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上海教育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认证
经营中小学教材、教辅及教师教育理论等其他图书。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与一线老师谈科研

29.80 限时折扣 原价:¥39.80
运费: ¥ 0.00-26.00
库存: 1000 件
与一线老师谈科研 商品图0
与一线老师谈科研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作者简介

苏忱  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文科处长,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长期担任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管理、上海市高校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工作,任上海市第一届教育兼职督学。当过教师,当过校长,曾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特聘教授、硕士生兼职导师。1992年获评高级职称,进入《上海普通教育系统高级专家名录》。1995年成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与教育科研管理、教育科研方法。曾主编数十种书籍,在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万字。

【内容简介】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可以带来无数功效,最根本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探索教育研究规律,依循教育规律办事,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本书根据教育科研活动的步骤和环节,结合具体教育科研活动案例,从搜寻资料、选择课题、设计方案、总结经验、开展教育调查、进行教育实验、开展质性研究、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结题、教育科研成果展现、教育科研成果应用与推广等方面,阐述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为一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观念上、方法上和技术上的指导。

【编辑推荐】

在教育迈向现代化的今天,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线教师要不要、能不能做教育科研?一线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如何选择研究课题,避免同质化?如何搜寻资料?如何设计课题方案?如何让教育经验总结更科学,更有影响力?如何开展教育调查?如何做教育实验?如何用行动研究来弥补研究与应用间的脱节?如何撰写科研报告?如何结题?如何更好地展现教育科研成果?如何应用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文科处长,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长期担任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管理、上海市高校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工作,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苏忱老师,将在《与一线老师谈科研》这本书中,与老师们谈谈"关于教育科研那些事"

【目录】

第一讲 教师需要做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是什么      

  二、教育科研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案例分享 问题化学习的14年探索

第二讲 教育科研如何避免同质化

  一、教育科研中的"鸡鸭同讲"现象

  二、如何避免教育科研中的同质化

  案例分享 我的研究故事

第三讲 学会搜寻资料

  一、掌握课题情报信息资料的作用

  二、搜寻课题情报信息资料的要点

  三、如何搜寻课题情报信息资料

  案例分享 如何做课题情报信息资料的检索与综述

———以"指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课程设计研究"课题为例

第四讲 选择研究课题

  一、什么是课题

  二、课题的来源

  三、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分享 众里寻他千百度

———记"三年级随堂练笔600秒的设计与实践研究"选题的诞生

第五讲 设计课题方案

  一、起一个好的题目

  二、确定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明确研究目标

  案例分享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教学改进研究"课题方案设计

第六讲 如何让教育经验总结更科学,更有影响力

  一、教育经验总结的作用

  二、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

  三、教育经验总结的方法和步骤

  案例分享 我们在总结中收获经验

第七讲 如何开展教育调查

  一、教育调查的一般特点

  二、教育调查的基本类型

  三、教育调查的基本步骤

第八讲 如何做教育实验

  一、教育实验的一般特点

  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三、实施教育实验的几个关键问题

  案例分享 "视觉支架式教学提升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的实验报告

第九讲 用行动研究弥补研究与应用间的脱节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二、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

  案例分享 小学英语课程中运用项目学习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行动研究

第十讲 如何撰写科研报告

  一、科研报告的基本结构

二、撰写科研报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分享 上海市徐汇区弱势群体家庭教育服务模式研究

第十一讲 如何结题

  一、结题工作的意义

  二、结题工作的一般做法

  三、结题工作中三类对象的工作内容

  案例分享 现场结题助力成果提炼

第十二讲 如何更好地展现教育科研成果

  一、不同类别的研究,成果呈现不尽相同

  二、教学成果奖的设置给一线教师带来困惑

  三、重点注意相关内容的表述

  案例分享 "‘蓬莱小镇’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成果提炼

第十三讲 如何应用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

  一、教育科研成果应用推广的价值

  二、应用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应注意的问题与环节

  案例分享 如何在一个地区实施成果推广

附录

  教育科学研究如何走出高原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的启示

再论教育科研如何走出高原

———兼论中小学教师科研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育要做真科研

———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建设市级教育科研基地的思考与实践

后记

【精彩书摘】

办好教育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智慧和力量,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识。然而,对于中小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一线的校长、园长和教师是否有必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否有能力掌握和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与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变革教育实践等一系列问题,人们的看法与做法并不一致,这使得教育科研在1949年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少数高等院校和部分专业科研机构的专利,成为象牙塔内的一门学问,从而把广大一线教师排斥在教育科研的大门之外。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师已经成为上海教育科研活动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上海普通教育系统市、区两级的专职研究队伍、教科研管理人员约500人(含教研室、科研所),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或参与国家、市、区三级重点课题研究的教师已超过2万人。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多的教师徘徊在教育科研的大门之外。教师要不要做教育科研,教育科研难不难,教师做科研行不行,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

