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 名:古瓷话祥瑞
定 价:128.00元
作 者:陈晓军,凌忠明
出 版:故宫出版社
版 次:2012年12月第1版
书 号:ISBN 9787513403535
序言
前言
锦绣篇
1.锦上添花 锦绣天地
2.锦绣江山
江山篇
1.稳坐江山 永坐江山
2.龙驭在天 四海平安 四海升平
3.宗室平安
4.宗室清平
5.乾坤清平 神稷平安
6.江山一统 一统天下
......
附录
走出元青花认识论的误区
图版索引
后记
宗室平安在我国古陶瓷器物的绘画艺术鉴赏评价标准,按传统习惯势力的区隔大致划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各种人物画面,因为习惯认为各种人物故事承载着诸多历史背景、古籍典章、人物传说、名人传记,有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第二类为山水楼台,因为这类器物上的山水画是很难描画的,需要画家有很高的文化修养,美学知识和高超的绘画水平,勾勒出高深莫测,意境悠远的山水画卷。陶冶人的身心情趣。古人崇信“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间”;第三类是花草鱼虫,翎毛走兽。这类画面使人置身自然,纵情天地间生态万物,使入神情怡然,热爱生活;第四类则是各种对称或不对称的各种纹饰图案。这类画图多是供人欣赏,令人品味画师创造的艺术之美。因为评判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往往很抽象,缺乏量化的标准。故只好用市场价值来权衡量评估。
唐、宋、元、明时代,中国瓷器主要是以单色釉、多色釉绘画的瓷器。多是以釉色鲜艳璀璨,画面种类的丰富多彩和绘画内容的生动活泼来表达装饰瓷器的作用。但因为当时并未引入西洋画派的立体透视绘画技法,因此绘画内容无法表达远虚近实、远淡近浓、光线照射强弱的变化。画面层次比较单调,画面立体感不强。例如:花叶无向背之分,花朵无浓淡之别,故有“成化一件衣”之说。画面的层次不够丰富。这对于画人物、花鸟等图案等还影响不太明显,但要绘画山水画就很难生动真实了。因为山水画本身就是远山近水、楼台亭阁,就是远近虚实、阴阳向背,光照感层次十分鲜明的景致。缺乏光照感就会显得十分单调,僵涩呆板,难以引人人胜。当时青花瓷虽已十分成熟,但并未发明分水绘画的技法,色彩层次不分明,不适合作山水画。在晋、唐时期,画家早就在纸张、丝绢上画山水画了,给我们子孙万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在瓷器上却鲜有突破,故在清代康熙朝以前古瓷上是很少绘画山水画的。
到了清康熙年间,瓷绘艺术发生了变化,引入了西方的透视绘画技法。青花采用了浓淡比例不同的钻料,色阶十分丰富,可以墨分五色,有明显的层次色阶差异,远淡近浓,色调变化丰富,表达能力大大提高,故有青花五彩之美誉。康熙的青花山水画非常优秀出色。远山近水层次分明,远近虚实错落得体。加之此时已发明粉彩、珐琅彩绘画技法,使山石有明暗虚实之分,花叶有阴阳向背之感,浓淡相宜,相得益彰。故自康熙一朝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瓷上的山水画取得了突破性的大发展。康熙、雍正、乾隆朝后,山水瓷绘艺术盛况空前,各种画面上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奇峰异石,气象万千,气势夺人。山峰上、翠谷间苍松翠柏,松涛呼啸,峡谷蜿蜒,只见瀑布直下,云遮雾障。江面上、湖泽间烟波浩渺,水天一线。丛林中、山谷间水榭亭阁、玉宇琼楼错落有致,隐现其间。一派祥和、宁静的山水画面。清代的山水瓷画十分飘逸、俊秀,足以与纸卷书画比肩,是深受清代“四王”画派的影响。为何清代的瓷绘山水如此兴盛发达,除了与工艺条件的发展进步相关,更重要的是清代是满族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如果是单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分析不足为凭。凡是作为封建帝王统治者,历来都把普天之下、山川平原、江河湖泊视为自己的社稷江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百姓都是自己的子民,故把自己的锦绣江山绘画在陈列观赏的瓷瓶上。瓷器虫不吃、鼠不咬,不褪色,不霉变,永保彩绘本色,深居大内深宫,却可以纵观天下胜景,自娱社稷江山。况且“瓶”与“平”同音,正是“江山永固、社稷平安”。那些朝廷指派、委任为督陶官的官吏,搜肠刮肚、千方百计画一些“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福寿双全”之类的瓷器送到宫中,取悦于皇上,这是历朝历代文武百官曲意迎奉的传统。
由此及彼,顺便简析另两类瓷瓶。一类是自宋、元、明、清时代历朝都有八卦图出现(图18、19)。八卦纹中最重要的是乾卦。(一)代表天,坤卦;(一)代表地,刻画在瓶上,天地代表江山社稷,恰恰是“天地平安”;另一类是仿自殷商时期的玉琮类的玉器,其形状是口圆身方。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传统理念是天圆地方,最早起源于对重要法典的祭祀礼器,用作祭天地器物。备受尊崇。到了宋代,在官窑、哥窑、龙泉窑中出现了以玉琮为原形的器物。清代更多,被称为琮式瓶。其中“琮”
- 故宫出版官方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