳税人也不具备正式会计核算的条件。在会计方面,当时仅限于对征收结果从国家的角度进行较为健全、完整的核算和监督,但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基本上属于纳税会计核算的范畴。
  在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官厅会计早于民间会计,它包含着现在的预算会计、纳税会计的某些因素。世界上其他各国和我国的历史足以证明,纳税会计是在税收和财务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3.2 纳税会计的演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各国的税收制度日趋成熟化,税收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绝对的比重。作为主要纳税人的企业,依法纳税已经成为其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今,在人们对生产的耗费和生产的成果及其分配的关心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客观上要求企业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中提供反映收入形成和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以及其他转移价值中所包含的已纳税金情况的信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正确地预测和真实地反映自身的经营成果。在纳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得税的出现和不断完善表现出极大的推动力,这是因为所得税的形成和计税依据直接涉及纳税人产、供、销的全过程。目前,西方各国对所得税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处理方法均已达到相当科学的程度,其中有许多国家都有专门规范所得税会计的文告,如英国发布的《递延所得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96号公告中表述的所得税会计的处理原则。
  1.3.3 纳税会计的现状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纳税会计都是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在国家范围内,纳税会计受到普遍重视,已经发展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会计分支,它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已经构成会计学科的三大组成部分。在我国,纳税会计还刚起步,其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奉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合二为一。与此相适应,企业也都实行财务会计与纳税会计合二为一的会计管理模式。在当时的情况,一致的会计管理模式既有利于国家对企业实施综合、全面的管理,又利于计算上缴国家的财政收入,为监督企业上缴利润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便于统一会计制度的制定和施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务会计与纳税会计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所固有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从国家角度看,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方面是政治权力的主体,另一方面又是国家的资产所有者,具有双重身份。过去的财务会计与纳税会计合一的做法,势必模糊了税收和利润的不同内涵、性质和作用,从而影响了政府的双重身份,不利于在政企分开的前提下,科学地界定政府的职能和权限,使企业的理财行为和会计核算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传统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中的某些规定过细、过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中包含有税法的基本要求。因此,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颁布了纳税会计的有关规定,并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与修订,与国际接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4 纳税会计基本理论
  1.4.1 纳税会计的目标、对象、前提、一般原则和账户设置
  1. 纳税会计的目标
  纳税会计的目标是向纳税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关于纳税人税款形成、计算、申报、缴纳等税务活动方面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目标在纳税会计这一特殊领域内的具体表现。具体来说,纳税会计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依法纳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正确进行纳税会计处理;合理选择纳税方案,科学进行纳税统筹。
  2. 纳税会计的对象
  纳税会计的对象是纳税会计这种特殊的专门会计管理活动的客体,是纳税人因纳税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即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退补和罚款等经济活动的货币表现。纳税会计的对象具体包括经营收入、成本费用、经营成果和税款。
  3. 纳税会计的前提
  纳税会计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财务会计中的基本前提有些也适用于纳税会计,如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但由于纳税会计有自己的特点,其基本前提也应有其特殊性。
  1)纳税主体
  纳税主体与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有密切联系,但不一定等同。会计主体是财务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处理的数据和提供的财务信息,被严格限制在一个特定的、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之内,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企业。纳税主体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在某些垂直领导的行业,如铁路、银行,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各总行集中纳税,其基层单位是会计主体,但不是纳税主体。但对稿酬征纳个人所得税时,其纳税人(即稿酬收入者)并非会计主体,而作为扣缴义务人的出版社或杂志社则成为这一纳税事项的会计主体。纳税主体作为代扣(或代收、代付)代缴义务人时,纳税人与赋税人是分开的。作为纳税会计的一项基本前提,应侧重从会计主体的角度来理解和应用纳税主体。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这一基本前提意味着企业将能存续足够长的时间在未来履行过去交易和事项所带来的债务偿还等义务,如预期所得税在将来要继续缴纳,这是所得税税款递延、亏损前溯或后转及暂时性差异能够存在并且能够使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跨期摊配的基础所在。以折旧为例,它意味着缺乏相反证据的时候,人们总是假定该企业将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为转回暂时性的纳税利益而经营并获得收益。
  3)货币时间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周转使用的资金价值将会发生增值,这种增值的能力或数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科学出版社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宗旨。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纳税会计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sciencepress-cspm
科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