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先知书店
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55.00 - 712.00
运费: ¥ 9.00-35.00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图0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图1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图2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图3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图4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图5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图6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缩略图0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缩略图1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缩略图2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缩略图3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缩略图4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缩略图5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商品缩略图6

商品详情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重新理解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汲取被遮蔽的保守主义史观与智慧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是钱满素主编、多位专业学者翻译,首次引进国内的人文精品,目前已翻译出版6本,均为先知书店独家书。

这套译丛,不纠结于定义和概念,不求大而全,而是重回美国文明史上关键事件的现场——西进运动的象征、权利法案始末、建国之初的路线之争、山巅之城的理想。

每个中国人,都应花点时间精力了解美国这个国家,而这套译丛正是不容错过的了解美国精神的好书。

美国思想史,即美国精神生活,是佩里•米勒毕生研究的对象,他的所有著作皆是围绕该主题写作。

《无尽的纷争:从独立革命到内战的美国思想史》

 佩里·米勒 著

出版: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7月

ISBN:9787520733984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92.8元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

普利策历史学奖获奖作品


本书是米勒继《美国精神生活:17世纪》和《美国精神生活:从殖民地到行省》之后又一部构架宏大的美国思想史巨著,试图捕捉从独立革命到内战期间“美国人的思想”的方方面面,原计划由九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宗教、法律、科学、教育、政治经济和组织、哲学、神学、自然和自我。但是作者在完成前两编及第三编的一部分之后即告辞世,米勒去世之后他的夫人将这三部分整理为该书出版,并于次年获得普利策历史学奖。

米勒认为19世纪美国的精神生活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美国的国家身份、民族认同。

在本书中,米勒一路追踪美国精神生活的隐秘路径,从18世纪到19世纪,发现路径众多,而且大多相互冲突。他已经完成的两个部分:“新教根基”和“法治精神”所讲述的正是在社会各个层面情感和理智之间无尽的冲突。成文法VS普通法,宗教复兴VS正统教义这些表象是心灵和头脑之争,联合与分裂之对的外部体现。而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时代,米勒多次强调,所有这些冲突最终都会导向内战的爆发。

佩里·米勒(Perry Miller,1905—1963)是美国学界公认的“思想史大师”,也是美国学的创始人之一。在美国思想史研究方面,他的贡献无出其右。他的作品思想深邃,语言典雅,架构宏大,学识渊博。米勒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自1931年起在哈佛大学执教,因患胰腺炎致使他过早的去世。著有《荒野之旅》《美国思想生活:17世纪》《美国思想生活:从殖民地到行省》等。

米勒对于美国思想史的溯源及其解读是美国文明研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为其制定了标准和基调。得益于米勒及其同侪的杰出工作,美国文明研究成为一门显学,他在哈佛的弟子有不少知名学者,其中以普利策奖得主伯纳德·贝林和埃德蒙德·摩根最为著名。此外,米勒曾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哈佛的导师,阿特伍德将其代表作《使女的故事》献给了他。

译者简介

张媛,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美国文明。2011年至2012年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文明研究项目访学,哈佛大学神学院博士后研究项目“新英格兰清教社会的世俗化”。专著《美国基因——新英格兰清教社会的世俗化》是中国美国研究领域少见的美国早期历史专门研究成果。


《新英格兰遗产:美国自我的清教起源》

萨克凡·伯克维奇 著

张瑞华 译

出版: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ISBN:9787520726337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88元


山巅之城

一个被造就出来的象征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美国清教”早已过时:新英格兰,即使在1776年,也仅占据后来成为合众国的一小部分;通常与“清教美国”联系在一起的加尔文主义是一种广泛的新教现象;“清教徒”即便是一种贬义也仅适用于合众国,而不适用于其他国家。在英国,激进的清教徒制定了自由的意识形态;在克伦威尔统治下,清教徒实际上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国家控制权。最重要的是,在一个以民主和未来定义自己的国家,清教徒既代表了神权政治又代表了过去。那么,为什么美国历史上清教徒被当作国家先驱来赞颂,他们的感恩节成为国家节日,五月花成为国家象征?为什么这些不宽容的辩护者被誉为自由的捍卫者?在所有移民群体中,为什么在美国文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是清教徒?总言之,为什么清教徒是美国意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义地说,我的议题是一种独特的象征模式的发展历程。具体地说,我希望通过研究我认为是清教遗产的核心因素,即美国身份的辞令,来展现17世纪新英格兰的丰富想象。我将讨论放在欧美比较的研究语境,为的是详细说明殖民地世界观那独一无二的特征;我强调某些特别专业的清教术语,因为我相信这些术语能加深我们对反复出现的思想与表达形式的理解;我将分析聚焦于语言、神话与社会间的互相作用,为的是追溯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美国意义之源泉,它们在代表性美国人理想中占据长期显要地位,那些理想无所不包,令人震惊,而且还有与之相对应的、同样无所不包的各种主张和焦虑。