一、教育科研是什么

教育科研是什么?作个最通俗简单的解释,教育科研是帮助人们了解教育本质,了解教育与人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用下面三句话,大概能讲清楚教育科研的内涵。

·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可以带来无数功效,最根本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探索教育规律,依循教育规律办事,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 教育科研是一种科学活动,与其他科学活动一样,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作支撑。当然,教师的科研活动与他们的实践紧密相连,也有一些常用的甚至特有的研究方法。

· 教育科研并不像少数人想的那样,就是出书、写文章,而是一个活动过程,是一个从思考问题直至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文章、书籍是传播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但不是所有的教育科研活动成果只有文字传递这一种表达方式,一线教师的研究更需要用贴近实践的方式表达,使成果有生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繁忙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同时,以顽强的毅力从事研究,探索规律,坚持写教育日记,先后对3700名学生做个案记录,能详尽地说出25年中对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工作及学曲折成长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最终成为教育家的历程,更提供了教师研究的一种范例。

二、教育科研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育科研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教育科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发展教育科学

毋庸讳言,任何一个领域或学科都期望通过研究活动推动本领域的新发展,站上新的制高点。围绕教育开展的科学研究活动,当然也承担着理论创新的使命。

2.变革教育实践

大量应用性的、开发性的研究课题是教育科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一线教育工作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面临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教师需要去解答和回应,教育科研会使教师产生积极变革教育实践的内在需求。

譬如,如何根据儿童成长规律科学地培养人才,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发展?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真正科学的意义上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与培养,培育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个性品质,保持身心健康?如何管理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如何建设和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诸如此类的教育问题,常研常新,永远有研究的空间。

更有许多带有时代特征的困惑与难题,等着我们去破解。譬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教育的影响;开放与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信仰的建立与道德养成;独生子女时代儿童独立性与同伴合作、社会融合,等等。这一系列重要问题,直接影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需要我们找到对策,去破解。

广大一线教师最了解教育对象,熟悉教育教学方法,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处于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位置,他们的积极参与,无论是对教育科学的发展还是对教育实践的推动,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育科研成果一旦形成,还需要得到教育实践的检验并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以取得更大的效益,只有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教育科研成果并结合具体实践工作加以运用,才能真正检验成果和推广运用成果。通过研究,总结经验与教训,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育人能力,促进和变革教育实践,这既是教师研究的价值,也是教师研究的重点。

3.促进社会进步

教师的微观研究、成熟的经验和可靠的结论,除了可以供同伴学习和借鉴,还会产生累积效应和放大效应,影响到教育决策,还能走出校园,引领社会文化、家庭教育的发展。

4.改善"工作母机"

教育科研活动是提升广大一线教师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加速专业化成长步伐的重要途径。20世纪60年代中期,著名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个庞大的教育工作者队伍,现在这样专心致志地在全世界工作着,而且一般来说,都具有胜任的能力,却产生不了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变成一门既科学又生动的学问?"皮亚杰提出的问题的实质就是,单有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把精力全部用于日常教育教学事务,而不注意学习教育理论,不善于总结自身与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样的教师最终将成为"机械的知识传递者"。英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Lawrence Stenhouse)更是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的思想。这一思想正被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广泛接受,因为教师在关注问题、关注对象,学习理论、掌握方法,积累事实、积累数据,学会分析、学会归纳的过程中,提高了专业素养,跨进了研究者的行列。

事实也是如此,上海市乃至全国许多杰出的教育科研成果均出自一线教师团队,譬如"青浦数学教改实验""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语文情景教学法"等,不胜枚举,这些研究的领头人也都成为教育科研的专家。当然,由"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还需要掌握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还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历练。教育科研的这些方法与技术在后续各讲将有详细阐述。下面介绍一个坚持14年,目前仍在进行中的教育科研范例———上海市宝山区"问题化学习研究"。

