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别苑店铺主页二维码
清华别苑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插图修订第14版•简明版)

39.00
运费: ¥ 0.00-20.00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插图修订第14版•简明版) 商品图0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插图修订第14版•简明版)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作   者:[美]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

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 F. Proctor )

译   者:黄素菲 李 恩 王 敏                   

字  数:405

书   号:978-7-5596-1565-7                  

页  数:384

出   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公司                    

印  张:24

尺   寸:165毫米×230毫米                    

开  本:1/16

版   次:2018年6月第1版                  

  装  帧:平装

印   次:2018年6月第1次印刷               

 定  价:58.00元

 

编辑推荐

畅销40载,再版15次的美国权威沟通教材

超过200万大学生使用的人际关系读本

 *学术内容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清晰透视各类沟通主题;

* 沟通的技巧不是玩弄手段,本书强调真诚、有效的沟通,并从三个层面教授有效又适当的沟通方式,帮助读者寻找沟通困境中的解决方案:

看入人里·沟通者

1.如何认识你自己与沟通对象?

2.如何衡定话题的广度与深度?

3.作者能够站在五种不同的立场上想问题,你呢?

看出人外·沟通信息

1.如何清晰地表达语言信息却不会唤起对方的防卫?

2.如何借助表情、手势和动作让自己更有说服力?

3.倾听也是一种表达,如何向对方证明你不仅在听,而且会听呢?

看人之间·关系演变

1.如何定位一段关系的性质和关系所处的阶段?

2.如何运用多种而不是一种策略改善关系?

3.如何正视双方的利益需求,实现双赢呢?

 

媒体推荐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已经习惯了枯燥粗简、令人昏昏欲睡的教科书,但《沟通的艺术》是一个例外。书里的绘画、诗歌以及故事,甚至卡通,都是美丽而有趣的,内容则经过精心组织,文本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如果您是一位沟通学者或心理学教授,正在为新课程挑选教材,请帮您的学生一个很大的忙:使用这本书吧!”

——亚马逊网络书店读者评论

 

著者简介

罗纳德·B·阿德勒,美国圣巴巴拉城市学院名誉教授,以沟通写作为专业。除本书外,还著有六本书,主题涵盖商务沟通、公共演讲、小团体沟通、独断力以及社交技巧。在写作和教学之外,他还帮助专业和商务人士改进他们在职场中的人际沟通技巧。

拉塞尔·F·普罗科特,美国北肯塔基大学教授。于1990年在一次沟通会议上与阿德勒相遇,两人就使用故事片作为教学用具达成了共识。多年来,他们围绕沟通这个主题广泛撰写文章、四处演讲,并合作出版了许多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投注多年的专业经验,深入探讨人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全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的信息的传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改善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本书既关注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介绍,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技巧构建”版块有助于读者将习得的知识与技巧进行实际应用。超过50部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的分析,可以让读者轻松印证每一章的沟通准则,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简目