——哈佛大学教授,萨克凡·伯克维奇

历史学家常感觉到大觉醒与革命、爱德华兹与爱默生、清教徒的山巅之城与美国扩张的显性天命间存在某种关联,但都无法进行具体描述,伯克维奇提供了概念上的连接……[他]写的是最高层次的思想史。

——耶鲁大学教授, 埃德蒙德·摩根

萨克凡·伯克维奇(1933—2014)

出生于加拿大,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教学与写作。曾为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美国学”研究协会主席,八卷本《剑桥美国文学史》主编。1983—2000年为哈佛大学查尔斯·H.卡斯威尔英美文学与语言教授,2000年到去世为哈佛大学鲍威尔·M.卡伯特美国文学教授。去哈佛前曾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布兰代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著有:《新英格兰遗产》《美国哀诉》《惯于赞同》《红字的职责》等,主编有:《剑桥美国文学史》《预表法与早期美国文学》《意识形态和美国经典文学》等。获得荣誉有:早期美国文学杰出终身成就杰出学者奖(2002 年)、美国文学研究终身成就杰伊·哈贝尔奖(2004 年)和美国研究终身成就博德-皮尔森奖。


《处女地:作为象征和神话的美国西部

[美]亨利·纳什·史密斯 著

张骏 译

出版: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ISBN:9787520717915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88元

作为象征和神话的美国西部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特性”。

俄罗斯人常常被人认为骁勇善战,勇猛无敌;欧洲人则常年保持儒雅、有教养的公众印象。

而美国人,与他们的祖先——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同,他们热情爽朗,富于冒险精神和创造精神。

是什么导致了美国人的特殊性?又是什么让美国与欧洲文明区别开来?

亨利·纳什·史密斯的这本《处女地:作为象征和神话的美国西部》正是从文化史角度,分析了美国精神的象征——“西部”。史密斯认为,西部作为一种象征,不仅建构了美国人的民族精神,也影响了美国现实社会的进程。

◎“美国学”的开山之作

美国学是一门历史仅有一百年的学科,顾名思义,它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大国——美国。美国,这个立国仅200多年,创立在殖民地上的国家,不仅建立了人类文明历史上首个联邦制政体,也将民主、自由、平等、共和的理念传播了全世界。为什么是美国人?美国人的特性是什么?美国又是否存在独一无二的精神? “美国学”回应的正是这一问题。《处女地》作为美国研究的开山之作,不仅让“象征与神话”研究成为美国学的范式,也将西部与美国文化研究宿命般地联系在了一起。

◎西部——美国的“处女地”,美国精神的中心

美国西部,曾经的无主之地,印第安人的居所。从18世纪末起,美国人便开始了对西部长达一个世纪的扩张与开发。这场运动不仅重新建构了美国的民族性,也对美国之后的经济发展、政治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没有西部开发,就没有之后繁荣、辽阔的美国。这本《处女地》正是以“西部”为核心,探讨了“美国精神”与“西进运动”之间盘综错节的关系。

在史密斯看来,西进之路实际上承载了美国人追求经济平等和自由、构建美利坚帝国的梦想;而西部大开发本身要面临的“野蛮”与“文明”、“传统”与“创造”、“旧思想”与“新观念”的冲突与碰撞,则塑造了西部开拓者的特性——既粗鲁又乐观,既异想天开又求实敢干,既怀有极端个人主义,又强调秩序、结社和自治——这既是西部故事中美国人的特性,也是近当代美国人典型的民族特征。