由上海市宝山区一名普通年轻教师王天蓉主持的"问题化学习研究",从最初由一个人独立承担"基于网络的问题化学习"青年课题发端,到基于学校的实践和区域整体推进,历时14年,研究团队从5人、10人到100人……不断壮大。在他们的团队中,有来自小学、初中、高中各年段,语文、数学、科学、综合等不同课程领域的教师,这是一个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的教师自发的研究群体。其研究内容向不同学科拓展,探索各种课堂形态,重点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目前已形成7个"问题化学习"实验基地、30多个参与学校,组建了8个学科团队,拥有200多位种子教师,累积了1000多个研究课例,并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研究究竟为何出发?什么样的研究能够激发基层教师最真诚的投入?一个课题究竟要做多久?王天蓉老师说:"一定是基于真实的问题,然后才会有真正的研究;一定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教学的变化与教师自我的成长有了真切的感受,大家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研究冲动。围绕‘问题化学习’的教育追求其实很朴素,就是要实现孩子们自由而智慧地学习。14年来,我们一直追随内心的这份热情,这既是对学习本质性的思考,也是对学生主体回归的生命关照。尽管我们是普通老师,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让自己走向卓越。虽然研究之路并不一帆风顺,但当你感觉到你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变化,你就会坚守,让自己逐步站到高墙上。"

【前言】

这是一本小书,与鸿篇巨制无关。它是由一组文章辑录修改而成,虽然有整

体的思考,但还缺少常规著作的章、节、目安排,缺少丝丝入扣的设计。这是一本浅显的书,书中几乎找不到理论前沿、深刻原理、国际语境等宏大叙事,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和身边教师的具体做法。这与我个人的水平能力有

关,更与我对书的存在价值判断有关。我认为,书不在于厚薄,能说清事情就好。

这类书的功能是传递知识,传送方法,不用"弯弯绕",能为特定的阅读对象提供一些帮助就好。这本书也许能做到。20世纪80年代,我在一所基层学校做校长,接了一个工作任务,开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任务来头很大,是教育部时任部长何东昌同志亲自主持的语文教学改革重大探索。在几年实验过程中,我带着老师们"摸着石头过河",最困难的就是缺少科研方法指导。当时市面上根本找不到科研方法指导的书籍。那时,我便深知如果教师真的需要做科研,又缺少相关书籍的帮助和指导,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困窘的事。

1990年,我调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除了自身从事研究,还有一项具体工作就是提升区县科研骨干的科研能力与水平。记得在莘庄集中办了

几期培训班,倾听到了广大教师对科研方法具体指导的渴求。正巧,那时候我

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教育原理的研究生课程班,也学到一些教育理论与方法。可是,总觉得大学的学习内容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有着较大的距离。于是,我尝试进行这方面的努力。从1994年至1996年,我在《上海教育》和其他杂志上连续发表一些文章,介绍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和具体做法,为基层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一些帮助。照理说,故事到这里早已应该结束了。但前两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公共平台的两位编辑找到我,说广大一线教师有科研的需求,希望我能够用专栏的方式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帮助。于是,20多年后我重操旧业,就有了上海政务微信"@教师博雅"中"和老师谈科研"系列文章。这次,上海教育出版社要将这组系列文章结集出版,是对我的厚爱。应该说明的是,这本集子是单篇文章的汇集,势必带来一些先天的不足。譬如,文章写作时是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所以缺少系统设计,挂一漏万和偶有重复在所难免。又如考虑实践性取向,以满足一线教师科研实践应用为目的,所以刻意避免一些冗长的阐述,也会使本书显得欠缺理论支撑。还有考虑到篇幅短小,又不涉及知识产权的争议,所以除了文中的说明以外,很少再加附录和引文,也会影响到阅读者的拓展性阅读。

关于书名,我坚持用《与一线老师谈科研》,用"老师"而不用"教师",是想表达对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尊敬与热爱。"教师"只是职业名称,"老师"则

表达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我真心地把认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都看

成自己的良师益友。在文中则基本统一用"教师"。

还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把四篇相关的文章作为附录,列在书后,因为这些文章都与本书要表达的主题直接关联,很多观点也是笔者在上海市乃至全国范围内较早提出的,譬如,"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如何合作做科研","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建立教育科研基地推进教育科研发展"等。今天,有些认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有些观点已转化成实践行为与具体做法,于是把旧文当作历史的痕迹,存录下来。

另外,知道我要把这些文章结集,很多大学的教育工作者甚至校领导都表示

了关注,并询问是否适合大学教师阅读。我想说:本书阅读对象主要针对基础教

育的教师们,但教育科研的很多方法与规则是共通的。如有兴趣,不妨试着读读。

总之,我努力了。成效如何,留待诸君评判。

苏 忱

2018年5月

上海教育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上海教育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经营中小学教材、教辅及教师教育理论等其他图书。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与一线老师谈科研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seph_1958
上海教育出版社旗舰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