译者序 1

第一章 人际沟通入门 1

1.1 我们为什么要沟通 3

1.2 沟通的历程 7

1.3 沟通的原则与迷思 14

1.4 社交媒介与人际沟通 18

1.5 如何成为沟通高手 22

第一部分 看入人里

第二章 沟通和认同:自我的塑造与展现 37

2.1 沟通和自我 38

2.2 自我的展现:沟通作为认同管理 53

2.3 在关系中的自我坦露 62

2.4 自我坦露的替代选择 71

第三章 知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79

3.1 知觉历程 81

3.2 影响知觉的因素 90

3.3 知觉的倾向 97

3.4 知觉检核 101

3.5 同理心与沟通 104

第四章 情绪:感觉、思考和沟通 115

4.1 什么是情绪 117

4.2 影响情绪表达的因素 120

4.3 情绪表达的原则 125

4.4 管理困扰的情绪 132

第二部分 看出人外

第五章 语言:障碍与桥梁 149

5.1 语言是符号 151

5.2 理解和误解 152

5.3 语言的影响 159

5.4 性别与语言 170

5.5 文化与语言 174

第六章 非语言沟通:超越字词之外的信息 183

6.1 非语言沟通的特征 185

6.2 影响非语言沟通的元素 193

6.3 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196

第七章 倾听:不只是听见 213

7.1 倾听的定义 215

7.2 倾听过程的元素 217

7.3 倾听的挑战 219

7.4 倾听反应的类型 226

第三部分 看人之间

第八章 沟通和关系的演变 243

8.1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关系 244

8.2 人际关系的演变模式 250

8.3 关系的特性 262

8.4 对关系做沟通 263

第九章 人际沟通中的亲密关系 271

9.1 关系中的亲密 272

9.2 家人间的沟通 279

9.3 友人间的沟通 285

9.4 爱人间的沟通 291

9.5 改善亲密关系 295

第十章 增进沟通气氛 307

10.1 沟通气氛和肯定信息 308

10.2 防卫:原因与对策 316

10.3 保留面子 323

第十一章 处理人际冲突 341

11.1 冲突的本质 342

11.2 冲突的处理方式 346

11.3 关系系统中的冲突 354

11.4 冲突类型的变项 358

11.5 建设性处理冲突的技巧 362

出版后记 371

正文赏读

第一章 人际沟通入门

 

阅读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 评估能让沟通者在特定的情境或者关系中获得满足的需求,包括生理的、认同的、社交的和实际的需求。

* 把交流模式运用到某个特定的情境中。

* 描述本章的沟通原则和迷思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如何显而易见的。

* 描述沟通(在某个特定例子或者关系中)在何种程度上被定性为非人际沟通或者人际沟通,以及这种互动标准的影响。

* 甄别在某个特定情境中不同沟通渠道的有效性。

* 确定在某个特定例子或者关系中沟通能力的水平。

 

或许你在小时候曾经玩过这种游戏:孩子们会先选出一个受害者——也许是因为他犯了一个实际的或想象中的错误,也许纯粹是为了好玩。不久之后,惩罚就以沉默的形式开始了。没有人要跟他说话,也没有人会回应这个倒霉鬼所说的话或做的事。如果你曾经被如此教训过,你可能会体验到一连串的情绪。刚开始你会觉得(至少会表现出)无所谓,但过了一阵子,这种被当成透明人的压力开始萌生。如果这个游戏持续得够久,你会发现自己要么已经退缩到某种令人沮丧的状态中,要么已经出现敌意。敌意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一方面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回应。

在历史上,事实上在每一个社会中,成年人也和孩子们一样,把沉默相待当作一个权力的工具,用来表达他的不愉快,并且为了控制社会。我们都能直觉地感受到沟通——他人的陪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缺少与他人的接触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最残酷的惩罚。事实上,一些针对职场的研究显示员工宁愿得到来自上司和同事的负面关注,也不愿一点关注也得不到。被批评确实不好受,但被排斥更令人难以忍受。

除了带来情感上的痛苦,若一个人被剥夺陪伴甚至会影响到生命本身。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亦称弗里德里希二世),公元1196年到1250年的德国皇帝,可能是第一个以系统化方法证实这个论点的人。一位中世纪的历史学家描述了他那独特的、残忍的实验:

 

他命令保姆和护士喂养婴孩,帮他们洗澡,但是不准对他们说话,因为他想要知道,在没有人跟婴儿接触之前,婴儿会先开口说哪一种语言。是最古老的希伯来语,还是希腊语,或者拉丁语?又或者是他们亲生父母说的语言?最后,他徒劳无功,因为所有的婴儿都死了。缺乏养育者的拥抱、慈爱的脸孔、深情的言语,他们根本无法存活。

 

幸运的是,现代的研究者已经发现了相对不具伤害性的研究方法,来证明沟通的重要性。在一份研究“孤独”的报告中,参与者接受付费,独处于一间上锁的房间中,五名参与者里只有一名待了八天,三名待了两天,其中一名抱怨道:“别再有第二次了。”而第五个人仅仅待了两个小时。

现实生活中与人接近和相处的需求就和实验室中一样强烈,那些自己选择或者不得不成为独居者的事例不断地证实着这一点。W·卡尔·杰克逊(W. Carl Jackson),一位独自航行55天、横越大西洋的探险家,概述了大多数独居者的普遍心情:

 

我发现第二个月的孤独使我深感痛苦。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自给自足的人,但是此刻我终于明白,没有旁人做伴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我开始有了强烈的、想要跟别人——一个真实的、鲜活的、有气息的人说话的需求。

 

1.1 我们为什么要沟通?