◎以“神话与象征”作为方法

这本书创新性地使用“神话与象征”的研究方法,将文本分析引入现实,试图在文学记录、历史故事和大众文化中找到“美国精神”的编码。在作者看来,神话与象征是人类心灵的创造,一旦诉诸大众的文学、民主政治的实践,以及现代化的技术和资本,就有可能增进现实文明的发展。因为“环境会塑造观念,而观念同样也能改造环境”。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就取决于两者之间有效的互动。书中充满详细、丰富的文本案例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


◎何为美国人?每一代人都在反复提出这个问题。杰斐逊时代的人强调自由与共和,并将之视为美国社会的本质特征;此后的思想家们则强调数以百计的不同民族合众为一,超越地狱和种族界限融为一体,或强调能工巧匠的心灵手巧,又或强调对于商业经营的满腔热忱。

对于美国社会生活特性的各种概括中,始终贯穿着一种看法:有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塑造了我们这个社会。它源自一片空旷无主的陆地,它吸引着人们一路向西,穿越阿勒格尼山脉,横跨密西西比河河谷,越过远西地区的高原和群山,万里跋涉来到太平洋海岸……

西进运动的每一次波涛都会诞生出一个新的社区。这些社区专心致志于开荒种地而不再继续向西迁移。他们在这片处女地上耕耘播种,将广袤的内陆谷地改造成为一座大花园:想象中的“世界花园”。

城市的急速增长以及精心规划的交通运输网的发展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即西部——至少是包括俄亥俄河流域和五大湖区在内的开发较早的西部——将不再以农业为主。在此过程中,社会所崇尚的农耕理想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实际变化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来平等,而且美国政治制度表明早在19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广泛取消参政权的财产限制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然而,这种政治上人人平等的观念从取得胜利到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其间相隔了半个世纪之久。

[美] 亨利·纳什·史密斯(1906-1986)

美国著名文学和文化研究学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休教授,“美国学”学科的联合创始人。先后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南卫理公会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有《处女地:作为象征和神话的美国西部》《马克·吐温:一个作家的养成》等。其中《处女地》为美国研究的范例,是哈佛大学首篇美国文明史课程博士论文,其出版被视为美国研究诞生的标志,该书还荣获班克罗夫特奖。

《半片面包:美国权利法案争议始末》

【美】伦纳德·威廉姆斯·利维 著

李松锋 译

出版: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ISBN:9787520721530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72.8元


美国权利法案争议始末

◎重要性

权利法案(The Bill of Rights),即美国宪法前十条修正案的统称。这些修正案的提出是为了缓解那些反对批准宪法的反联邦党人的担忧,其中保障了多项个人自由,限制了政府的司法和其他方面权力,并将一些权力保留给各州和公众。无论从宪政上还是人民基本权利保障上,还是美国人民当今的日常生活中,权利法案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美剧中经常看到公民或律师援引的宪法条文,大多来自宪法修正案前10条中的某一条,如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持枪权等。权利法案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独特性

描写美国宪政、美国制宪会议、美国宪法的书汗牛充栋,如《联邦党人文集》、《辩论》、《美国宪政历程》、《用野心对抗野心》等,这些书几乎涵盖了美国宪政的方方面面,但鲜有介绍《权利法案》(美国宪法修正案)的图书,本书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

◎完备性

本书是对《权利法案》全景式回溯。权利法案诞生于反联邦党人对宪法不信任这一时代背景。从每项具体权利的历史源头,到它们的本真意图,再到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是如何阐释这些权利的核心精神,甚至从法理上回溯普通法、英国权利法案乃至自然法的精神源头来阐释权利法案的重要性,本书几近全面展示。

◎拓展性

《权利法案》在形式上是美国宪法修正案的前10条,在内容上是对美国人权宪法级别的重申和保障。人权是当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核心议题,而宪法以修正案的形式得到修补、改善,又是普通法系中保守主义精神内核的一个极佳展示。所以,本书是想了解人权和保守主义精神读者的又一绝佳范本。

◎独家性

经与出版方多方争取,先知书店取得全国独家授权,数量稀少。加之精美有新意的装帧,本书值得每位书友收藏。

伦纳德·威廉姆斯·利维(1923-2006),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法律史学家,生前为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梅隆荣休教授和历史学研究生部主席,南俄勒冈州立大学驻校学者。主要研究美国宪法史,一生出版专著36部,包括《杰斐逊与公民自由:更黑暗的一面》、《宗教和第一修正案》、《第五修正案的起源》等,其中《第五修正案的起源》获得1969年的普利策奖。此外,他还曾主持编纂《美国宪法四卷本百科全书》。

