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旨之争(南宋科举规范之折冲)/海外中国思想史研究前沿译丛/(比利时)魏希德|译者:胡永光/浙江大学出版社
运费: | 免运费 |
库存: | 1080 件 |
商品详情
目录
导论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思想传统与教师
第二章 士人文化中的策论
第二篇 科举场域中的“永嘉”教师
第三章 “永嘉”教师的考试成功标准(约1150一约1200)
第四章 举业(约1150一约1200):“永嘉”课程
第三篇 考试场域中的朝廷
第五章 朝政与科举标准(1127—1274)
第四篇 考试场域中的道学运动
第六章 举业(约1150一1274):设立道学课程
第七章 考试标准的道学转型(约1200—1274)
结语
附录一 有关原始资料的说明
附录二 统计表
参考书目
索引
导语
12世纪两种思想传统的历史丰富了魏希德所著的《义旨之争(南宋科举规范之折冲)/海外中国思想史研究前沿译丛》探讨的科举考试场域理论。本书描绘了“永嘉”和道学教师们如何在考试场域推广他们明显不同的诠释分析和政策讨论的方法。本书也试图理解其他教师如何采用并适应这两种治学模式学生如何使用它们,编辑和印刷商/出版商如何销售它们以及考官、大臣和皇帝如何回应它们。
内容提要
中国的科举考试沿袭了一千多年,对国家政治、士人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深远。特别在南宋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几乎是普通文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选择。魏希德所著的《义旨之争(南宋科举规范之折冲)/海外中国思想史研究前沿译丛》着重研究科举规范在南宋的变迁,运用文化场域的理论,探讨朝廷、教师、考生、书商等群体之间围绕着科举话语权展开的竞争。作者认为,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最终代替了永嘉学派成为科举考试标准的制定者,科举也因此成为理学兴起的历史原因之一。
作者简介
魏希德(Hilde De Weerdt),比利时著名汉学家,欧美学界研究中国宋代历史方面的杰出学者。她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并且是加州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的访问学者。现在在荷兰的莱顿大学历史系担任正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政治文化,比较历史学等。
- 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浙江大学出版社直营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