 

你可能不同意上述故事,认为在令人厌烦的日常生活中,独处是受欢迎的调剂品。的确,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处,对于独处的需求程度也远超过我们实际的独处时间。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处的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愉快就变成了痛苦。换句话来说,我们都需要人际关系,我们都需要去沟通。

 

生理需求

沟通非常重要,沟通的存在与否会对生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有极端的例子显示,沟通甚至可以成为生死攸关之事。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曾经是一名海军舵手,他在越南北部被俘虏后,被单独监禁了六年。他描述战俘们如何借由轻轻敲击墙壁、费力拼出单词的方式创造出一套秘密代码,以便能发送信息。麦凯恩描写了囚犯之间冒着风险仍保持和其他人沟通的情形:

 

暗地里沟通的处罚是很严重的,一些战俘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被发现而遭到严厉拷打,身体和心灵都遭受了极大创伤。虽然每个人都很害怕再次遭受酷刑,但在单人囚室中听见隔墙传来的轻敲墙壁的声响时,他们仍会对典狱人员说谎。极少有人能够长时间地不与人沟通。残酷的拷打或刑罚都不如孤独那般令人难以忍受。一旦断绝与其他美国人的联系,退守到沉默中……对我们而言,这等同于死亡。

 

也有其他囚犯描述了由社会隔离(social isolation)带来的惩罚效应。前新闻记者特里·安德森(Terry Anderson)回顾了他在黎巴嫩七年的人质经历后,断然说道:“我宁愿与最糟糕的人相处,也好过没人陪伴。”

对于囚犯来说,沟通与生理健康之间的联结是毋庸置疑的。医学研究人员列举了一大串因缺乏亲密关系而导致的威胁健康事件,比如说:

 

·一份包含了近150项研究、超过30万人参与的综合分析显示,那些与家人、朋友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联结者,其寿命要比社会孤立者平均长3.7年。

·贫乏的人际关系会危害冠状动脉的健康,其程度与抽烟、高血压、血脂肪过高、过度肥胖和缺乏运动等一样严重。

·相比拥有活跃社交网络的人,社交孤立者罹患感冒的概率要高四倍。

·离异的、分居的和丧偶的人对心理治疗的需求是有配偶者的五到十倍。而婚姻幸福的人要比单身的人,在肺炎、外科手术和癌症上的发生率更低。(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研究当中,关系的品质[quality]——即关系亲密与否——比婚姻本身重要得多。)

 

相比之下,在沟通中创造出积极关系的生活更健康。一个人一天仅需短短十分钟的交往就能改善记忆力,增强智力功能。与他人交谈还可以减少孤独感和与之而来的疾病。能经常从爱人那里听到甜言蜜语的人,他们的应激激素水平往往更低。

这样的研究结果证明了拥有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当然,每个人需要与人亲近的次数并不相等,沟通的质与量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关键的是,对于我们的健康而言,人际沟通不可或缺。

 

认同需求

沟通的重要性绝不止于维持生存而已,它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事实上,是唯一的方法。第三章将会提到,我们对自我的认同源自我们和他人的互动。究竟我们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动人的还是丑陋的,精明的还是笨拙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会从镜子中照出来,而是由他人对我们的回应决定的。

如果被剥夺了与人沟通的权利,我们将无从得知自己是谁。一个非常戏剧性的例子就是“阿韦龙的野孩子”——一个在童年时期从未和人类接触过的男孩的真实故事。1800年1月,这个小男孩在法国一个村落的菜园中偷挖蔬菜时被人发现。他的行为举止完全不像人类,也不会说话,只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哭叫声。虽然他缺乏社交技能,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缺乏身为人类的自我认同。正如作家罗格·沙图克(Roger Shattuck)所写:“这个男孩没有任何身为人类的自觉,他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是个和别人有联结的人。”直到给予他慈爱的“母爱”之后,小男孩才开始转变,正如我们所料想的,他意识到自己身为一个人。