利维最具争议的作品均聚焦于殖民地时期和革命时期美国新闻自由的历史,包括《压制的遗产:早期美国历史上的言论和新闻自由》、《杰斐逊与公民自由:更黑暗的一面》、《自由新闻的出现》等,其中《自由新闻的出现》曾获1986年的门肯最佳图书奖。

《脆弱的联合:汉密尔顿、杰斐逊和麦迪逊》

【美】安德鲁·香克曼   著

汪凯 译

出版: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4月

ISBN:9787520717304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72.8元

美国国父们的初心,洞悉美国兴衰的根源


中国图书市场上,“美国热”经久不衰,这方面的著作已经很多了,且不论《论美国的民主》《联邦论》等经典著作,如钱满素老师《美国文明四部曲》这样优秀的通识类著作也很多。但是,先知书店仍要力荐一部关于美国的佳作《脆弱的联合》。

有些好问题是永恒的,人类将会永远回答下去。一部真正优秀的历史著作,不在于它记载了什么,而在于它带着怎样的问题意识在观察和记载。

《脆弱的联合》的作者安德鲁·香克曼巧妙地抓住一个关键性的永恒问题,那就是“现代国家,如何在个人自由和国家能力之间,达成一个脆弱的平衡?”这一根本性的冲突,美国当然无法避免,两位美国国父就此问题,在建国之处就展开了大辩论。

◎ 个人自由的坚定捍卫者——杰斐逊

美国土地肥沃、地广人稀,农业天然就是美国的比较优势。开国国父杰斐逊认为,坚持发展农业对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来说非常重要。

除经济上的理由外,杰斐逊更看重的是这条道路对“个人自由”的捍卫。当时的美国,95%都是有自己耕地的农民,农业完全可以不借助政府外力自我运转。于是,“小政府”也就成为了可能——政府只需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税收即可。

◎ 强大国家能力的信仰者——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的思路与杰斐逊截然不同,他认为,只有发展工业,才能让美国强大。而工业化的前提,则是金融、财政、关税等权力必须集中于联邦。如此,美国才能以强大的国家能力,建设一个统一的大规模国内市场。

为此,他向国内提交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思路。后世学者普遍认为,这份报告不仅为美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蓝图,还为后发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经典范本。

◎ 脆弱的平衡——杰汉之争之后的政治妥协

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引爆了激烈的“杰汉之争”。最后的结果是,华盛顿经过权衡利弊,选择了汉密尔顿道路,美国从此驶上了工业化的快车道。

尽管双方代表了不同的理念,但是仍然坚守着共同的底线,哪一派得势都不会彻底否定另一派的主张。1800年,杰斐逊当选总统,但他依旧保留了汉密尔顿的国策。双方美国宪法的政治框架下斗而不破,达成了脆弱的联合。

无论如何争论,也必须坚守原则,这就是美国国父们的初心。

尽管杰汉之争有了答案,但是那个根本性的冲突“现代国家,如何在个人自由和国家能力之间,达成一个脆弱的平衡?”却并未终结。大辩论期间,杰斐逊成立了民主共和党,而汉密尔顿成立了联邦党,这不仅是美国两党政治的开端,更成为美国左右之争的起源。

之后的历史长河中,“罗斯福新政”“里根新政”“奥巴马新政”等重大事件都可以视作美国人对这一基本冲突的回应。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美国人是否拥有拒绝佩戴口罩的自由”亦可以被视作这一根本性的冲突的缩影。

 真正的好问题,是一个强大的抓手,能让读者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不断穿梭,它不仅为现实找到历史的源头,更为历史找到现实的落脚。这一现实性冲突,不仅是美国的问题,更是所有现代文明国家的难题。为此先知书店诚荐安德鲁·香克曼《脆弱的联合》,阅读本书不仅读懂读懂美国国父初心,更洞悉美国兴衰的根源。

安德鲁·香克曼, 美国罗格斯大学卡姆登分校历史系副教授,研究生项目主任。曾出版《美国民主的考验》。负责编辑《英国化美国》 和《美国革命共和国》两书。他的文章《地球上的新事物: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支持制造业的共和党人和美国政治经济民主化》曾获得早期美国经济与社会研究项目最佳论文奖和早期美国共和国研究历史学家协会拉尔夫·D格雷论文奖。

