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琳琅 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陈新华 著 民国 五四 新文化运动 西南联大 徐志摩 梁思成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运费: | ¥ 0.00-15.00 |
库存: | 27 件 |
商品详情
真实还原一位被情史遮蔽太久的中国建筑师林徽因,史料真实可考,展现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归途,谢玺璋周濂余世存许知远李冬君程乐松陈徒手联袂推荐。
书名:风雨琳琅 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定价:98.00元
作者:陈新华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0-01
页码:816
装帧:假精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21712810
本书试图以林徽因和她的生命世界中所能观察到的复杂时代和价值选择为线索,勾勒出民国初期留学归来,致力于家国建设、民族独立富强的一代知识分子群像。再现他们在剧变的、忧患的时代下的命运轨迹,浮沉与思考。
林徽因属于从传统的“士”转往新型知识分子的路途上承前启后的一代人。这一代人幼年时,接传统的余绪,立德、立功、立言是常念的道理,求学时经“五四”洗礼,留学欧美,受现代的学术训练,又培养了一股子穷究事物本源的执着。这两者结合,就决定了他们的安身立命是要以自己对知识和专业的追求,传承文脉的使命和责任,给予战乱和变化中的祖国以“实质性”的影响,推动一个大国的艰难转身。这在他们的时代,意味着事倍而功半,意味着痛苦和磨难,也意味着,极有可能会失败,最终淹没在时代洪流的大漩涡中。
自然是千难万难。所以我们看到,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一生近似于愚的勇气和坚持,也看到他们出人意料的软弱和改变。他们在斗室里漫卷诗书,也在暗夜里苦痛追问。和短暂的荣耀相比,疑问和困惑不息,追随了他们一生。最终,他们成了逆时代的力量,成了最忠诚的反对者,在孤独和寂寞里走到生命的尽头。风雨琳琅的时代,安身立命的那个东西,决定的真的是人一生的命运。
引子 北总布胡同三号之殇
一、书香与革命
翰林祖父
林家铺子的新时代
才女传统
二、公无渡河
“名教叛徒”
“卿本佳人”
书生意气大王旗
谁点燃赵家楼的火
渡不过的巨流河
三、万种风情无地着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徐志摩做“假”情人,顾颉刚找“真仲昭”
“恋爱大家”
四、夹缝中的成长
新世界
旧庭院
对照记
五、奇异的月色
“两脚衣橱”的第一高足
“小脚”与“西服”
烦恼结 情意结
“雪池”与“新月”
“障眼戏”中演隐情
志摩之死
“八宝箱”之谜
六、梁林因缘
文定与庙见
父母之命与自由恋爱
清华园里的梁家父子
两代闺秀之争
七、围城
伤逝与独立
林家长女的烦恼
“欢喜冤家”与“难夫难妇”
主妇的烦恼
阁楼上的金岳霖
这样事和谁细讲
八、绝学大昌
宾大建筑系的编外女生
“国产建筑师”
从朱启钤到梁思成
思想者与奠基者
山林、庙宇、乡村、江湖:何处是家国
九、第一才女的朋友圈
费正清和费慰梅:有他们才完整
“围绕着她转”
一任群芳妒
恰是那个冷若冰霜的冰
十、文坛多面手
京派的灵魂
“我的主义是要生活”
写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模影零篇
美术、戏剧与服饰
十一、南渡
“去故乡而就远”
长沙 昆明:双城记
“南清北合,联大开花”
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傅斯年长揖柴门口
似是故人来
坚韧地横过历史
十二、北还
再别李庄
“居者有其屋”
大江大海1949
北平无战事
十三、时间开始了
血液里的新意识
“以国士待之,以国士报之”
米粒之珠,也放光华
十四、反对者的忠诚
文物•旧书•毛笔
大匠营国
击鼓骂曹
“科学的 大众的 民族的”
十五、人间四月天
斯人寂寞
故事没有完
陈新华
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祖籍上海,生于宁夏。现为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兴趣在晚清以来的社会与文化。曾著有《百年家族——林徽因》《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合著有《留学旧踪》《中国留学通史(晚清卷)》等。
引子
2012年1月,进入新年的北京仍寒意逼人。毗邻着喧嚣的东二环,冷风中的北总布胡同一派萧瑟。北方一月毫无暖意的太阳光晒着空荡荡的街巷。街巷边稀稀落落,参差的屋舍,不论高矮,一律是风雨剥落,侵蚀过的颜色。胡同里所剩不多的几处旧宅院,被商贩开辟作一个又一个小饭馆,在早春的凛冽中市井地萧条着。黯淡的院墙间不时有老树探出干枯的枝丫,枝丫上方,高高低低的电线,将料峭的天光分割成不均衡的片段。举目都是时间的痕迹,唯有街巷深处一排低矮的蓝色钢化瓦是个例外,它突兀地撞进人的视线,以它生来就固有的临时的姿态,也是人尽皆知、昭告天下的姿态站立在路边,粗陋随意地遮拦着身后,成为陈旧里一个不协调的存在。那簇新的、鲜亮的蓝色,在老照片样沧桑的灰与白中,灼灼地刺入耳目,令人不安。
它的身后,是大片的废墟。
凛冽的早春天气里,身着军大衣的保安笼着手斜倚在废墟前的断墙边,聊着天驱寒,打发无聊的时光。抄近路的行人在冷风里疾行,目不斜视,行色匆匆,踏过脚下的碎石、砖砾。还有邻近的孩子,将家中也许是不被父母允许的宠物寄放在这一片旷地的角落,方便随时过来嬉戏、探看。
生活如常,在这里每日登场。没有多少人想到,这片废墟,曾是林徽因生命中最重要的居处。
这里的门牌号,是北总布胡同24号院,26号院,再从前的名字,是北总布胡同3号院。若向前回溯,在迢递的时空深处,那原本是一座京腔京韵里落地生根的,一宅两进的动人的院落:“高高的墙里是一座封闭而宽敞的庭院,里面有个美丽的垂花门,一株海棠,两株马缨花。”夏末秋初,园中蝉鸣不断,红色的马缨花落在石板地上。院子中还有一个小小的花坛,种着鸡冠花和喇叭花。“沿着院子,每一溜墙边一排平房罗列,屋顶铺灰瓦。” “客厅的窗户朝南,窗台不高,有中式窗棂的玻璃窗,使冬天的太阳可以照射到屋里很深的地方。……窗前梅花,泥塑的小动物,沙发,和墙上的字画都沐浴在阳光中。”
穿过80年的光阴路途,这便是这座四合院旧时的模样。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北方分明的四季里,墙内的一砖一瓦,一椽一木,无一不是岁月浸润、情谊深长的姿态,再漫长的时间,与它,仿佛都可以互相交付,共度过人事的死生契阔,一岁一枯荣的自然的消长。
这样的投契,属于林徽因。差不多80年前的1931年,初为人妻的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从苦寒与战乱的东北,迁居到此。从此起直到抗战爆发后的南渡前,他们在这里渡过了共同生活中最安稳的七年。那也是林徽因一生最好的年华,爱情与婚姻,建筑和诗歌,北总布胡同三号于她,是丰饶的生机里的成长与磨合,它见证了她人生里最重要的相遇和伤逝,情感的大开与大合,收纳并涵养了她赖以安身立命的意义所在。
-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