就如这个阿韦龙的野孩子,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时只有微量的,甚至没有自我认同感,我们是在别人诠释我们的过程中才逐渐明了自己是谁。第三章也将提到,我们在童年时期所接收到的信息最为牢固,他人的影响会贯穿我们一生。

 

社交需求

沟通除了可以帮助我们诠释自我之外,也提供我们和他人之间重要的联结。专家们已经证实沟通可以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这些社交需求包含娱乐、感情、友谊、解闷、休闲和控制等。

研究显示,有效的人际沟通与快乐之间具有很紧密的联系。在一份参与者超过200名大学生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最快乐的那10%的人都认为自己拥有丰富的社交生活。同时,这些非常快乐的人,跟其他同学在睡眠时数、运动量、看电视时数、宗教活动、喝酒量等可观测项上并没有差别。另一份研究显示,女性认为“社交性”对于生活满意度的贡献大于其他任何活动,包括放松、购物、吃东西、运动、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等。此外有报告说,拥有有效沟通技巧的已婚夫妇要比新婚夫妇更幸福,而且这项发现在不同的文化中都得到了证实。

尽管人们已经知道沟通对于社会满意度来说非常重要,但大量的证据显示许多人并不擅长管理他们的人际关系。例如,一项研究揭示,在超过4 000名成年人的调查中,相比了解他们的邻居,有四分之一更了解自己的狗。研究同样显示,我们友人的数量正在下降:在1985年,美国人人均拥有2.94个密友,20年之后,这一数值降到了2.08。值得注意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拥有更大、更多元的社交网络。换句话来说,高等教育可以像提高智力一样增加你生活中的各类关系。

正是因为与他人的联结如此重要,一些理论学家主张,积极的关系也许是每一种文化中生活满足感和情绪幸福感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来源。如果你现在停下来,并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列一张表,你很有可能发现无论你与家人或朋友,在学校或公司的互动有多成功,你的日常交际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接下来的章节内容将帮助你改进与最重要的人之间的沟通方式。

 

实际目标

在满足社交需求及塑造我们的自我认同之余,沟通还是达成沟通学者所谓的工具性目标最好用的方法。工具性目标(instrumental goal)是指让他人按照我们的方式去表现。有些工具性目标非常基本:跟发型设计师说你只需要稍微修剪发尾,与家人协商家事的责任义务,说服水管工人现在就到你家来修理破掉的水管——沟通就是可以用来达成这些目标的工具。

其他的工具性目标则更加重要,比如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正如前文专栏“在工作中”所示,沟通技巧实际上在每一份职业中都是必要的,它们甚至可以决定生死。洛杉矶警察局(Los Angeles Police Department)解释警官在枪击事件中发生的过失时,最常引用的原因就是“沟通不良”。有效沟通的能力对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工作者来说同等必要。研究发现,“糟糕的沟通”是造成超过60%的医疗事故,包括死亡、严重的身体伤害以及心理创伤的根本原因。《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就刊载了一篇文章,揭示了面临医疗事故案索赔的医生与善于沟通的没有上述指控的医生之间的重要区别。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我们一直讨论的生理的、认同的、社交的和实际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并且在关注高层次的需求之前,应该先满足基本层次的需求。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充足的空气、水、食物、休息及繁衍种族的能力。在马斯洛的需求论中,第二类需求是安全需求:保护我们的生存免于威胁。在生理和安全之上的便是社交需求。再往上,马斯洛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需求:希望自己是有价值的、有用的。至于最上层的需求,马斯洛称之为自我实现需求:指的是希望自己的潜能发挥至最大,使自己成为最棒的人。当你读下去,你会发现沟通对于实现各个层次的需求通常都是必要的。

 


清华别苑店铺主页二维码
清华别苑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插图修订第14版•简明版)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