译者  汪凯,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国文明,英美文学。专著有《从亚当斯到杰斐逊——美国早期精英政治的兴衰》,译著有《反利维坦》。

《逃离英格兰约翰·温斯罗普传

【美】埃德蒙德·西尔斯·摩根 著

张瑞华 译

出版: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ISBN:9787520717359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72.8元

不知温斯罗普,就读不懂真实的美国


提起美国国父,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华盛顿、杰斐逊等开国先贤们。然而,在美国历史上还有一位人物,他奠定了美国建国的理念,和美国人底层的精神结构,他就是被誉为最不该被遗忘,但却长期被忽略的美国国父——约翰·温斯罗普。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温斯罗普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1980年代,里根掀起的保守主义复兴运动中,温斯罗普的价值才被重新认识。也因此,在美国的图书市场上,温斯洛普的相关著作长期稀缺,更遑论中国的图书市场了。

但稀缺并不意味着缺失。美国学者埃德蒙德·摩根撰写的《逃离英格兰:约翰·温斯罗普传》,就是最权威,最经典的著作。

美国文明史大家钱满素称赞说,正是作者埃德蒙德·摩根的努力,温斯罗普回到他在美国精神万神殿中的合法地位。为此,钱满素老师和东方出版社携手将这本书引入中国。

◎ 他是美国梦的起点:山巅之城的理想

熟悉美国历史与文化的人,不会不知道“山巅之城”,即要将美国建设成建立在上帝教义基础上的完善无瑕的新社会。而第一个提出这个理想的就是温斯罗普。

1630年,温斯罗普带领一千多名清教徒,从英国来到北美的马萨诸塞湾。上岸之前,温斯罗普发表了著名的“基督仁爱之典范”的演讲,阐释了他的理想信念:“我们将成为一个山巅之城,所有人的目光将注视着我们”。

在温斯罗普看来,北美不再是一个落后的殖民地,而将是清教徒的理想家园:不仅是一个新世界,还要是全人类的榜样。

从此,山巅之城不仅是清教徒的理想,也是美国梦的起点。

◎ 他缔造了美国的政治基因

温斯罗普的伟大之处,不只是因为崇高的宗教使命感,还是因为他将山巅之城的理想落脚为美国的现实。

温斯罗普懂得,没有良好的教育,民众是无法领会山巅之城的理想的,更不用说落脚为现实。

1636年,马萨诸塞州殖民地成立还不到7年,就建立了哈佛大学来培养年轻人。1647年更是推动全民教育,在温斯罗普的大力推广下,殖民地的识字率超过英国本土,开启了美国人重视教育的传统。

同时,温斯罗普还拒绝了当时普遍的借助英王颁布的特许状进行终身统治的模式,推广通过投票选举官员的方式来处理当地的公共事务。1634年,温斯罗普更是将选举权扩大到殖民地所有成年男子。从此,美国人自治政府的传统建立了起来。

正是温斯罗普的这些努力,马萨诸塞州殖民从英格兰文化中走出来,蜕变出美国独自的精神传统。温斯罗普的理想也成为美国的政治和文化基因,100多年后的《独立宣言》就是对温斯罗普理想的确认和制度化。可以说,没有温斯罗普,就没有后来的美国。

为此,先知书店再次诚挚推荐国内首部温斯罗普传记《逃离英格兰:约翰·温斯罗普传》,穿透美国现实的表象,洞察美国精神的基因。

埃德蒙德·西尔斯·摩根(1916-201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主要研究美国早期历史。生前是耶鲁大学教授,在耶鲁执教31年,一生从事美国殖民史及相关英国史的研究。

摩根一生著述颇丰,获奖无数,包括美国历史学家协会颁发的历史写作终身成就奖巴顿奖,普利策终身成就奖,以及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颁发的终身成就金奖。主要著作有《可见圣徒:一个清教观念的历史》、《罗杰·威廉斯:国家与教会》、《逃离英格兰:约翰·温思罗普传》、《美国奴隶,美国自由》等。

译者,张瑞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明与英美文学研究。出版专著《清教与美国——美国精神的寻根之旅》、《菲利普·拉夫》(纽约知识分子论丛)、《美国通史》,参与编写《美国文明读本》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先知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先知书店
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钱满素 主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6册)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